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逻辑法对广西高职院校民俗体育开展现状进行调查与研究,分析了教师对民俗体育项目的倾向性、认知与应用情况以及学生对民俗体育项目的认知、态度及参与情况,并针对高职体育课程未广泛引入民俗体育项目、校内民俗体育项目器械教学缺乏、教师对民俗体育项目重视度不够、学生缺乏充足参与民俗体育项目的时间等问题,从提升学校领导的重视度、编撰民俗体育教材、鼓励体育教师在课堂中引入民俗体育项目、增加民俗体育项目的资金投入力度、将其与现代的体育课程相结合等方面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民俗体育 高职院校 倾向性 认知 兴趣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1C-0021-03
民俗体育来源于民间,是各个地区特色风俗的直观体现,也是华夏民族的文化精髓,它蕴藏在人们生活当中,成为人们重要的生活内容。民俗来源于人们的生活,为民俗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纽带,通过对民俗体育项目进行深度研究,能够直观地了解到各个地区人们的生活状态及特有的文化现象,为民俗体育项目的传承及发展提供保障。本文以广西高职院校为载体,对民俗体育项目开展的现状进行研究。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将广西高职院校中的师生作为研究对象,探究民俗体育的开展现状。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根据民俗体育在广西高职院校的开展现状,严格遵循体育科研方法中的要求,进行问卷制定,调查对象包括教师和学生两类。
2.文献资料法。本文在写作前,搜集了大量关于民俗体育及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开展情况的文章,为本次论文的撰写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还在中国知网、万方及维普等数据库中输入民俗体育、高职院校等关键词,进行相关资料的搜索,收集到大量关于民俗体育在高职院校中应用现状的文章,并从中为本次研究工作的实施及开展找到了适当的切入点。
3.访谈法。访谈法主要是指与相关的研究对象进行谈话,访谈的对象为教师和学生。
4.数理统计法。通过对问卷进行整理,收集到大量数据信息,并将其录入计算机中,使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一的分析和整理。所使用到的数理统计方法主要包括相关分析、统计分析、检验分析及均值比较等。
5.逻辑法。运用综合、归纳、演绎及分析等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信息进行统一的整理,对民俗体育在广西高职院校中的开展现状进行分析,提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合理化的应对策略。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教师方面
在本次研究中,随机选取广西十几所高职院校中的135名教师作为研究对象,包括以下几方面研究内容:
1.教师对民俗体育项目的倾向性。民俗体育中蕴含大量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体育项目种类丰富且简单易行,为人们锻炼身体提供了渠道,展现出良好的体育锻炼效果。民间体育项目的利用及开发效果,受个人情感、兴趣及主观意识影响较大,教师若不能积极主动地带领学生参与到体育项目中来,将无法实现对体育项目中人力资源、场地资源及项目资源的有机整合,教师对民俗体育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态度。民俗体育之所以能够在体育课程中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与教师个体的倾向性有直接关系,教师应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到民间体育项目中来,以便能够提升民俗体育课程的实施及开展效果。教师对民俗体育项目倾向性的相关调查数据见表1。
从表1中的数据信息可以看出,大多数教师对在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中融入民俗体育项目持肯定态度,民俗体育项目在高职院校中开展的可行性及必要性的占比分别为83.70%和87%。之所以大多数教师持肯定态度,与我国教育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有直接关系,近年来我国重视弘扬传统文化,促使教师对传统文化的认识程度不断加深,绝大多数教师都意识到了弘扬传统文化对学生终身体育培养的重要性。
2.教师对民俗体育项目的认知。教师对民俗体育在高职院校中的实施及开展情况的态度是影响课程实施及开展情况的主要因素。体育教师对民俗体育项目有着较高的了解和认知,对提升民俗体育项目在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中的开展效果具有必要性。
