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言和文化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作为语言精华的习语更是沉积了浓厚的历史和民族文化。英语和汉语是两种高度发展的语言,因而拥有大量的习语。习语是民族文化特征的结晶。习语翻译绝不能只着眼于语言转换,而是透过语言的表层,了解其深层内涵和文化内涵,根据其语义理解或逻辑推理来推断其含义。习语翻译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译文的质量,因此,如何翻译习语是翻译中的一个重要的问题。
【关键词】习语;文化差异;习语翻译
作者单位:长江大学 外国语学院 英语11201班 434023
一、习语
1、什么是习语
习语是经过长时间的使用而提炼出来的固定短语或短句,是人民智慧的结晶。习语是就其广义而言,包括成语、俗语、谚语、格言、歇后语等。习语形成于日常生活中,经过实践的考验,逐渐为人们所接受,它们有着固定的结构和浓厚的历史色彩。习语同文学作品一样是语言的精华:它们承载着一个民族的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习语中的文化因素给翻译带来了困难。只有通过适当的翻译技巧和方法,才能使译文既能保持原文的特色,又能清楚地表达意思。
2、习语的特点
(1)习语具有固定的结构,不能任意拆开、替换。
(2)由于语言、心理、社会和历史的原因,习语的真实含义同字面意义之间往往是不同的。
(3)习语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
(4)习语大多有鲜明的形象。习语往往采用与该文化紧密相关的事物作喻体,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理。
3、习语的来源
大多数习语来自于劳动人民的日常用语。劳动人民在工作和生活中创造了许多习惯用语,比如水手发明了很多和海洋有关的生动的短语,运动员使用运动方面的习惯用语。这些习惯用语产生于各行各业,它们不仅简洁、口头化,而且生动形象,和生活紧密相关,因此不久就被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相似的场景下广泛使用,其中最生动、最有用的习惯用语逐渐地由普遍的对话演变为约定俗成的语言,最终被广为使用。
其次,习语源自古老的神话、传说和寓言。古希腊罗马文明对英语有着深远影响,许多英语习语来源于古希腊神话和传说,它们在书面语中广泛使用。再次,宗教是习语的重要来源。生活在封建社会的人们深受宗教的影响,现在仍有很多反映当时宗教信仰的习语。圣经中也产生了大量的习语,事实上很多的圣经短语至今还出现在口头的对话中,但却很难去追溯它们的根源。
二、英汉文化差异
1、地理环境的差异
英汉两国处于两个不同的地理环境中,生活环境不同,所衍生的文化也各不相同。英国是一个岛国,人们的生活以航海打渔为主;而汉民族生活在亚洲大陆东部,地处北温带,气候比较温和,人们的生活与土地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由于自然环境和地理上的差异,中国人和西方人对同一词汇的理解、联想也有所不同。比如中国自古以来以农业为主,从事农业者占很大比例,因此,在汉语习语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农谚,如:“枯木逢春”,“斩草除根”。英国是个岛国,英国人钟爱海洋,所以英语习语中有很多来源于航海业。
2、传统习俗的差异
在英语和汉语习语中所反映的风俗习惯差异是多方面的。“狗”在汉英两个民族文化传统中的价值观念是截然不同的。汉语中与狗有关的成语几乎都带有贬义,一般人在心理上厌恶鄙视这种动物,常用它形容和比喻坏人恶行,如“狗腿子”,“狗仗人势”、“狐朋狗党”、“狼心狗肺”、“狗急跳墙”、“狗尾续貂”等。而英美民族却把狗看成忠诚的伙伴,常用狗来比喻人。
3、宗教信仰的差异
中国人信奉佛教和道教,因此在汉语中有许多关于这两种宗教的习语。与佛教有关的有:“借花献佛”、“普度众生”、“六根清净”、“平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及“半路出家”等;与道教有关的有:“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等。而在英美国家,人们信奉基督教,因此有许多源于基督教的习语。
4、历史文化的差异
英国和中国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因此有大量英汉习语源于历史典故。这些习语结构简单,意义深远,往往不能单从字面意义去理解和翻译。如,在汉语中有“守株待兔”、“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四面楚歌”、“拔苗助长”、“亡羊补牢”、“鹬蚌相争,渔人得利”等。
三、习语翻译方法
习语的形成背景有多种,其形式结构也是多种多样,如何准确翻译习语是一个值得深究的的问题。下面探讨几种常见的习语翻译方法。
1、直译法
直译法是指在不违背译文语言规范以及不引起错误的联想条件下,在译文中保留英语习语的比喻、形象和民族、地方色彩的方法。它适用于一些由于使用的范围广、次数多,其字面意义和比喻意义已经广泛为译文读者所接受的成语。
2、同义习语的套用法
套用法是指在英汉同义习语在内容和形式上都相符合,双方不但有相同的意义和修辞色彩,而且有相同的或大体相同的形象比喻是直接套用相类似的习语。
3、意译法
如果没必要或不可能用直译法来保留习语的表达形式,且找不到合适的同义习语套用时,我们可以使用意译法来表达其含义。
4、直译加解释法
为了保留原文所包含的文化信息,人们更多地采用直译而不是意译,但由于语言所扎根的文化土壤不同,直译很可能会引起歧义和模糊。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加上合适的注解才能传递原文中的文化信息。
四、结语
习语是语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果我们对习语的认识只是表面的,那么我们就会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阻止我们进步的障碍。另外,英语习语的来源广泛,其分类也较多。英汉习语体现了民族文化差异,在翻译中注意避免不同民族文化的冲突,尽量兼顾形义相应,要从跨文化交际的立场出发,采用适当的翻译方式,尽力消除跨文化交际中因文化差异而导致的交际障碍,达到准确介绍异国文化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培基.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2]平洪,张国扬.英语习语与英美文化[M].北京: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1999
