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乡村教育的『理想国』

来源 :中小学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art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军,徐州市房村镇小学中心校校长,党总支书记。中小学高级教师,徐州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长三角首批中小学名校长培养人选,江苏师范大学硕士生指导教师,苏教版小学语文写字教材编委会核心成员。
  2004年,刘军出任徐州市铜山区张集镇中心小学校长,经过八年努力,张集小学成为江苏省书法特色学校,在课程改革、书法特色、校园文化、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成效彰显,名扬省内外;办学经验先后被《中国教育报》、《现代教育报》、中央教育电视台等媒体宣传报道,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2013年,刘军调任铜山区何桥镇小学中心校校长。经过一番调查研究,他提出了“让学校每天都有变化”的发展观及“和雅教育”的办学愿景,追求“让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教育的智慧,让学生每个时刻都享受学习的乐趣”。为此他亲自为师生们定制“幸福每一天”成长套餐,找到了学校发展的坐标,办和雅教育、做幸福老师、育快乐学子。由此,何桥镇7所小学、4所公办幼儿园旧貌换新颜,改变了偏远乡镇学校的老旧形象,让学校不仅有了美的外观,更有了丰实的内涵,足球特色也因之远近闻名。
  2016年,刘军走上新的岗位,调任铜山区房村镇小学中心校校长。走马上任第一天,他就马不停蹄召集全镇十多所学校负责人开会,了解房村镇各校教育现状。然后,深入各校,调研亟需解决的问题。在他的智慧引领下,各片区校很快找准了自己的办学定位,走上了特色发展的快车道……
  乡村小学校长刘军,就这样16年披星戴月,16年披荆斩棘,引领着一个又一个学校突破发展,书写了一个又一个办学故事,沿着“办有温度的学校,做有尊严的教师,育有梦想的学生”的求索之路,寻找着乡村教育的“理想國”。
  做“最好的教育”,办有温度的学校
  2016年,刘军初次来到房村镇小学工作,此时镇里的新庄小学与其说是一所学校,倒不如说是一栋楼房和一个院墙的组合,学校门口每天聚集着各色小摊小贩,学生时常手里攥满垃圾食品,教室里充斥着浓浓的零食怪味。一下课,走廊里、小道上到处是疯跑的孩子;也有席地而坐,顺势而躺的,身体就成了天然的拖把。“这就是乡村的孩子!”老师们只有无奈地抱怨。
  “乡村,难道就是粗野、落后的代名词?一定不是的!作为教育者,我们的职责就是要引领学生改变,让他们的精神世界从荒芜走向多彩,从落后走向文明!”作为镇教育系统的首席长官,刘军开始思考乡村教育的走向,并提出了“幸福教育”的办学理念。
  在他眼里,要实现“幸福教育”,首先学校环境就应是一本天然的教科书,在这本无所不包的书里,学生被浸润和渲染,教育随时随地发生。
  然而,口号易喊,做起来难。打造校园环境,资金是一大难题。怎么办?坐等拨款是不可能的。此时的刘军想到了寻求赞助。他联系了当地的两位商人,邀请他们看看学校现状,继而又谈了他的构想。几番恳谈后,两位商人终于答应赞助30余万元,为学校修建了芳华书院、葛公亭和雨轩阁。
  芳华书院的建立,让乡村的师生仿如进了一次“大观园”,那优雅的布置,丰富的图书,温馨的环境,让他们真正感受到了什么叫“丰富的安静”。初入书院时,他们还需学生代表用手势提醒保持安静,走出来的时候,他们已学会了脚步轻轻,相互礼让。如此天长日久,孩子们就像换了一个人:大吵大叫的没有了,粗俗打闹的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谦谦君子的雅致和大方。
  “教育有时真的很简单:给学生一个支点,他们能撬动地球。”学生的变化让刘军颇为欣慰。
  有了第一次“化缘”的成功,再看到学生因此而生发的改变,刘军校长更有信心了。之后的两年时间里,学校又陆续募集社会资金一百余万元。有了这些资金,学校马上成立了学生足球俱乐部。当队员们穿上崭新挺括的队服,在足球场上自由地驰骋,老师们感叹:这才是儿童应有的样子。
