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下的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强调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探究性实验不是简单地训练技能和灌输实验结果,而是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究思维和扎实的实验操作,使学生对科学探究有强烈地求知欲、乐于学以致用。教师在开展小学科学的实验教学中,应当将聚焦课堂,立足生本,处理好教与学之间的矛盾,让学生在探究实验中体悟到实验探究的“趣”、“细”、“实”和“乐”。
一、探究性实验之“趣”——重视探究实验问题的创设
创设情境是探究教学的“温床”。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应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使其学习的内部动机从好奇逐步升华为兴趣、理想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因探究源于问题,教师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的过程中,应鼓励学生勇于疑敏于问。可见,实验中探究问题的创设是至关重要的。只有探究的问题有价值,探究才能有意义;只有探究的问题生活化,学生才好学以致用达目标;只有探究的问题有梯度,学生探究才能出效益。
例如,在“摆”教学中,由学生谈谈自己对于摆的理解和对摆的疑问导入,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前概念;再从生活中学生熟悉的吊灯人手,引导学生找找身边类似于摆结构的物品,并归纳概括出摆结构的特点;最后,创设修摆钟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影响摆的快慢因素的兴趣。
又如,在折形状的授课中,由一张A4纸如何顶起一本厚书的问题导入,引导学生带着问题不断地思考、试验、观察、修改,在不断地自我质疑,自我发问和实验反省中,对抽象的力学知识逐步理解掌握,慢慢体会探究实验的乐趣。可见,只有执教者把握好探究实验情境创设的问题创设,才能让学生从一开始就体悟到探究之“趣”。
二、探究性实验之“细”——重视探究实验方案的设计
在小学实验教学中,采用“以探究为核心的多元化教学方式”将对实验课三维目标的达成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实验方案设计质量的好坏对于课堂实验探究能否落到实处,关系紧密。教师在创设好新、奇、妙的实验情境,把学生探究热情极大调动的情况下,应趁热打铁,通过“提出问题一作出猜测一设计方案”的教学环节,使探究实验循序渐进,环环相扣,使学生探究深度层层深入。当然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生的认知结构、认知水平的不同,学生往往会认为自己的想出的方法是最好的。如何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很快悟出最好的方法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教师有效的总体设计和精心的课堂引导,让学生真切地体验方法优化的便捷性。
此外,在指导实验方案设计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实验开展言之有据的猜测,而不是随意地想入非非;教师应调控好学生发散与集中的实验思维方式,处理好多样化与最优化的实验方案设计;教师应指导学生在实验设计中注重规范的实验操作,减少实验误差,而不是率性而为,甚至错误操作。
例如,在讨论探究影响小车速度快慢的实验,学生会根据自己的理解想出各种各样的实验方案:有些学生的方案虽然正确,但是不适合小学生开展课堂探究,这就需要教师在实验方案的选定上执优操作;有些学生的实验方案虽然听上去大人会觉得幼稚可笑,但却是学生在平时观察、思考的基础上得出来的,这就需要教师在不打击学生探究兴趣的前提下,巧妙地引导学生逐步完善方案;有些方案虽然理念正确,但如果忽视实验操作中的细节,就有可能导致实验数据错误或者不准确,这就需要教师在设计中强调变量的控制。只有执教者在学生的实验设计中关注到了细节,才能使探究实验的引导为后续的实验顺利操作打好基础。
三、探究性实验之“实”——重视探究实验操作的落实
小学科学探究实验为学生提供了动脑、动手的机会。如何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落实是重点。在保证充足的实验时间、结构性的实验仪器的同时,教师学会放手让学生动手实验是落实探究实验操作的重要保障。但放手并不意味着放心,执教者应当借助合理的小组分工、激励性的评比措施来保证实验课的有序地进行探究;执教者有针对性的实验规范操作指导,更是学生实验课出实效性的必要条件。
比如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加热与冷却》的教学中,如果教师授课时,只是通过师生问答,让学生靠想象来“做”加热和冷却实验,靠死记硬背热胀冷缩的实验结论。那么,学生是否形成正确的科学意识,我们不得而知;学生是否会正确地使用酒精灯,我们不得而知;学生是否体会到了科学探究的乐趣,我们不得而知;学生能否用所学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现象,我们更是不得而知。如此停留在口头的实验探究,课堂实效性如何就可想而知了。可见,探究实验的落实不是靠讲出来,而是靠实实在在做出来的。
四、探究性实验之“乐”——重视实验拓展的延伸
探究学习的实质是解决问题、寻求答案的过程。但实验课的时间和容量都是有限的,故在小学科学课上常常会出现学生带着满满的问题而来,又带着多多的问题而归的情况。所以执教者在备课时,就要根据教学三维目标的确定,预设好学生课外探究的拓展,做好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教学资源的整合。
在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的《养蚕》单元的实验教学中,执教者常常会遇到学生不把课后调查或收集有关信息当回事,进而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情况。根据这一情况,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通过开展一些小课题研究,如“蚕宝宝有性别之分吗?”、“为什么我的蚕宝宝不动了,是不是生病了?”“蚕的一生,和蝴蝶相比,有什么相同的特点?”等等,再配合若干的课堂激励措施。学生探究学习的热情被调动后,就连平时常常不交作业的淘气包,遇见科学老师,也能主动地向老师报告他最新的观察心得。可见,课后的实验拓展只有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由“要我做”变“我要做”,学生勤于实验探究的步子才能越迈越大,道路越走越宽。
