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音乐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重要作用。本文论述了在地方高校里,如何通过发挥音乐教育的独特优势,促进学生文化素质、思想素质、审美素质、心理素质、交往素质等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地方高校 音乐教育 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11-023-02
地方高校是国家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与国家重点高等院校一样,承担着培养高素质人才;地方高校自身有很大的局限性,地域条件、基础条件、学术队伍的力量、学科结构体系、管理水平等不及国家重点大学,地方高校要发展,并融入富有朝气和活力的21世纪,须有自己的特色,不仅要重视地方高校文化素质教育,更应重视地方高校人文艺术素质教育,音乐教育是人文艺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通过音乐教育来促进地方高校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是高校音乐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它与政治素质、科学素质及身心素质教育同样重要,必须充分重视,不断实践,努力探索,推动地方高校人文素质教育不断向前发展。音乐教育是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音乐教育可促进学生文化素质、思想素质、审美素质、心理素质、交往素质等素质的提高。
一、音乐教育能促进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
加强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是当前我国高校教改的一个热点话题,地方高校在实施此项工作中,如果能结合本地域
条件、本校教育特色,通过一定的方式和手段实施音乐教育活动,就能很大程度地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
地方高校由于受地域因素、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文化娱乐没有大城市丰富多彩,为此,在校内开设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娱乐活动是必要的。在音乐文化活动中,可以通过作品丰富的内容,进行拓展教育,例如:在欣赏蒙古民歌《嘎达梅林》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蒙古族人民的生活习惯、服饰特色、居住条件、宗教信仰、民族文化及居住环境等,叙述蒙古族英雄嘎达梅林率领人民与封建王爷、反动军阀作斗争的历史。这不仅使学生欣赏到音乐的魅力,还使学生领略到文化的熏陶。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对音乐作品的对比欣赏,如了解作者生平和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领会作品的思想内容,这样会更好地促进学生的音乐文化教育。例如:贝多芬的第三交响曲和第五交响曲,都是英雄性格的作品,这两部作品都是在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的影响中产生,反映的是人民群众反抗专制暴政的斗争。由我国作曲家冼星海创作的《黄河大合唱》,这部作品是在中华民族遭受外强侵略,民族生死存亡到了紧急关头,英雄的中华儿女正在浴血奋战的时刻创作的,反映和讴歌了为正义、为民族前赴后继、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与民族精神。学生通过这样了解音乐作品,不仅能准确掌握音乐作品的内涵,也使他们的音乐文化得到提高。
可见,在音乐教学中,学生通过欣赏不同题材、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了解音乐家的生平,乐曲的创作背景,并接触到各历史时期、各民族的政治经济、历史、地理、自然知识、风土人情等,不但开拓了学生的音乐视野,还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促进学生的理解力、感受力,使学生的文化素质得到提高。
二、音乐教育能促进学生思想素质的提高
古希腊美学家柏拉图主张:“ 对于身体用体育,对于心灵用音乐。”音乐以其出神入化的艺术形象、发自肺腑的美好情感,去叩击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精神境界,激励人们奋发向上,同时推动社会进步。
目前高校的教育目的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育人”,即思想品质培养,而任何思想品质教育,如果没有情感基础,只能成为空洞的说教,音乐教育依靠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丰富的和音、美妙的音色来表达情意,因而能直接触动学生的情感中枢、震撼学生的心灵,对学生情感世界、思想情操、道德观念的渗透和影响是很大的,在高校的教育中,通过音乐艺术教育来塑造大学生美好的心灵、培养大学生高尚的品德是其他学科教育无法替代的。在地方高校,由于地处边远,交通欠发达,文化氛围与重点高校有一定的差距,在这种情况下,音乐教育用丰富的、鲜活的、学生易于接受的教学形式,由浅入深地拓宽音乐教育的空间,不断地培养学生音乐的兴趣,同时进行学生的思想素质教育。在校园内大力开展群众性的歌咏活动、举办合唱音乐会、合唱比赛,开设合唱、独唱的欣赏讲座等,通过这些途径,让学生很好地体验音乐,给学生以高度的艺术享受,唤起学生对音乐的爱好。例如作品《黄河大合唱》、《抗敌歌》等,是人民大众的共同心声,是保卫祖国的战斗号角,是中国人民不畏强暴、团结一致、奋起抗争精神的真实写照,它激励了整整一代人为民族的独立和自由而浴血奋战。学生们也会被一种强烈的爱国热情所鼓舞,情绪高涨,热血沸腾。这些作品为振奋民族精神、鼓舞民族斗志,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产生巨大的激励作用。这些爱国主义歌曲,其激昂的旋律,壮美的歌词,将时刻感召着青年一代,激励其努力奋斗,积极向上。
