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名喜欢家庭教育的心理咨询师,我关注着一切与孩子有关的话题,哪怕是一部电影。比如瑞士影片《想飞的钢琴少年》。初闻影片的名字,大脑出现7短路,“静若处子,动若脱兔”完全可以用来形容一个孩子静与动的两个极端状态,但弹钢琴怎么与飞翔的姿态联系到一起了呢?钢琴里飞出了欢乐的歌?带着弹钢琴的梦想去飞翔?我汗颜思维逻辑蜕化成了小学生作文的构思水平,只好带着好奇心去看电影。
都是幸运的父母
影片的开头是一个少年越过栅栏,坐到飞行员的位置上,不顾一位工作人员的阻拦,发动引擎飞向了蓝天。后面的镜头切换给一个四五岁的大眼睛小男孩,他叫维达斯。看生日录像时,发现自己鼓捣过一个会发出声音的玩具,激起了他想弹琴的欲望,于是向父母要了钢琴。
“你要练整天都行”,得到妈妈的许诺,维达斯开心地坐到钢琴前,真让每天监督孩子学习、逼迫孩子练功的父母羡慕啊!还有更让为父母者嫉妒恨的:六岁的维达斯很快地展露了音乐天赋,宴会上为父母赚足了面子。“你的责任很重大……你们得好好地培养他,越早越好,这是你对他和音乐界的责任。”众多的赞美词让维达斯的父母难以入睡,母亲兴奋地说:“现在全世界都知道我们家有个神童!”
虽不敢奢求像维达斯的父母一样的幸运,拥有一个智商是180的孩子,但我还是希望生个高智商的宝贝。
然而,孩子出生时我的想法只有一个,只要他和普通孩子一样正常健康就好。他憨憨的,发育进度比同月龄的宝宝迟缓。我对他付出了极大的耐心,每日为他做保健按摩,陪他做亲子游戏,不知不觉间他成了幼儿园里老师和周围家长们反映的聪明异常的孩子。
记得新年联欢会,老师特意嘱咐我,一定要保证孩子来参加,他是唯一一个能背出《新年到》歌谣的孩子。那年他两岁半,让我感到骄傲的是比班级里最小的孩子还要小九个月。
都有折腾的理由
母亲的心理是一样的,中国的母亲望子成龙地为孩子琢磨着,怎么能让孩子的潜能得到更好的挖掘;外国的维达斯母亲也负责任地折腾着,她给孩子联系了一家成人教育学校,得知维达斯被录取了,还患得患失地怀疑教授是否会教钢琴。
幼儿维达斯在幼儿园是不受欢迎的,少年维达斯在学校里仍是不受欢迎的,原因只有一个,就是让母亲引以为荣的高智商惹的祸。维达斯漫不经心地翻看报纸,与周围认真听课演算习题的同学格格不入,被提问时,维达斯回答老师“我不知道,不过我可以帮你算,要是他没赊账也没欠债,利息就是2166元,所以过了322天之后,帐上会有194666元。”他接下来的傲慢激怒了老师,维达斯被逐出教室。
母亲被请到学校,协商的结果是让12岁的维达斯提前毕业。
维达斯被母亲驱车带到一座城堡,去拜访音乐界里传奇人物,但因维达斯与那个音乐界女泰斗为谁先表演弹钢琴僵持不下,失去了来之不易的拜师机会。“我一辈子都不会原谅你……一辈子!”维达斯被妈妈愤怒地指责着。写到这里。我意识到有一个字,被重复敲了多次,这个字是“被”字。
