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为主导单位,职业院校承担着带动和领导职教集团良性运作与发展的责任。将多种形式的组织和单位纳入职业教育的联合体,势必需要搭建桥梁和纽带,稳固各方利益与关系。而院校主导的职教集团既没有政府的行政与调控能力,又缺乏企业在社会经济中所需的利益驱动力。因此,如何发掘院校内部资源,最大限度地运用杠杆调节和驱动集团运作,就成为院校主导型职教集团建设的最大议题。如何在职教集团框架下发掘一条连接各方并驱动各方利益的造血出路便成为探讨的重点。本文由职业院校的实习阶段研究入手,探讨和分析院校主导型职教集团造血办学模式的可行性。
关键词:职教集团;院校主导;实习造血;利益杠杆
一、院校主导型职教集团校企合作实习造血模式的基础理论分析
1.院校主导型职教集团
职业教育集团(简称职教集团)是职业院校、行业企业等组织为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发展而组织的教育团体,是近年来我国加快职业教育办学机制改革、促进优质资源开放共享的重要模式。其组成主体包括政府机构、行业组织、企(事)业单位、职业院校、研究机构和社会组织等六类。
按照主导类型划分,职教集团办学模式主要分为院校主导型、政府主导型、企业/行业主导型及自愿联盟型等四种基本形式。其中,院校主导型职教集团是以职业院校为牵头单位,以资产或契约为纽带,联合政府、行业、企业、中介组织或其他单位组建的发展职业教育的联合体。
2.实习造血办学模式
职业院校的实习是指学生在校期间,到单位的具体岗位上参与实践工作的过程,其针对的是在校学生。实习的最终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最终达到学生满意就业、企业满意用人的目的。
造血模式,比喻部门、单位、组织等从内部挖掘潜力,增强自身实力,增收节支,强化机构机能的方式方法设计。
院校主导型职教集团实习造血办学模式则是指在研究职教集团框架下如何以实习的方式实现院校牵头,从内部挖掘潜力,增收创利和带动职教集团内部——特别是与企业合作实现良性运转的方法设计。
二、院校主导型职教集团造血模式的瓶颈
1.集团内部利益的契合点不明确
作为带动职教集团内部运转的关键利益组织,集团内部各组织单位和院校有着不同的利益着眼点。最主要的组织单位——企业加入职教集团,希望院校为其提供高质量的人力资源、技术培训和技术支持。院校则希望企业为教学提供真实的实习实训环境,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种各自为营的差异需求使得院校与企业的合作仅限于一种“牵手”合作模式,难以形成“抱团”的合力。对企业而言,院校提供的实习学生或专业技能不过关,或因人才数量有限无从选择,增加了企业的培训成本。企业与院校的合作各取所需,却问题重重。
因此,校企双方必须深入发掘双方的利益契合点,创新实习实训模式,推动和实现双方利益的最大化。
2.利益杠杆调控机制未形成规模
院校主导型职教集团院校与企业合作的模式主要有两种,契约或资金。
以契约为主要联结纽带的院校主导职教集团是现在大部分地区的主要实施模式。其组建相对容易,但在人、财、物等方面的融合度较低,缺少利益杠杆的制约,集团的运转多依赖牵头的院校单位,企业的作用相对弱化,参与度随时间的推移呈下滑趋势。此种类型的职教集团发展不具备持久性。
以资金为纽带的院校主导型职教集团使院校与企业之间有较为密切的资产联结,在核心利益上使双方保持一致,很大程度上形成了集团发展的长效机制。但因组建结构和内容较为复杂,组建难度大,目前这种类型的院校主导型职教集团并未形成规模。
3.与政府的宏观管控与政策支持联系不紧密
院校主导型职教集团的成立往往是在政府的支持与帮助下发展起来的,一定阶段后再由院校牵头独立发展。但职教集团的成员单位往往是跨行业和区域的,靠一己之力难以实现有效管理与协调,因此仍然需要政府为集团持续地进行宏观管控与政策支持,以推动其稳步发展。院校主导型的职教集团往往在独立运营之后不能很好地利用与政府的天然联系,阻碍了职教集团的可持续发展。
