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肯尼斯·伯克是新修辞学的领袖人物,“戏剧五位一体”和“同一”理论是他的两个重要理论。文章综述了1986年到2015年间关于伯克新修辞学的研究,发现国外在此方面的研究已经非常丰富,而中国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同时这也启示大家伯克新修辞学可为语篇分析提供新视角。
【关键词】 肯尼斯伯克 新修辞学 研究综述 戏剧五位一体
一、引言
肯尼斯·伯克是美国当代著名的修辞学家,是新修辞学的领袖人物。伯克的新修辞学理论为话语分析提供了新的视角,近年来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伯克将修辞放置于一个广阔的社会文化语境中重新加以认识,并且提出了应该将“认同”确立为当代修辞的中心概念,而不是传统修辞学所关注的“说服”(刘亚猛,2008)。他提出了修辞学方面的两个重要理论:“戏剧五位一体”和“同一”策略理论。
二、理论介绍
1.戏剧五位一体(Dramatic Pentad)。伯克提出了两个重要概念:“五位一体(pentad)”和“关系比(ratio)”。“五位一体”就是戏剧中的五要素,即:行为(act)、场景(scene)、人物(agent)、手段(agency)和目的(purpose)。行为指任何在思想或行动中所发生的,即发生了什么。场景是行为的背景和行为发生时的情景,主要指时间和地点。人物指什么人或哪种类型的人进行了这种行为,即是谁做的。手段即人物发出行为时用了什么方法或工具,即他是怎样做的。目的即为什么该人物在这样的场景用如此手段发出这样的行为。
伯克提出“五位一体”的真正意图在于揭示动机是在五大要素相互联系而形成的一个复杂动态关系网络内产生的。这一网络包含由五个要素中的任何两个组合而形成的20个“关系比(ratio)”,如“场景—行为”、“场景—人物”、“场景—手段”、“场景—目的”、“行为—目的”、“行为—人物”、“行为—手段”、“人物—目的”、“人物—方法”和“方法—目的”等。将以上关系比中的各要素互换位置则又可得到另外十对关系比。戏剧五位一体包含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可用图1来表示:
图1 戏剧主义五位一体
2.“同一”策略理论(Identification)。伯克认为,修辞是“人使用话语形成态度或导致他人采取行动”。要使听众能够形成态度或采取行动,发话者必须使用语言或动作与听众达成“同一”。
肯尼斯· 伯克认为,内容同一策略有三种,即“同情同一”、“对立同一”和“误同”。同情同一强调听众与说话者的共同情感、信仰和利益等,借此达到他人对说话者的认同。对立同一是“一种通过分裂而达成凝聚的最迫切的形式”,即大家由于共同的对立面而形成联合。误同则是普遍存在的思维认知误区。
三、综述国内外对伯克新修辞学的研究
1.国外对伯克新修辞学的研究。国外对伯克新修辞学的研究成果颇为丰富,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方面。一是对伯克修辞哲学的探索;二是对伯克与其它哲学家和学者之间相关性和相似性的探索;三是对伯克新修辞理论的研究,尤其是他的“戏剧五位一体”理论和“同一”理论;四是将伯克的新修辞理论用于具体的话语分析中,尤其是运用“戏剧五位一体”对话语进行分析。
2.国内对伯克新修辞学的研究。与国外相比,中国对伯克及其新修辞学理论的研究只属于初级阶段。笔者搜索了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发现,中国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也是有所成果的。
(1)从时间上来看,最早介绍当代新修辞学家--伯克的论文发表于1986年,这比美国晚了60多年。在时间分布上,从1986到2006年,此方面的论文比较少,每年发表的论文数为1篇或2篇,有的年份甚至没有。然而从2009以来,此方面的论文数量不断增多。
(2)从数量上来看,从1986到2015年1月,与此相关的论文并不是很多,其中硕博论文有20多篇,核心期刊有10篇左右。可以看出虽然伯克本人的新修辞学理论已经很成熟,但在中国发展得并不是很完善。
(3)从内容上来看,一方面主要集中于对伯克本人及其理论的介绍。如邓志勇(2014)对伯克修辞学体系中的辩证思想进行了探析;鞠玉梅(2003)对伯克的戏剧五位一体理论进行了深入分析与评价;王潮波(1986)对伯克本人及其修辞学理论进行了简要介绍。另一方面,主要是对伯克新修辞学理论在具体应用中的研究,集中在对新闻语篇、学术论文、相声小品、法庭辩论、广告、和演讲等的分析上,其中对演讲和广告文本的分析最多。
四、启示
通过综述国内外对伯克新修辞学的研究,可以得到不少启示:
