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跟几年,“国学热”持续升温,以《论语》为代表的国学经典逐渐进入寻常百姓家。一项网络调查显示,80.5%的人表示“国学能丰富精神世界”,甚至还有不少的人表示学国学有益工作。
事实上,故纸堆里的传统文化,不仅能“齐家治国平天下”,它与现代心理学研究相遇,还能碰撞出新的火花。我们不妨用现代观点,从孔子的修己、安人之学中,谈谈如何找到幸福感。
《论语·宪问第十四》中,“子路问君子”,孔子回答了三句话。第一句便是“修己以敬”。即修养自己,保持严肃恭敬的态度。根据积极心理学的观点,要想达到这种心态,首先要“修心”,让自己拥有体验幸福的能力。想象一下,一个每天抱怨的人,只能看到没有得到的,内心永远贫瘠,不能体验到幸福快乐,更无从“修己”。
“修己以安人”。这是孔子的第二句回答,除了修养自己,还要使周围的人安乐。这与现代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发现不谋而合:世界上幸福感排在前10%的人,与其他人的区别在于他们拥有更温暖亲切的人际关系。可见从古到今,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人的幸福是至关重要的。你帮了别人,别人也会因此喜欢、欣赏你。君子成人之美,其实也在成全自己的幸福。
“修己以安百姓”。修养自己,使所有百姓都安乐。也许有人会疑惑,孔子一生并不得志,经常陷入生活与事业的窘境,何以想到“安百姓”呢?积极心理学家认为,生活过得怎么样,取决于人们如何想问题,如何看世界。因此,乐观的心态是幸福感来源的保证。生活中不缺少苦恼,但是我们可以选择是积极行动还是沉湎于悲伤。如果多做几件快乐的事情,哪还有时间悲伤呢?培养积极、豁达的人生态度,才是获得幸福与解脱的大智慧。
学会享受无聊
苗向东
一位中国人到海边晒日光浴,总是不停地忙活。一位外国人看到中国人很奇怪,便问道:“你到底在忙些什么?”中国人说:“我觉得光躺在这儿很无聊,有点不知如何是好。”外国人笑着说:“感觉无聊就对了,这不正是来度假的目的吗?”我们应该换一种心情,换一个角度看待无聊,享受无聊!
当前,对于都市里的“上班族”来说,无聊有时候确实已经是一种奢侈。整天忙着上班,忙着充电,忙着应酬,忙着赚钱。许多人却忘了留出空余的时间让自己真正无聊一下。
传统的教育告诫我们“无聊”是一种消极的情绪,一个奋发向上的人绝对不该有这种情绪,甚至不应该留给自己产生这种情绪的机会。大部分人闲暇时总觉得生活中缺少些什么,而如果继续这样下去就会让自己产生一种负罪感。其实,这是不正确的。千万不要以为无聊是消极、是不敬业。
无聊是营养。当我们感觉无聊时,既无好事之惊喜,也无坏事之烦忧。无聊之后你会觉得神清气爽,看啥啥顺眼,干啥都舒心,生活处处充满生机和乐趣,觉得自己更快乐、幸运。把“无聊”当做幸福的“摇篮”也不为过。
无聊是放松。没有了外在的刺激,当自己能接受无聊时,就开始有能力真正放松。无聊在这个时候就显得非常单纯,不带功利,超脱日常的自己。老子在《道德经》中论述了“空”或“无”的用处。把心填实了会很沉,我们会感觉很累;空着的东西总是很轻的,轻巧的心灵才可以感悟生活的轻松。对一个忙碌惯了的人,偶尔的无聊算作放松,不再为事务与责任所羁绊,发现在一种空白里面有很自然的享受,在持续的节奏里面有一种停顿的放松,那样的无聊就是一种休息、一种解放。
无聊是自我的回归。西方心理学家说:“欣然拥抱无聊,也就是拥抱自己、回归自我的过程。”懂得接受无聊,就能品味无聊,而更进一步地去享受无聊。无聊的时候,可以独自坐着发呆,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管,什么也不做,任凭时间静静地流过,让自己的思维有一段真空的时间,这该是何等幸福啊!
“生活就是享受无聊。”在紧张的工作、学习之余,我们不妨适度地享受无聊。如果没有这空白,我们怎会忆起曾经对我们有意义的渴望呢?当无聊来临的时候,就放空自己的心灵,不要厌恶它,而是要紧紧地拥抱它。把无聊变成你喜欢的事情,然后慢慢地去享受,生活将更加悠哉乐哉!