理论上讲,旅游企业借助职教集团的平台可以顺利实现企业对人才的选拔与任用。职业院校也借助这个平台快速实现所培养的人才与岗位的对接。但实践过程中,旅游专业的人才,尤其是导游人才实现跨出校门能够在企业学以致用还有一道政策屏障,即国家导游资格认定。对于旅游行业就业的主力军——中职学校的学生而言,因年龄偏小(小于18周岁)往往被拦在资格认证的门槛外,阻碍了实习与就业。这就需要政府部门在政策上给予重视,满足法定年龄的学生的实习就业需求,以实现人才培养的校企无缝对接。
4.后期保障未落实
根据有关规定,学生在企业实习时如果发生安全事故, 企业不仅要为此承担巨额费用,而且要承担社会责任、道义责任,甚至法律责任。所以,企业担心安全问题。实习实训阶段的学生依然属于在校学生,其在企业实习过程中发生的事故学校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但由于监管困难,在问题的处理方面经常与企业发生纠纷。
三、创新院校主导型职教集团实训造血模式的探讨
1.抓住利益契合点,确立“双赢机制”,实现造血功能
利益最大化是带动职教集团院校与企业联结与发展的根本,在院校主导型职教集团中,学校和企业应共享合作成果,根据各自的付出进行利益分配,以获取相应的回报。
将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习环节充分结合,提高教育的质量和学生的素质,并增强企业与毕业生之间双向选择的可能性,最终促进职教集团内部的良性运作,实现造血功能。根据企业与院校的沟通方式和层次的不同,可以交叉采用工学交替、校企实体合作、订单培养、员工互聘等方式。院校承担企业员工的继续教育与在岗培训,减少企业的培训出资,以促进校企双方互聘。同时打破以往的实习与教学顺序,实施先实习实践再接受在校理论学习与教育的方式,让学生首先了解行业概况,在实践中激发学习欲望,使学生以更好的状态和成绩迎接企业的聘任,达到为企业培养优秀人才的目的。打破常规,采用多样化渗透实习培养模式,带动院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
2.利用股份制撬动利益杠杆,实现职教集团造血系统的良性运转
在院校主导型职教集团的框架下,学校与企业是主要的组织构成,院校与企业是战略伙伴关系,在合作动机上是双方利益和效益的驱动,欲在合作结果上实现互利双赢,必须撬动双方的利益杠杆。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采用市场化以股份制形式整合资源,以专业为核心兴办企业,建设生产型的股份制实习基地,是职教集团造血系统良性运转并得以长期发展的必然趋势。企业以主人的身份直接参与院校办学过程,实行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盈利在成员之间按股权分配,用于各自的可持续发展。
3.继续保持与政府的紧密联系,利用好政府的政策引导与政策支持,为职教集团造血系统的发展把握方向
职教集团成立之初,政府就应该担负起统筹规划的职责,对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进行合理引导和宏观调控。同时,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应及时制定职教集团的发展政策,研究其发展规模和运作方式,制定鼓励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政策,建立保证集团运行的长效动力机制,以推动职教集团协调、稳妥地发展。院校应继续保持与政府的天然联系,求得政策上的扶持与帮助,在维持与处理与集团内部各组织单位关系方面取得长效的进展,推动各项集团内部制度、政策的落实和实施。
4.落实与完善“保障机制”,为职教集团的稳定运行保驾护航
在职教集团内部各组织的协作中,为降低各组织对学生实习上的担忧及成本支出,院校应在政府的参与下充分考量、制定、完善学生实习的有关规定,协调院校与各组织的诉求,形成权力与义务之间的对等,解除用人的后顾之忧,提高企业参与合作的动力。
在院校牵头的股份制合作运作中,应重视各项制度的确立与实施,建立健全激励目标机制、动力机制、制约机制、利益分配机制以及责权利法制化机制,细化完善各项制度措施,真正实现职教集团的长期、稳定发展。