由此可见,音乐教育的作用不是强制的,是通过出神入化的艺术形象,感人肺腑的情感,去叩击学生的心灵,引起共
鸣,使学生的思想感情发生变化,以达到教育人、鼓舞人、陶冶人的作用来促进学生的思想素质的提高。
三、音乐教育促进大学生审美素质的提高
中华民族的先贤提倡“六艺”就证明已认识到音乐具有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教化人类的功能;西方先哲们也认为音乐是最容易渗透到人的心灵深处,促成人类美好品德的情感,培养人的丰富感情。由此可以看出,音乐教育对人的成长有促进作用。
近些年来,全国各地高校都在积极促进以音乐教育为主的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素质教育活动,但这些活动仍未能满足社会和广大青年学生的要求。地方高校由于学生艺术基础较为薄弱,不少学生缺乏应有的艺术修养、审美能力和正确的审美观念。例如:地方高校的文艺演出,特别是高雅的文艺演出,常出现台上台下没有呼应的现象,台上的演员激情飞扬、忘我投入地表演,台下则是一片麻木与茫然的表情,并非他们不热爱,而是他们形象思维不丰富,从而导致缺少激情或不理解。由此说来学历与综合文化素养的反差是大学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那么怎样用音乐去启发他们的情感?
音乐教育可通过思想美、形式美、情感美三个方面溶和于审美教育。如贝多芬的第三(英雄)、第五(命运)、第九交响曲等作品,之所以能跨越漫漫时空,激励着千百万人的心灵,是因为这些作品洋溢着对邪恶势力的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和追求自由、光明、平等的思想。贝多芬的高尚人格屹立在他的音乐作品之中,音乐作品的这种思想美和内容美汇同它的结构美、音色美等形式美,便一起构成了学校音乐教育中审美教育的核心内容;音乐的形式、表现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而音乐语言本身的丰富性又融会了音响、声调、节奏、旋律、和声、复调、配器、曲式等众多特殊的媒介,使得音乐作品本身的丰富性和多变性更具有了一种独特的审美感受和审美情趣。如欣赏交响乐时,交响乐队那种难以用语言形容的丰富、复杂、绚丽的音色美就足以使欣赏者陶醉不已。不同的乐器,或齐奏、或合奏并随着音乐主题的发展而变化、运动、交织在一个统一和谐、五光十色的音响织体之中。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音乐欣赏和音乐教育的同时,不仅使学生受到思想和道德上的教育,使学生得到感情上的丰富和升华,而且还使得学生在接受这些教育的同时,也得到了来自全身心的一种愉悦、放松以及心理上一种能量的宣泄和释放;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鲜明的音乐形象生动地反映和影响着人的思想情感,音乐美感的强烈艺术感染力,浸入人们的内心世界,通过审美体验的积淀,产生巨大的行为力量。因此,在对学生进行音乐教育的同时,可让学生感受到《二泉映月》的哀怨、贝多芬作品的激情奔放、柴可夫斯基作品的忧郁深沉。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音乐教育在学校的审美教育中就起着特殊的作用,它使学生在愉快地接受音乐作品的同时,不仅使思想道德有所提高,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的情感世界更加丰富多彩,使他们能够用心去感受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去鞭笞假恶丑,从而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得到进一步的升华和丰富。
可见,在地方高校积极开展音乐教育活动,可以培养地方高校学生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也可以陶冶心灵,塑造高尚的精神情操,培养学生健康的、丰富的感情世界。
四、音乐教育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
心理素质是人整体素质的组成部分,一个人的心理素质是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经过后天的努力、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影响而逐步形成的。心理素质包括人的认识能力、情绪和情感品质、意志品质、气质和性格等个性品质诸方面,它体现一个人的精神状况、处事态度、处事方法和性格特征。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发展迅速,对于每一个人都是考验与挑战。广泛的兴趣、乐观的情绪、坚强的意志和健康的性格,对一个人的生活、学习以及是否成才,起着重要的作用。
当前地方高校的学生存在缺乏自信心,自我控制能力差,忽视意志的磨练,实践机会少等问题,音乐教育又如何发挥自身的优势,多角度地去帮助学生解决各种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呢?