  为了不仅改变学生外在面貌,也改变学生精神世界,在铜山区供电局捐助十余万元后,学校餐饮文化也随之有序铺开:“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寝不言,饭不语”“晨必盥,兼漱口”,在浓浓传统文化氛围和洁净优美的餐厅里,孩子们不仅吃下营养丰富的饭菜,更接受着文化熏陶和精神滋养。有家长因此欣喜地反映:孩子变得文雅了,连吃饭也变得文明了,再也不会随便浪费食物,食物满嘴飞的现象更是看不见了……
  2017年,房村中心小学投资300万元新建了礼堂,礼堂简约而庄重,大方又优雅。在这么好的环境里,每次上公开课时,老师和学生都像换了一个人似的,特别认真而严肃。但刘军校长总感觉还缺了点什么,最终,学校又花了4万元“重金”,购置了一架三角钢琴,放在礼堂的大厅里。好多老师都担心,这么贵重的东西放在那里会不会被孩子们摆弄坏了。没想到孩子们比大人们还珍惜,像呵护宝贝一样呵护着它,不用的时候总是记得用丝绒套盖好,用的时候更是小心而专注。
  自此,每当清晨和午后,当一串串音符由礼堂飘出,应和着孩子们跳跃的身影,老师们都禁不住想要吟诵:“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乡村教育,也因此仿佛多了一份诗意。
  然而,乡村更多的是要“面对现实”,有太多的留守儿童,因为父母的忙碌而得不到应有的教育和照顾。为此,刘军校长每到一所学校,都主张要打造“家文化”。自然,“家文化”需要有家一样的温暖:教室里备有温热水,学校专门腾出一间房来作为学生的备用衣橱,让他们可以随时更换衣服,保持身体洁净和健康。如此,当学生的身体和精神始终处于一个安全愉悦的环境,就会感受到生命的温暖和美好。
  不仅如此,每学期初,刘军校长都会召开领导班子会议,让大家畅所欲言,就如何把学校办得“有温度”而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于是,大家献计献策,和而不同,为倾力打造能慰藉师生心灵的理想栖居地而出谋划策。
  在“办有温度的教育”的理念指引下,雅致的教学楼、鲜明的标语牌、温馨的图书室、有童趣的小景观……校园的每一处风景都让教育充满了生命的气息和活力,彰显了对学生的关爱和对生命的理解与尊重。   卢梭在《爱弥儿》中说:“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最好的教育就是无所作为的教育:学生看不到教育的发生,却实实在在影响着他们的心灵,帮助他们发挥了潜能,这才是天底下最好的教育。”刘军觉得,只有先办好“有温度的学校”,才能做“最好的教育”。
  “站在学校正中央”,做有尊严的老师
  在刘军校长眼里,有尊严的老师必须拥有丰富的学识、阳光的心态、宽广的心胸。只有这样,教育才能取得成功,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各界才能尊重教育,享受教育。
  为了让教师感受到职业的尊严,刘军校长要求学校管理团队树立正确的教师观:“无论什么时候,无论遇到什么事,都要让教师站在学校正中央。”
  “站在正中央”不仅是对教师工作的重视,更是对教师生命的关怀。因为种种原因,当前小学教师中女教师居多,而女教师又天然地肩负着太多的角色:妻子、母亲、女儿……每一个角色背后都意味着繁琐和艰辛。如何让她们事业家庭两不误甚至双丰收?
  2015年,刘军组织教师们开展“事业家庭兼顾型先进事迹交流”,让女教师对事业、家庭的定位和统一有了更深刻的理解。2017年,学校又举办了“细节与服务”报告会,特地邀请江苏师大的安教授带来了精彩的专题报告“有机会付出是幸运的”,后来又陆续安排了“教育即服务”“关注服务,关乎人性”“有慧、有情、有心的细节教育”等主题报告,这些报告尽管风格迥异,但都深情流淌,让女教师们对“细节、服务”这些教育生命中的关键词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认识和理解。
  除了这些精神成长上的抚慰,学校还借助节假日的机会,给女教师们以特殊的关怀。“三八”妇女节,早早准备好鲜花和贺卡,以给她们一个惊喜;母亲节,组织学生向她们表达特殊的问候……
  在乡村小学,学生普遍来得早,教师因此也要早早到校,这就导致他们常常来不及吃早餐。为此,每天的“贴心早餐”、每周的“营养水果”、阴雨天的“同事车队”、每学期的“住地探望”,让教师们暖身又暖心。有的老师甚至说,我是因为感动而努力。
  “因为感动而努力,是最澄澈的内驱力,让老师们累并快乐着、幸福着!”在刘军眼里,老师们之所以感动,是因为他们体味到了职业的尊严。
  在2018年“做幸福女人”活动中,谢颖老师因为身患重病依然坚持工作的事迹,被评为“江苏省最美十佳幼儿教师”“感动铜山教育人”。她的报告“幸福就是我还能工作”,让人听后泪流满面。