1.广大学者可以尝试在新修辞学领域做一些成就。上述分析已经显示,中国的新修辞学研究起步较晚,且在起步之初并没有得到很多学者的关注,但近几年它开始引起更多学者的关注。这一变化也显示了近几年新修辞学开始成为学术研究的热点。
2.新修辞学方面的研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上述分析已经指明,目前国内在新修辞学方面的研究成果不是十分丰富,但新修辞学的理论体系已比较完善。这启示广大学者可以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做出更多的研究成果。
3.可以将伯克的新修辞学理论应用于更广阔的实践活动中。除了广告文本和演讲之外,可以将其应用于语篇分析方面,为语篇分析提供新的视角。同时也可以尝试将其应用于外宣翻译、教学和大学辩论中。
五、总结
文章主要介绍了伯克新修辞学的两大核心理论:“戏剧五位一体”和“同一”理论,然后通过检索springer,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对国内外关于伯克新修辞学的研究进行综述,并分析综述带给大家的启示。可能会由于搜索能力问题导致搜索到的论文不全面,也可能在分析上存在一些主观因素,但希望本文章一方面能让大家对伯克的新修辞学理论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另一方面希望大家能够真正从中得到一些启发。
参考文献:
[1]Burke, K.A.A Rhetoric of Motives [M].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69: 172.
[2]Burke,K.Counter-Statement[M].New York:Harcourt, Brace,1931:157-161.
[3]Foss,S.K.,Karen A.Foss,and Robert Trapp.Contemporary Perspectives of Rhetoric[M].Prospect Heights,IL:Waveland press,Inc.,1985:163.
[4]邓志勇,杨勇春.美国修辞批评:范式与理论[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3):24-30.
[5]鞠玉梅.肯尼斯·伯克新修辞学理论述评:关于修辞的定义[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5(1):34-37.
[6]刘亚猛.西方修辞学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8.
【关键词】 肯尼斯伯克 新修辞学 研究综述 戏剧五位一体
一、引言
肯尼斯·伯克是美国当代著名的修辞学家,是新修辞学的领袖人物。伯克的新修辞学理论为话语分析提供了新的视角,近年来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伯克将修辞放置于一个广阔的社会文化语境中重新加以认识,并且提出了应该将“认同”确立为当代修辞的中心概念,而不是传统修辞学所关注的“说服”(刘亚猛,2008)。他提出了修辞学方面的两个重要理论:“戏剧五位一体”和“同一”策略理论。
二、理论介绍
1.戏剧五位一体(Dramatic Pentad)。伯克提出了两个重要概念:“五位一体(pentad)”和“关系比(ratio)”。“五位一体”就是戏剧中的五要素,即:行为(act)、场景(scene)、人物(agent)、手段(agency)和目的(purpose)。行为指任何在思想或行动中所发生的,即发生了什么。场景是行为的背景和行为发生时的情景,主要指时间和地点。人物指什么人或哪种类型的人进行了这种行为,即是谁做的。手段即人物发出行为时用了什么方法或工具,即他是怎样做的。目的即为什么该人物在这样的场景用如此手段发出这样的行为。
伯克提出“五位一体”的真正意图在于揭示动机是在五大要素相互联系而形成的一个复杂动态关系网络内产生的。这一网络包含由五个要素中的任何两个组合而形成的20个“关系比(ratio)”,如“场景—行为”、“场景—人物”、“场景—手段”、“场景—目的”、“行为—目的”、“行为—人物”、“行为—手段”、“人物—目的”、“人物—方法”和“方法—目的”等。将以上关系比中的各要素互换位置则又可得到另外十对关系比。戏剧五位一体包含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可用图1来表示:
图1 戏剧主义五位一体
2.“同一”策略理论(Identification)。伯克认为,修辞是“人使用话语形成态度或导致他人采取行动”。要使听众能够形成态度或采取行动,发话者必须使用语言或动作与听众达成“同一”。