注:本文为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院校主导型职教集团自身造血机制研究”的科研成果之一,课题编号为:JG14EB059。
作者简介:邴凌(1980— ),女,大连商业学校讲师,研究方向:旅游管理。
关键词:职教集团;院校主导;实习造血;利益杠杆
一、院校主导型职教集团校企合作实习造血模式的基础理论分析
1.院校主导型职教集团
职业教育集团(简称职教集团)是职业院校、行业企业等组织为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发展而组织的教育团体,是近年来我国加快职业教育办学机制改革、促进优质资源开放共享的重要模式。其组成主体包括政府机构、行业组织、企(事)业单位、职业院校、研究机构和社会组织等六类。
按照主导类型划分,职教集团办学模式主要分为院校主导型、政府主导型、企业/行业主导型及自愿联盟型等四种基本形式。其中,院校主导型职教集团是以职业院校为牵头单位,以资产或契约为纽带,联合政府、行业、企业、中介组织或其他单位组建的发展职业教育的联合体。
2.实习造血办学模式
职业院校的实习是指学生在校期间,到单位的具体岗位上参与实践工作的过程,其针对的是在校学生。实习的最终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最终达到学生满意就业、企业满意用人的目的。
造血模式,比喻部门、单位、组织等从内部挖掘潜力,增强自身实力,增收节支,强化机构机能的方式方法设计。
院校主导型职教集团实习造血办学模式则是指在研究职教集团框架下如何以实习的方式实现院校牵头,从内部挖掘潜力,增收创利和带动职教集团内部——特别是与企业合作实现良性运转的方法设计。
二、院校主导型职教集团造血模式的瓶颈
1.集团内部利益的契合点不明确
作为带动职教集团内部运转的关键利益组织,集团内部各组织单位和院校有着不同的利益着眼点。最主要的组织单位——企业加入职教集团,希望院校为其提供高质量的人力资源、技术培训和技术支持。院校则希望企业为教学提供真实的实习实训环境,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种各自为营的差异需求使得院校与企业的合作仅限于一种“牵手”合作模式,难以形成“抱团”的合力。对企业而言,院校提供的实习学生或专业技能不过关,或因人才数量有限无从选择,增加了企业的培训成本。企业与院校的合作各取所需,却问题重重。
因此,校企双方必须深入发掘双方的利益契合点,创新实习实训模式,推动和实现双方利益的最大化。
2.利益杠杆调控机制未形成规模
院校主导型职教集团院校与企业合作的模式主要有两种,契约或资金。
以契约为主要联结纽带的院校主导职教集团是现在大部分地区的主要实施模式。其组建相对容易,但在人、财、物等方面的融合度较低,缺少利益杠杆的制约,集团的运转多依赖牵头的院校单位,企业的作用相对弱化,参与度随时间的推移呈下滑趋势。此种类型的职教集团发展不具备持久性。
以资金为纽带的院校主导型职教集团使院校与企业之间有较为密切的资产联结,在核心利益上使双方保持一致,很大程度上形成了集团发展的长效机制。但因组建结构和内容较为复杂,组建难度大,目前这种类型的院校主导型职教集团并未形成规模。
3.与政府的宏观管控与政策支持联系不紧密
院校主导型职教集团的成立往往是在政府的支持与帮助下发展起来的,一定阶段后再由院校牵头独立发展。但职教集团的成员单位往往是跨行业和区域的,靠一己之力难以实现有效管理与协调,因此仍然需要政府为集团持续地进行宏观管控与政策支持,以推动其稳步发展。院校主导型的职教集团往往在独立运营之后不能很好地利用与政府的天然联系,阻碍了职教集团的可持续发展。
理论上讲,旅游企业借助职教集团的平台可以顺利实现企业对人才的选拔与任用。职业院校也借助这个平台快速实现所培养的人才与岗位的对接。但实践过程中,旅游专业的人才,尤其是导游人才实现跨出校门能够在企业学以致用还有一道政策屏障,即国家导游资格认定。对于旅游行业就业的主力军——中职学校的学生而言,因年龄偏小(小于18周岁)往往被拦在资格认证的门槛外,阻碍了实习与就业。这就需要政府部门在政策上给予重视,满足法定年龄的学生的实习就业需求,以实现人才培养的校企无缝对接。
4.后期保障未落实