事实上,故纸堆里的传统文化,不仅能“齐家治国平天下”,它与现代心理学研究相遇,还能碰撞出新的火花。我们不妨用现代观点,从孔子的修己、安人之学中,谈谈如何找到幸福感。
《论语·宪问第十四》中,“子路问君子”,孔子回答了三句话。第一句便是“修己以敬”。即修养自己,保持严肃恭敬的态度。根据积极心理学的观点,要想达到这种心态,首先要“修心”,让自己拥有体验幸福的能力。想象一下,一个每天抱怨的人,只能看到没有得到的,内心永远贫瘠,不能体验到幸福快乐,更无从“修己”。
“修己以安人”。这是孔子的第二句回答,除了修养自己,还要使周围的人安乐。这与现代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发现不谋而合:世界上幸福感排在前10%的人,与其他人的区别在于他们拥有更温暖亲切的人际关系。可见从古到今,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人的幸福是至关重要的。你帮了别人,别人也会因此喜欢、欣赏你。君子成人之美,其实也在成全自己的幸福。
“修己以安百姓”。修养自己,使所有百姓都安乐。也许有人会疑惑,孔子一生并不得志,经常陷入生活与事业的窘境,何以想到“安百姓”呢?积极心理学家认为,生活过得怎么样,取决于人们如何想问题,如何看世界。因此,乐观的心态是幸福感来源的保证。生活中不缺少苦恼,但是我们可以选择是积极行动还是沉湎于悲伤。如果多做几件快乐的事情,哪还有时间悲伤呢?培养积极、豁达的人生态度,才是获得幸福与解脱的大智慧。
学会享受无聊
苗向东
一位中国人到海边晒日光浴,总是不停地忙活。一位外国人看到中国人很奇怪,便问道:“你到底在忙些什么?”中国人说:“我觉得光躺在这儿很无聊,有点不知如何是好。”外国人笑着说:“感觉无聊就对了,这不正是来度假的目的吗?”我们应该换一种心情,换一个角度看待无聊,享受无聊!
当前,对于都市里的“上班族”来说,无聊有时候确实已经是一种奢侈。整天忙着上班,忙着充电,忙着应酬,忙着赚钱。许多人却忘了留出空余的时间让自己真正无聊一下。
传统的教育告诫我们“无聊”是一种消极的情绪,一个奋发向上的人绝对不该有这种情绪,甚至不应该留给自己产生这种情绪的机会。大部分人闲暇时总觉得生活中缺少些什么,而如果继续这样下去就会让自己产生一种负罪感。其实,这是不正确的。千万不要以为无聊是消极、是不敬业。
无聊是营养。当我们感觉无聊时,既无好事之惊喜,也无坏事之烦忧。无聊之后你会觉得神清气爽,看啥啥顺眼,干啥都舒心,生活处处充满生机和乐趣,觉得自己更快乐、幸运。把“无聊”当做幸福的“摇篮”也不为过。
无聊是放松。没有了外在的刺激,当自己能接受无聊时,就开始有能力真正放松。无聊在这个时候就显得非常单纯,不带功利,超脱日常的自己。老子在《道德经》中论述了“空”或“无”的用处。把心填实了会很沉,我们会感觉很累;空着的东西总是很轻的,轻巧的心灵才可以感悟生活的轻松。对一个忙碌惯了的人,偶尔的无聊算作放松,不再为事务与责任所羁绊,发现在一种空白里面有很自然的享受,在持续的节奏里面有一种停顿的放松,那样的无聊就是一种休息、一种解放。
无聊是自我的回归。西方心理学家说:“欣然拥抱无聊,也就是拥抱自己、回归自我的过程。”懂得接受无聊,就能品味无聊,而更进一步地去享受无聊。无聊的时候,可以独自坐着发呆,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管,什么也不做,任凭时间静静地流过,让自己的思维有一段真空的时间,这该是何等幸福啊!
“生活就是享受无聊。”在紧张的工作、学习之余,我们不妨适度地享受无聊。如果没有这空白,我们怎会忆起曾经对我们有意义的渴望呢?当无聊来临的时候,就放空自己的心灵,不要厌恶它,而是要紧紧地拥抱它。把无聊变成你喜欢的事情,然后慢慢地去享受,生活将更加悠哉乐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