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社团课程打造科技特色

来源 :基础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10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技社团是实施素质教育和提升学生素养的重要途径,是学校发现和培育科技后备人才的重要载体,也是丰富校园创新文化和学校科技品牌的有效途径。近几年来,北京师范大学燕化附属中学在科技社团建设上进行了有效的实践探索,构建了科技社团课程及其运行管理体系,极大地丰富了科技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使学校科技教育特色更加鲜明,更具规范性、操作性和可持续发展性。
  一、明确理念,创建品牌
  学校在“希望教育”理念指引下,结合新课程改革背景,通过开发燕房地区石化科技资源,为学生成长搭建各类实践创新平台,构建以专题科技教育促进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石化科技”教育体系,并把“石化科技”教育作为办学特色纳入学校“十二五”“十三五”发展规划中。
  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学校“石化科技”教育已呈现出特色鲜明、内容丰富、操作性强、认可度高等特点,并在燕房地区乃至北京市都有一定的知名度。
  二、健全机制,系统管理
  一是完善运行机制。学校在原有科技教育三级管理格局下,重点建设以指导教师为核心的科技社团教学实践团队,同时制定了“科技社团课程申报要求”“学生科技社团选课流程”“科技社团课程管理条例”等多项规章制度,并逐渐探索出了一系列科技社团课程教学成果及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自主招生、师生学期末评优等挂钩的实施办法,确保了科技社团课程的规范化、流程化、制度化和常态化。
  二是规范教学管理。每个科技社团课程都有明确的教学大纲、具体的教学实施策略和可行的教学评价方案,在学期初先由科技创新工作室审核通过后,再由学校设置学期科技社团课程表。同时,由科技创新工作室组织学生通过网络自由选课,要求上课教师和学生分别按照《科技社团教师成长档案》和《科技社团学生培养手册》记录学习过程,并在期中、期末对学生开展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活动。系统规范的教学组织形式和课程管理方式,确保了科技社团课程的有序开展。
  三、项目课程,彰显特色
  一是渗透学科知识。以高中理工科学类知识为背景,重点发掘化学、生物、地理、物理等相关学科的工程设计元素和实验探究素材,并根据素材内容与特点选择有价值的情景线索,整合成社团课程。当涉及与学生现有知识、概念相关性较强的内容时,主要采取“以任务驱动科学探究,探究反馈学科学习”的思路授课。如水处理社团课程,通过设置“测测身边的水”“水处理技术知多少”“我为净水作贡献”三个情景任务,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加深他们对相关知识,如电解质溶液、离子反应等的理解。
  二是整合专题项目。整合理化生和技术学科的拓展课程资源,围绕“石化科技”这一主线,构建了“生态”“资源”“生命”“智能”四个科技教育专题,并设置了与专题相对应的科技社团课程及项目,而且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了持续稳步的推进,极大地凸显了学校的科技教育特色。如“生态”专题设立了牛口峪生物多样性小课题研究、自制净水器和污水处理实践等项目;“资源”专题设立了手工皂制作、叶脉书签制作和固体废物回用等项目;“食品”专题设立了酿制白酒、果酒果醋和磨制豆腐等项目;“智能”专题设立了航空、航天和模拟飞行等项目。
  三是开展层级教学。对于全体社团成员,学校力求通过丰富多彩的专题内容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对于兴趣特别浓厚的部分成员,通过分组、结对和拓展任务,更好地激发他们的潜能和创造力;对于少数“拔尖”成员,通过单独辅导、技能训练和科技竞赛等,使之更加出众。层级式教学方式让不同层次、不同学业基础和能力的学生都得到了有效发展。如水生态社团课程中的牛口峪考察活动属科普部分,所有学生成员均须参与;净水器制作属科技部分,由兴趣浓厚且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合作完成;生物多样性小课题研究则属科创部分,由少数“尖子”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相关研究,且取得的成果可参加各类创新实践比赛。通常,一门科技社团课程往往兼备了参观考察、动手制作、研究分析和交流分享等多种层级的教学形式。
  四是拓展课程空间。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学校科技社团课程与校本课程、研究型学习和综合实践等紧密结合,并使社团成为了落实其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除日常科技社团课程外,学校还逐渐摸索出了科考实践、主题科技嘉年华、科技(冬)夏令营、科技项目竞技比赛等多途径的科技教育形式,既给各科技社团之间和校际社团之间搭建了交流的平台,又使科技教育渗入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形成了校园科技文化。
  五是提升研究助力。学校以北京市“十二五”规划校本专项课题“普通高中以专题科技教育促进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实践研究”为契机,引领和推动了专题科技教育的改革实践,促进了对科技教育的理论支撑、实践策略和制度保障的深入探索;同时,也指导着科技教师们通过改进教学和课堂模式,激发和释放学生的创新潜质,丰富学生的操作和思维体验,促进学生的情感和智力发展,进一步提高了科技社团课程的品质和价值。
  四、内涵提升,协作发展
  一是探索特色发展。科技社团课程需要往“一社一品”的特色道路上发展。如化学拓展实验社团在专家的引领下,经过几年多轮的教学实践和研讨,已系统梳理建成高中化学专题拓展实验系列校本课程,并获北京市校本课程建设一等奖。又如机器人社团,在近几年参与的各类竞技比赛中,学生们独具匠心的创意作品受到了评委的青睐,并屡次斩获多项市级和国家级奖项。
  二是创建协作机制。科技社团课程给学生们创造了交流合作、互助学习的机会,形成了良好的协作机制,让学生们在社团课程载体下协同教研、共同提升。如生物科技社团的植物土培、水培和组培项目,将科技实践与劳动教育相结合,由社团课程提供技术支持,德育处负责常规管理、阶段评比等,使校园内的绿植栽培活动得到了普及。学校教师还走出校门,到地方中小学传授各类植物栽培技术,并组队参加栽培大赛。
