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肇中教授在日照市科技馆里的这一幕

来源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garfiel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质疑、纠错,再质疑、再纠错,精益求精,这不过是他漫长科学求索路上的一个剪影。
  他在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后坚持用中文致辞;他为中国培养了数以百计的高能物理科学家;他在故乡山东日照的海边捧起一抔黄沙由衷赞美……他就是丁肇中,世界著名华裔科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根在哪里,心就在哪里!7月12日,82岁的丁肇中教授第七次回到家乡日照。
  正在兴建的日照市科技馆(计划2019年6月份完成建设),要把丁肇中科学生涯中对现代物理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的6个著名实验模型做出来展示。其中由丁肇中主持的AMS项目,是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科学计划之一。作为第一个安置于太空,最强大、最灵敏的精密粒子探测装置,AMS是目前唯一被永久安放在国际空间站的粒子物理试验设备,主要用于探测宇宙中的奇异物质,包括暗物质和反物质。丁肇中认为,预计到2024年,人类将对反物质最终结果和暗物质来源得出决定性结果。为了更好地呈现AMS的实验场景,日照市科技馆特地按照1:15的比例设计了国际空间站模型。AMS磁谱仪模型的制作难度系数最大。为此,科技馆不惜重金邀请全球顶级展陈设计师打造模型。
  7月12日晚8时30分,当设计师汇报时,丁肇中教授把自己的座位移到离大屏幕最近的位置,皱起眉头,盯紧PPT中的每一处细节。
  电子无体积,有半径,丁肇中独辟蹊径证明了“量子电动力学”的正确性,但当PPT上多次出现“电子半径小于10的负14次方厘米”的表述时,他又一次打断设计师的话,“这个尺寸是在1965年的实验中测定的,而随着探测设备灵敏度准确度的提高,到了2003年L3实验后,这个数字已经是小于10的负17次方厘米了,不能一概而论。”
  屏幕上出现一组实验效果图,丁肇中马上表示有几张“看不明白”,“这些图是在哪里找到的?谁提供的?”
  设计师顿时“露了怯”:“网上查到的。”
  丁肇中严肃起来,“这个不是实验效果该有的样子,这些图连我都看不懂,让别人怎么理解?”
  普通人难以理解眼前这位实验物理学家的固执和“不通人情”。他却坚持,“我做实验为什么这么多年都没出问题?因为我自己能力有限,不懂的事情一定不会说懂。你要给我解释,尤其是航天的,我从来没有做过航天的实验,一切等我听懂了之后再做决定。”
  AMS在太空中每天都发回海量数据,其分析过程繁琐,但“去伪存真”是科学精神的重要一环。丁肇中表示,他通常组织2—6支国际合作队分析同样的数据,“最后将数据写成一篇文章,这6组先讨论,讨论后所有人都到我办公室来,我做投影,然后一句一句地念,每一个标点符号、每一个字、每一张图都要讨论,所以通常一篇文章要讨论3个小时。之后又有很多的改变,再讨论,通常要讨论到第20遍,最后再发表。”丁肇中强调,假设有任何的怀疑,绝对不发表。
  在审查国际空间站的设计模型时,丁肇中发现里面有错误,要求纠正,这难住了设计师:“设计制作国际空间站模型存在一定难度……”
  丁肇中问:“你们跟国际空间站那边有联系吗?”设计师回答:“没有。”“谢女士(丁肇中行政助理),请把我的手机拿过来。”丁肇中执意拨通了国际长途,与国际空间站工作人员沟通,马上解决模型中的错误……
  汇报会一直持续到晚上10时。3个小时里,这位82岁的老人累了就变換一下坐姿,没有休息,也没有喝水。质疑、纠错、再质疑、再纠错……两次汇报会,丁肇中共为AMS阿尔法磁谱仪模型的设计方案纠错42处。
  “重要的物理观念不能错,即使是在模型上。”“不要让学过物理的人看到这个,当成笑话!”丁肇中教授环视一下会场,反复强调。
  媒体评点:发生在科技馆里的这一幕,将科学家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展现得淋漓尽致。科学,容不得半点虚假和浮夸。做事情一丝不苟,和“很多都不懂”,这其实才是丁肇中教授能成为物理学大家的深层次原因之一。“很多都不懂”的丁肇中和很多“什么都懂”的科学家,这就是差距。丁肇中才是大师、大家风范。(澎湃新闻)
  话题拓展:严谨、求实;质疑、纠错;精益求精;科学精神;大师风范;根与心……
  (资料来源:《科技日报》《光明日报》《日照日报》等)
其他文献
