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书画装裱工艺与现代复制技术的结合

来源 :东方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3cn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进步,社会大众对于审美的认知及需求也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传统工艺美术品作为文化瑰宝而备受青睐,但是因为制作周期长、从业人员少、成本高、产量低等特点,使得一些更高的要求无法得到满足。结合对市场的考察、调研,运用传统书画装裱技艺与高科技、新材料相结合的研究思路,制作出一件《白云红树图》装饰画,使大家明晰在引入科学技术、新材料后复制出的画作,极大程度上节省了人力、物力以及财力,更可使其产业化,以适合现代社会的需求。同时这也是对传统书画艺术、书画复制工艺以及书画装裱技艺的传承、拓展和创新。
  关键词:装饰画;数码微喷;书画装裱技艺;书画复制工艺
  传统工艺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较为漫长的制作周期、精巧的制作技艺备受社会大众的青睐,但如果一味地继承传统,无法跟上时代步伐,传统技艺仍不能免于流失或消亡。因此,我们应该在继承中发展,在保留传统艺术精髓的基础上推陈出新,不仅要让陈列在展厅中的文物活起来,也要让更多的传统工艺活态地发展传承下去;不但要在造型设计上发展传统,更要在生产环节中有所创新,从而令社会大众接受并喜爱通过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结合生产出的艺术产品。此件作品便是采用传统书画装裱技艺与目前复制纸质文物最先进的数码微喷工艺相结合,使其节省生产成本、缩短生产周期,从而发挥其最大艺术效果。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的结合是一种较为有效的创新方式,将科技的创新融入到传统工艺之中,从而赋予文创产品全新的形象。在全球一体化的趋势下,科技的作用不容忽视。随着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和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规划,定能为传统书画艺术、书画复制工艺以及书画装裱技艺的传承与发展带来无限的生机。
  一、作品介绍
  “无事出游寻兴,竟日柴门不关。诗思浓于醇酒,白云红树青山。”古语有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对于传统意义上的文人而言,山水之间即是心乡所在,相信题写在作品画面上这首六言古诗,即是此心境的写照。此画作者名叫尤可亭,是清代末期至民国初年苏州地区的一位文士。尤可亭的父亲,是弃官从商后连任五届苏州商务总会总理的当地著名乡绅尤先甲,其在保障地方治安、发展工商业和公益事业等处颇多建树。而尤可亭的岳父,乃晚清名臣、大收藏家、金石学家吴大澂,更是彼时文人士大夫中的楷模,从中可见作者的家学渊源。
  根据题记可知,此图作于“丁未冬日”,即清代光绪三十三年(1907),应为作者中年之作。从绘画风格上看,全图布局严谨、结构鲜明。构图采用深远式取景,崇山峻岭、巍峨挺拔,树木繁茂、错落有致,流水自山涧倾泻而下、屋宇隐现在山林之间,一派可居可游、山林之乐的意境。从绘画技法上看,作者用笔疏密有致,结合披麻皴、点子皴等多种方法,恰到好处地描绘了吴中地区的山水景色。而全图在设色方面,是以浅绛为基调,结合青绿的深浅变化与水墨的浓淡不同,体现出了中国文人绘画传统中和谐统一的审美理念。
  二、复制方法介绍
