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尽管近几年“中国学派”作为一种新的学术思潮引起了很多关注,但客观来讲,它在学术界的影响仍十分有限,绝大部分学者对它并不理解,更谈不上接受。相反,围绕着这个新概念却存在着不少争议,比如就有人认为它未必能形成。
事实上,即便是在赞同中国学派的学者中,对如何理解中国学派也存在着差异。至今,对中国学派没有一个统一的、明确的定义。自然,哪些学者属于中国学派,哪些学者不属于中国学派,也就没有清晰的界定。这给我们的采访带来了很大的困难,需要花费精力对这个群体的学者进行梳理。
在梳理的过程中,我们注意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这些学者并不像原来想象的那样,是土生土长的本土派,相反绝大多数是留洋派,都有在西方发达国家留学的经历,而且很多人长期在国外学习、工作。
经济学家林毅夫、胡鞍钢、王绍光、汪晖、潘唯等人,有的是改革开放后中国最早一批被派往西方的留學生,有的至今仍在国外有教职,有的由于工作原因与西方学术界保持着密切的往来。《大道之行》的五位青年作者,也都曾有留学经历。
有分析认为,正是这些国外研究和工作经历,拓展了“中国学派”学者的视野,同时也更加坚定了他们要在国内做中国研究的信心。
另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这些学者中有不少之前并不是学习社会科学的,都有过“弃理从文”的经历,其中最典型的是胡鞍钢。
他最初的专业是冶金,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胡鞍钢对在当时国内还属较新领域的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研究产生了兴趣,并在后来转向了社会科学的研究。
《大道之行》的作者之一、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何建宇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机械系。在大学期间,他被西方的社会科学所吸引,采访中,他告诉记者至今仍记得第一次读萨缪尔森《经济学》时眼前一亮的感觉。
不知道是不是理工科所强调的实证思维,让他们在后来学习西方社会科学时多了一份质疑精神;也不知道是不是这种实证方法,让中国学派更容易被世界经济学领域所认可。
事实上,即便是在赞同中国学派的学者中,对如何理解中国学派也存在着差异。至今,对中国学派没有一个统一的、明确的定义。自然,哪些学者属于中国学派,哪些学者不属于中国学派,也就没有清晰的界定。这给我们的采访带来了很大的困难,需要花费精力对这个群体的学者进行梳理。
在梳理的过程中,我们注意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这些学者并不像原来想象的那样,是土生土长的本土派,相反绝大多数是留洋派,都有在西方发达国家留学的经历,而且很多人长期在国外学习、工作。
经济学家林毅夫、胡鞍钢、王绍光、汪晖、潘唯等人,有的是改革开放后中国最早一批被派往西方的留學生,有的至今仍在国外有教职,有的由于工作原因与西方学术界保持着密切的往来。《大道之行》的五位青年作者,也都曾有留学经历。
有分析认为,正是这些国外研究和工作经历,拓展了“中国学派”学者的视野,同时也更加坚定了他们要在国内做中国研究的信心。
另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这些学者中有不少之前并不是学习社会科学的,都有过“弃理从文”的经历,其中最典型的是胡鞍钢。
他最初的专业是冶金,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胡鞍钢对在当时国内还属较新领域的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研究产生了兴趣,并在后来转向了社会科学的研究。
《大道之行》的作者之一、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何建宇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机械系。在大学期间,他被西方的社会科学所吸引,采访中,他告诉记者至今仍记得第一次读萨缪尔森《经济学》时眼前一亮的感觉。
不知道是不是理工科所强调的实证思维,让他们在后来学习西方社会科学时多了一份质疑精神;也不知道是不是这种实证方法,让中国学派更容易被世界经济学领域所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