  总之,学校科技社团将坚持走研究发展之路,通过优化社团课程内容、丰富社团课程形式、搭建动手实践平台、创建协作交流机制等,让科技社团课程及项目在新课改教育实践中彰显特色、创新育人。
  (責任编辑
其他文献
[摘 要]有效的家校沟通能确保家校共同发展。但很多家校之间存在沟通方式陈旧、沟通效率低下等问题。为此,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金惠初级中学探索了“三点五式”家校沟通模式,立足于家长、学校、教师三个点,采取新生家长会、门诊式家长会、家庭教育讲座、学年表彰大会、班级微信公众号五种新型沟通方式,实现了家校之间的有效沟通与交流。  [关键词]三点五式;家校沟通;家长会;教育讲座  一、问题的提出  有效的家校沟
[摘 要]通过对我国近二十年有关家校沟通的研究进行梳理,并结合Citespace可视化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我国家校沟通研究起步发展缓慢、基数小,但随着人们认识的不断深入,逐渐被学界所关注,并集中于尊重、家长、学校、校讯通、新媒体、微信群、“独二代”家长等主题;近年来家校网络沟通逐渐成为热点话题,但家校沟通研究理论体系仍不健全,对学生在沟通中的主体地位认识不清,并缺乏有效的提升策略研究。在此基础
[摘 要]为探索科技类校本课程“STEM化”的有效途径,总结归纳了STEM教育应具备的核心特征,提出如何将现有科技类校本课程进行改版优化,形成具有鲜明STEM特征的课程资源,并以科技类校本课程“创意航天”中的“水火箭”主题为例,说明优化改进的措施和方法。  [关键词]校本课程;STEM教育;跨学科教学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化,STEM教育正以其不同于分科教学的跨学科整合课程的方式受到极大关
很多科普读物上经常会提到,纳米材料被誉为21世纪最有前途的新型材料。当组成材料的微粒尺寸达到纳米级(1纳米=10-9米)时,会产生许多让人意想不到的奇特的光、电、磁、热、力和化学等方面的性质。如将金属制成纳米粉末后就变成了黑色,且不导电,机械强度也大幅度提高。  事实上,21世纪可以说是材料尤其是新材料的世纪。不仅是纳米材料,各种材料在不同状态下性能的改变都可能决定一项工程或一项发明的成败,而后者
北京市东城区作为首都功能核心区之一,教育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教育思想的发源地。依据国务院督导办印发的《中小学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办法》,在北京市教育督导室的统一部署和指导下,东城区坚持在各中小学扎实开展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紧紧围绕“创新实践、规范管理、服务改革、促进发展”的工作思路,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让中小学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成为推动教育管理深入基层、促进教育改革与发
“集约型课堂”是指立足常态课堂,以多样而优质的教学资源为支撑,将教学诸要素进行整合、重组,再造教学流程,使之更加优化,实现以最小的教学投入获得最大的教学产出,全面提高教学效率,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发展的课堂。从概念上理解,集约型课堂要求教师通过系统优化各种教学要素、重塑教学流程,以最短的时间、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教学效果。那么,如何构建集约型课堂呢?在此,以思想政治教材《政治生活》中“政府:国
2018年11月29日,全国教育法治工作会议在京召开,研究部署新时代教育法治建设任务,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这是新时代教育系统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性教育法治工作会议。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出席会议并讲话。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田学军主持会议。  陈宝生强调,当前和今后一段時期,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
按照《山东省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指导纲要》的有关精神,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岳峰小学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让每一个生命挺拔如峰”为核心,以培养“品体如岳、才智如峰”的“岳峰少年”为目标,找准德育课程的切入点,夯实学科课程的融合点,把握传统文化课程的渗透点,拓宽实践活动课程的生长点,积极探索基于“三主体”育人策略的德育一体化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一、基于学生主体
[摘 要]2020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学生们不得不宅在家里以降低感染风险,并在延期开学的日子里通过网课完成学业。对学生来讲,这将是一场毅力与“疫力”的较量。从心理成长的角度来看,坚持性、自律、热情、热爱学习等心理品质对学生宅家、网课、复学、课堂学习的毅力具有赋能作用,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积极语言培养学生这些心理品质。  [关键词]坚持性;自律;热情;热爱学习;积极语言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来
2011年4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在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实施“体育艺术2 1项目”的通知》,提出“学校应组织课内外体育教学和活动,让每个学生至少学习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江苏省南京市江宁科学园小学秉承“让每一个孩子体验成功”的办学理念,以花样跳绳为切入点,建构并实施了“快乐跳绳”体育特色课程,围绕校本教材的开发、阳光大课间、运动队建设等进行了跳绳校本课程的实践与探索,走出了一条体育特色品牌建设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