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海马M6,我的评价是有进步,但它的身上依然有各种美中不足。
我一直认为在中国做一名汽车杂志编辑的难度可能是世界上最高的,光凭多如牛毛的中国品牌车型就足以让我们混淆,特别近年来中国品牌的车型一直处于井喷式发展,像长安、吉利这样的品牌也不乏佳作,而海马在整个发展势头中似乎并没有突出自身的优势,M2、M3以及M5这些产品只能算一般的中国品牌车型,S5倒是赶上了小型SUV的潮流火了一把。而这次试驾的M6,最大的特点就是增加了moofun移动互联人车生态系统,而整车的质感对于我来说,依然只能用“有进步”来形容。
车载系统也潮流
前文提及到的moofun移动互联人车生态系统对于M6来说,其实也是大势所趋的一种配置手段,在试驾前一晚,我就要先下载moofun的APP到手机上,这样我就可以利用我的手机对试驾车进行远程的控制,包括远程锁车、远程开关灯、寻车以及打开后备箱的功能,至于我更希望能够体现的手机设备映射功能,则因手机的IOS系统未能匹配完善而欠奉,当然安卓手机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手机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汽车为我们带来了更方便的出行方式,而手机跟汽车无缝连接的功能,很多国际大品牌还依然拼命思考完善中,海马也在这条道路上赶上了潮流。在结束试驾的几天后,我依然收到moofun后台给我致电,原因在于试驾车的车门被误开收到报警,我觉得这样的贴心功能能够为车主日常使用带来极大的便利。鉴于系统表现未尽完美,我也没有再深入去了解,只把它当作日常普通的车载多媒体系统使用,我也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M6这辆车本身表现出来的品质上。最起码M6的内饰设计线条我是相当喜欢的,设计风格已经没有了土气的视觉效果,按键分区简单符合逻辑,只不过碍于成本控制的关系,内饰用料的材质方面并没有将设计感进一步放大,手能摸到之处依然存在廉价感,但考虑到10万元以内的价格,我觉得已经相当不错了,更何况这是一辆搭配1.5T+CVT的车型呢。
动力精彩之余又是美中不足
海马车型之前给予我的大体印象,动力表现方面并不是强项,而整车的质感也是略为单薄。但M6的动力表现并没有出现孱弱的现象,1.5T的发动机响应还算活跃,官方声称低至1000rpm涡轮增压就开始介入,120kW的最大功率相对对手来说确实相当有优势,整个试驾的过程中,我对M6的动力表现并没有太多不满意之处。而且这台发动机的发力段基本上都覆盖日常使用的范围,也是小排量涡轮增压发动机的特点,后段劲道始终不足,但在2000~3000rpm的阶段则可以明显感受得到扭力平原出现,这个时候的动力响应能让我满意,只是少了点自然吸气发动机那种柔和的线性质感,或者跟我日常驾驶自然吸气发动机的习惯有关吧。不过美中不足的,就是这台发动机的动力始终被CVT变速箱束缚,而且这种感觉在起步的瞬间特别明显,油门踩下去就感觉变速箱不愿意传送动力,需要保护自己,然后过了大概1秒动力又突然柔和地发放出来,轻快却缺激情。我个人并不太喜欢这种被压制的动力反应,其实M6的1.5T发动机动力表现可以更好,就是更多被浪费在CVT的保护上,假如使用6速手动变速箱,我相信会更有激情。
虽然M6比M5定位更为运动化,但实际所表现出来的运动特质还未够火候,如转向力度的拿捏,低速行走偏沉重却缺乏沟通感,特别当摄影师要求摆正车身位置的时候特别吃力,指向性更是偏向模糊的类型,反正在上海市区里停停走走开着M6还是有点吃力,转向质感的调校依然是中国品牌车型的弱项。相对不是太讨好的转向系统,M6的底盘表现还是符合这个价位车型的表现。虽说定位运动,但M6的表现并不是硬邦邦的那种,中国品牌的车型也不会冒险做这样激进的调校,M6会恰如其分将路面的颠簸过滤掉,还能够保留部分信息让我知道,整体水平处于这个级别车型的中等水平。你不能够过分要求质感和响应时间,反正它的运动只停留在外观设计上,底盘表现依然是入门级家用车水平,过于激烈的操控也有点难为M6,因此原谅我真的没有在上海市区里激烈操控M6的欲望,它的定位也并非如此。
要说海马M6已经达到合资品牌产品的水平我是做不到了,它身上的细节存在各种美中不足,有时候并不是三言两语可以一一道出,如人机工程、内饰质感等各方面都总有让你觉得可以更好之处,这不是我吹毛求疵,只是我认为中国品牌的产品发展了这么长时间,该要有突破性的进步了。不可否认,海马M6确实有其进步之处,只不过这个步子迈得还不够快。