维达斯是被动的,一个智商远远高于周围人,被爷爷评价为“这世界跟不上他的聪颖,唯有装傻才能逃离”的维达斯被周围人牵制着,貌似很自由,想弹钢琴就有琴弹,其实维达斯是不自由的,不能够不想做什么,就不做什么。在妈妈生气的时候,想见爷爷的要求也被拒绝了。
孩子小有天分,往往成了父母折腾的根本与理由。我也一样,那年在欣喜儿子早慧之余,我决定让孩子提前入小学。惟恐错过孩子的最佳教育机会,在折腾中感觉到踏实,不折腾反而会惶惶然。犯了很多家长容易犯的错误,无形中给孩子施加了压力,全然不知道孩子内心的真正向往:只想做个像普通人一样的别人。
珍惜聪慧这个福报
维达斯有一个自幼年就想做飞行员的爷爷,和爷爷在一起的维达斯是身心舒展的,可以做木工活儿,可以下国际象棋,也可以谈谈自己的想法,比如他长大后想娶谁……维达斯戴上小时候和爷爷一起做的飞翔翅膀,从楼上飞下,被摔成了一个经过全面检查正常,智商120的孩子,母亲却无法接受孩子正常的现实。她消沉,她低落,雪上加霜的是恰逢维达斯父亲的工作面临困境……
变成普通人的维达斯,像一滴水融入了周围的水,他快乐了许多。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拥有“普通人”维达斯的快乐。
当年,我让孩子五岁上学,因为他的智商、情商都远远超出大他一两岁的孩子。却忽略了一个社会大环境问题,应试教育下拼的不仅仅是孩子有智商,更有纪律、习惯,他陷入了维达斯一样的困境,不被老师与周围的环境所包容。那时,没有类似《想飞的钢琴少年》的电影给我教育启迪,我的孩子也不会像维达斯那样会装智商低来保护自己,我们的生活也没有像编剧设计的结局那样,皆大欢喜。
在我之前,在我之后,肯定会有这样的家长,只因为孩子在某些方面展露了早慧的天分,父母就有了负担,有了臆想的使命感,怕自己不尽职,耽误了孩子的美好未来,将焦虑传递给孩子,有时用刻薄的语言去激励孩子,让孩子背负了枷锁,承受了与年龄不相附的任务与责任。
影片的尾声与开篇相呼应,维达斯驾机去了城堡,主动拜访了音乐泰斗。在前辈帮助下成功地举行了盛大的演出。瞬间我对片名的纠结变为顺畅,孩子在某些方面拥有超出寻常的能力,是上苍的恩赐,家长应该珍惜,让其成为孩子在某一领域里轻松脱颖而出的资本,成为孩子享受到幸福和成功的保障,成为孩子自由翱翔的助力。
责编:王敬川
都是幸运的父母
影片的开头是一个少年越过栅栏,坐到飞行员的位置上,不顾一位工作人员的阻拦,发动引擎飞向了蓝天。后面的镜头切换给一个四五岁的大眼睛小男孩,他叫维达斯。看生日录像时,发现自己鼓捣过一个会发出声音的玩具,激起了他想弹琴的欲望,于是向父母要了钢琴。
“你要练整天都行”,得到妈妈的许诺,维达斯开心地坐到钢琴前,真让每天监督孩子学习、逼迫孩子练功的父母羡慕啊!还有更让为父母者嫉妒恨的:六岁的维达斯很快地展露了音乐天赋,宴会上为父母赚足了面子。“你的责任很重大……你们得好好地培养他,越早越好,这是你对他和音乐界的责任。”众多的赞美词让维达斯的父母难以入睡,母亲兴奋地说:“现在全世界都知道我们家有个神童!”