我认为可以通过丰富音乐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如学生参加合唱团、管弦乐团活动,经过合唱、合奏这种高度协作的音乐表演形式,通过同学之间的齐心合作,使演唱、演奏出来的音乐美妙动听,从而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又如:通过开展校园歌手比赛及舞蹈、音乐小品表演、器乐的独奏合奏、音乐欣赏专题、歌曲接龙赛等,学生们积极参与,认真排练,促使他们养成集体观念,改变过去少数学生参与的单调活动;又如:采用走出去的办法锻炼学生。在每年的暑假期间,学校充分利用文艺资源,组织宣讲团、文艺演出队,积极开展下乡演出活动,以歌舞、海报、发宣传单等形式开展活动,这不仅向社会展示学校音乐文化教育的成果,更重要的让学生参与这活动,给学生提供一个锻炼的机会,丰富了学生的精神生活,培养了学生活泼乐观的性格,消除了自卑、孤僻、羞愧等不健康的心理。使学生得到了实实在在的锻炼,为社会实践活动开创了一个新途径和新的组织形式。通过上述这些活动的参与,不仅使学生意志得到磨练,还丰富了学生的生活,唤起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使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得到休息和娱乐,也为他们提供了施展才华、增长知识,启迪思想,净化心灵,开阔视野,锻炼能力的机会。
由此可见,在地方高校积极开展音乐文化教育的各项活动,可以为学生提供多种实践的机会,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以适应当今的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五、音乐教育促进大学生交往素质的提高
交往指的是两人或两人以上的人为了交流信息而相互作用的过程。人际交往能力是现代人的重要素质。交往素质包括社会生活中人际交往、乐群合作等,适应社会环境和生产劳动所应具备的一切社交能力。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新形势下,人与社会间的联系越来越频繁,关系越来越复杂,在地方高校教育中,要培养学生热心参与,相互合作,乐于交往,善于应变的能力。
音乐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一种“聆听”与“体验”、“沟通”与“合作的活动,在高校开展各种音乐教学活动,组织排练,举行演出等一系列过程,正是锻炼学生交往素质的良好途径。例如:在学院举办的合唱比赛排练中,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们有组织、有计划地策划这个活动方案,做一些准备工作,了解合唱是一个整体艺术,“统一行为,整齐划一”是合唱最本质的技巧之一。它要求每一位演唱者都必须集体行动,每一位合唱者“心拍”要一致才能准确无误地在合唱中起到作用。合唱中声部的均衡、节奏与速度的统一、音色与音量的统一、咬字与吐字的统一、情感与表现的统一、起声与收声的统一,这一系列使学生认识到自我与集体的统一,自我融化在集体中。也通过合唱中的个人与声部、声部与声部、声部与整体之间的默契来达到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有助于学生体会“聆听”与“体验”、“沟通”与“合作”的关系,锻炼学生应变能力,也加深了学生人际关系的培养。
可以看出,音乐教学活动既能使学生体会到“沟通”与“合作”的关系,又能体会到合唱中的和谐教育,从而使大学生充满自信心,并乐于交往和相互合作,应变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总结上述,音乐教育以它独特的功能和作用,不仅能培养大学生的综合品质,还能使大学生文化素质、思想素质、审美素质、心理素质、交往素质得到提高,更能推动地方高校人文素质教育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文漪.思维.情感与音乐教学[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01
[2]赵星.浅谈普通高校开展音乐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及其意义[J].美与时代(下半月),2006.01。
[3]施淑静.浅谈合唱教学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J].戏文,2005.03
关键词:地方高校 音乐教育 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11-023-02