从表2中的数据能够看出,高职院校中的教师对民俗体育项目的認知还处于基本了解状态,占比高达82.96%。该种情况说明,高职院校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对民俗体育项目进行深度研究,邀请相关专家到校内为教师讲解民俗体育项目,使教师深刻地认识到民俗体育项目在学生强身健体中所发挥的作用,提升民俗体育项目教学效果。
3.教师对民俗体育项目的应用情况。民俗体育项目作为体育课程的辅助角色,也是体育课程中的重要教学内容。我国传统民间体育项目具有趣味性及娱乐性特点。高职院校体育项目中可对民俗体育项目进行深度挖掘,充分利用体育项目的特征,增强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及知识技能,满足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需求。
从表3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民俗体育项目在高职院校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准备活动及辅助练习、身体素质练习方面。在主教材及课外体育活动中的应用较少。之所以出现该种情况,与教师对民俗体育项目的认识度不够有直接关系,且在体育课程中缺乏对学生的监督与指导,进而影响课程教学效果及教学质量。
(二)学生方面
在本次研究中,随机选取广西十几所高职院校中的31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包括以下几方面研究内容:
1.学生对民俗体育项目的认知。学生是体育课程的教学主体,为了提升课程教学效果,调动学生的课程学习主动性及积极性具有必要性。近年来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迅速,外来文化充斥着人们的生活,学生对民俗体育项目了解甚少。笔者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高职生对民俗体育项目的认知情况,调查结果见表4。 从表4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学生对民俗体育项目处于基本了解状态,占比为29.35%,这与民俗体育项目在高职院校中应用较少有直接关系。因此,要求高职院校的教师掌握较多的民俗体育项目技术及相关的知识,并起到引导作用,提升学生对民间体育项目的兴趣。
2.学生对民间体育项目的态度。当前,许多高职院校学生参与体育项目的积极性并不高,但很多学生表现出对民间体育项目的极大兴趣,然而,高职院校对民间体育项目的开展并不大重视,因此,非常有必要加大对能够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项目的开发力度。
从表5中的数据可知,民间体育项目对高职院校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教师可充分利用学生的兴趣,将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化为学习动机,将民俗体育项目应用到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中来,确保学生能够从心里接受该种体育项目,提升民俗体育在高职院校中的应用效果。
3.学生参与民俗体育项目情况。目前,大多数学生参加民俗体育项目均是通过学校的体育课程来实现。但是通过对高职院校中的学生参与民俗体育项目的数据进行整理可知,学生对民俗体育项目的认知度不深,并且存在着一定的偏差。可见,在高职院校中进行民俗体育项目推广具有可行性。
从表6中的研究数据可以看出,男女生在不同的民俗体育项目中的参与积极性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不同性别的学生对民俗体育参与的积极性也并不相同。
三、结论与建议
(一)民俗体育在高职院校中应用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广西高职院校中民俗体育开展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可知,民俗体育在高职院校中应用存在较多的问题,与师生对民俗体育项目的倾向性、认知度、态度及参与积极性有直接关系。目前,广西高职院校并没有在体育课程中广泛引入民俗体育项目,存在体育项目重视度不够等情况,且校园内的民俗体育项目器械教学缺乏,对民俗体育项目的实施及开展造成一定的影响。同时,还与教师对民俗体育项目的重视度不够有直接关系,教师未对民俗体育项目进行科学有效的规划,进而影响着民俗体育项目的实施及开展效果。另外,学校存在不重视民俗体育项目情况,体育教师教学热情不高。尽管现阶段教学部门已经提出要大力开展素质教育工作,但是未能给学生留有充足参与民俗体育项目的时间,对民俗体育项目的实施及开展造成较大制约。
(二)解决民俗体育在高职院校中应用问题的对策