虽不敢奢求像维达斯的父母一样的幸运,拥有一个智商是180的孩子,但我还是希望生个高智商的宝贝。
然而,孩子出生时我的想法只有一个,只要他和普通孩子一样正常健康就好。他憨憨的,发育进度比同月龄的宝宝迟缓。我对他付出了极大的耐心,每日为他做保健按摩,陪他做亲子游戏,不知不觉间他成了幼儿园里老师和周围家长们反映的聪明异常的孩子。
记得新年联欢会,老师特意嘱咐我,一定要保证孩子来参加,他是唯一一个能背出《新年到》歌谣的孩子。那年他两岁半,让我感到骄傲的是比班级里最小的孩子还要小九个月。
都有折腾的理由
母亲的心理是一样的,中国的母亲望子成龙地为孩子琢磨着,怎么能让孩子的潜能得到更好的挖掘;外国的维达斯母亲也负责任地折腾着,她给孩子联系了一家成人教育学校,得知维达斯被录取了,还患得患失地怀疑教授是否会教钢琴。
幼儿维达斯在幼儿园是不受欢迎的,少年维达斯在学校里仍是不受欢迎的,原因只有一个,就是让母亲引以为荣的高智商惹的祸。维达斯漫不经心地翻看报纸,与周围认真听课演算习题的同学格格不入,被提问时,维达斯回答老师“我不知道,不过我可以帮你算,要是他没赊账也没欠债,利息就是2166元,所以过了322天之后,帐上会有194666元。”他接下来的傲慢激怒了老师,维达斯被逐出教室。
母亲被请到学校,协商的结果是让12岁的维达斯提前毕业。
维达斯被母亲驱车带到一座城堡,去拜访音乐界里传奇人物,但因维达斯与那个音乐界女泰斗为谁先表演弹钢琴僵持不下,失去了来之不易的拜师机会。“我一辈子都不会原谅你……一辈子!”维达斯被妈妈愤怒地指责着。写到这里。我意识到有一个字,被重复敲了多次,这个字是“被”字。
维达斯是被动的,一个智商远远高于周围人,被爷爷评价为“这世界跟不上他的聪颖,唯有装傻才能逃离”的维达斯被周围人牵制着,貌似很自由,想弹钢琴就有琴弹,其实维达斯是不自由的,不能够不想做什么,就不做什么。在妈妈生气的时候,想见爷爷的要求也被拒绝了。
孩子小有天分,往往成了父母折腾的根本与理由。我也一样,那年在欣喜儿子早慧之余,我决定让孩子提前入小学。惟恐错过孩子的最佳教育机会,在折腾中感觉到踏实,不折腾反而会惶惶然。犯了很多家长容易犯的错误,无形中给孩子施加了压力,全然不知道孩子内心的真正向往:只想做个像普通人一样的别人。
珍惜聪慧这个福报
维达斯有一个自幼年就想做飞行员的爷爷,和爷爷在一起的维达斯是身心舒展的,可以做木工活儿,可以下国际象棋,也可以谈谈自己的想法,比如他长大后想娶谁……维达斯戴上小时候和爷爷一起做的飞翔翅膀,从楼上飞下,被摔成了一个经过全面检查正常,智商120的孩子,母亲却无法接受孩子正常的现实。她消沉,她低落,雪上加霜的是恰逢维达斯父亲的工作面临困境……
变成普通人的维达斯,像一滴水融入了周围的水,他快乐了许多。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拥有“普通人”维达斯的快乐。
当年,我让孩子五岁上学,因为他的智商、情商都远远超出大他一两岁的孩子。却忽略了一个社会大环境问题,应试教育下拼的不仅仅是孩子有智商,更有纪律、习惯,他陷入了维达斯一样的困境,不被老师与周围的环境所包容。那时,没有类似《想飞的钢琴少年》的电影给我教育启迪,我的孩子也不会像维达斯那样会装智商低来保护自己,我们的生活也没有像编剧设计的结局那样,皆大欢喜。
在我之前,在我之后,肯定会有这样的家长,只因为孩子在某些方面展露了早慧的天分,父母就有了负担,有了臆想的使命感,怕自己不尽职,耽误了孩子的美好未来,将焦虑传递给孩子,有时用刻薄的语言去激励孩子,让孩子背负了枷锁,承受了与年龄不相附的任务与责任。
影片的尾声与开篇相呼应,维达斯驾机去了城堡,主动拜访了音乐泰斗。在前辈帮助下成功地举行了盛大的演出。瞬间我对片名的纠结变为顺畅,孩子在某些方面拥有超出寻常的能力,是上苍的恩赐,家长应该珍惜,让其成为孩子在某一领域里轻松脱颖而出的资本,成为孩子享受到幸福和成功的保障,成为孩子自由翱翔的助力。
责编:王敬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