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是中华民族语言文化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与综合素质的重要科目。当前我国十分注重传统文化的弘扬,因此中学语文课中需要渗透传统文化,教师借助传统文化帮助与引导学生,使其综合素养得到发展。笔者結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就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进行分析,希望可以为广大中学语文老师提供一定的帮助和参考,也能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关键词:中学语文 传统文化 渗透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语文课堂上渗透传统文化,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学科素养,还可以推动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尽管小学阶段也学习大量的传统文化知识,但是小学生年龄小,不能真正理解传统文化所蕴藏的含义。所以在中学语文课堂上渗透传统文化有着很大意义。
一、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学科作为我国教育的重要部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有很大作用。当前初中学生正处于思想价值观念发展的关键阶段,将传统文化渗透到语文教学中,既可以培养学生健康的“三观”和思想品德,让学生学习到丰富的文化知识,开阔眼界,提高见解,也能不断完善语文教育体系,使传统文化得到继承和发展。
首先,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具体学习过程中接触到的历史、文学、建筑学、科学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构建文化结构。另外,很多民俗、谚语、典故、传说等都属于传统文化,学生了解这些知识后,可以增加社会适应能力,提高人文素养。
二、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现状
人们当前追求的大多是快餐文化,传统文化面临缺失的情况,所以国家十分关注对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但是,初中生思想发展还不成熟,认识能力有待提高,对于新的知识还缺乏理解,所以目前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还存在许多急需改善的问题。
首先,大部分语文教师对于传统文化的教学和设计还不够重视,完全依靠考试大纲进行教学,在引导学生学习时不能够用正确、科学的方法,使得学生在传统文化的学习上出现了困难,很难提升学习成果。其次,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学生追求西方文化,思想道德意识渐渐缺失,对于传统文化不感兴趣,也不愿意去学习,使得教学难度增大,不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最后,传统文化有自己的特点,目前大多数教师还是采用固定的教学方法,缺乏变通和创新,学生在学习时没有兴趣,教师在教学中也没有深入讲解,这样,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就很难得到继承和创新。
三、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方法
1.在课前设计中重视传统文化的渗透
编写教案是使教学高效进行的前提,不只对学生获取知识与提高能力具有重要影响,还会对授课效果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若想在初中语文授课中渗透传统文化,老师就需要在设计教案时重视传统文化的融入,从而提高渗透的有效性,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不仅可以学习到更多的理论知识,还能够了解到越来越多的传统文化。
在教学设计上,课堂导入环节是十分重要的。一个良好的导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也能够推动学生在导入过程就沉浸在对课文内容的探究与理解中。比如,在讲解《陋室铭》或者《爱莲说》时,老师在导入环节就可以开展此种设计:先借助多媒体设备放映当时一些著名作家的作品,然后再给学生讲述这部分作家的人生经历与作品创作的背景,再呈现出课文所描述的画面等。此种设计,不仅真正提高了学生对文言文与古诗词的热情,还增强了学生的整体素养,使其获得了提升与发展。
除了在课堂导入过程中开展传统文化的渗透,老师还需要在授课内容上做好挑选与挖掘。初中语文教材中包含着大量的传统文化知识,老师应该对这部分传统文化内容开展深层次的探究,从而可以更好地在课堂上进行渗透。比如,在讲述《社戏》的内容时,可以联系生活中的风俗习惯来完成讲解,从而开阔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科素养。
2.重视阅读,提高古诗文教学水平
古诗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在思想上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我国著名的学者对于古诗文都有所青睐,秉持认同的态度。所以,若想在中学语文课堂上有效渗透传统文化,就需要在学校内举办小型的以古诗文为主体的朗读比赛,所有语文老师依次担任比赛的管理者,对本班学生进行培养,调动其对古诗文的喜爱之情。
