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既要把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实践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是一门典型的育人课程,对引导学生从小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文明行为习惯起着奠基作用。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反思
回归生活,关注儿童现实生活,要求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要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学习背景,依据活动、体验、内化的逻辑规律,从儿童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生成教学活动主题。在小学阶段开展思想品德课,是对小学生开展德育教育的主渠道,它是一门典型的育人课程,对引导学生从小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文明行为习惯起着奠基作用。然而,由于思想品德大多都是理论教育,对于小学生来讲,内容显得枯燥乏味。因此,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对小学生进行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每位思品课教师应该思考也应解决好的重要问题。
一、提高认识,学校与家庭共同参与
每个人的品性如何,不是先天带来的,这种品性主要是在家庭和社会的实践中培养与锻炼出来的,是在社会的生活环境中潜移默化、逐步形成的;家庭德育是指通过父母对子女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和必要补充,对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每个小学生最先接触的是自己的家庭,作为小学生人生旅途中的第一站,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德育在培养学生的思想基础方面,特别是在早期教育中起着学校和社会教育难以起到的作用。家庭德育是学校德育的必要补充和助手。学校德育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在培养人才方面起主导作用。因此,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和家庭理性的呵护与教育。
二、教师要充分把握.,设定相应教学要求
小学生年龄小,没有相应的学习目标。因此,上好思想品德课,教师必须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把住教材的中心观点,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知识,对教材不仅懂得,而且要熟悉,运用自如一认识角度和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溶化为一体,达到这个境界,才能真正掌握教材。教学时必须在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基础上,拓宽延伸,选用最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的例证,使小学生的认识结构和教学结构融为一体,帮助学生走出低谷。要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方处于最佳状态。要知识与能力、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共同要求与因材施教的关系,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提高教学效率。对于难点教材采取前有孕伏,減缓坡度,螺旋上升的办法,既重视直接感知,又注意从已知推出未知,培养良好的学习心理。
三、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做好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
小学生的注意力是非常有限的,因此,课余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灵活应用,充分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做好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
1、发挥民主,让学生自己讨论
这种方法是讲课中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围绕本课的主题进行讨论,从而完成激情——明理——导行的全过程,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在设计、引导讨论时,要掌握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层次性原则;要注意引导学生辨是非、明事理,是非不辨则事理不明;要注重贯穿激情——明理——导行的全过程,坚持知行合一观;要充分发挥教学民主,让学生各抒己见,哪怕是很幼稚甚至错误的意见也要让他们讲,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教学民主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2、创设教学情景
教师根据课本,设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创设特定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如临其境,受到情绪的感染,引起感情上的共鸣,情理交融,从而加深对道德观念的理解。运用这一方法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师生的特点选择情景类型,如画面再现、音乐渲染、实物演示、生活显示、语言描述等等不同类型的情景。设计情景要有新颖性,使学生喜闻乐见或引发激情,才能收到情理交融之效。当学生离开情境同样可以有效地学习时,就没有必要给学生创设情境进行教学。
3、树立榜样法
小学生具有强烈的模仿意识,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根据教学目标,以领袖人物和英雄模范或者周边的朋友同学为典型,分析他们所具有的高贵品质和产生高贵品质的原因。通过典型分析,使得道德观念具体化、可操作化,又使得学生感到可亲、可信、可学。运用典型分析法必须注意选择典型,根据教学目标来确定选择什么样的典型,也就是说要注意典型选择的针对性和突出性。学习典型的目的在于见行动,引导学生的践行。如学习邱少云是为了让学生养成自觉遵守纪律的习惯,上完课之后要经常让学生检查自己是否做到了自觉遵守纪律,这样才能收到实效。
四、强化社会实践,培养小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
小学思想品德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所以,教师应该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充满个性化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小学生在活动中逐渐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可以组织学生扫烈士墓,听英雄事迹,以此来培养同学们为国争光,报效祖国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他们的斗志,使他们从小就树立崇高的生活目的和远大的理想。受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品德课堂要回归生活。这就是我们在品德课堂教学中所要追求的目标。但反观时下的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往往都是脱离了儿童的现实生活世界,局限于书本的世界,回避了纷杂的现实生活,人为地造成了“纯而又纯”的教育。儿童所经历的书本世界无法与周围的生活世界自然地沟通起来,思想品德教学无法真正触及儿童的真实内心,未能真正从儿童的心灵深处产生触动和影响。
而儿童品德的形成来源于他们对生活的感受、认知、体验和感悟。所以,我在品德课堂教学实际中努力走进生活,贴近学生,营造自由、民主、愉悦的课堂气氛。将“生活化的课堂”、“课堂中的生活”融为一体,努力使学生成为认识的主体,学习的主人,让品德课堂教学真正回归生活。
总之,在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既要把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实践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对学生暴露出来的思想、观点和行为,给予正确的评价和指导,还要指出今后应怎样用学习的道理去指导自己的行动,这样即能使学生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思考问题的兴趣,又能使学生运用所学的道理、观点去联系自己和周围的事物,分析认识问题,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为小学生进一步全面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反思