为了解决民俗体育项目在高职院校中的应用问题,可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第一,提升学校领导的重视度。加强领导重视,在广西高职院校内大力推广民俗体育项目,结合高职院校中民俗体育项目的实施及开展情况,制定出完善的解决措施,并提供相关的政策及经费支持。学校领导应积极引进相关的民俗体育器材,鼓励师生积极参与民俗体育项目,提升民俗体育项目在高职院校中实施及开展效果。第二,编撰民俗体育教材。要想提升民俗体育项目的实施及开展效果,就应加大民俗体育项目推广力度。目前,民俗体育项目方面的教材较少,且相关资料较为缺乏,对民俗体育项目的实施及推广造成较大影响。第三,高职院校应鼓励体育教师在课堂中引入民俗体育项目,增加民俗体育项目的资金投入,为民俗体育项目的实施及开展添加场地、器材及设施,并引入现代化技术,确保能够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应结合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选择一些具有民族意义及地方特色的民俗体育项目,将其与现代的体育课程相结合,丰富民俗体育课程教学内容。
民俗体育项目是我国文化的瑰宝,在我国的体育课程教学中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广西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向科学化、规范化发展是必由之路,需要将具有民族特色的民俗体育项目融入体育课程中来,根据现阶段民俗体育项目在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中的应用情况提出合理化的措施,为民俗体育项目在高职院校中的推广提供依据,促进民俗体育项目的延续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小清,叶绍凡.广西北部湾中小学民俗体育课程资源现状研究[J].钦州学院学报,2018(10)
[2]張雯,岳明晓.民俗体育与学校体育的联动发展研究—— 以陕南地区为例[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8(7)
[3]彭响,朱亚成,刘如,王世友.民俗体育与学校体育动力、机理的耦合发展及路径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8(3)
[4]戴雨露.基于陶行知思想的农村学校民俗体育的研究价值与实施[J].教学与管理,2018(12)
[5]廖永祥.新媒体背景下“司岗里”民俗民间体育文化资源深入挖掘研究[J].中国报业,2018(4)
[6]郭曼.基于民俗体育文化传承的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研究[J].科技视界,2018(4)
[7]王瑜珲,段国萍.以高职院校学生社团活动为载体的民俗体育的传承与推动[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6(5)
[8]卢忠瑾,贺小泉,秦翌雨.陕北民俗体育课在陕西省高校开展现状调查与分析[J].价值工程,2012(2)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课题(2017C496)
【作者简介】梁丽郁(1983— ),女,壮族,广西南宁人,西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民族体育。
(责编 何田田)
【关键词】民俗体育 高职院校 倾向性 认知 兴趣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1C-0021-03
民俗体育来源于民间,是各个地区特色风俗的直观体现,也是华夏民族的文化精髓,它蕴藏在人们生活当中,成为人们重要的生活内容。民俗来源于人们的生活,为民俗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纽带,通过对民俗体育项目进行深度研究,能够直观地了解到各个地区人们的生活状态及特有的文化现象,为民俗体育项目的传承及发展提供保障。本文以广西高职院校为载体,对民俗体育项目开展的现状进行研究。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将广西高职院校中的师生作为研究对象,探究民俗体育的开展现状。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根据民俗体育在广西高职院校的开展现状,严格遵循体育科研方法中的要求,进行问卷制定,调查对象包括教师和学生两类。
2.文献资料法。本文在写作前,搜集了大量关于民俗体育及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开展情况的文章,为本次论文的撰写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还在中国知网、万方及维普等数据库中输入民俗体育、高职院校等关键词,进行相关资料的搜索,收集到大量关于民俗体育在高职院校中应用现状的文章,并从中为本次研究工作的实施及开展找到了适当的切入点。
3.访谈法。访谈法主要是指与相关的研究对象进行谈话,访谈的对象为教师和学生。
4.数理统计法。通过对问卷进行整理,收集到大量数据信息,并将其录入计算机中,使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一的分析和整理。所使用到的数理统计方法主要包括相关分析、统计分析、检验分析及均值比较等。
5.逻辑法。运用综合、归纳、演绎及分析等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信息进行统一的整理,对民俗体育在广西高职院校中的开展现状进行分析,提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合理化的应对策略。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教师方面