  此作品原作采用中国传统立轴装裱,首先笔者对作品进行复制,中国书画复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国时代,许多古代珍贵书画文物都是靠仿真复制才流传到今天。复制书画的方法有人工临摹、木板水印、珂罗版印刷及现代数码微喷工艺。人工临摹复制需要娴熟的技法,许多复杂复制品的作者本身就是高明的画家。人工临摹复制最难的是将画作旧纸、旧绢本身的颜色表现出来。此种方法较为费时费力,如北京故宫博物院复制《清明上河图》用了8年、复制《韩熙载夜宴图》耗时近3年。
  木板水印技术复制书画文物,是在需要复制的作品上放一张透明的薄塑料纸,依据原作先勾画出作品轮廓,再使用燕皮纸将薄塑料纸上的画稿重新勾描一遍,勾描过程要慎重,要把原作的神韵勾画出来。后按照作品颜色分板——画面中有多少种颜色,就要勾描出多少块木板。分好板后,把勾在燕皮纸上的画样用反粘的方式贴于木板上,依据画稿并参照原作雕刻。所有木版雕刻完成后,按照颜色进行分类,然后逐一印刷,完成作品。有涉及到墨的浓淡、苍润及画面晕染的表现手法,还需要高超的刻版艺人在制作中特殊处理。在木版水印的工艺流程中,勾描分色的技术,需要基本功过硬、扎实的国画家,而雕刻木版更需要高超的手工技艺。为完成一件作品,需刻版数十块乃至上千块,荣宝斋木版水印技艺最高超,代表作《韩熙载夜宴图》,历时久,用1756块雕刻木版,印了30万次才成功,至今也仅仅印制了30多套。
  珂罗版复制技术发明于19世纪60年代末期,二十世纪初期从日本传入中国,珂罗版复制技术复制的古代书画可以做到在文字、线条、构图、画面层次感等方面惟妙惟肖,更重要的是,其几乎可以复制出原作的“神韵”,这一点是难能可贵的。珂罗版作为一种先进的复制技术,一经被使用就展现出它独特的、难以替代的藝术魅力。珂罗版复制流程工艺,包含了照相、修版、制版、印刷等多道特有的工序,在操作中对技术人员的技术含量和操作经验要求很高,但这种复制方法产量很低,出精品更是对操作者的要求很高,难以适应现代化市场经济发展,致使珂罗版印刷很难生存,其工艺技术到现在基本失传。
  数字书画高仿真复制技术采用扫描图像高清采集、印刷打印输出,相对来说成本低、时间短、操作方便并且仿真度高,所采集扫描的图像质量最高可以达到1200dpi。与此同时,数字书画高仿真复制技术采用普通修图软件就可以进行后期处理,由于采集阶段的高清精度,后期处理操作就相对简单,可以最大限度地与原作保持一致性。此种印刷输出又被称作“艺术微喷”,是法文“Giclee”的释义(原意为“喷”),用来形容创作收藏级别的艺术品制作或复制工艺。
  在书画的扫描图像高清采集阶段,首先需要在不接触原稿的基础上,利用设备将其内容高清扫描数字化,然后对所获得的数字文件进行一系列的印前校正处理、颜色校准、局部微调,最终形成高清品质的数字文件,以供印刷输出使用。   其次在印刷输出阶段,需要经过色彩管理的喷墨印刷设备在适当的承印物上进行国画的印刷输出。从整个复制流程来看,在这个阶段得到印刷品的好坏是评价国画印刷复制效果的决定性因素。
  此种印刷打印技术的核心关键在于打印头。打印头技术主要有两大类:微压电打印技术与热发泡技术。微压电技术,对打印头没有损伤,所以其性能稳定,是长寿命的,正常使用前提不需要更换的。微压电打印能够更好地保护颜料墨水的性能稳定,而墨滴表面的树脂层也会得到很好的保护,因打印出来后的墨水已干、色彩也已稳定,故打印出来的书画色彩丰富、保存时间也更持久、具防水耐光性。打印后即可直接采用传统的书画装裱工艺进行装裱,从而使其呈现出原作风貌。
  以上几种书画艺术品复制的方法,都能很好地复制出作品,但人工临摹、木版水印、珂罗版工艺等复制方法,对技术人员的要求很高,操作上费时费力,投入生产经费较大,数字书画艺术品复制技术方便快捷,是此件作品复制的首选。
  三、作品制作过程
  1.原作品的扫描数字图像采集(图1)
  在此阶段,将原作放在高清扫描仪上,在不接触原作的基础上,使用1200dpi的精度对原作进行高清扫描,形成数字文件。
  2.印刷输出(图2)
  在经过文件处理、色彩校准后,使用和原作相同的宣纸印刷输出,而墨水则是矿物质颜料,和原作颜料完全吻合。
  3.传统手工装裱
  (1)制作浆糊(图3)
  使用家用富强粉,将其揉制发酵后,加水洗面并去除面筋,沉淀后用热水冲制制作浆糊,成分天然无任何添加剂。
  (2)绫绢的选择
