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方励,1991年创建劳雷工业公司,该公司目前为世界知名的地球物理仪器公司。2000年,方励创建劳雷影业公司,投资制作了《苹果》《观音山》《二次曝光》等多部电影。今年票房6.3亿元的《后会无期》由其一手操盘。
没错,方励就是“跨界”来的。在“BAT”“横行”影视圈的今天,这位电影大佬早在10多年前便一脚“跨”过来了。方励称自己的“跨界”经历为“二次创业”,在这条创业路上他吃了不少苦头,也交了不少学费,更让他积累了不少经验。如今的方励已经由“门外汉”成为了“资深业内人士”。
11月7日,方励作为特邀嘉宾作客浙江青年电影节之“电影名家进校园”主题活动,在论坛上他不乏惊人之语,对当前大热的电影市场泼了不少冷水,其一些独到见解值得业界冷静思考。
电影不是靠钱做出来的
《综艺》:这几年你接连成功运作了《观音山》《二次曝光》《后会无期》,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方励:国内电影业的现实状态就是缺好电影,缺人才队伍,缺真正能够埋头做事的人。资本满市场飞,缺的是能够埋头做事的人。国内现在缺编剧、缺美术、缺音效师,缺乏方方面面的电影人才,唯独不缺的就是导演。现在导演协会有1000人,市场容量却没有那么大。人人都要做导演,但找合适的导演却又找不到。 年轻人不要一窝蜂去做导演。
《综艺》:是的,缺创意和好的剧本。
方励:对,这其中最最缺乏的就是编剧,尤其是原创编剧。我每天收到大量剧本,但很多都不够成熟。 编剧有两种,一是职业编剧,能把千百字的故事写成一个完整剧本;再者是热爱电影的作家,有空间想像能力。我经常劝编剧们去了解现在特效技术的水平,否则写出来的剧本没有时空感。
我们的专业人才缺的不是一点半点。因为找不到专业人才,我们只好一个个培养,摄影师、剪辑师都是自己培养的。
新媒体不“大” 大数据不“新”
《综艺》:新媒体会对电影产生哪些影响?
方励:新媒体只是营销平台、营销手段和营销资源,它不是电影内容本身。今天的年轻人每天手里拿着视频终端,被色彩和内容冲击着。他们的眼睛已经饱和了,我们需要思考还有什么东西能引起观众的好奇心。观影是通过大银幕,带观众进入另一个时空感受自己,甚至连讲故事都是一个手段,要让观众感觉又活了一回,有感动、反思、眼泪、欢笑,这是我们追求的。年轻导演不能只是活在光鲜亮丽里,最根本的是要走入观众的内心,这样才有可能打动观众。
《综艺》:你怎么看待比较流行的大数据?
方励:我学理工出身的,特别明白大数据。数理统计是传统方法,只不过今天我们的终端变得更强大,速度变得更快,其实这没什么新奇。利用大数据去分析电影观众的爱好,分析的是过去式,分析完了,两年过去了,这对两年以后的观众喜欢看什么已经没有用。所以我很同意韩寒的话,不要去投其所好,电影投其所好没有未来。
电影才是“老大”
《综艺》:和年轻导演出现分歧时,你是怎么处理的?
方励:我现在正在拍《万物生长》,开机之前我跟李玉导演吵得天翻地覆,我明确表示,如果不改剧本我就退出。电影只有一次机会,不管融合了多少人的心血,最重要的是电影要跟千百万人见面,要跟观众进行心灵的碰撞和交流。而在剧本阶段,改动是最自由、成本最低的。很多年轻导演在给我剧本的时候我就反过来问他,你认为你这个故事能点燃我身后上百号人的激情吗?如果不能,这个电影就很容易输掉。每部电影一定要追求极致。如果要走职业导演路线,就一定要有一个团队来做,而非一个人做。不要以为自己是导演,就自己说了算,要学会团结吸收身边的所有资源,所有智慧。
《综艺》:《后会无期》是韩寒的处女作,你是如何跟韩寒这样的导演相处的?
方励:我跟韩寒搭档做《后会无期》时,就讲了一句话“我们之中不能有老大,电影才是老大。”任何东西对电影好,我们都不计代价去追求。千万不要在电影前面打“作品”俩字,李玉导演的所有电影都没有“作品”两个字,韩寒的《后会无期》也是一样。年轻导演要明白你就是拍了一个电影,作品就是别人对你手艺的尊称。
《综艺》:你对年轻导演有何建议?
