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对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0月~2013年6月收治的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31例,年龄51~72岁,其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28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3例,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6~16个月。结果:随访患者术后眼压(13.36±0.4) mm Hg,比术前药物控制眼压(19.05±0.3) mm Hg明显下降,并且在随访期内稳定,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眼前房全部加深(平均1.02 mm),房角全部加宽,所有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均提高2行以上。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可有效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视力提高明显,且并发症少.
关键词:闭角型青光眼;白内障;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
【中图分类号】R77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12-0002-02
闭角型青光眼在我国发病率较高,约占原发性青光眼的80%以上。白内障通常是青光眼急性发作的诱因,对此可采用青光眼联合白内障手术的方式,但面临着手术创伤大、术后反应重、滤过通道容易堵塞、滤过泡瘢痕化、青光眼复发等可能。还可以采用传统的抗青光眼手术,但同时也面临着浅前房、脉络膜脱离,手术加快晶状体混浊、二次白内障手术的痛苦和风险等并发症。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在增加视力的同时能明显加深前房深度,解除瞳孔阻滞,有效降低眼压,手术后反应轻,且能避免二次手术。本研究探讨此手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的有效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0月~2013年6月在本院治疗的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31例,其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28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3例;患者年龄51~72岁;男6例,女25例。所有患者没有青光眼手术史。
1.2 术前检查 每个患者进行相关必要的全身检查及详细的眼部专科检查:视力、最佳矫正视力、裂隙灯、眼底、眼压、房角镜检查、眼部A超、B超、人工晶体度数测定,所有病例术前用药后眼压均值(19.05±0.3) mm Hg,均有明显的晶体混浊。
1.3 纳入标准 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患者选择临床前期及用缩瞳药+噻吗心安后眼压在很短时间内就能恢复正常的那些病例,对慢性闭角型选择房角粘连<90°,术前3 d开始点左氧氟沙星眼水,术前半小时点滴甘露醇250 ml,术前冲洗结膜囊,快速散瞳。
1.4 手术方法 手术均在Alcaine表麻下进行。使用眼力健超乳机,切口均为上方巩膜隧道切口,注入粘弹剂,3点做辅助切口,连续撕囊后充分水分离及水分层,乳化及吸净核和部分皮质,再用I/A系统完全吸净皮质,再次注入粘弹剂,利用推注器注入人工晶体,置换粘弹剂,前房成形,处理切口至水密,术后用激素及抗生素局部点眼,术后第2天复查换药,以后第5天及第10天复查,激素逐步减量,维持20余天。
1.5 术后观察项目 术后观察视力及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前房深度、房角镜检查、炎症反应和人工晶体位置,随访时间为6~16个月。
1.6 统计学处理 本文数据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本组所得数据比较均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最佳矫正视力比术前均提高2行以上,并且在4~7 d视力提高到最佳状态。术后反应轻微,均只需局部用激素。中央前房深度(利用A超测得):急闭组由手术前均值2.33 mm增加到术后均值3.35 mm;慢闭组由术前均值2.49 mm增加到术后3.51 mm,在术后随诊期间观察前房深度稳定。两组配对样本经t检验,P<0.01,手术前后比较差異均有统计学意义。
房角镜检查结果:术后前房角均有不同程度增寬,关闭象限大都有不同程度的开放,周边前粘连范围大都有不同程度变小,且发现急闭组开放程度好于慢闭组。术后随访眼压均值(13.36±0.4) mm Hg,与术前药物控制眼压均值(19.05±0.3) mm Hg比较,t4.2542,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最长16个月眼压未发现升高。
3 讨论
在白内障早期,因为晶状体体积膨胀,可导致虹膜与晶状体接触面变宽,形成瞳孔阻滞,房水因此流出阻力增大,诱发青光眼发作。此手术用厚度不到1 mm的人工晶体替代了5.5 mm的自身晶体,可使人工晶体和虹膜间隙增大,重建正常房水循环,前房加深,可有效地解除瞳孔阻滞,植入人工晶状体后还可拉紧晶状体悬韧带,牵拉小梁网孔。术中充分分离房角,利用粘弹剂注入整周房角进行分离,使粘连的房角重新开放;冲吸过程中还可清除一些粘在房角的色素和炎性物质,改善小梁网的滤过功能,以上几点都会增加房水流出量。有研究报道,对18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应用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第1 天眼压平均下降9 mm Hg,术后第70天眼压平均下降10.2 mm Hg,与本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结果表明,此手术能使急闭和部分慢闭的眼压明显下降,并且对急闭的手术效果好于慢闭。分析其原因:(1)急闭的主要病因为瞳孔阻滞,此手术摘除白内障,植入人工晶体,可有效解除瞳孔阻滞,而慢闭主要为房角的缓慢粘连,房角形态不易改变。(2)急闭的房角关闭多为接触式的,术中粘弹剂的注入和灌注压容易使房角开放,而慢闭的房角多已粘连,小梁多已破坏。所以,选择合适的对象、合适的时机对治疗效果很重要。笔者认为对以下几种情况可考虑采用此手术:(1)急闭且合并白内障,术前单用缩瞳药或加用噻吗心安药就能很快控制眼压的患者;对于慢闭患者,尽量选择那些房角粘连<90°的。(2)对于年龄大的患者,即使白内障很轻,经传统滤过手术后白内障手术只是时间问题,所以采用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可避免二次手术的痛苦和风险。
本研究认为,白内障超乳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的好方法。它既可有效降低患者的眼压、提高患者的视力,减少并发症,又能避免白内障二次手术的痛苦和风险。不过手术前选择合适的患者对手术效果很重要。
参考文献
[1] 孟永安,张秋文,高作书.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临床分析.中华眼科杂志,1998,16(1):53-54
[2] 罗丽霞,刘奕志,葛坚,等.青光眼滤过手术患者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血-房水屏障功能的改变.中华眼科杂志,2005,41(2):132-134.