  针对此件作品的题材及设色,打破传统手工装裱绫绢单一特点,选用花色、颜色相衬、艺术效果突出的绸缎,达到赏心悦目的艺术效果。
  (3)传统手工艺托制画心及绫绢(图4、图5、图6)
  将画心正面向下放在案子上,喷少量清水,用排笔将事先准备好的浆糊稀释均匀地刷到画心上,用针锥及镊子将刷好的画心上的脏东西去掉。将事先配好的命纸卷成卷状,左手持纸卷,右手持装裱工具棕刷,将命纸刷到画心的背面上,并用棕刷反复刷平、刷实。将刷实的字画背面四周上浆水,手持棕刷将托好的画心刷到板上绷平,并将四周的绫绢辅料备好托好上板绷平。
  将干透、绷平的画心下板,四面裁齐,提前将作品整体尺寸算好,按尺寸裁切绫绢,准备镶料镶接。
  用尺子量好比画作整体稍大的宣纸两张作为褙纸,用稀浆水托好、排实、搭起来晾干,将画作正面向下,在褙纸上刷上浆糊,并用棕刷将褙纸带浆糊的一面刷到画作背面,反复刷实。将刷好的画作四周涂上厚浆糊,使之固定在墙上绷平、晾干,放置一周以上时间。
  4.做框
  将作品下墙装框,画框选用木质榫卯结构构成,为了突出主题,画心及周边采用立体悬浮式呈现,背景采用桑麻材料已达到贴近自然、返璞归真的艺术效果。
  四、传统手工艺元素(图7、图8)
  此件文创作品采用中国传统手工艺装裱技术,在现代科技的基础上加入传统手工艺的元素,但针对此件作品的题材及设色,作者打破传统手工装裱绫绢单一的特点,选用花色、颜色相衬、艺术效果突出的绸缎,达到赏心悦目艺术效果。装裱形式采用无接缝处理的挖镶形式,更加突出作品的完整性。
  (作者简介:陈潇,工作单位:首都博物館,文博馆员,美学研究生,研究方向:古字画修复与复制)
其他文献
电影海报又称电影宣传画,通过张贴不仅可以起到宣传作用,还给人以美的享受。作为电影的附属品,它在百余年的历史中沉积了很久,且每部电影都是对一段历史的浓缩再现,而电影海报不仅是推介电影的名片,还是不可多得的艺术品。它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善于抓住一瞬间的精彩,来最充分地表现主人公的鲜明个性和内心世界,具有强烈的艺术震撼和视觉冲击力,藉此达到画龙点睛、揭示主题的效果。  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新中国的
期刊
在我国近现代的画坛上,谢稚柳(1910—1997)是一位非常重要的艺术家。“少耽格律波澜细,老去粗豪是本师”,这是他回顾平生的总结,也是其纵览画史、参悟造化的真知灼见。而他的山水画“追摹古人得高趣,别出新意成一家”,这是因其山水画先从学习范宽的画格开始,取其雄宽伟美,再转从燕文贵与王诜,领悟其俊爽清峭、含蓄温婉的艺术神髓,走着一条扎实的师古之路。特别是后来对徐熙所创立的“落墨法”,他不仅深入研究,
期刊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长征,不仅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而且创造了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那条“地球上的红飘带”,不但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保存了革命火种,还留下了伟大的长征精神。多年来,众多艺术家用生动细腻的笔触,记录着长征故事,深情描绘了一幅幅壮美画卷,艺术再现了这段惊天动地的英雄史诗,并在审美创造中传承着长征精神。尤其是此类题材的油画佳作,更是令观者领略到许多关于长征的难忘“瞬间”,且将这些历史瞬间连缀
期刊
摘要:驻马店驿城区出土的北宋钱币窖藏,数量较多,品种齐全,内容丰富,在该地区属首次发现。经清理,该窖藏出土铜钱重1.5公斤,钱币年代跨度较大,上限为唐开元通宝,下限为北宋宣和通宝。其中,北宋钱币占大宗,发现有星月纹、花穿等版别特殊的珍品,为研究驻马店地区北宋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钱币发展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关键词:驻马店;北宋;钱币;窖藏  2003年8月,驻马店市文物考古管理所为配合
