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余以为,凡天下名楼皆有魂。其魂,或文化、或精神、或名流、或事件,或诗词、或歌赋、或名文,一经岁月之浸泡,历久不衰,便获永生。彼时,美轮美奂之建筑,不再是凝固不变匠人心血,而有一种文化温度氤氲于焉,有一股历史血脉徜徉其中。岳阳楼如是,黄鹤楼,滕王阁如是,鹤雀楼亦然。
此四大名楼,在历代文人墨客乃至寻常百姓心中,已被神话为心灵之故乡。无形之中,不论阳春白雪者,抑或下里巴人,皆在四大名楼前达成一种共识:不登岳阳楼者,不知胸襟之阔大;不登黄鹤楼者,不知一江衣带西东之悠远;不登滕王阁者,不知落霞孤鹜秋水长天之诗意。此三楼与一条大江相临,其胸襟辽远与诗意,皆溅着沧浪之水。惟有一座鹤雀楼,则远在大河之上,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生命、哲学的高度与意向,独冠群楼。
然,鹤雀楼今安在?经历千载,数度兵燹,早已消失于历史之风尘里。余浪迹神州,壮游天下,少年登黄鹤楼,观感龟蛇锁大江,远眺晴川历历,汉阳树簇簇犹存;而立之年登岳阳楼,凭栏远眺,叹洞庭浩浩汤汤,江阔云低,芦荻悠悠,断鸿声声唳东风,寻一个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之心境。不惑之年登滕王阁,赣水东逝,洪都故郡,已换了人间,虽落霞犹在,孤鹜早已飞远,秋水长天之中,却见高楼大厦林林,诗性淹于水沫。
新世纪初临,余闻鹤雀楼重建,激动不已。人间四大名楼,独缺与鹤雀楼相晤、相亲。然,鹤雀楼所在之永济,古称蒲州城,春秋以降,直至盛唐,便是中国黄河流域文化盛景主场之地,与甘肃陇右之地,陕西韩城一隅,皆在当年秦皇驰道,陇右道之上,砺带山河,襟带长安。遥想当年,书生戍边,剑指安西,仕子秋闱,西望长安,演绎了多少秋风铁马,夜卧冰河之悲怆,又有几多晓风残月,才子佳人待月西厢,堪称中华文明之三大风水宝地,不可不观也。
为谒鹤雀楼,余准备多载,做足案头工作,只待壮年登临。是日,洛阳城牡丹凋零,熙来攘往之观花人潮退却。过三门峡大桥,黄河对岸便是临汾辖地。抵近之时,却发现公路上停泊数公里之长大型卡车,因永济山里有雨雾,禁止通行。可窥这场陕甘高原之春雨,贵如甘霖,下得正逢其时。然,对于我等游鹤雀楼,惨也。冷雨袭来,单衣难抵倒春寒凉。车停处,离鹤雀楼仍有三四百米,宽敞广场,大而无当,几无景观。据导游称,新修葺鹤雀楼砸了将近一个亿,余雨中仰望,钢筋水泥骨骼支撑之巍峨,倒映地上积雨之中,或明或暗,一片朦胧。此乃王之涣登临之鹤雀楼吗?
余踏雨登斯楼也。方知为观黄河之澜,在原址之上往黄河边挪了数公里之远,也非原址重建。每人掏4元钱,乘坐电梯升至六层,伫立于走廊上,东眺中条山,西望华山,九曲黄河绕楼而过。斯时,烟雨苍茫,春风凛然,登临而不可凭栏兮,唯有匆匆离去。王之涣之“白日依山尽”旧景不再,“黄河入海流”浑成铜汁汤汤,“欲穷千里目”被烟霭遮蔽,“更上一层楼”仅剩一个美好期盼。然,与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一样,楼因诗名,诗藉楼远,不知是王之涣成就了鹤雀楼,抑或王之涣千古了鹤雀楼。当下,历史之蒲州城、中都府,今天之永济市,已不再繁华之都、通衢大道之上,鹤雀楼之冷清和凋零是一种历史必然。斥巨资重建之鹤雀楼,亦无一点文化之厚重与温馨,更无大唐气象。淋雨而归,余找不到诗之意境与浪漫。
斯楼无魂也!