关键词:闭角型青光眼;白内障;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
【中图分类号】R77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12-0002-02
闭角型青光眼在我国发病率较高,约占原发性青光眼的80%以上。白内障通常是青光眼急性发作的诱因,对此可采用青光眼联合白内障手术的方式,但面临着手术创伤大、术后反应重、滤过通道容易堵塞、滤过泡瘢痕化、青光眼复发等可能。还可以采用传统的抗青光眼手术,但同时也面临着浅前房、脉络膜脱离,手术加快晶状体混浊、二次白内障手术的痛苦和风险等并发症。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在增加视力的同时能明显加深前房深度,解除瞳孔阻滞,有效降低眼压,手术后反应轻,且能避免二次手术。本研究探讨此手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的有效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0月~2013年6月在本院治疗的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31例,其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28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3例;患者年龄51~72岁;男6例,女25例。所有患者没有青光眼手术史。
1.2 术前检查 每个患者进行相关必要的全身检查及详细的眼部专科检查:视力、最佳矫正视力、裂隙灯、眼底、眼压、房角镜检查、眼部A超、B超、人工晶体度数测定,所有病例术前用药后眼压均值(19.05±0.3) mm Hg,均有明显的晶体混浊。
1.3 纳入标准 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患者选择临床前期及用缩瞳药+噻吗心安后眼压在很短时间内就能恢复正常的那些病例,对慢性闭角型选择房角粘连<90°,术前3 d开始点左氧氟沙星眼水,术前半小时点滴甘露醇250 ml,术前冲洗结膜囊,快速散瞳。
1.4 手术方法 手术均在Alcaine表麻下进行。使用眼力健超乳机,切口均为上方巩膜隧道切口,注入粘弹剂,3点做辅助切口,连续撕囊后充分水分离及水分层,乳化及吸净核和部分皮质,再用I/A系统完全吸净皮质,再次注入粘弹剂,利用推注器注入人工晶体,置换粘弹剂,前房成形,处理切口至水密,术后用激素及抗生素局部点眼,术后第2天复查换药,以后第5天及第10天复查,激素逐步减量,维持20余天。
1.5 术后观察项目 术后观察视力及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前房深度、房角镜检查、炎症反应和人工晶体位置,随访时间为6~16个月。
1.6 统计学处理 本文数据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本组所得数据比较均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最佳矫正视力比术前均提高2行以上,并且在4~7 d视力提高到最佳状态。术后反应轻微,均只需局部用激素。中央前房深度(利用A超测得):急闭组由手术前均值2.33 mm增加到术后均值3.35 mm;慢闭组由术前均值2.49 mm增加到术后3.51 mm,在术后随诊期间观察前房深度稳定。两组配对样本经t检验,P<0.01,手术前后比较差異均有统计学意义。
房角镜检查结果:术后前房角均有不同程度增寬,关闭象限大都有不同程度的开放,周边前粘连范围大都有不同程度变小,且发现急闭组开放程度好于慢闭组。术后随访眼压均值(13.36±0.4) mm Hg,与术前药物控制眼压均值(19.05±0.3) mm Hg比较,t4.2542,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最长16个月眼压未发现升高。
3 讨论
在白内障早期,因为晶状体体积膨胀,可导致虹膜与晶状体接触面变宽,形成瞳孔阻滞,房水因此流出阻力增大,诱发青光眼发作。此手术用厚度不到1 mm的人工晶体替代了5.5 mm的自身晶体,可使人工晶体和虹膜间隙增大,重建正常房水循环,前房加深,可有效地解除瞳孔阻滞,植入人工晶状体后还可拉紧晶状体悬韧带,牵拉小梁网孔。术中充分分离房角,利用粘弹剂注入整周房角进行分离,使粘连的房角重新开放;冲吸过程中还可清除一些粘在房角的色素和炎性物质,改善小梁网的滤过功能,以上几点都会增加房水流出量。有研究报道,对18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应用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第1 天眼压平均下降9 mm Hg,术后第70天眼压平均下降10.2 mm Hg,与本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结果表明,此手术能使急闭和部分慢闭的眼压明显下降,并且对急闭的手术效果好于慢闭。分析其原因:(1)急闭的主要病因为瞳孔阻滞,此手术摘除白内障,植入人工晶体,可有效解除瞳孔阻滞,而慢闭主要为房角的缓慢粘连,房角形态不易改变。(2)急闭的房角关闭多为接触式的,术中粘弹剂的注入和灌注压容易使房角开放,而慢闭的房角多已粘连,小梁多已破坏。所以,选择合适的对象、合适的时机对治疗效果很重要。笔者认为对以下几种情况可考虑采用此手术:(1)急闭且合并白内障,术前单用缩瞳药或加用噻吗心安药就能很快控制眼压的患者;对于慢闭患者,尽量选择那些房角粘连<90°的。(2)对于年龄大的患者,即使白内障很轻,经传统滤过手术后白内障手术只是时间问题,所以采用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可避免二次手术的痛苦和风险。
本研究认为,白内障超乳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的好方法。它既可有效降低患者的眼压、提高患者的视力,减少并发症,又能避免白内障二次手术的痛苦和风险。不过手术前选择合适的患者对手术效果很重要。
参考文献
[1] 孟永安,张秋文,高作书.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临床分析.中华眼科杂志,1998,16(1):53-54
[2] 罗丽霞,刘奕志,葛坚,等.青光眼滤过手术患者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血-房水屏障功能的改变.中华眼科杂志,2005,41(2):132-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