期刊
雕塑又称雕刻,是雕、刻、塑三种创制方法的总称。其指为美化环境或用于纪念意义而雕刻塑造,且具有一定寓意、象征或象形的观赏物和纪念物。作为造型艺术的一种,它是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借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与审美理想的艺术。鲁迅在《且介亭杂文二集》中道:“凡是绘画,或者雕塑应该崇敬的人物时,一般是以大于常人为原则的。”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
期刊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琉”。唐朝是我国古代社会最为繁荣昌盛的时期之一,经济蓬勃发展,文化兼容并包,彰显出雍容大度的时代风尚。唐之一朝,佛教文化及艺术得到了长足发展,各地佛寺、石窟层出不穷,佛造像技艺精湛纯熟,“唐风”鲜明,极具神韵。其中,河北地区的白石造像细腻润泽、生动传神,兼具雍容华贵与潇洒飘逸的风格,颇具唐代佛教造像的艺术精髓。文章撷取河北唐代白石造像精品,探究其浑然天成的艺术神韵,以
期刊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针对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让文物活起来”做出了系列重要指示,这为新时期做好博物馆及文物保护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让文物活起来”已然成為了当前博物馆担负的责任和任务,我国各地区的博物馆都向着这个方面而努力。大型博物馆在馆藏资源、资金支持、群众基础等方面占据优势,可以通过开展系列活动推进“让文物活起来”,而地市级、县级的一些中小型博物馆因为条件有限、资金不足、缺乏人才,
期刊
玉石,作为财富的象征、美德的标志,自古以来深受人们的喜爱。我国的玉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就有玉器出土,经过几千年的淬炼和洗礼,玉器已经成为世界艺术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汉代玉器承前启后,以其精美的造型、精湛的技艺达到玉器发展史上又一个新高峰。2021年,河北博物院与徐州博物馆合作推出了“天工汉玉——徐州汉代玉器精品展”,笔者从礼仪用玉、丧葬用玉、装饰用玉和生活用玉四个角度介绍徐
期刊
在古代绘画作品中,花束型的绘画作品无论是表现形式,还是文化意味都较为普通,而插花型绘画作品则属于清供范畴,含有较深的文化意味。清供由佛前供花发展而来,主要是指文人雅士在室内摆设供观赏的物品,如文房清供、书斋清供和案头清供。一般摆放有盆景、插花、奇石、古玩、工艺品、时令水果等,表达了士人的审美意趣和精神追求。清供也是国画中的常见题材,画家们以清供之品入画,兼工带写,使之成为图文并茂、雅俗共赏的文人画
期刊
摘要:青铜器文物有着极高的历史价值和科研价值以及珍藏价值,所以保护青铜器文物是每一位文博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将立足于实际角度,对青铜器文物腐蚀原因和养护方案予以详细分析和阐述,希望借此不断提升青铜器文物保护水平,保护好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不断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继而达到提升国民文化素养的目标。  关键词:青铜器;文物;腐蚀;原因;养护;方案;分析  古代青铜器深埋地下成百上千年,一旦出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