责任编辑 张惠清
此四大名楼,在历代文人墨客乃至寻常百姓心中,已被神话为心灵之故乡。无形之中,不论阳春白雪者,抑或下里巴人,皆在四大名楼前达成一种共识:不登岳阳楼者,不知胸襟之阔大;不登黄鹤楼者,不知一江衣带西东之悠远;不登滕王阁者,不知落霞孤鹜秋水长天之诗意。此三楼与一条大江相临,其胸襟辽远与诗意,皆溅着沧浪之水。惟有一座鹤雀楼,则远在大河之上,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生命、哲学的高度与意向,独冠群楼。
然,鹤雀楼今安在?经历千载,数度兵燹,早已消失于历史之风尘里。余浪迹神州,壮游天下,少年登黄鹤楼,观感龟蛇锁大江,远眺晴川历历,汉阳树簇簇犹存;而立之年登岳阳楼,凭栏远眺,叹洞庭浩浩汤汤,江阔云低,芦荻悠悠,断鸿声声唳东风,寻一个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之心境。不惑之年登滕王阁,赣水东逝,洪都故郡,已换了人间,虽落霞犹在,孤鹜早已飞远,秋水长天之中,却见高楼大厦林林,诗性淹于水沫。
新世纪初临,余闻鹤雀楼重建,激动不已。人间四大名楼,独缺与鹤雀楼相晤、相亲。然,鹤雀楼所在之永济,古称蒲州城,春秋以降,直至盛唐,便是中国黄河流域文化盛景主场之地,与甘肃陇右之地,陕西韩城一隅,皆在当年秦皇驰道,陇右道之上,砺带山河,襟带长安。遥想当年,书生戍边,剑指安西,仕子秋闱,西望长安,演绎了多少秋风铁马,夜卧冰河之悲怆,又有几多晓风残月,才子佳人待月西厢,堪称中华文明之三大风水宝地,不可不观也。
为谒鹤雀楼,余准备多载,做足案头工作,只待壮年登临。是日,洛阳城牡丹凋零,熙来攘往之观花人潮退却。过三门峡大桥,黄河对岸便是临汾辖地。抵近之时,却发现公路上停泊数公里之长大型卡车,因永济山里有雨雾,禁止通行。可窥这场陕甘高原之春雨,贵如甘霖,下得正逢其时。然,对于我等游鹤雀楼,惨也。冷雨袭来,单衣难抵倒春寒凉。车停处,离鹤雀楼仍有三四百米,宽敞广场,大而无当,几无景观。据导游称,新修葺鹤雀楼砸了将近一个亿,余雨中仰望,钢筋水泥骨骼支撑之巍峨,倒映地上积雨之中,或明或暗,一片朦胧。此乃王之涣登临之鹤雀楼吗?
余踏雨登斯楼也。方知为观黄河之澜,在原址之上往黄河边挪了数公里之远,也非原址重建。每人掏4元钱,乘坐电梯升至六层,伫立于走廊上,东眺中条山,西望华山,九曲黄河绕楼而过。斯时,烟雨苍茫,春风凛然,登临而不可凭栏兮,唯有匆匆离去。王之涣之“白日依山尽”旧景不再,“黄河入海流”浑成铜汁汤汤,“欲穷千里目”被烟霭遮蔽,“更上一层楼”仅剩一个美好期盼。然,与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一样,楼因诗名,诗藉楼远,不知是王之涣成就了鹤雀楼,抑或王之涣千古了鹤雀楼。当下,历史之蒲州城、中都府,今天之永济市,已不再繁华之都、通衢大道之上,鹤雀楼之冷清和凋零是一种历史必然。斥巨资重建之鹤雀楼,亦无一点文化之厚重与温馨,更无大唐气象。淋雨而归,余找不到诗之意境与浪漫。
斯楼无魂也!
责任编辑 张惠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