[3]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增订本)[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关键词】习语;文化差异;习语翻译
作者单位:长江大学 外国语学院 英语11201班 434023
一、习语
1、什么是习语
习语是经过长时间的使用而提炼出来的固定短语或短句,是人民智慧的结晶。习语是就其广义而言,包括成语、俗语、谚语、格言、歇后语等。习语形成于日常生活中,经过实践的考验,逐渐为人们所接受,它们有着固定的结构和浓厚的历史色彩。习语同文学作品一样是语言的精华:它们承载着一个民族的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习语中的文化因素给翻译带来了困难。只有通过适当的翻译技巧和方法,才能使译文既能保持原文的特色,又能清楚地表达意思。
2、习语的特点
(1)习语具有固定的结构,不能任意拆开、替换。
(2)由于语言、心理、社会和历史的原因,习语的真实含义同字面意义之间往往是不同的。
(3)习语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
(4)习语大多有鲜明的形象。习语往往采用与该文化紧密相关的事物作喻体,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理。
3、习语的来源
大多数习语来自于劳动人民的日常用语。劳动人民在工作和生活中创造了许多习惯用语,比如水手发明了很多和海洋有关的生动的短语,运动员使用运动方面的习惯用语。这些习惯用语产生于各行各业,它们不仅简洁、口头化,而且生动形象,和生活紧密相关,因此不久就被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相似的场景下广泛使用,其中最生动、最有用的习惯用语逐渐地由普遍的对话演变为约定俗成的语言,最终被广为使用。
其次,习语源自古老的神话、传说和寓言。古希腊罗马文明对英语有着深远影响,许多英语习语来源于古希腊神话和传说,它们在书面语中广泛使用。再次,宗教是习语的重要来源。生活在封建社会的人们深受宗教的影响,现在仍有很多反映当时宗教信仰的习语。圣经中也产生了大量的习语,事实上很多的圣经短语至今还出现在口头的对话中,但却很难去追溯它们的根源。
二、英汉文化差异
1、地理环境的差异
英汉两国处于两个不同的地理环境中,生活环境不同,所衍生的文化也各不相同。英国是一个岛国,人们的生活以航海打渔为主;而汉民族生活在亚洲大陆东部,地处北温带,气候比较温和,人们的生活与土地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由于自然环境和地理上的差异,中国人和西方人对同一词汇的理解、联想也有所不同。比如中国自古以来以农业为主,从事农业者占很大比例,因此,在汉语习语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农谚,如:“枯木逢春”,“斩草除根”。英国是个岛国,英国人钟爱海洋,所以英语习语中有很多来源于航海业。
2、传统习俗的差异
在英语和汉语习语中所反映的风俗习惯差异是多方面的。“狗”在汉英两个民族文化传统中的价值观念是截然不同的。汉语中与狗有关的成语几乎都带有贬义,一般人在心理上厌恶鄙视这种动物,常用它形容和比喻坏人恶行,如“狗腿子”,“狗仗人势”、“狐朋狗党”、“狼心狗肺”、“狗急跳墙”、“狗尾续貂”等。而英美民族却把狗看成忠诚的伙伴,常用狗来比喻人。
3、宗教信仰的差异
中国人信奉佛教和道教,因此在汉语中有许多关于这两种宗教的习语。与佛教有关的有:“借花献佛”、“普度众生”、“六根清净”、“平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及“半路出家”等;与道教有关的有:“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等。而在英美国家,人们信奉基督教,因此有许多源于基督教的习语。
4、历史文化的差异
英国和中国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因此有大量英汉习语源于历史典故。这些习语结构简单,意义深远,往往不能单从字面意义去理解和翻译。如,在汉语中有“守株待兔”、“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四面楚歌”、“拔苗助长”、“亡羊补牢”、“鹬蚌相争,渔人得利”等。
三、习语翻译方法
习语的形成背景有多种,其形式结构也是多种多样,如何准确翻译习语是一个值得深究的的问题。下面探讨几种常见的习语翻译方法。
1、直译法
直译法是指在不违背译文语言规范以及不引起错误的联想条件下,在译文中保留英语习语的比喻、形象和民族、地方色彩的方法。它适用于一些由于使用的范围广、次数多,其字面意义和比喻意义已经广泛为译文读者所接受的成语。
2、同义习语的套用法
套用法是指在英汉同义习语在内容和形式上都相符合,双方不但有相同的意义和修辞色彩,而且有相同的或大体相同的形象比喻是直接套用相类似的习语。
3、意译法
如果没必要或不可能用直译法来保留习语的表达形式,且找不到合适的同义习语套用时,我们可以使用意译法来表达其含义。
4、直译加解释法
为了保留原文所包含的文化信息,人们更多地采用直译而不是意译,但由于语言所扎根的文化土壤不同,直译很可能会引起歧义和模糊。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加上合适的注解才能传递原文中的文化信息。
四、结语
习语是语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果我们对习语的认识只是表面的,那么我们就会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阻止我们进步的障碍。另外,英语习语的来源广泛,其分类也较多。英汉习语体现了民族文化差异,在翻译中注意避免不同民族文化的冲突,尽量兼顾形义相应,要从跨文化交际的立场出发,采用适当的翻译方式,尽力消除跨文化交际中因文化差异而导致的交际障碍,达到准确介绍异国文化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培基.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2]平洪,张国扬.英语习语与英美文化[M].北京: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1999
[3]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增订本)[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