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饮茶人生

来源 :福建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wbljc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来佳茗似佳人”,苏轼这一诗句被誉为古往今来咏茶第一名句,就如他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是歌咏西湖第一名句。所以有西子湖畔茶楼,干脆把这两名句组成一副楹联,挂在门口,自然引得茶客盈楼。
  “佳人”不仅是美人,还喻指君子贤良。
  几千年来,中国古代士大夫为人处世的准则可以概括为一句名言,即“达能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达时,轰轰烈烈,直面人生,施展抱负,行善天下;穷时,归隐山水,恬淡宁静,不问世事,洁性不污。苏轼的一生也是这句名言的写照,有趣的是,他的饮茶人生也是如此演绎的。他一生写下近百首咏茶诗词,达时穷时总是念念不忘饮茶。
  苏轼两次杭州任职,都属于“达”时。第一次任通判,副职,不用负太大责任,经常有时间游山玩水和研究文学艺术,包括饮茶文化。在一次监考之余,和同僚们烹茶品饮,写下《试院煎茶》:
  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
  蒙茸出磨细珠落,眩转绕瓯飞雪轻。
  银瓶泻汤夸第二,未识故人煎水意。
  君不见,昔时李生好客手自煎,贵从活火发新泉;
  又不见,今时潞公煎茶学西蜀,定州花瓷琢红玉。
  我今贫病长苦饥,分无玉碗捧蛾眉。
  且学公家作茗饮,砖炉石铫行相随。
  不用撑肠拄腹文字五千卷,但愿一瓯常及睡足日高时。
  许多评论家都高度评价这首诗的艺术成就,曰“具有神仙出世之姿”“逸怀浩气,超乎尘垢之外”等等。吾辈还从诗中看出诗人此时官场仕途之顺达,美丽杭州生活之惬意,还顺便在诗中含蓄针砭一下“王安石变法”。可以想见,年轻的苏轼守着小红炉,沉吟诗句,等候茶水沸腾,一派雅逸。
  茶与中国士大夫还有一个重要关系是闲适,闲适是古代知识分子的一种精神追求,达时穷时都追求。苏轼对杭州印象尤好,每每陶醉于湖光山色之中,经常漫步名山古刹,与许多高僧结为至交,饮茶论禅。一次,他逃脱繁杂的公务,屏退跟随的骑从,穿山度岭,夜宿寺庙,独享一份清幽,在《宿临安净土寺》一诗中写道:
  闭门群动息,香篆起烟缕。
  觉来烹石泉,紫笋发轻乳。
  清风徐徐,炉香缓缓,午睡醒来,捧一壶山泉煮的紫笋名茶,悠然听山野轻籁,如此宁静闲适,超尘脱俗,自由无拘,真如飘飘然的仙家。诗人的清寂、独行、孤傲,都有茶的身影,这种境界再发展下去,就进入“禅茶一味”。苏轼后来自号“东坡居士”,堪称一位精通玄学佛理的居士。
  苏轼对茶很有研究,他的散文《叶嘉传》,以拟人手法,形象描述茶的历史、功效、品質和制作。他在宜兴时,设计了一种提梁式紫砂壶,后人把这种壶命名“东坡壶”。他对茶的功效描绘,有一首小诗广为流传。据说他任杭州通判时,一天,因病告假,干脆游西湖,访净慈、南屏诸寺,晚上又到孤山谒惠勤禅师,一日之中,饮浓茶数碗,不觉病已痊愈,便在禅师粉壁上题诗一首:
  示病维摩元不病,在家灵运已忘家。
  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七碗茶。
  真是极尽夸张的得意之笔。
  十多年后,苏轼第二次到杭州任太守,可谓大权在握,秉承兼济天下之大愿。他战饥荒,驱疾疫,疏浚两河,整治西湖,决心以自己的努力让山水增色,为民造福。功绩至今仍与那条“苏堤”同在,便是最好的例证。但东坡最大的本事在于忙里偷闲,他甚至把办公桌搬到西湖边,“欲将公事湖中了”(秦少章诗句),公务赏景两不误,德泽雅韵满余杭。杭州百姓喜欢苏轼,喜欢传颂他携美人游宴西湖,与僧人谈禅论道、品茗说诗的逸闻逸事。
  苏轼常去龙井寿圣院拜访辨才禅师,在调回朝廷之际,还专程去向辨才告别。两人煮茗论道,话缘投机千句少,不觉天色已晚,苏轼留宿寺中,次日与辨才依依惜别。辨才沉溺于友情,忘了自己定的送客不过溪的规矩,走过了归隐桥。后来,辨才在此建亭,以示纪念。后人称亭为“过溪亭”,称桥为“二老桥”。
  苏轼仕途最飞黄腾达时期应是任翰林学士,做皇帝的秘书,曾得到皇太后赏赐名茶“密云龙”。此茶为福建贡茶,仅供皇家专用,东坡倒也不吝啬,约来“苏门四学士”共享,让门生们亲眼看他拆封,喜滋滋体验品茗全过程,并作《行香子》词咏之:
  绮席才终,欢意犹浓。
  酒阑时,高兴无穷。
  共夸君赐,初拆臣封。
  看分香饼、黄金缕、密云龙。
  斗赢一水,功敌千钟。
  觉凉生,两腋清风。
  暂留红袖,少却纱笼。
  放笙歌散、庭馆静、略从容。
  师生们歌舞升平,灯红酒绿,觥筹交错之后,赏精贵贡品,谢皇上隆恩,煮水品茗,顿觉两腋生风,浑身凉爽,达到卢仝七碗茶境界。此时的茶,热闹欢畅。
  纵观苏轼一生,“穷”时占主流,三次贬谪,颠沛流离,但面对坎坷苦难,他没有变得萎靡狭隘,而是越来越豁达澄明,依然故我,笑对人生,如他自己写的诗“也无风雨也无晴”。第一次被贬黄州,困顿到吃饭都成问题,只好开荒东坡,自食其力,但还没忘种茶。他的《问大冶长老乞桃花茶栽东坡》一诗中写道:
  饥寒未知免,已作太饱计。
  苏轼这是自我调侃,躬耕东坡,本为解秋后之饥,却兴致勃勃乞茶来种,真是吃太饱了。他一生追崇那位“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节之士,认为自己的前身就是陶渊明,经常体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潇洒,所以,宁可吃不饱,也不可不饮茶。
  花甲之年,又遭贬谪,直贬到“域外”,即海南岛的儋耳(现儋州市)。渡海之后,苏轼就给自己准备棺材与坟墓,就当生还无望。当年的海南岛“举无所有”,苏轼归纳为八无: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炭、夏无寒泉、洗澡无浴室、更无书籍和笔墨纸张。最要命的是“饮食百物艰难”,主食是白水煮山芋。有一次,因台风原因面临断粮,东坡叫儿子苏过一起去山中采苍耳,他还引经据典,说《诗经·卷耳》“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写的就是此物,常吃可使人骨髓充盈。苏轼在精神领域永远是富翁,在这么艰难的环境中仍超然自得,不改其风度,所以,饮茶是必需的;不仅必需,还得讲究。写于此间的有《汲江煎茶》:
  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
  (自注:唐人云茶须缓火炙,活火烹)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
  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
  春江月夜,汲活水于江心,仿佛把水中月亮贮进瓮中,把泛着银波的春江也盛入瓶里,起炉火烹茶,白沫翻滚,呼呼水声,犹如松风,还没喝到三碗,已诗潮滚滚,荒寂的孤城只有断断续续的打更声。南宋杨万里极欣赏此诗,称“一篇之中句句皆奇,一句之中字字皆奇”。苏轼这哪里是饮茶?分明是一种精神追求,一种超然自得的心境。汲汲于世俗名利的人,是不可能相信人世间竟有如此高蹈境界的。
  苏轼在那个极其艰难困厄的环境中,坚持的一种茶文化观,令人感动和感悟。他有个得意门生叫姜唐佐(后来破海南天荒,考取进士),特地从琼州跑来跟随老师。一次,他冒雨送来一包好茶。待雨过天晴,心情爽朗,苏轼茶兴来了,即写信与姜唐佐,信中说:“今日雨霁,尤可喜,食已,当取天庆观乳泉泼建茶之精者,念非君莫与共之。”苏轼认为,不是知己不能共饮好茶。他的朋友也是如此。这位朋友叫赵梦德,人称“海上义士”,海南人,与苏轼交往甚密,邀请信写道:“旧藏龙焙,请来共尝。盖饮非其人茶有语,闭门独啜心有愧。”佳茗只能和佳人共品尝,否则,佳茗也有意见;佳茗也不能独享,那样,心中有愧。
  责任编辑 陈美者
其他文献
“你站住!”书店的老板瘦小得像只猴子,戴着厚厚的眼镜,“你转过来!”  我转过去,霎时间天地都在旋转,仿佛肚子里的血都涌进头脑里来,胃肠都空了,只拿眼睛去看书店老板白皙的脸。  藏在衣服下面的书被一把扯了出来。老板举起那本书,在空中扬了扬:“偷!偷!偷!我注意你们几个很久了!”  我以为他还会说更多的话,这是我一直担心的,因为书店里很多眼光已经朝我身上戳过来,我就快变成刺猬了。  猴子老板气势汹汹
筠竹洋,一个被遗落在鹫峰山中的古村落。它距离隶属的镇前有十几公里,从镇前出发,沿着小小的水泥路驱车也要半个多小时。在群山的怀抱中,筠竹洋显得那么娇小,那么葱翠,又那么令人流连。  筠竹洋村海拔912米,站在村中,似乎触手可及的高山都是千米以上,并不觉得那么高大巍峨。因村前有片洋田,且当地盛产筠竹而得名。东邻周宁泗桥乡,南界郢地村,西连澄源乡上榅洋村,北接澄源石壁村。  从上坳往下俯瞰筠竹洋,整个儿
