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中语文学科是国内学生在高中阶段的主要学习课程之一,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是对学生进行读写训练的教学,这样的课堂只注重对学生双基的培养,并不能满足新时代教育理念的要求。现阶段的教育要求教师注重对学生素质的培养,通过教学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是现阶段教育的重要内容。基于此,笔者结合教育经验与文献论著提出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一些方法。
关键词:高中语文;创新思维;培养策略
在教育改革不斷深化的环境中,如何在高中语文的课堂中开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师思考的重点问题。结合实践经验与其他教育研究者的文献论著,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意识、质疑精神,不让学生成为一个单纯的学习木偶,而是需要让学生不断思考。如此,才能让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让学生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
一、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现阶段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秉持以学生为教学中心的教学理念,将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体,教师作为学习环境的创设者、学生学习小组的组织者、学生在学习上的引导者[1]。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为学生创设一个能够放开思维的学习环境,教师才能更好的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不仅需要秉持先进的教学理念,还需要学习和应用新的教学模式。如使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在这个学习模式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探究氛围,并且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使用这些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以《再别康桥》一文为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引领学生较为深入地学习这一首现代诗,让学生对这首诗有一定的了解。然后,教师在课堂上开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将学生依据班级情况分为两个阵营,每个阵营再分为若干个小组,然后教师使用多媒体设备播放背景音乐与“康桥”的相关图片,为学生设置一个理想的环境和对峙的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下,教师开始为学生设置问题:“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再别康桥》的作者和相关写作背景。在刚才的学习和分析中,我们了解到了作者笔下康桥的美,现在班级分为两个阵营,思考作者为什么认为康桥美,作者笔下的康桥又美在何处,你们认为康桥还有哪些地方美?两个阵营中的小组轮流发言,可以补充对方所述,也可以驳斥对方所述。”人是一种有表现欲的生物,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一个自由竞争的环境时,学生便会迸发出强烈的情绪,教师再为学生设置相应的自由探索的问题,便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在交流对抗中得到创新意识的培养。
二、激励学生学会质疑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必须提高学生的质疑意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墨守成规,勇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勇于创新。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不做知识的灌输者,而是通过巧妙的问题设置,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自主思考[2]。在传统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一般都是直接为学生讲解文章内容,这样的教学方式只会让学生养成对教师的依赖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在教学之前为学生设置一些问题,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得到问题的答案,或者引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思考问题的答案。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需要打破课堂的时空限制,即使用新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和查找相应的资源论证自己的观点。
以鲁迅先生的文章《拿来主义》为例,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资源的条件下对鲁迅先生的文章进行深入思考无疑是不现实的。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实施微课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两种教学模式的侧重则需要教师依据班级学生的学习能力选择。在课前,教师可以为学生制作课前预习的微课视频,在视频中教师向学生提问:文章主要表达了什么思想?作者基于什么样的心理活动描写“大宅子”?作者在文中描写了哪些“主义”,是怎么描写的,为什么这么描写?除这些问题之外,教师还需要在视频中为学生介绍文章的写作背景,以及为学生指出可以查找资料的相应途径。通过课前的预习,学生们对文章已有了深入的思考,教师依旧如前文一般,将学生分阵营和分小组,在了解对方的答案后,为对方设置质疑的问题,如:你们认为作者从“闭关主义”开始阐述文章主题,你们是否赞同作者的思路,如果略去“闭关主义”直入主题是否写作效果更好?如此,将课堂转化为学生的辩论场所,让学生能够不断开动脑筋,激发他们的质疑意识和提高他们的质疑能力。
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还需要保证学生拥有足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注意力能够集中在课堂中。在不断发展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教育研究者们开发出了许多新式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如前文所述的“微课”、“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翻转课堂”、“创设情景”等等,这些方法各有优点与适用的情况,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充分了解班级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性格特征,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合适的教学方式[3]。例如,在语文课堂中有效的方式是创设相关的教学情景,教师使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图片等内容,让学生对文章内容有更深的感触,进而融入情景中,为教师的教学引导工作奠定良好的思维基础。
结束语:
在现阶段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成为了教师教学目标中重点,这不仅是践行不断发展的教育理念,更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让学生有更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合理使用不同的教学模式,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如此才能达成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赵林梅.探究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9(06):37-39.