一、探究性实验之“趣”——重视探究实验问题的创设
创设情境是探究教学的“温床”。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应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使其学习的内部动机从好奇逐步升华为兴趣、理想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因探究源于问题,教师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的过程中,应鼓励学生勇于疑敏于问。可见,实验中探究问题的创设是至关重要的。只有探究的问题有价值,探究才能有意义;只有探究的问题生活化,学生才好学以致用达目标;只有探究的问题有梯度,学生探究才能出效益。
例如,在“摆”教学中,由学生谈谈自己对于摆的理解和对摆的疑问导入,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前概念;再从生活中学生熟悉的吊灯人手,引导学生找找身边类似于摆结构的物品,并归纳概括出摆结构的特点;最后,创设修摆钟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影响摆的快慢因素的兴趣。
又如,在折形状的授课中,由一张A4纸如何顶起一本厚书的问题导入,引导学生带着问题不断地思考、试验、观察、修改,在不断地自我质疑,自我发问和实验反省中,对抽象的力学知识逐步理解掌握,慢慢体会探究实验的乐趣。可见,只有执教者把握好探究实验情境创设的问题创设,才能让学生从一开始就体悟到探究之“趣”。
二、探究性实验之“细”——重视探究实验方案的设计
在小学实验教学中,采用“以探究为核心的多元化教学方式”将对实验课三维目标的达成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实验方案设计质量的好坏对于课堂实验探究能否落到实处,关系紧密。教师在创设好新、奇、妙的实验情境,把学生探究热情极大调动的情况下,应趁热打铁,通过“提出问题一作出猜测一设计方案”的教学环节,使探究实验循序渐进,环环相扣,使学生探究深度层层深入。当然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生的认知结构、认知水平的不同,学生往往会认为自己的想出的方法是最好的。如何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很快悟出最好的方法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教师有效的总体设计和精心的课堂引导,让学生真切地体验方法优化的便捷性。
此外,在指导实验方案设计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实验开展言之有据的猜测,而不是随意地想入非非;教师应调控好学生发散与集中的实验思维方式,处理好多样化与最优化的实验方案设计;教师应指导学生在实验设计中注重规范的实验操作,减少实验误差,而不是率性而为,甚至错误操作。
例如,在讨论探究影响小车速度快慢的实验,学生会根据自己的理解想出各种各样的实验方案:有些学生的方案虽然正确,但是不适合小学生开展课堂探究,这就需要教师在实验方案的选定上执优操作;有些学生的实验方案虽然听上去大人会觉得幼稚可笑,但却是学生在平时观察、思考的基础上得出来的,这就需要教师在不打击学生探究兴趣的前提下,巧妙地引导学生逐步完善方案;有些方案虽然理念正确,但如果忽视实验操作中的细节,就有可能导致实验数据错误或者不准确,这就需要教师在设计中强调变量的控制。只有执教者在学生的实验设计中关注到了细节,才能使探究实验的引导为后续的实验顺利操作打好基础。
三、探究性实验之“实”——重视探究实验操作的落实
小学科学探究实验为学生提供了动脑、动手的机会。如何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落实是重点。在保证充足的实验时间、结构性的实验仪器的同时,教师学会放手让学生动手实验是落实探究实验操作的重要保障。但放手并不意味着放心,执教者应当借助合理的小组分工、激励性的评比措施来保证实验课的有序地进行探究;执教者有针对性的实验规范操作指导,更是学生实验课出实效性的必要条件。
比如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加热与冷却》的教学中,如果教师授课时,只是通过师生问答,让学生靠想象来“做”加热和冷却实验,靠死记硬背热胀冷缩的实验结论。那么,学生是否形成正确的科学意识,我们不得而知;学生是否会正确地使用酒精灯,我们不得而知;学生是否体会到了科学探究的乐趣,我们不得而知;学生能否用所学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现象,我们更是不得而知。如此停留在口头的实验探究,课堂实效性如何就可想而知了。可见,探究实验的落实不是靠讲出来,而是靠实实在在做出来的。
四、探究性实验之“乐”——重视实验拓展的延伸
探究学习的实质是解决问题、寻求答案的过程。但实验课的时间和容量都是有限的,故在小学科学课上常常会出现学生带着满满的问题而来,又带着多多的问题而归的情况。所以执教者在备课时,就要根据教学三维目标的确定,预设好学生课外探究的拓展,做好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教学资源的整合。
在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的《养蚕》单元的实验教学中,执教者常常会遇到学生不把课后调查或收集有关信息当回事,进而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情况。根据这一情况,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通过开展一些小课题研究,如“蚕宝宝有性别之分吗?”、“为什么我的蚕宝宝不动了,是不是生病了?”“蚕的一生,和蝴蝶相比,有什么相同的特点?”等等,再配合若干的课堂激励措施。学生探究学习的热情被调动后,就连平时常常不交作业的淘气包,遇见科学老师,也能主动地向老师报告他最新的观察心得。可见,课后的实验拓展只有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由“要我做”变“我要做”,学生勤于实验探究的步子才能越迈越大,道路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