  这些年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分数成了教师们无法回避的字眼,排名、评优,让老师不仅苦不堪言,还丧失了自信和尊严。
  刘军校长一改这种贴标签的粗暴做法,每到学期末,就组织老师们开展“夸夸我的同事”活动,让每个教研组的老师都使出十八般武艺,用各种方式诉说自己学科组同事的故事,发现同事身上更多的闪光点和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这一系列活动激励了教师成长,让每一位教师都在工作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绽放出自己的光彩,感受到职业带来的幸福感,同时更明确了努力的方向。
  教育是一项抵达心灵的事业,教师需要时时被唤醒。为了“唤醒”老师,刘军坚持给老师们写“每周寄语”,这已经成了他延续多年的习惯。
  “自觉即自由”“最大的自私就是无私”“一群人在一起叫集会,一群心在一起叫团队”“做人,赢在格局,输在计较”“因为你不读书所以你很忙”“当你离开这一块营地的时候,她都应当比你初到的时候更美丽”……在这一句句充满思辨意味的“箴言”“哲语”的激励下,老师们获得了无形的动力。
  有的老师还把这些寄语整理成一个小册子,在迷惘时、焦虑时翻开看看,有时能给人启迪,有时能解开心结,让自己的教育人生一直明媚而灿烂。
  “尊严不是空中楼阁,而必须有坚实的底座。教师承载着教书育人的职责,他们的尊严来自于扎实的专业基础。”刘军深知,教师的尊严建立在安贫乐教、敬業守则的基础之上。
  为此,学校把办学经费的四分之一都用在了教师学习和培训上。“一份报刊、一本书、一次培训、一堂讲座”,这“四个一”而今已成为学校管理的常态。每学期教师都可以选订一份教育报刊、可以为自己选购一本书,这些都由学校买单。每学期都会选派30余位教师参加“现代与经典”“新学校论坛”等高水平培训,保证每位教师每学期都有一次外出学习的机会。
  同时,在刘军的倡导下,以“请进来”为原则的“芳华讲堂”也越来越精彩。这学期,学校就分别邀请了张兴朝、郑飞、代建军、拾景欣等徐州市知名教授来讲堂开讲。在学者们的“开悟”下,教师们由茫然到豁然,由被指名参加到主动申请,最后全员参加,不仅体现了教师们思想的转变,更体现了团队发展的主动需求。
  为了建设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刘军校长常常告诫教师们:“我们每个人都要唱好三支歌:《国际歌》,世上没有救世主,全靠我们自己,自己的命运自己掌握;《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自己脚下,要靠自己创出一番新天地;《爱拼才会赢》,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爱拼的人才会赢得精彩的人生。”由此,通过新教师的“宣誓仪式”“师徒结对仪式”以及“亮相课”“达标课”和“汇报课”,青年教师在课堂的问道和巡礼中迅速成长起来。
  车飞,原本是村小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师。用他自己的话说:如果不是刘军校长的到来,他的一生也许就定格在平庸和倦态上了。刘军到来后,坐镇课堂,让青年教师挨个“走一遍”。听了车飞老师的课之后,刘军甩给他一句话:名教师,特级教师,你打算用几年时间达成?这样的问话如空中惊雷,给了他醍醐灌顶般的唤醒:名教师,特级教师,这些在杂志上电视上看到的头衔,能落到自己这么一个普普通通的村小教师的头上?
  随着各种团队对青年教师的有序引领,车飞老师慢慢感觉到:自己已经来到了“大山”脚下。“第七届七彩语文杯全国课堂教学大赛”开始了,一个大市一个名额,刘军校长鼓励车飞参加。这可是语文教学界最具挑战性的比赛,每一年的选手都是来自各省市的优秀教师。“能行吗?”面对各种疑惑,刘军校长就回了一句话:“不试,怎么知道?”   试,又谈何容易?长期在村小,短时间内要想获得理念、技法突破,无疑需经历凤凰涅槃、抽筋扒皮般的升腾。为此,刘军校长不断地搭台子,请名师。在历经种种磨难之后,车飞终于在市级选拔中以遥遥领先的第一名成绩,获得代表徐州市参加全国比赛的资格。之后的磨课,更是一场艰辛的修行,一堂课足足在不同场合上了十七遍,一次次地推倒重来,一次次的山穷水尽,一次次的柳暗花明……每一次,耳旁都会有刘军校长掷地有声的话语:青年人,不拼怎么会赢?
