釉彩为墨瓷为纸 以画入瓷淬匠心

来源 :东方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qkxxmv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化,千年古县,世界陶瓷之都。在其源远流长的陶瓷文化发展史上,陶瓷制作技艺薪火相传、生生不息,从来都离不开一代代能工巧匠的薪火相传,近代瓷绘名家许光月便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
  笔者初次接触到许光月的作品,是在福建著名收藏家施政强先生处。中国收藏家协会编著的“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中国民间收藏陶瓷大系》(江西·福建分卷)收录了他6件陶瓷藏品,其中的德化窑釉中彩渔翁六角瓶便是出自许光月之手。这件作品撇口、束颈,弧腹,方足外撇。腹部以墨彩装饰,绘渔翁倚靠于手杖之上,足下有两名顽童嬉戏,喜气洋洋。绘画技法偏向写意,用笔流畅生动。有关许光月的生平过往和创作成就,限于笔者浅陋,在这之前能够接触到的文字和实物资料都甚少,印象不深。直到在江西·福建分卷中见到这件六角瓶之后,惊讶其瓷绘写意笔墨的洒脱秀逸,在同时代的瓷绘艺术家中独树一帜,笔者便慕名前往施政强位于福建永春的施氏永春非遗收藏馆拜访。未曾想,这一次见到并上手的许光月作品,数量多、成系列,且器型完整、品类丰富,创作时间明确且集中,十分难得,真是喜出望外、不虚此行。
  近代瓷坛多面手
  许光月(1906—1984),又名文照,别号渔父。他毕生都在从事陶瓷工艺美术事业,是一位瓷彩、造型设计、配方、生产等皆善的多面手老艺人。
  许光月在7岁那年入私塾接受启蒙教育,14岁便开始其陶瓷装饰艺术的学习生涯。他先是在德化城关仁源瓷庄学习瓷彩,18岁转到永春介福乡窑场彩部,21岁前往仙游城关仁和瓷彩店与源和陞公司,28岁又进入泉州顺记瓷彩店,30岁返回德化,后迂回于德化城关各家瓷彩店之间,并应邀至永春的唯真、唯美、三美瓷社等处担纲瓷绘创作任务。施政强的藏品,大多创作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末期至四十年代,部分藏品落款处有“学绘”字样,说明这一时期正值许光月学成归来、频繁往返德化永春两地从事瓷绘工作、个人艺术风格树立并逐步成熟的重要时间节点,为我们研究其早期艺术创作面貌提供了难得的实物资料。
  民国三十一年(1942),许光月于德化东头窑场自办瓷厂,开始从事陶瓷造型的创作设计工作,生产各种大小花瓶等陈设瓷与大小茶壶等日用瓷,这一时期生产的各式点釉小花瓶是他的另一独创,在市场上长期盛销不衰。上个世纪40年代末,许光月返回德化湖前创办瓷厂,1953年进德化瓷厂彩画车间工作。1966年退休后,他被浔中公社瓷厂(后称德化第五瓷厂)聘为总工艺师,参与该厂的迁址扩建工作,配合当时的技术股長苏奎尧负责造型设计、彩饰画面创作及授徒,又创作了各种款式、大小的花瓶、花插、香壶、塑梅花笔筒文具等风格各异的多种工艺陈设瓷,以及餐茶酒具日用瓷产品投放国内外市场。他与苏奎尧合作设计的杏花酒具,于1979年荣获晋江地区陶瓷行业创新产品展览一等奖。值得一提的是,许光月在德化、永春两地开发设计的新产品,每每受到客商青睐,同时培养了一大批瓷艺新手,为德化、永春的瓷业发展作出了不懈的努力与突出的贡献。
  瓷艺创新开拓者
  我国拥有十分悠久的制瓷传统,而与瓷器制作技术相伴而生的便是器物表面的装饰工艺。在漫长的制瓷技艺发展过程中,瓷器装饰逐渐形成了一套相对独立、开放的艺术系统。自元代开始,中国瓷器装饰便进入了以绘画(中国画)作为最主要手法的时期,绘画作为装饰的主流形式,历经明清民国直至现在。作为近代著名的瓷绘名家,许光月独创的点釉装饰及釉中彩是陶瓷装饰艺术的一大特色,在近代陶瓷发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许光月一生,从事瓷绘艺术和造型设计长达60多个春秋,经验丰富、造诣较深。他善画人物、花鸟、山水、墨梅、墨兰、墨竹,尤其偏爱水墨画及水墨淡彩,其所钟爱的釉中彩作品,画面清晰洒雅、光泽莹润、别具韵致。施政强告诉笔者,许光月的釉中彩创作,是先在白瓷上作釉上彩绘,然后入窑经1100℃左右高温烧成,釉面软化熔融,颜料沉入釉中,冷却后釉面封闭,其特点是成色稳定、色泽鲜艳、釉面光泽、滋润细腻,能够达到跟宣纸同样的中国水墨画效果,令人赞叹不已。
