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策略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kjunj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时代背景下,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更加受到重视。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另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德育教育成果,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民族精神,使学生成为德智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
  一、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手段很多,其目的是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学习和发扬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第一,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兴趣。例如,在学习《荷塘月色》时,教师引用“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来引导学生体会荷塘的美景,再联想太阳落山后,月亮出来,星光点点,“听取蛙声一片”,荷塘又是怎么样的一番景色?学生在语文教学参与中感受到古诗文的魅力。此外,教师可以结合《爱莲说》分析作者朱自清写荷塘、月色的深意,将我国古代文人墨客以物喻人、以物言志、以景抒情的手法渗透其中,从而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使其对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写作方式、情感表达等产生兴趣,进而认真地、自主地去学习传统文化,接受和发扬传统文化。又如,学习《长亭送别》等课文时,通过朗诵和吟唱两种方式展现传统文化的多样性,让学生认识到古代诗词可以朗诵,也可以当歌曲一样唱,从而使其发现传统文化的生动有趣,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使其愿意去钻研和创新。
  第二,教师以身作则,将传统文化元素渗透到语文教学当中,引导学生学习和发扬传统文化。教师自身的传统文化底子要厚,在教学和育人过程中喜欢和善于运用传统文化。如教学中将现代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相结合,一方面让学生理解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差异,从而发现当代文化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例如,我国的孝文化,将其融入到现代文教学中,让学生学会感恩。另一方面,以传统文化为例子,让学生明白更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从而发扬传统文化在育人中的积极意义,使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的重要性,进而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提高传统文化在当代教育中的作用和地位,为社会培养更优秀的人才,为高校输送更有才华的高品质人才。
  二、挖掘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元素
  从小学到高中,语文教材都有很多古文、诗词,教师应挖掘其中优秀的传统文化元素,并将其渗透到语文教学当中。
  例如,《师说》宣扬了尊师重道的观点,这是我们从古到今应该继承和发扬的传统精神。教学中,一方面精要讲课文,让学生体会什么样的人可以做老师,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老师?同时结合现代伟人、名人与老师之间的故事指导学生理解“师道”,并产生对老师的尊敬、感恩之情,使学生在古文学习中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品德。另一方面,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了解文章作者的写作背景、人生经历等,使学生对作者产生兴趣,从而有意识地去学习作者的其他作品。如韩愈的《马说》《进学解》等作品也很优秀。
  教师在教学中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元素,激发学生的传统文化学习热情,从而使其接触到更多的古典文学,使其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从而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个人品质等,使学生的文化素养得到提高。
  三、引导学生欣赏传统文化
  高中语文教学时间较为紧张,在面对文言文、古诗词学习时,学生和教师会付出更多的精力。因为时代的差异,很多学生觉得文言文、古诗词所展现的思想、精神世界很难理解,而且语句也难以读懂,因此,一些学生抗拒文言文和诗词的学习。
  在教学中,教师要采取多样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欣赏传统文化的能力,使学生在欣赏、享受中学习古文,领会传统文化魅力。如《六国论》教学,教师可以结合战国时期的历史,以故事的形式讲给学生,让学生分析六国灭亡的主要原因,再让学生读课文,将自己的观点与苏洵的观点进行比较。这样,学生即便不能理解全文,也能读懂七八分。学生在这种主动的心态下学习文言文更加容易,传统文化也更好地融入教学当中。又如《长亭送别》,如诗如画的送别场景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现出来,让学生在美的意境中读懂主人公送别时的心情。学生在古诗词学习中更多地联想到传统文化,进而对传统文化产生更大的兴趣,愿意主动地在生活、学习中接触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并将我国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总之,语文学习单单依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既是新时代背景下对语文教学的新要求,也是提高高中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需要。学生在学习和接受传统文化的同时,培养了自身的语文学习兴趣,使语文学习效果得到了提升。此外,新時代背景下,多元化的文化发展现状使大众的思想缺少精神灵魂,传统文化是我国社会千百年沉淀的文化精髓、精神瑰宝,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领悟,能够提高个人的人文素养,提升个人的品质,使学生成为更优秀的社会人才。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新城中学(221300)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将氧化性白内障动物作为模型研究人老年性白内障机制的可行性.方法用过氧化氢(H2O2)诱发大鼠晶状体产生白内障,分析晶状体相对灰度值、晶状体水化程度,Folin酚法测量
目的 探讨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在早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的表达及其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关系.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和糖尿病模型组(DM组),每组12只.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诱发糖尿病模型.8周时全部处死,采用Western免疫印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MCP-1在早期DM大鼠视网膜中的表达,对免疫印迹结果采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处理.结果8
目的探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视网膜移植的可行性。方法采用贴壁筛选法分离、培养SD大鼠骨髓MSCs,将溴脱氧尿嘧啶(BrdU)标记的大鼠MSCs悬液经玻璃体腔注入大鼠视网膜下腔。术后
视神经损伤后,所处的微环境发生了较大改变,如何通过基因治疗的手段调整这些变化,使其更好地发挥对损伤视神经的保护作用是近期研究的热点。视神经及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与相关
朗读是语文课标的重要内容,也是语文教学的一种手段。重视朗读教学,教师还要通过“改读”“添读”“漏读”“品读”“补读”等方式,来读出意蕴,读出情感,读出细节,读出疑惑,让学生从朗读中体悟到语文的味道。  一、运用“改读”加深对文本理解  何为“改读”,就是结合文本中的字、词、句等进行改换,让学生对比改换前后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影响,形成比较阅读。在“改读”中,结合具体改变的内容,分析原文的字、词、句的
目的 观察体外培养的人眼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水通道蛋白-1(AQP-1)的表达;研究地塞米松对其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人眼LECs AQP-1的表达;用含0、1×10-8、5×10-8、10×10-8、50×10-8mol/L地塞米松的DMEM培养液培养人眼LECs 7 d,采用RT-PCR检测地塞米松对LECs AQP-1表达的影响.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示体外培养的
将传统文化融入到高中语文教学中,可以使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得到继承,同时也可以使我们的语文教学更具有“语文味”。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很多文化习俗和内涵都是人类文明宝库中的瑰宝,把传统文化融入到语文教学中,纳入到语文教材中具有重大意义。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在高中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呢?  一、从课文背景中析出传统文化  通常来说,课文的背景知识包括文章作者的生平经历、文章的创作背景、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一些时代背
总结近年来我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实践,我们主要坚持了以下原则:一是优势互补,互惠互利;二是服务领先,"急企业之所急,想企业之所想";三是立足长远发展,注重效应;四是坚持紧密
文言文是古人留给我们的瑰宝,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文言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选入课本的文言文大多文质兼美,含有丰富的意蕴。但是在传统的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大多以逐字逐句翻译的方法传授文言文知识,导致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缺乏兴趣,文言文的鉴赏分析能力难以提高。为此,教师应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采用有效的策略,促进学生的文言文理解与鉴赏能力,实现语文教学的目标。  一、运用多种手段,激
作文是由语言文字组合而成的,经过作者的深思熟虑总结,再通过组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因此,在作文课上,教师要让学生学会如何使用语言文字按照规定的要求将作文的主题表述出来。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一、重视读书和观察,积累作文素材  好的素材是学生写出一篇优质作文的基础。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指导学生积累素材,使他们在写作时有话可说、有内容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