  参赛的那一天,南京飘着小雨,刘军校长硬是推掉了一切事务,在车飞上课之前赶到了现场,之后又匆匆离去。事后,车飞感慨说:今生不做出一点事来,实在不配做刘校长的兵。
  终于,振奋人心的消息来了:特等奖!特等奖中的第一名!听闻这一消息,学校几乎所有教师都泪流满面。是的,爱拼才会赢!这是对他们的认可,更是对乡村教师的褒奖!还有什么能比这更让人激动和骄傲的呢!之后,青年教师们像上足了劲的发条,读书、研讨,办诗社,忙得不亦乐乎。努力了就会有回报:王芳老师刚入职不久,就一路过关斩将,跻身市级语文基本功大赛;张虎校长虽琐事在身,仍专注于课堂,并参加江苏省优质课竞赛,获得了好成绩……
  “乡村也能飞出金凤凰!”一次次的前行和收获,让老师们感受到从未有过的荣耀和尊严,日子也因此变得明亮了起来。
  定制“成长套餐”,育有梦想的学生
  有调查显示,每年高考冲进名校的学生中,来自农村的孩子越来越少。这让很多乡村的家长和孩子陷入了迷惘——读书,到底为什么?这样的迷惘和忧虑,让学生学习没有了动力,没有了快乐。
  乡村学生是不是天生注定无缘名校?进不了名校就不用学习了吗?没有一份“好工作”就没有快乐的资本了吗?一连串的追问,让刘军校长感觉到:乡村教育的尴尬,根本的原因在于学生没有建立自己的梦想,学习缺少目标和方向。为此,他和老师们座谈:如何培养有梦想的学生?
  最后他们得出结论:乡村教育如果仅像工业流水线那样,只培养高分数的部分学子,无疑会让更多的孩子在分数面前失去自信,泯灭个性。因此,教育更应像农业,针对不同孩子的个性特点,予以唤醒、引领、启发、等待,最终让每个孩子的梦想都开花。
  于是,刘军校长带领老师们创新课程设置,用多元课程涂抹孩子们的七色童年。这些年来,房村中心小学大力推进经典阅读课程,让孩子们歌咏言诗言志,在诗词的浸润中,让胸襟更加宽阔、梦想更加高远;马家小学发挥乒乓球特色,在台下研究、台上打磨,在一个小小的乒乓球中习得拼搏精神,让校园生活变得阳光向上;新庄小学弘扬行知思想,倡导“以爱育爱”;郭集小学做秀外慧中的阳光少年;八王小学的书法教育、郝湾小学和温刘小学的科学教育、鹿台小学的和教育,这些特色教育陆续开展起来,让孩子们的梦想在这片温润的土壤中生根、发芽、长叶……
  而今,每到课外活动时间,孩子们就或吟唱朗朗,婉转悠扬;或唱念做打,有板有眼;或一颦一笑,眉眼传情;或诗韵飘香,雅趣横生……在各色活动中,按自己的方式去体验、感悟和对话,生命得到了润泽和丰富。
  为了给孩子们的梦想奠定坚实底座,让孩子们的学校生活每一天都是新的,劉军校长引领教师为他们制定“幸福每一天”成长套餐:
  “荣誉星期一”:面向国旗,高唱国歌,聆听国旗下最动听的声音,表彰在学习和生活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激发学生的成就需要;
  “营养星期二”:以读好书、写好字为“基本餐”,以常规教育、习惯培养为“营养餐”,关注学生的实践体验;
  “轻松星期三”:零作业,零负担,零压力,放轻松,减轻学生的身心负担;
  “健体星期四”:做好操,扫好地,多运动,勤健体,培养学生的健康体魄;
  “快乐星期五”:唱好歌,乐游戏,多开心,少生气,促进学生的积极心态。
  面对如此名目繁多而又井然有序的活动清单,有学生打趣说:“我们的每周套餐营养真丰富。”对此,刘军校长解释说:“身体、精神上的双重呵护,能让学生的每一天都有惊喜和创新。”
  在追逐梦想中,孩子们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信心和勇气:“我是大树就顶天立地,我是鲜花就自由开放,永远都做最好的自己。”
  这些年来,刘军校长就是这样通过活动引领学生成长方向,培植梦想种子,同时从精神上茁壮学生风骨,让他们未来能破土而出,迎风沐雨,长成参天之树。
  作为市级名校长,刘军在工作中不仅做设计者,也做实践者,他不只颁发“圣旨”,更亲力亲为,数九隆冬、繁星满天,他仍带着一批不知疲倦的“拼命三郎”挑灯夜战,无数个日日夜夜的辛苦,换来的是一所所师生向往的学校、一位位激情满怀的教师、一群群活泼有梦的孩子……“办有温度的学校,做有尊严的老师,育有梦想的学生”,这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情怀。刘军愿意继续在他的乡村教育图景中,描绘他心中的“理想国”。
  责任编辑
其他文献
一次,我组织开展主题活动“味道”。活动室四周摆放着幼儿搜集来的各种食品、调料、水果等。幼儿自由地探索、品尝各种味道,气氛活跃。其中,幼儿感受最深的是辣味。经过一段时间的自由探索,幼儿开始交流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就在这时,一个幼儿突然站起来说:“我感到太辣了,我要喝水!”全班随即沸腾起来:“我也太辣了,我也要喝水……”场面开始混乱。此时,我心理十分矛盾。这是一次公开活动,如果我同意他们出去喝水,活动还
摘 要道德情感教育原则直接反应了道德与法治教育活动的本质和规律,是指导德育课程教学的圭臬。基于德育课程的视角,道德情感教育原则是学生道德素养形成和发展规律的集中体现,是德育课程教学本质和规律的集中反映,是道德与法治课程融合教育规律的集中呈现。  德育课程;道德情感教育;教育原则  G41  A  2095-1183(2018)04-00-03  关 键 词中图分类号文献编码文章编号  教育原则反映