地方高校是国家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与国家重点高等院校一样,承担着培养高素质人才;地方高校自身有很大的局限性,地域条件、基础条件、学术队伍的力量、学科结构体系、管理水平等不及国家重点大学,地方高校要发展,并融入富有朝气和活力的21世纪,须有自己的特色,不仅要重视地方高校文化素质教育,更应重视地方高校人文艺术素质教育,音乐教育是人文艺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通过音乐教育来促进地方高校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是高校音乐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它与政治素质、科学素质及身心素质教育同样重要,必须充分重视,不断实践,努力探索,推动地方高校人文素质教育不断向前发展。音乐教育是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音乐教育可促进学生文化素质、思想素质、审美素质、心理素质、交往素质等素质的提高。
一、音乐教育能促进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
加强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是当前我国高校教改的一个热点话题,地方高校在实施此项工作中,如果能结合本地域
条件、本校教育特色,通过一定的方式和手段实施音乐教育活动,就能很大程度地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
地方高校由于受地域因素、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文化娱乐没有大城市丰富多彩,为此,在校内开设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娱乐活动是必要的。在音乐文化活动中,可以通过作品丰富的内容,进行拓展教育,例如:在欣赏蒙古民歌《嘎达梅林》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蒙古族人民的生活习惯、服饰特色、居住条件、宗教信仰、民族文化及居住环境等,叙述蒙古族英雄嘎达梅林率领人民与封建王爷、反动军阀作斗争的历史。这不仅使学生欣赏到音乐的魅力,还使学生领略到文化的熏陶。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对音乐作品的对比欣赏,如了解作者生平和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领会作品的思想内容,这样会更好地促进学生的音乐文化教育。例如:贝多芬的第三交响曲和第五交响曲,都是英雄性格的作品,这两部作品都是在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的影响中产生,反映的是人民群众反抗专制暴政的斗争。由我国作曲家冼星海创作的《黄河大合唱》,这部作品是在中华民族遭受外强侵略,民族生死存亡到了紧急关头,英雄的中华儿女正在浴血奋战的时刻创作的,反映和讴歌了为正义、为民族前赴后继、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与民族精神。学生通过这样了解音乐作品,不仅能准确掌握音乐作品的内涵,也使他们的音乐文化得到提高。
可见,在音乐教学中,学生通过欣赏不同题材、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了解音乐家的生平,乐曲的创作背景,并接触到各历史时期、各民族的政治经济、历史、地理、自然知识、风土人情等,不但开拓了学生的音乐视野,还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促进学生的理解力、感受力,使学生的文化素质得到提高。
二、音乐教育能促进学生思想素质的提高
古希腊美学家柏拉图主张:“ 对于身体用体育,对于心灵用音乐。”音乐以其出神入化的艺术形象、发自肺腑的美好情感,去叩击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精神境界,激励人们奋发向上,同时推动社会进步。
目前高校的教育目的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育人”,即思想品质培养,而任何思想品质教育,如果没有情感基础,只能成为空洞的说教,音乐教育依靠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丰富的和音、美妙的音色来表达情意,因而能直接触动学生的情感中枢、震撼学生的心灵,对学生情感世界、思想情操、道德观念的渗透和影响是很大的,在高校的教育中,通过音乐艺术教育来塑造大学生美好的心灵、培养大学生高尚的品德是其他学科教育无法替代的。在地方高校,由于地处边远,交通欠发达,文化氛围与重点高校有一定的差距,在这种情况下,音乐教育用丰富的、鲜活的、学生易于接受的教学形式,由浅入深地拓宽音乐教育的空间,不断地培养学生音乐的兴趣,同时进行学生的思想素质教育。在校园内大力开展群众性的歌咏活动、举办合唱音乐会、合唱比赛,开设合唱、独唱的欣赏讲座等,通过这些途径,让学生很好地体验音乐,给学生以高度的艺术享受,唤起学生对音乐的爱好。例如作品《黄河大合唱》、《抗敌歌》等,是人民大众的共同心声,是保卫祖国的战斗号角,是中国人民不畏强暴、团结一致、奋起抗争精神的真实写照,它激励了整整一代人为民族的独立和自由而浴血奋战。学生们也会被一种强烈的爱国热情所鼓舞,情绪高涨,热血沸腾。这些作品为振奋民族精神、鼓舞民族斗志,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产生巨大的激励作用。这些爱国主义歌曲,其激昂的旋律,壮美的歌词,将时刻感召着青年一代,激励其努力奋斗,积极向上。
