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市“15/20/10”教学模式的深入展开,初中数学改革如火如荼,涌现出了各具特色的有效课堂新格局.本文作者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新理念,锐意进取,大胆革新,从创设问题情境、瞄准学生实际、鼓励大胆质疑和把握实验环节四个方面论述了培养初中生自主探究数学能力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问题;实际;质疑;实验;效率
一、创设问题情境,开启自主探究之门
问题不仅是学生探究学习的先导,而且是探究学习的资源和催化剂,教师合理创设问题情境是开启学生自主探究之门的需要.譬如,我在执教“勾股定理”一课时,先展示了如下问题情境:A小区12号楼302室失火,消防队员闻讯赶到火灾现场,针对每层楼高3 米, 他们取来6.5 米长的云梯.假如梯子的底部离墙基的距离是2.5 米,试问:这些消防队员能否顺利进入三楼灭火? 接着启发学生观将这个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即:已知一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怎样求出第三边?在上述问题情境的感染下,学生都兴致勃勃的利用实际问题作为切入点投入到自主探究之中,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自然导入新课,为提高课堂效率奠定了基础.
二、瞄准学生实际,灵活调整探究活动
孔子倡导的因材施教原则随着时间的推移日臻完善,越来越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青睐,我们在引导学生进行的探究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由于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而是经验体系在一定氛围中自内而外的“生长”,是在教师有条不紊引导下的自我生成的过程.实践证明:我们只有充分认识学生已有经验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的有效探究.如,某市有一项基础项目的工程,甲只要操作6天就能完成,但乙需要花10天才能完成,如果甲乙两位工人先合做3天,剩余的工作全部让乙单独完成,请问:乙还需几天完成此项工程?这类工程问题的应用题和小学数学关于分数应用题有相同的基本数量关系,即: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因此,我要求学生联系小学阶段已经掌握的分数的意义进行自主探究后顺利掌握其解题思路;假如学生在探究中遇到困惑,我就再展示另一题:假如要完成运输360块砖,甲需要运6次才能完成,乙则需12次才能运完,问:甲、乙两人合运几次运完?在此题的铺垫下,引导学生在计算的基础上与“工程问题应用题”进行比较,以利他们找出异同,从而帮助学生抓住解题的关键,为自主探究提供可靠的保证.类似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切身体验到了新知识的形成过程,不仅掌握了解答此类应用题的方法,而且为他们自主探究其他类型的应用题提供了可取的借鉴,并且提高了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
三、鼓励大胆质疑,激起自主探究的勇气
教师提出问题是撬开学生自主探究的敲门砖,而学生勇于发现问题能激发自身自主探究的勇气.但是,有些学生在解完一道题时,往往急于通过咨询教师或者找些权威的资料来验证其结论是否正确.从某种角度而言,这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长此以往抹杀了学生创新潜能的挖掘.新课程标准强调对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我们应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敢于向权威挑战的质疑创新精神.
四、把握实验环节,提高自主探究的能力
实施自主探究式学习方式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我们务必按照学生原有的认知发展水平与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有的放矢的把握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积极参与相应的实验,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创造性学习的动机.譬如,我在执教“三角形的内角和”内容时,首先让学生参与如下实验活动:随意画一个三角形,分别用红黄白三种颜色将三个角表示出来,再用小剪刀把三个角分别剪下来.其次,我设置了三个自主探究思考题:①你准备如何处理剪下来的三个角?②把上述三个不同颜色的角拼在一起,你观察后得出什么结论?③你是如何理解“三个内角之和等于180°?” 许多学生在亲自动手操作的基础上,不仅从多种角度得出正确的结论,而且也体会到了在动手操作中获得新知所带来的乐趣,自主探究能力稳步提高.
云烟非常形,教学无定法.初中数学新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教师要明确进取目标,齐心协力,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新理念,勇于探寻高效课堂的新模式,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发挥自己应有的贡献.
[WTBZ]参考文献:
[1] 林洪.对数学有效探究性学习的探索[J].小学时代:教师版,2009(5).
关键词:问题;实际;质疑;实验;效率
一、创设问题情境,开启自主探究之门
问题不仅是学生探究学习的先导,而且是探究学习的资源和催化剂,教师合理创设问题情境是开启学生自主探究之门的需要.譬如,我在执教“勾股定理”一课时,先展示了如下问题情境:A小区12号楼302室失火,消防队员闻讯赶到火灾现场,针对每层楼高3 米, 他们取来6.5 米长的云梯.假如梯子的底部离墙基的距离是2.5 米,试问:这些消防队员能否顺利进入三楼灭火? 接着启发学生观将这个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即:已知一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怎样求出第三边?在上述问题情境的感染下,学生都兴致勃勃的利用实际问题作为切入点投入到自主探究之中,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自然导入新课,为提高课堂效率奠定了基础.
二、瞄准学生实际,灵活调整探究活动
孔子倡导的因材施教原则随着时间的推移日臻完善,越来越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青睐,我们在引导学生进行的探究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由于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而是经验体系在一定氛围中自内而外的“生长”,是在教师有条不紊引导下的自我生成的过程.实践证明:我们只有充分认识学生已有经验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的有效探究.如,某市有一项基础项目的工程,甲只要操作6天就能完成,但乙需要花10天才能完成,如果甲乙两位工人先合做3天,剩余的工作全部让乙单独完成,请问:乙还需几天完成此项工程?这类工程问题的应用题和小学数学关于分数应用题有相同的基本数量关系,即: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因此,我要求学生联系小学阶段已经掌握的分数的意义进行自主探究后顺利掌握其解题思路;假如学生在探究中遇到困惑,我就再展示另一题:假如要完成运输360块砖,甲需要运6次才能完成,乙则需12次才能运完,问:甲、乙两人合运几次运完?在此题的铺垫下,引导学生在计算的基础上与“工程问题应用题”进行比较,以利他们找出异同,从而帮助学生抓住解题的关键,为自主探究提供可靠的保证.类似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切身体验到了新知识的形成过程,不仅掌握了解答此类应用题的方法,而且为他们自主探究其他类型的应用题提供了可取的借鉴,并且提高了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
三、鼓励大胆质疑,激起自主探究的勇气
教师提出问题是撬开学生自主探究的敲门砖,而学生勇于发现问题能激发自身自主探究的勇气.但是,有些学生在解完一道题时,往往急于通过咨询教师或者找些权威的资料来验证其结论是否正确.从某种角度而言,这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长此以往抹杀了学生创新潜能的挖掘.新课程标准强调对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我们应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敢于向权威挑战的质疑创新精神.
四、把握实验环节,提高自主探究的能力
实施自主探究式学习方式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我们务必按照学生原有的认知发展水平与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有的放矢的把握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积极参与相应的实验,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创造性学习的动机.譬如,我在执教“三角形的内角和”内容时,首先让学生参与如下实验活动:随意画一个三角形,分别用红黄白三种颜色将三个角表示出来,再用小剪刀把三个角分别剪下来.其次,我设置了三个自主探究思考题:①你准备如何处理剪下来的三个角?②把上述三个不同颜色的角拼在一起,你观察后得出什么结论?③你是如何理解“三个内角之和等于180°?” 许多学生在亲自动手操作的基础上,不仅从多种角度得出正确的结论,而且也体会到了在动手操作中获得新知所带来的乐趣,自主探究能力稳步提高.
云烟非常形,教学无定法.初中数学新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教师要明确进取目标,齐心协力,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新理念,勇于探寻高效课堂的新模式,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发挥自己应有的贡献.
[WTBZ]参考文献:
[1] 林洪.对数学有效探究性学习的探索[J].小学时代:教师版,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