肯尼斯· 伯克认为,内容同一策略有三种,即“同情同一”、“对立同一”和“误同”。同情同一强调听众与说话者的共同情感、信仰和利益等,借此达到他人对说话者的认同。对立同一是“一种通过分裂而达成凝聚的最迫切的形式”,即大家由于共同的对立面而形成联合。误同则是普遍存在的思维认知误区。
三、综述国内外对伯克新修辞学的研究
1.国外对伯克新修辞学的研究。国外对伯克新修辞学的研究成果颇为丰富,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方面。一是对伯克修辞哲学的探索;二是对伯克与其它哲学家和学者之间相关性和相似性的探索;三是对伯克新修辞理论的研究,尤其是他的“戏剧五位一体”理论和“同一”理论;四是将伯克的新修辞理论用于具体的话语分析中,尤其是运用“戏剧五位一体”对话语进行分析。
2.国内对伯克新修辞学的研究。与国外相比,中国对伯克及其新修辞学理论的研究只属于初级阶段。笔者搜索了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发现,中国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也是有所成果的。
(1)从时间上来看,最早介绍当代新修辞学家--伯克的论文发表于1986年,这比美国晚了60多年。在时间分布上,从1986到2006年,此方面的论文比较少,每年发表的论文数为1篇或2篇,有的年份甚至没有。然而从2009以来,此方面的论文数量不断增多。
(2)从数量上来看,从1986到2015年1月,与此相关的论文并不是很多,其中硕博论文有20多篇,核心期刊有10篇左右。可以看出虽然伯克本人的新修辞学理论已经很成熟,但在中国发展得并不是很完善。
(3)从内容上来看,一方面主要集中于对伯克本人及其理论的介绍。如邓志勇(2014)对伯克修辞学体系中的辩证思想进行了探析;鞠玉梅(2003)对伯克的戏剧五位一体理论进行了深入分析与评价;王潮波(1986)对伯克本人及其修辞学理论进行了简要介绍。另一方面,主要是对伯克新修辞学理论在具体应用中的研究,集中在对新闻语篇、学术论文、相声小品、法庭辩论、广告、和演讲等的分析上,其中对演讲和广告文本的分析最多。
四、启示
通过综述国内外对伯克新修辞学的研究,可以得到不少启示:
1.广大学者可以尝试在新修辞学领域做一些成就。上述分析已经显示,中国的新修辞学研究起步较晚,且在起步之初并没有得到很多学者的关注,但近几年它开始引起更多学者的关注。这一变化也显示了近几年新修辞学开始成为学术研究的热点。
2.新修辞学方面的研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上述分析已经指明,目前国内在新修辞学方面的研究成果不是十分丰富,但新修辞学的理论体系已比较完善。这启示广大学者可以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做出更多的研究成果。
3.可以将伯克的新修辞学理论应用于更广阔的实践活动中。除了广告文本和演讲之外,可以将其应用于语篇分析方面,为语篇分析提供新的视角。同时也可以尝试将其应用于外宣翻译、教学和大学辩论中。
五、总结
文章主要介绍了伯克新修辞学的两大核心理论:“戏剧五位一体”和“同一”理论,然后通过检索springer,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对国内外关于伯克新修辞学的研究进行综述,并分析综述带给大家的启示。可能会由于搜索能力问题导致搜索到的论文不全面,也可能在分析上存在一些主观因素,但希望本文章一方面能让大家对伯克的新修辞学理论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另一方面希望大家能够真正从中得到一些启发。
参考文献:
[1]Burke, K.A.A Rhetoric of Motives [M].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69: 172.
[2]Burke,K.Counter-Statement[M].New York:Harcourt, Brace,1931:157-161.
[3]Foss,S.K.,Karen A.Foss,and Robert Trapp.Contemporary Perspectives of Rhetoric[M].Prospect Heights,IL:Waveland press,Inc.,1985:163.
[4]邓志勇,杨勇春.美国修辞批评:范式与理论[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3):24-30.
[5]鞠玉梅.肯尼斯·伯克新修辞学理论述评:关于修辞的定义[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5(1):34-37.
[6]刘亚猛.西方修辞学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