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本色语文 提高课堂实效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3074034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听语文、说语文、读语文、写语文、用语文的实践活动,是学生练“语”习“文”的“训练场”。现如今,为了丰富语文课堂内容,大量的非语文的东西源源不断地涌进语文课堂,充斥着语文课堂,语文课堂成了综合课,承载了太多的非语文的东西。要把语文课真正上出源汁源味来,我想我们应该静下心来,抛弃浮华,在恰当运用多媒体的同时,要让学生充分朗读,领悟语言文字的美,感受情感的激荡,唤醒童心童真。
  一、语文课要有琅琅的书声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加强朗读,而且贯穿于各学段的目标之中,即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我们有这样一种认识,只听老师滔滔不绝,不闻学生书声琅琅的语文阅读课,不是好的语文课。 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一)采用多种形式朗读
  第一,教师的范读。范读是最好的朗读指导,有经验的教师往往把范读作为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重要手段。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有较强的模仿性。教师的范读读的好,学生自然地加以品味、体验、模仿,久而久之,教师的朗读能力逐渐地转化成学生自身的能力。但需要指出的是,教师的范读只是引导而已,在学生受到直观的、形象的启示之后,教师必须要求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按自己的理解去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第二,表演式朗读。表演式朗读有两种:一种是分角色表演式朗读。即先让学生读文本里描述的情境展现出来,让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一种是动作表演式朗读。即让学生边朗读边做动作,使很简单的课文不需要教师过多的讲解就能理解;一些难理解的课文采用这种朗读方式也变的好理解了。
  第三,竞赛式朗读。学生喜欢参加竞赛,而且都有希望自己在竞赛中获胜。这种即时进行的朗读比赛可以实行个人和小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第四,配乐朗读。音乐的旋律和节奏最能拨动学生的心弦,引发强烈的情感共鸣。因此,在朗读课文时,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情境与文本内容相适应的背景音乐。
  (二)边朗读边想象、联想
  想象和联想是形象思维的主要形式。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展开丰富联想和想象,努力激起学生对于作品内在意境美的再创造,使文中描写的情境像电影画面一样一幕幕地从学生的脑海中映出来。这样,学生对于作品思想内容的把握就会更加深刻,就会从中受到真的启迪、善的教化、美的熏陶。
  (三)让经典诵读成为课堂的“伴奏”
  经典,是能经得住时间和空间变化,经得住意识形态变换考验的,是人类与本民族文化的精华、人类精神文明的凝聚点。通过经典诵读,可以培育其高尚的审美情趣,从人生一开始就占据精神的制高点,它是加强记忆、行为好转、心地向善、修养提高的良剂,它直接影响学生终身的学习和精神的发展。在经典诵读中,师生交流更深,心灵得到洗礼、净化,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四)让延伸拓展成为课堂的“余音”
  由于教科书的内容只是“引子”,内容有限,我认为如果惟其为载体,仅它来承载提高学生学能,培养语文阅读思考表达创造等综合素质,难充大任,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所以,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注意拓展和知识的延伸,拓展更多的词汇、更多的美文、更多的诗词,让学生的朗读范围更广、更活。
  二、语文课要有激荡的情感味
  语文课堂教学的情感缘于学生、教师与文本的思想交流和心灵沐浴,它牵引着人们回到真实的生命状态,回到原本的精神家园,去领悟作者内心深处的人性的光辉。这样的情感应源于自发,出乎自然,本性朴实。
  语文课堂教学的情感性,关键在于不可只作狭隘的浅表的理解,而应当舍一功夫去钻研文本的情脉,舍得花力气去品味语言的情思,毫不保留的敞开爱生的情怀,不遗余力沟通互动的情意……如此踏踏实实地去做,真心实意的去做,就能使学生在激荡的情感中受到感染、熏陶和激励,使他们在高昂的情绪中产生想象和顿悟,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撼中领悟作者独特的个性和美好的情感。
  三、语文课要有率真的儿童味
  我们应尊重儿童的原始的表达,让其真情流露;应尊重儿童的语文世界,体会其语言的真意。我们应通过文本向学生提供一个更加活跃、更为开阔的语文实践平台,应该自始至终、自觉自愿地成为学生实践的组织者、引导者和服务者;我们应激发学生的阅读愿望和激情,洞察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障碍,诱发学生发展和创见,引领学生由语文课走向一片新的天地。为此我们必须了解儿童,研究儿童,懂得儿童的文化,更重要的是凸现儿童的主体地位,把儿童的思想融入语文课,让童声、童心、童趣在教师的唤醒、激励中真实体现,讲出语文课率真的儿童味来。
  提倡“语文味”,就是要求教师馈赠给学生更多的美的享受。要达到这一目的,教师首先应是驾驭语言的高手,能自觉铸炼教学语言,同时,对美的教学文本,要积极深入地研究、理解和挖掘。要通过品味语言去体会作品的韵味,感受作品的氛围和意境。只有这样,讲授的时候,才能把遥远的内容讲得亲切而生动,把深奥的道理讲得浅显而易懂,把枯燥的東西讲得有趣而有味。这样的表达,这样的教学语言,才能产生美,才能具有美的震撼。
  “语文味”的提倡,并非是提倡者特意标新立异,它只是用一种很普通很明白的概念,涵盖语文教育的性质特征,并针对语文教育的现状,呼唤语文教育本色的回归。倘若我们的语文课堂真正充满了“语文味”,我们的学生一定能够享受更加广阔而自由的精神空间,一定能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天地里,感受到语文学习的无穷魅力;他们的审美意识和人文素养也一定会因此获得极大的提高。以平平淡淡的教学心态、清清楚楚的教学形态、扎扎实实的教学常态、轻轻松松的教学生态把学生领到无边快乐的知识海洋,观知识海洋的浩瀚,听知识海洋的乐音,悟知识海洋的真谛。学生在乐学、会学、善学中,不知不觉提高思想情操,提高语文素养,丰富文化底蕴,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