  如今存世所见的许光月作品,以其独创的釉中彩为主。但在施政强的藏品里,笔者却见到了一件福禄寿图双耳瓶,它之所以特殊,在于其创作乃是采用釉上彩的创作手法,非常罕见。只见瓶上绘一老寿星骑在鹿上,后有童子相随,上有蝙蝠高飞,寓意幸福、富裕和长寿,十分吉祥。而其整体器型隽雅、釉面素洁、线条舒展,与福禄寿的画面主题以及书法内容、题款结合,相得益彰,不失为一件精彩之作。
  陶瓷绘画艺术与宣纸相比,虽然所用材质迥异,笔法也略有不同,然其画理相同,追求的审美观念也一样。而在瓷绘创作中将文人画的美学形式嫁接到陶瓷器具上,是文人画在陶瓷绘画上的一个折射。许光月正是打破了绘画媒介的局限性,在瓷坯上进行艺术的耕耘,以自身别致的艺术个性、审美思想和情感表现手法来丰富瓷绘艺术的内涵,打开了陶瓷创作更为多彩的一面。他的作品追求文人画格调,表现了文人雅士悠闲清净的情趣,增加了瓷绘的艺术性,满足了文人墨客的审美需求。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许光月的瓷绘艺术恰到好处依附在陶瓷形体之上,不但展示出了瓷绘的艺术美,而且显示了陶瓷的材质美,有一种独特的和谐之感。
  在笔者看来,许光月的瓷绘创作,以人物画最为出彩,施政强历经多年收藏,能够集中如此数量的许光月人物画作品于一处,难能可贵。从这些藏品当中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到,许光月的瓷绘技法深得仙游画派代表人物李霞的技艺精髓。晚清至民国时期,正值传统人物画在画史上最为寂寥的时节,位于东南沿海的福建省仙游县崛起了一位人物画大家李霞,发扬光大了“闽派”的传统人物画艺术,为福建画坛创造一段辉煌,在中国绘画史上留下不容忽视的一笔。国画大师吴昌硕在看到他的巨幅人物画《麻姑晋酒图》和《云头思汉图》后,赞其麻姑画“体态丰腴、风彩照人而又不失仙风道骨,端庄典雅,可谓别树一家”,从此李霞便以“麻姑李”著称于世。许光月在仙游学习和工作期间,正值以李霞为主要代表的仙游画派艺术创作进入成熟巅峰期,因而得以在艺术创作上深受影响并得其精髓,将大写意画法在瓷坯之上发扬光大。难能可贵的是,许光月在保持仙游地域绘画显著特征的同时,也能够和近现代审美取向和创作理念产生深刻的联系,用色上兼善浓丽明净,将稚拙朴茂与高古典雅熔于一炉,既迎合了文人雅士的品位,亦能满足新兴市民大众的需求,使其艺术臻于雅俗共赏之境。可以说,许光月一辈子的经历,折射出瓷绘艺术发展的缩影,他的实践经验则启示了我们如何将传统文化与本土文化进行融合,从而创造出具有新的笔墨图式和实用功能的艺术作品。
  空闲之余,施政强经常将这些瓷器一件件取出来静静地上手品赏,在他看来,这些凝聚着许光月勤劳和智慧的艺术作品,代表了一个时代,其艺术成就和贡献不能被时间所掩盖,迫切需要我们做进一步的发掘、整理和认知。他深信,随着人们对于百折不挠艺术精神的致敬,以及从艺术价值到艺术品质的回归,许光月的作品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粉丝和知音,得到更多人的认可,人们在他的艺术中必定会发现更多的惊喜。
其他文献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琉”。唐朝是我国古代社会最为繁荣昌盛的时期之一,经济蓬勃发展,文化兼容并包,彰显出雍容大度的时代风尚。唐之一朝,佛教文化及艺术得到了长足发展,各地佛寺、石窟层出不穷,佛造像技艺精湛纯熟,“唐风”鲜明,极具神韵。其中,河北地区的白石造像细腻润泽、生动传神,兼具雍容华贵与潇洒飘逸的风格,颇具唐代佛教造像的艺术精髓。文章撷取河北唐代白石造像精品,探究其浑然天成的艺术神韵,以
期刊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针对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让文物活起来”做出了系列重要指示,这为新时期做好博物馆及文物保护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让文物活起来”已然成為了当前博物馆担负的责任和任务,我国各地区的博物馆都向着这个方面而努力。大型博物馆在馆藏资源、资金支持、群众基础等方面占据优势,可以通过开展系列活动推进“让文物活起来”,而地市级、县级的一些中小型博物馆因为条件有限、资金不足、缺乏人才,
期刊
玉石,作为财富的象征、美德的标志,自古以来深受人们的喜爱。我国的玉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就有玉器出土,经过几千年的淬炼和洗礼,玉器已经成为世界艺术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汉代玉器承前启后,以其精美的造型、精湛的技艺达到玉器发展史上又一个新高峰。2021年,河北博物院与徐州博物馆合作推出了“天工汉玉——徐州汉代玉器精品展”,笔者从礼仪用玉、丧葬用玉、装饰用玉和生活用玉四个角度介绍徐
