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数学课堂中,错误是一种正常的学习现象,它反映了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疑惑和困难。皮亚杰指出:“错误是有意义的学习所必不可少的。”他认为,让学生犯错误是应该的。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人们对学生的学习错误有了更深的认识,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错误。
一、合理利用错误,增强学生学习内驱力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不能为了追求“完美”的答案而忽略学生在接受新知識的过程中所犯的错误。当学生发言出现错误时,如果教师立即给予“错误”这一简单评价,再接二连三换学生回答,或亲自加以纠正,把正确答案双手奉上,长此以往,学生就会担心出错,有的学生甚至会产生恐惧感,担心因为出错而受到同学嘲笑,因而不敢在课堂上发言,失去了许多学习的机会。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教师可以考虑利用学生这些“错误”,进行“将错就错”的训练,通过引导学生从正、反不同角度修改发现错误、改正错误,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发现错误,提高学习积极性,拓展学生的思维,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一课时,在学生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之后,有这样一道习题:请问下列图形分别是由几个小正方体搭成的?
很多学生抢着说:“3个,3个。”这时一位学生说道:“不对,应该是4个!”许多学生反驳他:“不是,不是,明明就三个啊。”有些学生还发出了笑声。面对这种情况,教师不能简单地对学生说“你们错了”,挖掘学生错误中的积极因素,不仅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和学生的积极性,而且有利于学生大胆思考。于是,我微笑着说:“这个图形看上去明明就是3个小正方体搭成的呀,为什么那个小朋友说4个呢?大家再想想看,你们觉得哪儿不对劲呢?”这时教室里安静了下来,大家都盯着黑板,又过了一小会儿,有人说:“是的,是的,应该是4个。”我指名一位小朋友解释:“应该是由4个小正方体组成的,但我们只能看到3个,因为有1个被上面的那个小正方体遮住了,如果没有那个小正方体,上面的那个就会掉下去了。”这时,我伸出了大拇指,其他小朋友都纷纷拍手表扬他,表示同意。其实,学生在课堂上出差错是常见的现象,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利用这些错误资源,不仅能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还能对学生起到加深印象的作用,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有了前一个图形的分析,学生完成第二个图形便得心应手了。
二、精心预设错误,提高学生学习思辨力
古语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根据教学内容,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增删调补,增强教学的针对性与有效性。预设错误,防患未然——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学生犯错的过程就是一种尝试和创新的过程。如果教师能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并主动呈现错误,引导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发现错误,让学生产生强烈的纠错欲望,让学生在“尝试错误”的过程中比较、判断、思考、甚至引发争议,那么课堂就会展现出它真实、精彩的魅力,学生也因此兴趣盎然。
例如:在一年级的练习题中有这样一道题:
这是一道综合性的填空题,既考察一年级小朋友数数,认位置的知识,又涉及几和第几的认识问题。前面两个填空学生的正确率较高,几乎没有什么错误,但后面四个填空,第( )盆和第( )盆的花合起来也是7朵,第( )盆和第( )盆的花合起来也是7朵。这样的题目学生很容易直接想到几和几合成7,然后就直接填空。教师充分预设到这一点,因此在讲评的时候,让得出两种不同答案的学生进行讨论,然后分别各请一位代表发言,一位说:“1和6合成7,2和5合成7,所以填1,6还有2,5。”另一位说:“这道题目让我们填写的是第几盆而不是几朵啊,应该是第1盆和第4盆,还有第6盆和第7盆。”听完他的回答,其他小朋友恍然大悟。教师预设这道题是学生容易混淆的“错点”,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通过辨别、分析、争论、探讨,弄清几和第几的含义,让原先出错的学生找到了错因,纠正了自己的错误,让“错点”变成了“亮点”。
三、及时反思错误,提高学生认知能力和教师反思能力
世界著名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教授指出:“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引导学生把平时作业或练习中的错题及时搜集、整理出来,认真分析,寻找问题的症结。让学生在错误中反思,在反思中探究,从而让学生了解并改正,不再犯同样的错误。通过整理错题集,学生可以正视自己的失误和缺点,时时对自己加以警戒,培养严谨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例如:在一年级的期中练习卷上有这样一道题目:
部分学生由于生活经验不足,不能理解怎样判断,他们认为露出水面最多的就是最重的。《新课标》指出:数学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直观与抽象的关系,生活化、情境化与知识系统性的关系。课后我进行了及时反思: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和抽象思维对学习数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第二天我带了一个玻璃容器,里面装了些水,同时我还准备了4个形状体积一样但重量不一样的小正方体,我先让小朋友们在天平上比一比四个正方体的重量,然后将它们放入玻璃容器,这时候再让学生观察,学生很快发现最重的那个正方体沉下去最多,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这对我以后的教学也是一个启发,教学中我们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并以此为契机,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智慧,用更适合学生的、更行之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获取新知。
教师要允许学生出错,并正确、巧妙地利用错误资源,这样可以促进学生情感和智力的进一步发展。其实,“学生的许多错误是有价值的”,教师应该宽容学生出错,理性地看待学生的“错误”,同时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机智,恰当地处理好“错误”资源,变废为宝,这才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追求的最高境界。
一、合理利用错误,增强学生学习内驱力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不能为了追求“完美”的答案而忽略学生在接受新知識的过程中所犯的错误。当学生发言出现错误时,如果教师立即给予“错误”这一简单评价,再接二连三换学生回答,或亲自加以纠正,把正确答案双手奉上,长此以往,学生就会担心出错,有的学生甚至会产生恐惧感,担心因为出错而受到同学嘲笑,因而不敢在课堂上发言,失去了许多学习的机会。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教师可以考虑利用学生这些“错误”,进行“将错就错”的训练,通过引导学生从正、反不同角度修改发现错误、改正错误,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发现错误,提高学习积极性,拓展学生的思维,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一课时,在学生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之后,有这样一道习题:请问下列图形分别是由几个小正方体搭成的?