教师也可以在一个学期结束的时候组织一场大型的古诗文朗诵大赛,把流传至今的著名文学作品当成竞赛内容,比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桃花源记》等。在准备比赛的过程中,老师要耐心做好指导,使学生切实领悟传统文化的本质与内涵。中学生应该对传统文化始终抱有充足的喜爱之情。作为炎黄子孙,要自觉担负起传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中学生素质教育的关注程度也随之提升。阅读古诗文可以说是对中学生开展素质教育的关键手段。初中语文老师要切实倡导开展古诗文阅读活动,同时也要提倡快乐阅读。为了满足新课改的要求,老师要在固定的时间给学生推荐德育效果好或者教育意义强的古诗文与经典作品,比如《诗经》《离骚》《左传》等,这部分经典名著对于增强学生自身的综合素养、品德修养,开阔学生眼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家长都需要担负起督促学生阅读优秀古诗文的责任。
3.营造氛围,提升传统文化的学习效果
在初中语文课堂上渗透传统文化,需要老师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意识到中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需求差异。老师要通过学习来增强自己的文化素养,然后才可以更有效地给学生讲授传统文化知识,使学生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如今的语文课堂也展现出十分显著的时代特征,老师应该给学生创建优质的传统文化学习氛围,借助创设情境的方式来辅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比如,老师需要在课堂上创编一种穿越时空的剧情,让学生模仿不同时期的历史人物进行沟通,把传统文化当作主要的沟通内容。如此一来,学生不仅能掌握有关传统文化的具体知识,还可以感受到语文学习的趣味性。初中语文要求学生学习大量的古诗文,所以在古诗文讲解的环节中,老师需要帮助学生用心去感受作者的情感与创作理念。了解古诗文的过程就如同领悟作者的所思所想,可以对古诗文中潜藏的情感展开体验,如此一来就能够使学生体会到传统文化所蕴含的精神。
除此之外,各种传统节日以及风俗习惯也是很好的授课材料。老师要帮助学生了解与风俗习惯有关的文化内容,使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中的巨大影响力。合理的学习环境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巨大魅力,所以,初中语文老师要切实注重对课堂氛围的营造。
综上所述,老师若想在初中语文课堂上渗透传统文化,就一定要对传统文化开展深层次的学习与探究,从而按照学生自身的发展需要来制定有效的渗透策略与课堂活动,最终增强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晓艳《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渗透》,《科技风》2020年第10期。
[2] 贾丹《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浅谈》,《才智》2019年第19期。
[3] 宋黎雅《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渗透研究》,《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年第12期。
(马仲花,1985年,女,东乡族,甘肃康乐人,大学本科,中学一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高中语文教学)
关键词:中学语文 传统文化 渗透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语文课堂上渗透传统文化,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学科素养,还可以推动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尽管小学阶段也学习大量的传统文化知识,但是小学生年龄小,不能真正理解传统文化所蕴藏的含义。所以在中学语文课堂上渗透传统文化有着很大意义。
一、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学科作为我国教育的重要部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有很大作用。当前初中学生正处于思想价值观念发展的关键阶段,将传统文化渗透到语文教学中,既可以培养学生健康的“三观”和思想品德,让学生学习到丰富的文化知识,开阔眼界,提高见解,也能不断完善语文教育体系,使传统文化得到继承和发展。
首先,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具体学习过程中接触到的历史、文学、建筑学、科学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构建文化结构。另外,很多民俗、谚语、典故、传说等都属于传统文化,学生了解这些知识后,可以增加社会适应能力,提高人文素养。
二、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现状
人们当前追求的大多是快餐文化,传统文化面临缺失的情况,所以国家十分关注对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但是,初中生思想发展还不成熟,认识能力有待提高,对于新的知识还缺乏理解,所以目前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还存在许多急需改善的问题。
首先,大部分语文教师对于传统文化的教学和设计还不够重视,完全依靠考试大纲进行教学,在引导学生学习时不能够用正确、科学的方法,使得学生在传统文化的学习上出现了困难,很难提升学习成果。其次,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学生追求西方文化,思想道德意识渐渐缺失,对于传统文化不感兴趣,也不愿意去学习,使得教学难度增大,不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最后,传统文化有自己的特点,目前大多数教师还是采用固定的教学方法,缺乏变通和创新,学生在学习时没有兴趣,教师在教学中也没有深入讲解,这样,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就很难得到继承和创新。