在本次研究中,随机选取广西十几所高职院校中的135名教师作为研究对象,包括以下几方面研究内容:
1.教师对民俗体育项目的倾向性。民俗体育中蕴含大量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体育项目种类丰富且简单易行,为人们锻炼身体提供了渠道,展现出良好的体育锻炼效果。民间体育项目的利用及开发效果,受个人情感、兴趣及主观意识影响较大,教师若不能积极主动地带领学生参与到体育项目中来,将无法实现对体育项目中人力资源、场地资源及项目资源的有机整合,教师对民俗体育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态度。民俗体育之所以能够在体育课程中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与教师个体的倾向性有直接关系,教师应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到民间体育项目中来,以便能够提升民俗体育课程的实施及开展效果。教师对民俗体育项目倾向性的相关调查数据见表1。
从表1中的数据信息可以看出,大多数教师对在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中融入民俗体育项目持肯定态度,民俗体育项目在高职院校中开展的可行性及必要性的占比分别为83.70%和87%。之所以大多数教师持肯定态度,与我国教育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有直接关系,近年来我国重视弘扬传统文化,促使教师对传统文化的认识程度不断加深,绝大多数教师都意识到了弘扬传统文化对学生终身体育培养的重要性。
2.教师对民俗体育项目的认知。教师对民俗体育在高职院校中的实施及开展情况的态度是影响课程实施及开展情况的主要因素。体育教师对民俗体育项目有着较高的了解和认知,对提升民俗体育项目在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中的开展效果具有必要性。
从表2中的数据能够看出,高职院校中的教师对民俗体育项目的認知还处于基本了解状态,占比高达82.96%。该种情况说明,高职院校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对民俗体育项目进行深度研究,邀请相关专家到校内为教师讲解民俗体育项目,使教师深刻地认识到民俗体育项目在学生强身健体中所发挥的作用,提升民俗体育项目教学效果。
3.教师对民俗体育项目的应用情况。民俗体育项目作为体育课程的辅助角色,也是体育课程中的重要教学内容。我国传统民间体育项目具有趣味性及娱乐性特点。高职院校体育项目中可对民俗体育项目进行深度挖掘,充分利用体育项目的特征,增强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及知识技能,满足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需求。
从表3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民俗体育项目在高职院校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准备活动及辅助练习、身体素质练习方面。在主教材及课外体育活动中的应用较少。之所以出现该种情况,与教师对民俗体育项目的认识度不够有直接关系,且在体育课程中缺乏对学生的监督与指导,进而影响课程教学效果及教学质量。
(二)学生方面
在本次研究中,随机选取广西十几所高职院校中的31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包括以下几方面研究内容:
1.学生对民俗体育项目的认知。学生是体育课程的教学主体,为了提升课程教学效果,调动学生的课程学习主动性及积极性具有必要性。近年来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迅速,外来文化充斥着人们的生活,学生对民俗体育项目了解甚少。笔者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高职生对民俗体育项目的认知情况,调查结果见表4。 从表4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学生对民俗体育项目处于基本了解状态,占比为29.35%,这与民俗体育项目在高职院校中应用较少有直接关系。因此,要求高职院校的教师掌握较多的民俗体育项目技术及相关的知识,并起到引导作用,提升学生对民间体育项目的兴趣。
2.学生对民间体育项目的态度。当前,许多高职院校学生参与体育项目的积极性并不高,但很多学生表现出对民间体育项目的极大兴趣,然而,高职院校对民间体育项目的开展并不大重视,因此,非常有必要加大对能够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项目的开发力度。
从表5中的数据可知,民间体育项目对高职院校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教师可充分利用学生的兴趣,将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化为学习动机,将民俗体育项目应用到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中来,确保学生能够从心里接受该种体育项目,提升民俗体育在高职院校中的应用效果。