其他文献
一、生活化的高中英语教学的产生背景  (一)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要求  《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根据高中学生的交际需求和认知发展水平,高中英语教学应该着重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的能力:在人际交往中得体地使用英语的能力;用英语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用英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对于九级的要求是:“能独立、自主地规划并实施学习任务,能听懂有关熟悉话题的演讲、讨论、辩论和报告的
期刊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要求教育工作要紧紧围绕素质教育,遵循人文教育,体现时代要求,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学习方法;具有健
期刊
随着多媒体信息技术及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普及,越来越多的学校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了多媒体的辅助手段进行课堂教学,也即进行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所谓“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即以信息技术为先导,以系统论和教育理论为指导,根据学科教学规律而进行的学科教学改革。其宗旨是在各学科教学中有效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内容展示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多样化学
期刊
办学特色是学校持续发展的关键,未来的学校没有特色就必然缺乏竞争力。第四小学结合自身实际,利用现有师资,进行了创建学校特色的探索。经过几年的实践逐渐形成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以此来提高教育质量、促进了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一、制度护航,重在落实  第一,学校成立了课程开发领导小组,校长是领导小组组长,教导处主抓校本课程开发具体工作,教师是课程开发实施者。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第二,定期召开校
期刊
当了六年的班主任,在街头巷尾经常听到学生议论,说他们喜欢某位老师,特别喜欢听他们的课;每天下课时都有学生在问:“老师你还有我们班的课吗?”作为教师,这说明他已经获得了学生的尊重与爱戴,他的人格魅力已使学生折服。因此,教师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地引导,认真细致地做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同时,也要给学生树立榜样,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和教育学生,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塑造学生健全的人
期刊
随着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日益激烈,各国对教育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教师的专业化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越来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在我国,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一直以来也是教育工作者深入思考、探究的领域。中国课程改革十多年的历程,经由了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政策制定、实验先行和逐层推动的过程,现在正处于自下而上的全国学校普遍参与、深化改革的过程。现阶段改革推进的目标应聚焦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制度
期刊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品德与社会的课程目标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
期刊
语言既是思维的外壳,又是文学创作的第一要素。文章内容各个组成部分不但要用语言来表现,同时也必须借助语言把它组成一个有机整体,从而构成完整的艺术形象。如果文章的句子不通,语流不畅,语言不富有生命力和表现力,不管其观点如何深刻、新颖,构思如何巧妙、严谨,也很难打动读者。古人早在两千年前就说过:“言之无文,行之不远。”苏联作家裴定:“有结构不完整的好作品,但语言失败而成为好作品的却不曾见够。”可见,语言
期刊
我觉得做一名农村的小学教师应该从两方面来做。  一、不同角色的转变  做为一名当代的小学教师必须认清教师的“角色”,所谓的角色就是戏剧、电影中的名词它是指演员在戏剧舞台上依据剧本所扮演的某一特定人物,在教育过程中老师同样如此扮演不同角色。  (一)“家长代理人”的角色  这一角色在教师身上的积极意义表现在,它激发教师产生一种对学生的父爱和母爱,从而无微不至的关注学生的细节变化,并对学生在学校安全和
期刊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中国古代文化对幼儿的熏陶和影响,寓言故事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很多孩子也通过碟片、图书等形式在了解着寓言故事。但是通过对幼儿对寓言故事了解程度的调查发现:有的幼儿知道许多的寓言故事,但是不理解故事的寓意;有的幼儿知道较多的寓言故事,也知道它们蕴含的道理,但是仅仅局限于在碟片上看过的这些,对新故事难以理解,而有的幼儿对寓言故事知之甚少,更加谈不上对寓意的理解。由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