摘 要:师爱是一种关系品质,是把教师和学生放置在一种关系之中,放置在彼此最真实的生命存在中。师爱低效的原因在于教师不理解师爱的本质,给予学生的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师爱。要提高师爱的有效性,就需要教师理解师爱的本质,具备师爱的能力,以学生为本,学会沟通。  关 键 词:师生关系;师德;师爱;有效性;教师专业;教师能力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6)01-0
摘 要  针对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低、课堂参与度低等问题,立足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设计包含预学单、促学单、评学单三大载体的“进程式学习单”。通过课前前测和预学任务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意识,并为课堂提供优化的学习资源,激发主体表达,深化学生的互动探究学习体验;借助课后评学引领学生展开道德反思和实践,为学生自主“学德”提供抓手和指引。  关 键 词  小学道德与法治;进程式学习单;自主学德  中
原方案在引导幼儿探索发现春联的外部特征方面着力较多,而对于春联文字寓意方面的揭示比较缺乏。我认为有必要选几副易于理解的春联让幼儿欣赏,并有意识地在结构、字义等方面加以分析,这对于幼儿亲近春联有着切实的作用。
在一次对幼儿发展水平的测评中,我们发现很多幼儿在语言表达方面存在句式单一、词汇贫乏、不能清楚完整地表达自己想法等问题。经过反思,我们认为在语言教学中过多关注教学形式上的求新求异,忽视学科本身的特点,可能是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因此,我们将“如何支持幼儿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作为近阶段的研究课题,力求摸索出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策略和途径。      一、从幼儿兴趣出发找到切入口      在语言教学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部师德师风建设基地”(以下简称“基地”)是国家首批师德师风建设基地。基地严格遵循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关于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基地有关工作的函》的建设要求,从“大师德建设”理念出发,以“倡导关怀型师德,助力教师幸福”为价值追求,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明确发展重点,搭建平台,探索模式,形成标准,汇集资源,突出特色,铸造品牌,力争建设成为以面向基础教育学校为主,兼具面向高校的纵向贯通衔接、横向渗
【Abstract】In “A Conversation with My Father”, Grace Paley talks about a middle-aged narrator who at the request of her eighty-six-year-old father telling two versions of the same short story. The narr
名师工作室理应是一个学习型自组织,其中的“名师”自当有成熟的教育主张,以明确的教学追求和共同的目标朝向,吸引工作室全体成员,并辐射更多的德育同行,在实践中寻求更好的专业成长。多年来,工作室以“童化教育”思想,引领成员不断回应时代发展需求,探寻教师德育专业成长的新路径。一、“童化”引路,探寻教师德育专业成长的“学术化”路径  作为一个根植乡村教育的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童化教育”主张深深烙印着笔者作为
2006年10月18~20日,由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课程与教学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第三届全国幼儿语言教育研讨会在上海举行。此次会议选用“整合课程状态下的语言教育”作为主题,是因为幼儿教育工作者对于整合课程状态下的领域教育存在诸多困惑,反映出从原有的分科(分领域)课程转向整合课程的困难。因此,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和思考整合课程与领域教育的关系,解决实际工作中的语言教育问题,藉此帮助幼儿园教师更好地开展语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