[2]桑金明.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9(25):54-55.
[3]吴翊鹏.浅议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当代教研论丛,2019(05):36.
关键词:高中语文;创新思维;培养策略
在教育改革不斷深化的环境中,如何在高中语文的课堂中开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师思考的重点问题。结合实践经验与其他教育研究者的文献论著,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意识、质疑精神,不让学生成为一个单纯的学习木偶,而是需要让学生不断思考。如此,才能让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让学生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
一、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现阶段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秉持以学生为教学中心的教学理念,将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体,教师作为学习环境的创设者、学生学习小组的组织者、学生在学习上的引导者[1]。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为学生创设一个能够放开思维的学习环境,教师才能更好的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不仅需要秉持先进的教学理念,还需要学习和应用新的教学模式。如使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在这个学习模式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探究氛围,并且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使用这些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以《再别康桥》一文为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引领学生较为深入地学习这一首现代诗,让学生对这首诗有一定的了解。然后,教师在课堂上开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将学生依据班级情况分为两个阵营,每个阵营再分为若干个小组,然后教师使用多媒体设备播放背景音乐与“康桥”的相关图片,为学生设置一个理想的环境和对峙的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下,教师开始为学生设置问题:“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再别康桥》的作者和相关写作背景。在刚才的学习和分析中,我们了解到了作者笔下康桥的美,现在班级分为两个阵营,思考作者为什么认为康桥美,作者笔下的康桥又美在何处,你们认为康桥还有哪些地方美?两个阵营中的小组轮流发言,可以补充对方所述,也可以驳斥对方所述。”人是一种有表现欲的生物,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一个自由竞争的环境时,学生便会迸发出强烈的情绪,教师再为学生设置相应的自由探索的问题,便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在交流对抗中得到创新意识的培养。
二、激励学生学会质疑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必须提高学生的质疑意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墨守成规,勇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勇于创新。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不做知识的灌输者,而是通过巧妙的问题设置,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自主思考[2]。在传统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一般都是直接为学生讲解文章内容,这样的教学方式只会让学生养成对教师的依赖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在教学之前为学生设置一些问题,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得到问题的答案,或者引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思考问题的答案。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需要打破课堂的时空限制,即使用新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和查找相应的资源论证自己的观点。
以鲁迅先生的文章《拿来主义》为例,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资源的条件下对鲁迅先生的文章进行深入思考无疑是不现实的。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实施微课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两种教学模式的侧重则需要教师依据班级学生的学习能力选择。在课前,教师可以为学生制作课前预习的微课视频,在视频中教师向学生提问:文章主要表达了什么思想?作者基于什么样的心理活动描写“大宅子”?作者在文中描写了哪些“主义”,是怎么描写的,为什么这么描写?除这些问题之外,教师还需要在视频中为学生介绍文章的写作背景,以及为学生指出可以查找资料的相应途径。通过课前的预习,学生们对文章已有了深入的思考,教师依旧如前文一般,将学生分阵营和分小组,在了解对方的答案后,为对方设置质疑的问题,如:你们认为作者从“闭关主义”开始阐述文章主题,你们是否赞同作者的思路,如果略去“闭关主义”直入主题是否写作效果更好?如此,将课堂转化为学生的辩论场所,让学生能够不断开动脑筋,激发他们的质疑意识和提高他们的质疑能力。
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还需要保证学生拥有足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注意力能够集中在课堂中。在不断发展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教育研究者们开发出了许多新式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如前文所述的“微课”、“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翻转课堂”、“创设情景”等等,这些方法各有优点与适用的情况,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充分了解班级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性格特征,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合适的教学方式[3]。例如,在语文课堂中有效的方式是创设相关的教学情景,教师使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图片等内容,让学生对文章内容有更深的感触,进而融入情景中,为教师的教学引导工作奠定良好的思维基础。
结束语:
在现阶段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成为了教师教学目标中重点,这不仅是践行不断发展的教育理念,更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让学生有更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合理使用不同的教学模式,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如此才能达成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赵林梅.探究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9(06):37-39.
[2]桑金明.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9(25):54-55.
[3]吴翊鹏.浅议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当代教研论丛,2019(0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