由此可见,音乐教育的作用不是强制的,是通过出神入化的艺术形象,感人肺腑的情感,去叩击学生的心灵,引起共
鸣,使学生的思想感情发生变化,以达到教育人、鼓舞人、陶冶人的作用来促进学生的思想素质的提高。
三、音乐教育促进大学生审美素质的提高
中华民族的先贤提倡“六艺”就证明已认识到音乐具有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教化人类的功能;西方先哲们也认为音乐是最容易渗透到人的心灵深处,促成人类美好品德的情感,培养人的丰富感情。由此可以看出,音乐教育对人的成长有促进作用。
近些年来,全国各地高校都在积极促进以音乐教育为主的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素质教育活动,但这些活动仍未能满足社会和广大青年学生的要求。地方高校由于学生艺术基础较为薄弱,不少学生缺乏应有的艺术修养、审美能力和正确的审美观念。例如:地方高校的文艺演出,特别是高雅的文艺演出,常出现台上台下没有呼应的现象,台上的演员激情飞扬、忘我投入地表演,台下则是一片麻木与茫然的表情,并非他们不热爱,而是他们形象思维不丰富,从而导致缺少激情或不理解。由此说来学历与综合文化素养的反差是大学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那么怎样用音乐去启发他们的情感?
音乐教育可通过思想美、形式美、情感美三个方面溶和于审美教育。如贝多芬的第三(英雄)、第五(命运)、第九交响曲等作品,之所以能跨越漫漫时空,激励着千百万人的心灵,是因为这些作品洋溢着对邪恶势力的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和追求自由、光明、平等的思想。贝多芬的高尚人格屹立在他的音乐作品之中,音乐作品的这种思想美和内容美汇同它的结构美、音色美等形式美,便一起构成了学校音乐教育中审美教育的核心内容;音乐的形式、表现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而音乐语言本身的丰富性又融会了音响、声调、节奏、旋律、和声、复调、配器、曲式等众多特殊的媒介,使得音乐作品本身的丰富性和多变性更具有了一种独特的审美感受和审美情趣。如欣赏交响乐时,交响乐队那种难以用语言形容的丰富、复杂、绚丽的音色美就足以使欣赏者陶醉不已。不同的乐器,或齐奏、或合奏并随着音乐主题的发展而变化、运动、交织在一个统一和谐、五光十色的音响织体之中。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音乐欣赏和音乐教育的同时,不仅使学生受到思想和道德上的教育,使学生得到感情上的丰富和升华,而且还使得学生在接受这些教育的同时,也得到了来自全身心的一种愉悦、放松以及心理上一种能量的宣泄和释放;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鲜明的音乐形象生动地反映和影响着人的思想情感,音乐美感的强烈艺术感染力,浸入人们的内心世界,通过审美体验的积淀,产生巨大的行为力量。因此,在对学生进行音乐教育的同时,可让学生感受到《二泉映月》的哀怨、贝多芬作品的激情奔放、柴可夫斯基作品的忧郁深沉。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音乐教育在学校的审美教育中就起着特殊的作用,它使学生在愉快地接受音乐作品的同时,不仅使思想道德有所提高,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的情感世界更加丰富多彩,使他们能够用心去感受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去鞭笞假恶丑,从而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得到进一步的升华和丰富。
可见,在地方高校积极开展音乐教育活动,可以培养地方高校学生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也可以陶冶心灵,塑造高尚的精神情操,培养学生健康的、丰富的感情世界。
四、音乐教育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
心理素质是人整体素质的组成部分,一个人的心理素质是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经过后天的努力、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影响而逐步形成的。心理素质包括人的认识能力、情绪和情感品质、意志品质、气质和性格等个性品质诸方面,它体现一个人的精神状况、处事态度、处事方法和性格特征。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发展迅速,对于每一个人都是考验与挑战。广泛的兴趣、乐观的情绪、坚强的意志和健康的性格,对一个人的生活、学习以及是否成才,起着重要的作用。
当前地方高校的学生存在缺乏自信心,自我控制能力差,忽视意志的磨练,实践机会少等问题,音乐教育又如何发挥自身的优势,多角度地去帮助学生解决各种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呢?