期刊
在古代绘画作品中,花束型的绘画作品无论是表现形式,还是文化意味都较为普通,而插花型绘画作品则属于清供范畴,含有较深的文化意味。清供由佛前供花发展而来,主要是指文人雅士在室内摆设供观赏的物品,如文房清供、书斋清供和案头清供。一般摆放有盆景、插花、奇石、古玩、工艺品、时令水果等,表达了士人的审美意趣和精神追求。清供也是国画中的常见题材,画家们以清供之品入画,兼工带写,使之成为图文并茂、雅俗共赏的文人画
期刊
摘要:青铜器文物有着极高的历史价值和科研价值以及珍藏价值,所以保护青铜器文物是每一位文博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将立足于实际角度,对青铜器文物腐蚀原因和养护方案予以详细分析和阐述,希望借此不断提升青铜器文物保护水平,保护好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不断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继而达到提升国民文化素养的目标。  关键词:青铜器;文物;腐蚀;原因;养护;方案;分析  古代青铜器深埋地下成百上千年,一旦出土
期刊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进步,社会大众对于审美的认知及需求也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传统工艺美术品作为文化瑰宝而备受青睐,但是因为制作周期长、从业人员少、成本高、产量低等特点,使得一些更高的要求无法得到满足。结合对市场的考察、调研,运用传统书画装裱技艺
期刊
摘要:传统村落文物建筑保护是当前我国文物保护的重要工作之一,对于我国文化保护和传承也有积极的作用。笔者针对传统村落文物建筑保护进行了分析研究,文章中简要阐述了传统村落文物建筑保护的重要意义,并指出了我国传统村落文物建筑保护的现状,并以信宜市农村示范片建筑文物保护工作为例,阐述了传统村落文物建筑保护工作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传统村落;文物建筑;建筑保护  繁荣的中国传统文化烙印在中华大地的每一个角
期刊
作为粤绣之一的广绣,是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民间刺绣工艺之总称,亦即广东的广州、佛山、番禺、南海以及东莞、顺德、宝安、台山、香山等地的刺绣。它作为一种著名的造型艺术,与江苏苏绣、湖南湘绣、四川蜀绣合称为“中国四大名绣”,并于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遗”。在明清时期,尤其是清代,伴随海上丝绸之路的不断扩展、中西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广绣还在原有的风格基础上,吸收了西洋油画的艺术风格、明暗透视及
期刊
摘要:开封是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城市中轴线从未变动的都城,城摞城遗址在世界考古史及都城史上均少见。因此,开封的历史文物、遗迹数量庞大,文物包括历史文物和革命文物两大部分,分别具有历史的价值和革命的意义。对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对这座城市的历史文物与革命文物的保护。城市要发展,文物要保护,如何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是历史文化名城建设中要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 
期刊
“彩笔为针,丹青作线,纵横交织针针见,不需缎锦绣春图,春花飞上银瓷面。”这是前人对广彩瓷的赞誉之言。广彩,是对广州地区釉上彩瓷工艺艺术品的简称,亦称“广东彩瓷”“广州织金彩瓷”,为我国著名的外销瓷器之一。它是一种再生产瓷,其瓷胎来自江西、湖南等地,再在广州上彩后低温烧制而成。其制作精美,图案纹饰丰富多彩,构图花饰严谨,人物古雅有致;再加上施金加彩,宛如千丝万缕的金丝彩线交织于锦缎之上,显示出金碧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