方励:资本轰炸得这么激烈,制片成本越来越高,对大家来讲,导演这个门槛越来越高。要去想一想,这么多资源给你做电影,你该怎么对待?所以我强烈建议年轻导演,要用智慧,不能只用情怀做电影;要关心市场,关心资本运作,不然你会被灭掉。
另外需要提醒的是要学会听不同的意见,学会敞开胸怀海纳百川。现在很多人都在写自己的事,自己的感觉,自娱自乐,根本不考虑观众的感受。对于创作来讲最重要的一点是,我们要了解我们这个时代、观众、历史、时空,要生活在人群中,这样才有细节,这样的细节才会真实、生动。还要去学习各种新的知识和技能,否则,电影之路真的走不远。
没错,方励就是“跨界”来的。在“BAT”“横行”影视圈的今天,这位电影大佬早在10多年前便一脚“跨”过来了。方励称自己的“跨界”经历为“二次创业”,在这条创业路上他吃了不少苦头,也交了不少学费,更让他积累了不少经验。如今的方励已经由“门外汉”成为了“资深业内人士”。
11月7日,方励作为特邀嘉宾作客浙江青年电影节之“电影名家进校园”主题活动,在论坛上他不乏惊人之语,对当前大热的电影市场泼了不少冷水,其一些独到见解值得业界冷静思考。
电影不是靠钱做出来的
《综艺》:这几年你接连成功运作了《观音山》《二次曝光》《后会无期》,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方励:国内电影业的现实状态就是缺好电影,缺人才队伍,缺真正能够埋头做事的人。资本满市场飞,缺的是能够埋头做事的人。国内现在缺编剧、缺美术、缺音效师,缺乏方方面面的电影人才,唯独不缺的就是导演。现在导演协会有1000人,市场容量却没有那么大。人人都要做导演,但找合适的导演却又找不到。 年轻人不要一窝蜂去做导演。
《综艺》:是的,缺创意和好的剧本。
方励:对,这其中最最缺乏的就是编剧,尤其是原创编剧。我每天收到大量剧本,但很多都不够成熟。 编剧有两种,一是职业编剧,能把千百字的故事写成一个完整剧本;再者是热爱电影的作家,有空间想像能力。我经常劝编剧们去了解现在特效技术的水平,否则写出来的剧本没有时空感。
我们的专业人才缺的不是一点半点。因为找不到专业人才,我们只好一个个培养,摄影师、剪辑师都是自己培养的。
新媒体不“大” 大数据不“新”
《综艺》:新媒体会对电影产生哪些影响?
方励:新媒体只是营销平台、营销手段和营销资源,它不是电影内容本身。今天的年轻人每天手里拿着视频终端,被色彩和内容冲击着。他们的眼睛已经饱和了,我们需要思考还有什么东西能引起观众的好奇心。观影是通过大银幕,带观众进入另一个时空感受自己,甚至连讲故事都是一个手段,要让观众感觉又活了一回,有感动、反思、眼泪、欢笑,这是我们追求的。年轻导演不能只是活在光鲜亮丽里,最根本的是要走入观众的内心,这样才有可能打动观众。
《综艺》:你怎么看待比较流行的大数据?
方励:我学理工出身的,特别明白大数据。数理统计是传统方法,只不过今天我们的终端变得更强大,速度变得更快,其实这没什么新奇。利用大数据去分析电影观众的爱好,分析的是过去式,分析完了,两年过去了,这对两年以后的观众喜欢看什么已经没有用。所以我很同意韩寒的话,不要去投其所好,电影投其所好没有未来。
电影才是“老大”
《综艺》:和年轻导演出现分歧时,你是怎么处理的?
方励:我现在正在拍《万物生长》,开机之前我跟李玉导演吵得天翻地覆,我明确表示,如果不改剧本我就退出。电影只有一次机会,不管融合了多少人的心血,最重要的是电影要跟千百万人见面,要跟观众进行心灵的碰撞和交流。而在剧本阶段,改动是最自由、成本最低的。很多年轻导演在给我剧本的时候我就反过来问他,你认为你这个故事能点燃我身后上百号人的激情吗?如果不能,这个电影就很容易输掉。每部电影一定要追求极致。如果要走职业导演路线,就一定要有一个团队来做,而非一个人做。不要以为自己是导演,就自己说了算,要学会团结吸收身边的所有资源,所有智慧。
《综艺》:《后会无期》是韩寒的处女作,你是如何跟韩寒这样的导演相处的?
方励:我跟韩寒搭档做《后会无期》时,就讲了一句话“我们之中不能有老大,电影才是老大。”任何东西对电影好,我们都不计代价去追求。千万不要在电影前面打“作品”俩字,李玉导演的所有电影都没有“作品”两个字,韩寒的《后会无期》也是一样。年轻导演要明白你就是拍了一个电影,作品就是别人对你手艺的尊称。
《综艺》:你对年轻导演有何建议?
方励:资本轰炸得这么激烈,制片成本越来越高,对大家来讲,导演这个门槛越来越高。要去想一想,这么多资源给你做电影,你该怎么对待?所以我强烈建议年轻导演,要用智慧,不能只用情怀做电影;要关心市场,关心资本运作,不然你会被灭掉。
另外需要提醒的是要学会听不同的意见,学会敞开胸怀海纳百川。现在很多人都在写自己的事,自己的感觉,自娱自乐,根本不考虑观众的感受。对于创作来讲最重要的一点是,我们要了解我们这个时代、观众、历史、时空,要生活在人群中,这样才有细节,这样的细节才会真实、生动。还要去学习各种新的知识和技能,否则,电影之路真的走不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