回归生活,关注儿童现实生活,要求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要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学习背景,依据活动、体验、内化的逻辑规律,从儿童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生成教学活动主题。在小学阶段开展思想品德课,是对小学生开展德育教育的主渠道,它是一门典型的育人课程,对引导学生从小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文明行为习惯起着奠基作用。然而,由于思想品德大多都是理论教育,对于小学生来讲,内容显得枯燥乏味。因此,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对小学生进行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每位思品课教师应该思考也应解决好的重要问题。
一、提高认识,学校与家庭共同参与
每个人的品性如何,不是先天带来的,这种品性主要是在家庭和社会的实践中培养与锻炼出来的,是在社会的生活环境中潜移默化、逐步形成的;家庭德育是指通过父母对子女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和必要补充,对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每个小学生最先接触的是自己的家庭,作为小学生人生旅途中的第一站,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德育在培养学生的思想基础方面,特别是在早期教育中起着学校和社会教育难以起到的作用。家庭德育是学校德育的必要补充和助手。学校德育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在培养人才方面起主导作用。因此,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和家庭理性的呵护与教育。
二、教师要充分把握.,设定相应教学要求
小学生年龄小,没有相应的学习目标。因此,上好思想品德课,教师必须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把住教材的中心观点,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知识,对教材不仅懂得,而且要熟悉,运用自如一认识角度和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溶化为一体,达到这个境界,才能真正掌握教材。教学时必须在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基础上,拓宽延伸,选用最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的例证,使小学生的认识结构和教学结构融为一体,帮助学生走出低谷。要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方处于最佳状态。要知识与能力、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共同要求与因材施教的关系,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提高教学效率。对于难点教材采取前有孕伏,減缓坡度,螺旋上升的办法,既重视直接感知,又注意从已知推出未知,培养良好的学习心理。
三、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做好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
小学生的注意力是非常有限的,因此,课余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灵活应用,充分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做好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
1、发挥民主,让学生自己讨论
这种方法是讲课中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围绕本课的主题进行讨论,从而完成激情——明理——导行的全过程,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在设计、引导讨论时,要掌握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层次性原则;要注意引导学生辨是非、明事理,是非不辨则事理不明;要注重贯穿激情——明理——导行的全过程,坚持知行合一观;要充分发挥教学民主,让学生各抒己见,哪怕是很幼稚甚至错误的意见也要让他们讲,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教学民主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2、创设教学情景
教师根据课本,设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创设特定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如临其境,受到情绪的感染,引起感情上的共鸣,情理交融,从而加深对道德观念的理解。运用这一方法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师生的特点选择情景类型,如画面再现、音乐渲染、实物演示、生活显示、语言描述等等不同类型的情景。设计情景要有新颖性,使学生喜闻乐见或引发激情,才能收到情理交融之效。当学生离开情境同样可以有效地学习时,就没有必要给学生创设情境进行教学。
3、树立榜样法
小学生具有强烈的模仿意识,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根据教学目标,以领袖人物和英雄模范或者周边的朋友同学为典型,分析他们所具有的高贵品质和产生高贵品质的原因。通过典型分析,使得道德观念具体化、可操作化,又使得学生感到可亲、可信、可学。运用典型分析法必须注意选择典型,根据教学目标来确定选择什么样的典型,也就是说要注意典型选择的针对性和突出性。学习典型的目的在于见行动,引导学生的践行。如学习邱少云是为了让学生养成自觉遵守纪律的习惯,上完课之后要经常让学生检查自己是否做到了自觉遵守纪律,这样才能收到实效。
四、强化社会实践,培养小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
小学思想品德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所以,教师应该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充满个性化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小学生在活动中逐渐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可以组织学生扫烈士墓,听英雄事迹,以此来培养同学们为国争光,报效祖国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他们的斗志,使他们从小就树立崇高的生活目的和远大的理想。受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品德课堂要回归生活。这就是我们在品德课堂教学中所要追求的目标。但反观时下的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往往都是脱离了儿童的现实生活世界,局限于书本的世界,回避了纷杂的现实生活,人为地造成了“纯而又纯”的教育。儿童所经历的书本世界无法与周围的生活世界自然地沟通起来,思想品德教学无法真正触及儿童的真实内心,未能真正从儿童的心灵深处产生触动和影响。
而儿童品德的形成来源于他们对生活的感受、认知、体验和感悟。所以,我在品德课堂教学实际中努力走进生活,贴近学生,营造自由、民主、愉悦的课堂气氛。将“生活化的课堂”、“课堂中的生活”融为一体,努力使学生成为认识的主体,学习的主人,让品德课堂教学真正回归生活。
总之,在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既要把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实践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对学生暴露出来的思想、观点和行为,给予正确的评价和指导,还要指出今后应怎样用学习的道理去指导自己的行动,这样即能使学生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思考问题的兴趣,又能使学生运用所学的道理、观点去联系自己和周围的事物,分析认识问题,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为小学生进一步全面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