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中学语文作文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二: 一是学生不爱写,二是学生不会写,这两大问题还往往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造成学生普遍厌恶作文的现象。笔者在近年的教学实践中尝试采用新的作文批改方法,以达到提升学生作文兴趣、提高作文水平的目的,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特撰此文,求教于方家。
面对升学压力,绝大多数学生的自由发展空间比较小,没有太多的时间精力去体味生活、观察社会、思考人生、更新观念,如果要求他们在有限的活动范围中依靠自己还不够丰富的人生体验写出名篇佳作实在是强人所难。因此教师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想方设法地增强学生的作文兴趣。
策略一:挑选学生感兴趣的优秀范文。
曾经,我在批改所教班级的第一次作文后,竟然挑不出一篇好一些的作文做范文讲评。只好为了讲评到《作文成功之路》杂志上去找范文。事后发现,学生对自己的同龄人能在经历相似事件后写出比自己感悟更细更深的文章很是认同,赞不绝口。在进一步的交流中,我还发现,学生们可能不会夸奖鲁迅的杂文、老舍的小说或曹禺的戏剧,但却很愿意细嚼慢咽《读者》、《青年文摘》等杂志上的人生感悟类散文,甚至不嫌麻烦地自愿把全文摘抄到日记本上。从此以后,我在阅读类似的杂志时就处处留心给学生挑选出一些好的文章做范文。几次讲评后,学生们反应很好,很愿意听我分析他们喜欢的散文都有哪些长处,他们如何学习、借鉴人家的语言、构思。但是,这种范文挑选方法并没有把名家名作排斥在范文之外。在可能的情况下,我还是会引导学生去读相关主题的名家名作,让他们体会同龄人的优秀习作与名家名作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鉴赏水准。
策略二:确立批改的台阶式标准。
我的作文批改有三级台阶式标准:真-新-深。“真”即是写真情,说真事。这个标准是说来容易,做来难。学生在作文里写假话、空话、大话已经成了习惯。在进行过适当的引导后,学生能够有所改进。但更难解决的问题是,学生笔下的真实只是片面的真实――既使写真情,说真事也只愿写自己成功的成长经验,孝顺父母长辈与同学友爱互助的事例,不敢表现生活中记忆更深刻的失败、自己的过错、生活的平淡等。因此,我另设了“新”与“深”两个标准,让有勇气坦露自己心声、言人所未言的学生和能够通过思考得出自己的人生原则的学生拿作文高分。有一次一名女生写了一篇作文,题为《他是飞鸟,我是鱼》。文中很诚恳地叙述了自己与一男生由朦胧到清晰的真挚情感和二人因各自家庭、学业缘故最终选择分手的经历。不少同学知道这位女生的作文内容,很忐忑地等着我的作文讲评。课堂上,我不仅没把这篇作文当作反面材料批判,反而夸赞她很巧妙而贴切地化用了泰戈尔《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中的诗句取标题,判了高分。此外,我还热情推荐学生去看日本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川端康成的短篇小说《伊豆的舞女》,学习一下他是如何细腻再现青春期少年情蔻初开的心理,并且告诉学生生活是五光十色的,写作就要记录下生活的本真面目,绝不可以用一些观念和口号来代替生活现实本身。通过这件事,学生很快就领会了三级台阶式标准和教师判作文的取向,知道“假、大、空”的口号式作文只会得不及格,放弃了矫揉造作的文风,愿意大胆地在作文中表现出一些自己独特而真实的感受和有年龄烙印却能彰显独立性的见解。
策略三:精批细改因材施教。
很多教师对精批细改学生的作文是很头痛的,因为学生很有可能只看分数,对教师认真写的评语置之不理,一番苦心付出最后往往付诸东流。我的做法是教师每次挑出半个班的作文,仔仔细细地给每一篇替换一个词或改写一句话或调整一次段落安排,然后在讲评时结合评语面对面地告诉每个学生修改原因,下一次再换另一半。实际上,光写批改评语不讲评,学生的收获是不会太大的,为每个学生一次花一分钟讲清楚一个小问题却能充分展现出老师对她们作文的重视,并且积少成多地引领他们逐渐品味到写作的乐趣。用这种方法改完一个班的作文,教师的工作量并不会增加太多,学生却能迅速领悟到一些写作的门道,体验过三两次当面讲评后才懂得怎样看评语,也能慢慢学会按照教师评语所指点的方向修改作文,这时评语才能真正发挥效用,师生间写作方面的互动式交流才可能逐步形成。
如上三个策略的实施在提高学生写作兴趣方面的效果是很明显的。究其原因,策略一能让学生普遍感觉到写好作文并非难于上青天,明白了并不一定要把作文写到名家名作的水准才称得上是好文章,不同年龄、不同生活经历的人都能进行有意义的写作,记录自己不同人生阶段的思想情感;策略二能促使学生全面认识生活、认识自我,在强化主体意识的前提下,把作文化作自我表达的需要,真实反映青春期孩子真实、敏感而多情的内心世界;策略三能在写作方法上切实帮助学生,使写作不再高不可攀。有了这三个方面的认识,学生在写作兴趣方面有所提升后,再对学生提出更高要求、鼓励他们开拓视野多积累、激励他们提高写作水平就不难了。