我认为可以通过丰富音乐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如学生参加合唱团、管弦乐团活动,经过合唱、合奏这种高度协作的音乐表演形式,通过同学之间的齐心合作,使演唱、演奏出来的音乐美妙动听,从而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又如:通过开展校园歌手比赛及舞蹈、音乐小品表演、器乐的独奏合奏、音乐欣赏专题、歌曲接龙赛等,学生们积极参与,认真排练,促使他们养成集体观念,改变过去少数学生参与的单调活动;又如:采用走出去的办法锻炼学生。在每年的暑假期间,学校充分利用文艺资源,组织宣讲团、文艺演出队,积极开展下乡演出活动,以歌舞、海报、发宣传单等形式开展活动,这不仅向社会展示学校音乐文化教育的成果,更重要的让学生参与这活动,给学生提供一个锻炼的机会,丰富了学生的精神生活,培养了学生活泼乐观的性格,消除了自卑、孤僻、羞愧等不健康的心理。使学生得到了实实在在的锻炼,为社会实践活动开创了一个新途径和新的组织形式。通过上述这些活动的参与,不仅使学生意志得到磨练,还丰富了学生的生活,唤起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使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得到休息和娱乐,也为他们提供了施展才华、增长知识,启迪思想,净化心灵,开阔视野,锻炼能力的机会。
由此可见,在地方高校积极开展音乐文化教育的各项活动,可以为学生提供多种实践的机会,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以适应当今的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五、音乐教育促进大学生交往素质的提高
交往指的是两人或两人以上的人为了交流信息而相互作用的过程。人际交往能力是现代人的重要素质。交往素质包括社会生活中人际交往、乐群合作等,适应社会环境和生产劳动所应具备的一切社交能力。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新形势下,人与社会间的联系越来越频繁,关系越来越复杂,在地方高校教育中,要培养学生热心参与,相互合作,乐于交往,善于应变的能力。
音乐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一种“聆听”与“体验”、“沟通”与“合作的活动,在高校开展各种音乐教学活动,组织排练,举行演出等一系列过程,正是锻炼学生交往素质的良好途径。例如:在学院举办的合唱比赛排练中,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们有组织、有计划地策划这个活动方案,做一些准备工作,了解合唱是一个整体艺术,“统一行为,整齐划一”是合唱最本质的技巧之一。它要求每一位演唱者都必须集体行动,每一位合唱者“心拍”要一致才能准确无误地在合唱中起到作用。合唱中声部的均衡、节奏与速度的统一、音色与音量的统一、咬字与吐字的统一、情感与表现的统一、起声与收声的统一,这一系列使学生认识到自我与集体的统一,自我融化在集体中。也通过合唱中的个人与声部、声部与声部、声部与整体之间的默契来达到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有助于学生体会“聆听”与“体验”、“沟通”与“合作”的关系,锻炼学生应变能力,也加深了学生人际关系的培养。
可以看出,音乐教学活动既能使学生体会到“沟通”与“合作”的关系,又能体会到合唱中的和谐教育,从而使大学生充满自信心,并乐于交往和相互合作,应变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总结上述,音乐教育以它独特的功能和作用,不仅能培养大学生的综合品质,还能使大学生文化素质、思想素质、审美素质、心理素质、交往素质得到提高,更能推动地方高校人文素质教育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文漪.思维.情感与音乐教学[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01
[2]赵星.浅谈普通高校开展音乐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及其意义[J].美与时代(下半月),2006.01。
[3]施淑静.浅谈合唱教学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J].戏文,20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