根据有关规定,学生在企业实习时如果发生安全事故, 企业不仅要为此承担巨额费用,而且要承担社会责任、道义责任,甚至法律责任。所以,企业担心安全问题。实习实训阶段的学生依然属于在校学生,其在企业实习过程中发生的事故学校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但由于监管困难,在问题的处理方面经常与企业发生纠纷。
三、创新院校主导型职教集团实训造血模式的探讨
1.抓住利益契合点,确立“双赢机制”,实现造血功能
利益最大化是带动职教集团院校与企业联结与发展的根本,在院校主导型职教集团中,学校和企业应共享合作成果,根据各自的付出进行利益分配,以获取相应的回报。
将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习环节充分结合,提高教育的质量和学生的素质,并增强企业与毕业生之间双向选择的可能性,最终促进职教集团内部的良性运作,实现造血功能。根据企业与院校的沟通方式和层次的不同,可以交叉采用工学交替、校企实体合作、订单培养、员工互聘等方式。院校承担企业员工的继续教育与在岗培训,减少企业的培训出资,以促进校企双方互聘。同时打破以往的实习与教学顺序,实施先实习实践再接受在校理论学习与教育的方式,让学生首先了解行业概况,在实践中激发学习欲望,使学生以更好的状态和成绩迎接企业的聘任,达到为企业培养优秀人才的目的。打破常规,采用多样化渗透实习培养模式,带动院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
2.利用股份制撬动利益杠杆,实现职教集团造血系统的良性运转
在院校主导型职教集团的框架下,学校与企业是主要的组织构成,院校与企业是战略伙伴关系,在合作动机上是双方利益和效益的驱动,欲在合作结果上实现互利双赢,必须撬动双方的利益杠杆。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采用市场化以股份制形式整合资源,以专业为核心兴办企业,建设生产型的股份制实习基地,是职教集团造血系统良性运转并得以长期发展的必然趋势。企业以主人的身份直接参与院校办学过程,实行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盈利在成员之间按股权分配,用于各自的可持续发展。
3.继续保持与政府的紧密联系,利用好政府的政策引导与政策支持,为职教集团造血系统的发展把握方向
职教集团成立之初,政府就应该担负起统筹规划的职责,对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进行合理引导和宏观调控。同时,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应及时制定职教集团的发展政策,研究其发展规模和运作方式,制定鼓励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政策,建立保证集团运行的长效动力机制,以推动职教集团协调、稳妥地发展。院校应继续保持与政府的天然联系,求得政策上的扶持与帮助,在维持与处理与集团内部各组织单位关系方面取得长效的进展,推动各项集团内部制度、政策的落实和实施。
4.落实与完善“保障机制”,为职教集团的稳定运行保驾护航
在职教集团内部各组织的协作中,为降低各组织对学生实习上的担忧及成本支出,院校应在政府的参与下充分考量、制定、完善学生实习的有关规定,协调院校与各组织的诉求,形成权力与义务之间的对等,解除用人的后顾之忧,提高企业参与合作的动力。
在院校牵头的股份制合作运作中,应重视各项制度的确立与实施,建立健全激励目标机制、动力机制、制约机制、利益分配机制以及责权利法制化机制,细化完善各项制度措施,真正实现职教集团的长期、稳定发展。
注:本文为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院校主导型职教集团自身造血机制研究”的科研成果之一,课题编号为:JG14EB059。
作者简介:邴凌(1980— ),女,大连商业学校讲师,研究方向:旅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