3.学生参与民俗体育项目情况。目前,大多数学生参加民俗体育项目均是通过学校的体育课程来实现。但是通过对高职院校中的学生参与民俗体育项目的数据进行整理可知,学生对民俗体育项目的认知度不深,并且存在着一定的偏差。可见,在高职院校中进行民俗体育项目推广具有可行性。
从表6中的研究数据可以看出,男女生在不同的民俗体育项目中的参与积极性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不同性别的学生对民俗体育参与的积极性也并不相同。
三、结论与建议
(一)民俗体育在高职院校中应用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广西高职院校中民俗体育开展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可知,民俗体育在高职院校中应用存在较多的问题,与师生对民俗体育项目的倾向性、认知度、态度及参与积极性有直接关系。目前,广西高职院校并没有在体育课程中广泛引入民俗体育项目,存在体育项目重视度不够等情况,且校园内的民俗体育项目器械教学缺乏,对民俗体育项目的实施及开展造成一定的影响。同时,还与教师对民俗体育项目的重视度不够有直接关系,教师未对民俗体育项目进行科学有效的规划,进而影响着民俗体育项目的实施及开展效果。另外,学校存在不重视民俗体育项目情况,体育教师教学热情不高。尽管现阶段教学部门已经提出要大力开展素质教育工作,但是未能给学生留有充足参与民俗体育项目的时间,对民俗体育项目的实施及开展造成较大制约。
(二)解决民俗体育在高职院校中应用问题的对策
为了解决民俗体育项目在高职院校中的应用问题,可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第一,提升学校领导的重视度。加强领导重视,在广西高职院校内大力推广民俗体育项目,结合高职院校中民俗体育项目的实施及开展情况,制定出完善的解决措施,并提供相关的政策及经费支持。学校领导应积极引进相关的民俗体育器材,鼓励师生积极参与民俗体育项目,提升民俗体育项目在高职院校中实施及开展效果。第二,编撰民俗体育教材。要想提升民俗体育项目的实施及开展效果,就应加大民俗体育项目推广力度。目前,民俗体育项目方面的教材较少,且相关资料较为缺乏,对民俗体育项目的实施及推广造成较大影响。第三,高职院校应鼓励体育教师在课堂中引入民俗体育项目,增加民俗体育项目的资金投入,为民俗体育项目的实施及开展添加场地、器材及设施,并引入现代化技术,确保能够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应结合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选择一些具有民族意义及地方特色的民俗体育项目,将其与现代的体育课程相结合,丰富民俗体育课程教学内容。
民俗体育项目是我国文化的瑰宝,在我国的体育课程教学中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广西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向科学化、规范化发展是必由之路,需要将具有民族特色的民俗体育项目融入体育课程中来,根据现阶段民俗体育项目在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中的应用情况提出合理化的措施,为民俗体育项目在高职院校中的推广提供依据,促进民俗体育项目的延续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小清,叶绍凡.广西北部湾中小学民俗体育课程资源现状研究[J].钦州学院学报,2018(10)
[2]張雯,岳明晓.民俗体育与学校体育的联动发展研究—— 以陕南地区为例[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8(7)
[3]彭响,朱亚成,刘如,王世友.民俗体育与学校体育动力、机理的耦合发展及路径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8(3)
[4]戴雨露.基于陶行知思想的农村学校民俗体育的研究价值与实施[J].教学与管理,2018(12)
[5]廖永祥.新媒体背景下“司岗里”民俗民间体育文化资源深入挖掘研究[J].中国报业,2018(4)
[6]郭曼.基于民俗体育文化传承的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研究[J].科技视界,2018(4)
[7]王瑜珲,段国萍.以高职院校学生社团活动为载体的民俗体育的传承与推动[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6(5)
[8]卢忠瑾,贺小泉,秦翌雨.陕北民俗体育课在陕西省高校开展现状调查与分析[J].价值工程,2012(2)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课题(2017C496)
【作者简介】梁丽郁(1983— ),女,壮族,广西南宁人,西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民族体育。
(责编 何田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