由上表我们可以看出,2018年9道作文试题,试题材料取材广泛,试题类型以任务驱动型作文为主,总体上依托接地气的鲜活材料、新颖而灵动的形式,既全面落实了“立德树人”的教育改革理念,又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时代主题,正面或侧面地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在能力的考查上,9道作文题既注重考查考生的基本阅读与表达能力,又注重对其思维品质的考查,可谓全面考查了中学生的核心素养。  2018年全国高考作文试题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中华民族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民族。从“精忠报国”的岳飞到“苟利国家生死以”的林则徐,从“抗日英雄”杨靖宇到狼牙山五壮士,从“人民的好公仆”焦裕禄到“愿以羽毛的方式承载和平”的维和女警和志虹,他们都是英雄,他们的故事被崇尚英雄的习近平主席多次提及。习主席每到一个革命历史纪念地,都会献上花篮,身体力行缅怀那些牺牲和奉献的英烈,号召大家铭记历史、崇尚英雄。习近平
沥青是由不同分子量的碳氢化合物及其非金属衍生物组成的黑褐色复杂混合物,常被广泛应用于防水材料和防腐材料中,在建筑建设方面贡献巨大。1927年,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的托马斯·帕内尔教授,为了向学生们证明“沥青并不是固体,而是一种黏度极高的液体”,设计了沥青滴落实验。帕内尔将沥青样本放入一个封了口的漏斗內,3年后的1930年,他将漏斗的封口切开,发现沥青依然在缓慢地流动着,想要滴落却遥不可及。沥青滴落实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诗经·汉广》  思绪纷飞,我踏着幽邈的诗歌,靠近那片烟波浩渺的汉江,芦苇丛生,白色的芦花漫天飞舞,像一场纷繁浩大的雪。形容消瘦的樵夫,望水兴叹,手握一把芳华蘅芷,任它们慢慢滑落了他的掌心。多久了,他是否一直游荡在这?江上青峰不语。  他放声而歌,歌声凄怆,撕裂人心,仿佛要扯破笼罩蓝天的烟云。清风拂过芦苇
名作简介:《生活十讲》是蒋勋所著的人文社科书籍。作者在广阔的生活中选取了十个侧面:价值、官学、伦理、信仰、物化、创造力、文学力、爱与情、情与欲、新食代。借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反映文化的本质。  旧有的社会转型、伦理道德重建,在这种情况下,人的物化、官学的限制、信仰的缺失和急功近利,似乎都不可避免,新的价值、官学、伦理和信仰亟待建立。在这个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文学刊物却日益萎靡,我们需要文学,去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  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潇浦,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读诗时间:  这首诗传诵一时,并奠定了钱起在诗坛的不朽声名。全诗通过曾听——客听——远近听——苍梧怨——水风悲等多层次多角度的描写,形象地再现了湘灵——娥皇和女英寻夫不遇鼓瑟所弹奏的苦调清音,生动地表现了二妃对爱情生死不渝的忠贞和对
这是很稀有的一次早起来到大明湖,有幸看到了日出。日出很美,可我却怎么也看不到福楼拜眼中那种美丽。如今忙碌的节奏中,还有多少人能像福楼拜那样把再寻常不过的晨曦之降视若一件盛事,当做一门必修课来对待……  风的梳齿轻飘飘地在玻璃般的湖面上梳起一道道可爱的波痕,小家碧玉般的安逸。真正走进一个地方,意味着一场相遇,让我们有机会和生命完成一次对视,有机会认真地打量自己,获得对自己更细腻清新的感受;意味着一次
【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2000年农历庚辰龙年,人类迈进新千年,中国千万“世纪宝宝”出生。  2008年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  2013年“天宫一号”首次太空授课。  公路“村村通”接近完成;“精准扶贫”开始推动。  2017年网民规模达7.72亿, 互联网普及率超全球平均水平。  2018年“世纪宝宝”一代长大成人。  ……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教学目标:运用诗文名句为文章着色  教学重难点:语言的具体组织和运用  教学方法:探究法 讲练法 分层教学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同学们,孔子说过一句话叫“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板书在左侧),意思是文章如果没有文采,就不会流传得久远。高考作文有试卷“半壁江山”的称号,“有文采”可以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考纲的明确要求。打个比方吧,考场作文里如果没有太阳,总得有个月亮;
娘家的花园是蝴蝶、蜜蜂和鸟儿的天堂。春夏秋冬,阴晴雨雪,这儿总在不停地变幻着一幅幅隽永的画卷。未进园门,紫薇已在墙头颌首含笑。蔷薇虬劲的枝干狂草般游走在铁栏杆间,柔嫩的花叶如饱蘸水墨的笔,在白色粉墙上尽情倾诉酝酿了一整个冬季的缠绵。推开咿呀作响的红铁门,依墙而立的文旦树涌来满眼绿意,三两棵被花儿和果实醉弯了腰的石榴树将你的视线引向花园深处。三三两两白梅、迎春、玉兰、栀子花、美人蕉,还有一丛丛自生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