我一直认为在中国做一名汽车杂志编辑的难度可能是世界上最高的,光凭多如牛毛的中国品牌车型就足以让我们混淆,特别近年来中国品牌的车型一直处于井喷式发展,像长安、吉利这样的品牌也不乏佳作,而海马在整个发展势头中似乎并没有突出自身的优势,M2、M3以及M5这些产品只能算一般的中国品牌车型,S5倒是赶上了小型SUV的潮流火了一把。而这次试驾的M6,最大的特点就是增加了moofun移动互联人车生态系统,而整车的质感对于我来说,依然只能用“有进步”来形容。
车载系统也潮流
前文提及到的moofun移动互联人车生态系统对于M6来说,其实也是大势所趋的一种配置手段,在试驾前一晚,我就要先下载moofun的APP到手机上,这样我就可以利用我的手机对试驾车进行远程的控制,包括远程锁车、远程开关灯、寻车以及打开后备箱的功能,至于我更希望能够体现的手机设备映射功能,则因手机的IOS系统未能匹配完善而欠奉,当然安卓手机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手机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汽车为我们带来了更方便的出行方式,而手机跟汽车无缝连接的功能,很多国际大品牌还依然拼命思考完善中,海马也在这条道路上赶上了潮流。在结束试驾的几天后,我依然收到moofun后台给我致电,原因在于试驾车的车门被误开收到报警,我觉得这样的贴心功能能够为车主日常使用带来极大的便利。鉴于系统表现未尽完美,我也没有再深入去了解,只把它当作日常普通的车载多媒体系统使用,我也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M6这辆车本身表现出来的品质上。最起码M6的内饰设计线条我是相当喜欢的,设计风格已经没有了土气的视觉效果,按键分区简单符合逻辑,只不过碍于成本控制的关系,内饰用料的材质方面并没有将设计感进一步放大,手能摸到之处依然存在廉价感,但考虑到10万元以内的价格,我觉得已经相当不错了,更何况这是一辆搭配1.5T+CVT的车型呢。
动力精彩之余又是美中不足
海马车型之前给予我的大体印象,动力表现方面并不是强项,而整车的质感也是略为单薄。但M6的动力表现并没有出现孱弱的现象,1.5T的发动机响应还算活跃,官方声称低至1000rpm涡轮增压就开始介入,120kW的最大功率相对对手来说确实相当有优势,整个试驾的过程中,我对M6的动力表现并没有太多不满意之处。而且这台发动机的发力段基本上都覆盖日常使用的范围,也是小排量涡轮增压发动机的特点,后段劲道始终不足,但在2000~3000rpm的阶段则可以明显感受得到扭力平原出现,这个时候的动力响应能让我满意,只是少了点自然吸气发动机那种柔和的线性质感,或者跟我日常驾驶自然吸气发动机的习惯有关吧。不过美中不足的,就是这台发动机的动力始终被CVT变速箱束缚,而且这种感觉在起步的瞬间特别明显,油门踩下去就感觉变速箱不愿意传送动力,需要保护自己,然后过了大概1秒动力又突然柔和地发放出来,轻快却缺激情。我个人并不太喜欢这种被压制的动力反应,其实M6的1.5T发动机动力表现可以更好,就是更多被浪费在CVT的保护上,假如使用6速手动变速箱,我相信会更有激情。
虽然M6比M5定位更为运动化,但实际所表现出来的运动特质还未够火候,如转向力度的拿捏,低速行走偏沉重却缺乏沟通感,特别当摄影师要求摆正车身位置的时候特别吃力,指向性更是偏向模糊的类型,反正在上海市区里停停走走开着M6还是有点吃力,转向质感的调校依然是中国品牌车型的弱项。相对不是太讨好的转向系统,M6的底盘表现还是符合这个价位车型的表现。虽说定位运动,但M6的表现并不是硬邦邦的那种,中国品牌的车型也不会冒险做这样激进的调校,M6会恰如其分将路面的颠簸过滤掉,还能够保留部分信息让我知道,整体水平处于这个级别车型的中等水平。你不能够过分要求质感和响应时间,反正它的运动只停留在外观设计上,底盘表现依然是入门级家用车水平,过于激烈的操控也有点难为M6,因此原谅我真的没有在上海市区里激烈操控M6的欲望,它的定位也并非如此。
要说海马M6已经达到合资品牌产品的水平我是做不到了,它身上的细节存在各种美中不足,有时候并不是三言两语可以一一道出,如人机工程、内饰质感等各方面都总有让你觉得可以更好之处,这不是我吹毛求疵,只是我认为中国品牌的产品发展了这么长时间,该要有突破性的进步了。不可否认,海马M6确实有其进步之处,只不过这个步子迈得还不够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