很多学生抢着说:“3个,3个。”这时一位学生说道:“不对,应该是4个!”许多学生反驳他:“不是,不是,明明就三个啊。”有些学生还发出了笑声。面对这种情况,教师不能简单地对学生说“你们错了”,挖掘学生错误中的积极因素,不仅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和学生的积极性,而且有利于学生大胆思考。于是,我微笑着说:“这个图形看上去明明就是3个小正方体搭成的呀,为什么那个小朋友说4个呢?大家再想想看,你们觉得哪儿不对劲呢?”这时教室里安静了下来,大家都盯着黑板,又过了一小会儿,有人说:“是的,是的,应该是4个。”我指名一位小朋友解释:“应该是由4个小正方体组成的,但我们只能看到3个,因为有1个被上面的那个小正方体遮住了,如果没有那个小正方体,上面的那个就会掉下去了。”这时,我伸出了大拇指,其他小朋友都纷纷拍手表扬他,表示同意。其实,学生在课堂上出差错是常见的现象,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利用这些错误资源,不仅能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还能对学生起到加深印象的作用,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有了前一个图形的分析,学生完成第二个图形便得心应手了。
二、精心预设错误,提高学生学习思辨力
古语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根据教学内容,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增删调补,增强教学的针对性与有效性。预设错误,防患未然——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学生犯错的过程就是一种尝试和创新的过程。如果教师能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并主动呈现错误,引导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发现错误,让学生产生强烈的纠错欲望,让学生在“尝试错误”的过程中比较、判断、思考、甚至引发争议,那么课堂就会展现出它真实、精彩的魅力,学生也因此兴趣盎然。
例如:在一年级的练习题中有这样一道题:
这是一道综合性的填空题,既考察一年级小朋友数数,认位置的知识,又涉及几和第几的认识问题。前面两个填空学生的正确率较高,几乎没有什么错误,但后面四个填空,第( )盆和第( )盆的花合起来也是7朵,第( )盆和第( )盆的花合起来也是7朵。这样的题目学生很容易直接想到几和几合成7,然后就直接填空。教师充分预设到这一点,因此在讲评的时候,让得出两种不同答案的学生进行讨论,然后分别各请一位代表发言,一位说:“1和6合成7,2和5合成7,所以填1,6还有2,5。”另一位说:“这道题目让我们填写的是第几盆而不是几朵啊,应该是第1盆和第4盆,还有第6盆和第7盆。”听完他的回答,其他小朋友恍然大悟。教师预设这道题是学生容易混淆的“错点”,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通过辨别、分析、争论、探讨,弄清几和第几的含义,让原先出错的学生找到了错因,纠正了自己的错误,让“错点”变成了“亮点”。
三、及时反思错误,提高学生认知能力和教师反思能力
世界著名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教授指出:“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引导学生把平时作业或练习中的错题及时搜集、整理出来,认真分析,寻找问题的症结。让学生在错误中反思,在反思中探究,从而让学生了解并改正,不再犯同样的错误。通过整理错题集,学生可以正视自己的失误和缺点,时时对自己加以警戒,培养严谨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例如:在一年级的期中练习卷上有这样一道题目:
部分学生由于生活经验不足,不能理解怎样判断,他们认为露出水面最多的就是最重的。《新课标》指出:数学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直观与抽象的关系,生活化、情境化与知识系统性的关系。课后我进行了及时反思: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和抽象思维对学习数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第二天我带了一个玻璃容器,里面装了些水,同时我还准备了4个形状体积一样但重量不一样的小正方体,我先让小朋友们在天平上比一比四个正方体的重量,然后将它们放入玻璃容器,这时候再让学生观察,学生很快发现最重的那个正方体沉下去最多,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这对我以后的教学也是一个启发,教学中我们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并以此为契机,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智慧,用更适合学生的、更行之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获取新知。
教师要允许学生出错,并正确、巧妙地利用错误资源,这样可以促进学生情感和智力的进一步发展。其实,“学生的许多错误是有价值的”,教师应该宽容学生出错,理性地看待学生的“错误”,同时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机智,恰当地处理好“错误”资源,变废为宝,这才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追求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