宋童在某个清晨醒来,感到有一股火苗在口腔里幽幽地燃烧,疼痛像一只蛀虫随着太阳穴的跳动咬噬着神经。他只能托着腮在屋子里转圈,捶胸跺足。他开始咯咯吱吱地磨牙,类似食草动物的反刍,似乎只有牙齿相互有力地咀动才能减轻痛苦。那是一种钝重沉闷的声音,直到牙龈发酸,宋童开始失控地哭出了声。  宋童对粗硬的过热的东西无可奈何,包括妈妈给他包的韭菜馅水饺。他甚至不能喝温水和大口吸气,疼痛的触角潜伏在舌尖上,他不记得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这是对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发展的科学定位,也是对新时代人民政协工作的战略部署。人民政协植根于中国历史文化,产生于近代以后中国人民革命的伟大斗争,发展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光辉实践,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力量。自成立以来,人民政协在建立新中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发挥了十
1  老家是塞北坝下村庄,说日子都是农历“今儿几了”。一查墙上的日历牌,“冬子月快过去了,冬至数九大腊月,天寒地冻喽。”“咔嚓”,旧页撕下丢灶坑烧了,新日子光鲜立起来。  冬至,隆冬呼啸而至,九九八十一把刀枪剑戟,飒飒的冷咒刺入大地每一条皱褶,冰有冰包,窗有冰花,大地怀孕隆起。  隆字好,茂盛,昌荣,扎实,丰硕,只有冬可以享用这个词,同盛夏的盛。可见,冬不寡淡,不薄情,内蕴之足非其他季节可比。那三
2020年9月22日,浙江杭州富阳,“决胜全面小康”第二届全国农民画作品展开幕。展出的299幅画中,有一幅来自福建省霞浦县松港街道下村村。随下村村民油画队一起来观展的林珠凤,站在自己的《好茶好酒好心情》画前喜不自禁。两年前她拿起画笔的时候,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自己的画会入选全国农民画展。  霞浦县松港街道下村村,虽地处城郊,却在山沟沟里,是省级扶贫重点村、山区村、老区村。全村9个自然村总人口1078
每年,随着夏天一同到来的除暑假外,还有一起起青少年儿童溺亡事故。  7月17日,广西壮族自治区藤县,3名初中女学生在濛江河游泳时,不幸全部溺亡;7月18日,贵州省从江县,6名青少年结伴到龙图河游泳时,不慎溺水,经现场全力救治,其中2人身体已无大碍,但另外4人不幸溺亡……  这样的事故清单,每年都可以列很长。溺亡,年年在预防,年年却又在发生。  针对这些令人心痛的溺亡事故,重庆市潼南区玉溪初级中学教
导语:英国人对于留欧与脱欧分歧严重。据最新民调显示,51%的英国人支持留欧,49%的人支持脱欧。    目前欧盟的处境可谓四面楚歌,危机四伏:金融危机、欧元危机、难民危机和政治危机。债务危机导致欧盟南北对立,移民危机使欧盟东西对立,叙利亚难民潮导致欧盟国家分裂。而法国和奥地利不断遭到恐怖袭击,引起人们对于安全的担忧,要求加强边界管控。然而欧盟面临的最大危机是英国要求脱离。如果6月23日英国公投结果
挖掘社会生活与个人生存之间的裂缝以及不断寻找其中的弥合之道是安勇近些年来小说创作当中不断闪现的主题。他一方面沉浸在对现实生活的深度揣摩当中,另一方面又在这揣摩当中进行一些整体性的观照。因之,我们看到,安勇的小说尽管常常表现出细碎和庸常,但大都是触痛人心和触及灵魂的思考,带有着强烈的形而上思辨色彩。到了这篇《蓝莲花》,安勇又将这种思辨向更高层面做了延伸和探索。  现实生活中的“保姆杀人案”是《蓝莲花
走进明溪采风,当晚我从接待手册上看到,第二天的参观点有白叶村。这怎么可能呢?当时是又惊又喜。惊的是在我的记忆里,白叶村偏远落后,交通不便;喜的是我少年时期在那里生活过三年,能够故地重访,一睹这些年的变化,不由得心生涟漪。  那天晚上我失眠了,记忆的闸门随着感情的触点而被打开,往事历历在目……  1969年11月25日傍晚,只有12岁的我,随父母离开榕城,下放农村。去哪里?我并不清楚。绿皮火车“吭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