面对升学压力,绝大多数学生的自由发展空间比较小,没有太多的时间精力去体味生活、观察社会、思考人生、更新观念,如果要求他们在有限的活动范围中依靠自己还不够丰富的人生体验写出名篇佳作实在是强人所难。因此教师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想方设法地增强学生的作文兴趣。
策略一:挑选学生感兴趣的优秀范文。
曾经,我在批改所教班级的第一次作文后,竟然挑不出一篇好一些的作文做范文讲评。只好为了讲评到《作文成功之路》杂志上去找范文。事后发现,学生对自己的同龄人能在经历相似事件后写出比自己感悟更细更深的文章很是认同,赞不绝口。在进一步的交流中,我还发现,学生们可能不会夸奖鲁迅的杂文、老舍的小说或曹禺的戏剧,但却很愿意细嚼慢咽《读者》、《青年文摘》等杂志上的人生感悟类散文,甚至不嫌麻烦地自愿把全文摘抄到日记本上。从此以后,我在阅读类似的杂志时就处处留心给学生挑选出一些好的文章做范文。几次讲评后,学生们反应很好,很愿意听我分析他们喜欢的散文都有哪些长处,他们如何学习、借鉴人家的语言、构思。但是,这种范文挑选方法并没有把名家名作排斥在范文之外。在可能的情况下,我还是会引导学生去读相关主题的名家名作,让他们体会同龄人的优秀习作与名家名作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鉴赏水准。
策略二:确立批改的台阶式标准。
我的作文批改有三级台阶式标准:真-新-深。“真”即是写真情,说真事。这个标准是说来容易,做来难。学生在作文里写假话、空话、大话已经成了习惯。在进行过适当的引导后,学生能够有所改进。但更难解决的问题是,学生笔下的真实只是片面的真实――既使写真情,说真事也只愿写自己成功的成长经验,孝顺父母长辈与同学友爱互助的事例,不敢表现生活中记忆更深刻的失败、自己的过错、生活的平淡等。因此,我另设了“新”与“深”两个标准,让有勇气坦露自己心声、言人所未言的学生和能够通过思考得出自己的人生原则的学生拿作文高分。有一次一名女生写了一篇作文,题为《他是飞鸟,我是鱼》。文中很诚恳地叙述了自己与一男生由朦胧到清晰的真挚情感和二人因各自家庭、学业缘故最终选择分手的经历。不少同学知道这位女生的作文内容,很忐忑地等着我的作文讲评。课堂上,我不仅没把这篇作文当作反面材料批判,反而夸赞她很巧妙而贴切地化用了泰戈尔《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中的诗句取标题,判了高分。此外,我还热情推荐学生去看日本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川端康成的短篇小说《伊豆的舞女》,学习一下他是如何细腻再现青春期少年情蔻初开的心理,并且告诉学生生活是五光十色的,写作就要记录下生活的本真面目,绝不可以用一些观念和口号来代替生活现实本身。通过这件事,学生很快就领会了三级台阶式标准和教师判作文的取向,知道“假、大、空”的口号式作文只会得不及格,放弃了矫揉造作的文风,愿意大胆地在作文中表现出一些自己独特而真实的感受和有年龄烙印却能彰显独立性的见解。
策略三:精批细改因材施教。
很多教师对精批细改学生的作文是很头痛的,因为学生很有可能只看分数,对教师认真写的评语置之不理,一番苦心付出最后往往付诸东流。我的做法是教师每次挑出半个班的作文,仔仔细细地给每一篇替换一个词或改写一句话或调整一次段落安排,然后在讲评时结合评语面对面地告诉每个学生修改原因,下一次再换另一半。实际上,光写批改评语不讲评,学生的收获是不会太大的,为每个学生一次花一分钟讲清楚一个小问题却能充分展现出老师对她们作文的重视,并且积少成多地引领他们逐渐品味到写作的乐趣。用这种方法改完一个班的作文,教师的工作量并不会增加太多,学生却能迅速领悟到一些写作的门道,体验过三两次当面讲评后才懂得怎样看评语,也能慢慢学会按照教师评语所指点的方向修改作文,这时评语才能真正发挥效用,师生间写作方面的互动式交流才可能逐步形成。
如上三个策略的实施在提高学生写作兴趣方面的效果是很明显的。究其原因,策略一能让学生普遍感觉到写好作文并非难于上青天,明白了并不一定要把作文写到名家名作的水准才称得上是好文章,不同年龄、不同生活经历的人都能进行有意义的写作,记录自己不同人生阶段的思想情感;策略二能促使学生全面认识生活、认识自我,在强化主体意识的前提下,把作文化作自我表达的需要,真实反映青春期孩子真实、敏感而多情的内心世界;策略三能在写作方法上切实帮助学生,使写作不再高不可攀。有了这三个方面的认识,学生在写作兴趣方面有所提升后,再对学生提出更高要求、鼓励他们开拓视野多积累、激励他们提高写作水平就不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