三、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方法
1.在课前设计中重视传统文化的渗透
编写教案是使教学高效进行的前提,不只对学生获取知识与提高能力具有重要影响,还会对授课效果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若想在初中语文授课中渗透传统文化,老师就需要在设计教案时重视传统文化的融入,从而提高渗透的有效性,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不仅可以学习到更多的理论知识,还能够了解到越来越多的传统文化。
在教学设计上,课堂导入环节是十分重要的。一个良好的导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也能够推动学生在导入过程就沉浸在对课文内容的探究与理解中。比如,在讲解《陋室铭》或者《爱莲说》时,老师在导入环节就可以开展此种设计:先借助多媒体设备放映当时一些著名作家的作品,然后再给学生讲述这部分作家的人生经历与作品创作的背景,再呈现出课文所描述的画面等。此种设计,不仅真正提高了学生对文言文与古诗词的热情,还增强了学生的整体素养,使其获得了提升与发展。
除了在课堂导入过程中开展传统文化的渗透,老师还需要在授课内容上做好挑选与挖掘。初中语文教材中包含着大量的传统文化知识,老师应该对这部分传统文化内容开展深层次的探究,从而可以更好地在课堂上进行渗透。比如,在讲述《社戏》的内容时,可以联系生活中的风俗习惯来完成讲解,从而开阔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科素养。
2.重视阅读,提高古诗文教学水平
古诗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在思想上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我国著名的学者对于古诗文都有所青睐,秉持认同的态度。所以,若想在中学语文课堂上有效渗透传统文化,就需要在学校内举办小型的以古诗文为主体的朗读比赛,所有语文老师依次担任比赛的管理者,对本班学生进行培养,调动其对古诗文的喜爱之情。
教师也可以在一个学期结束的时候组织一场大型的古诗文朗诵大赛,把流传至今的著名文学作品当成竞赛内容,比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桃花源记》等。在准备比赛的过程中,老师要耐心做好指导,使学生切实领悟传统文化的本质与内涵。中学生应该对传统文化始终抱有充足的喜爱之情。作为炎黄子孙,要自觉担负起传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中学生素质教育的关注程度也随之提升。阅读古诗文可以说是对中学生开展素质教育的关键手段。初中语文老师要切实倡导开展古诗文阅读活动,同时也要提倡快乐阅读。为了满足新课改的要求,老师要在固定的时间给学生推荐德育效果好或者教育意义强的古诗文与经典作品,比如《诗经》《离骚》《左传》等,这部分经典名著对于增强学生自身的综合素养、品德修养,开阔学生眼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家长都需要担负起督促学生阅读优秀古诗文的责任。
3.营造氛围,提升传统文化的学习效果
在初中语文课堂上渗透传统文化,需要老师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意识到中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需求差异。老师要通过学习来增强自己的文化素养,然后才可以更有效地给学生讲授传统文化知识,使学生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如今的语文课堂也展现出十分显著的时代特征,老师应该给学生创建优质的传统文化学习氛围,借助创设情境的方式来辅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比如,老师需要在课堂上创编一种穿越时空的剧情,让学生模仿不同时期的历史人物进行沟通,把传统文化当作主要的沟通内容。如此一来,学生不仅能掌握有关传统文化的具体知识,还可以感受到语文学习的趣味性。初中语文要求学生学习大量的古诗文,所以在古诗文讲解的环节中,老师需要帮助学生用心去感受作者的情感与创作理念。了解古诗文的过程就如同领悟作者的所思所想,可以对古诗文中潜藏的情感展开体验,如此一来就能够使学生体会到传统文化所蕴含的精神。
除此之外,各种传统节日以及风俗习惯也是很好的授课材料。老师要帮助学生了解与风俗习惯有关的文化内容,使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中的巨大影响力。合理的学习环境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巨大魅力,所以,初中语文老师要切实注重对课堂氛围的营造。
综上所述,老师若想在初中语文课堂上渗透传统文化,就一定要对传统文化开展深层次的学习与探究,从而按照学生自身的发展需要来制定有效的渗透策略与课堂活动,最终增强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晓艳《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渗透》,《科技风》2020年第10期。
[2] 贾丹《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浅谈》,《才智》2019年第19期。
[3] 宋黎雅《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渗透研究》,《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年第12期。
(马仲花,1985年,女,东乡族,甘肃康乐人,大学本科,中学一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高中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