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实,这个世界是平凡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黄土地也是平凡的。小说《大钟无声》作者之一梅国云,当年曾经在黄土地上工作、生活了13年,他一直根植于基层,黄土地的厚重让他的心灵有了沧桑感;另外一位作者杨文森是从文王伐纣的古灵台走出来的,一个普通老百姓的儿子,当他被一种声音吸引走进军营,于是他被一种全新的境界感动了。军纪约束下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决然不同于陇东农民松散自适的耕作环境。于是他们以质朴、厚重、诚恳的笔调写出了现实且真实的小说作品。我把这部小说称为军旅作品中平凡的世界!
小说写的是一部当代青年学生和士兵的心路历程。在当代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当市场经济如同潮水迎面而来的时候,人们无法回避面临的众多选择,选择是一个机遇,选择势必要思想裂变,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要有抛弃,有争取。地处黄土高原沟壑区腹地的山坡上,从祖先传承下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自然经济方式,让新一代子孙感到不适,他们需要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是固守农村还是离开故土,是墨守千年的祖训还是改变落后的面貌,这是摆在他们面前的选择。小说主要人物郝建家和王仕兵是选择由农民而军人,从农村到城市,同样小说的主角白妍妍亦选择的是从农村到城市,置换身份。而师范毕业的于世堂选择的却是依然回农村去真实平淡地活着。
这四个普通的农村青年,抱着一腔热血,都想要做出不同于祖先的业绩。普通人的生存环境常常是由贫穷构成,而贫穷给人性塑造一种朴实、不平和忍耐。郝建家、王仕兵要从一个农村青年千方百计地去当兵,让部队提供自己一个不同于祖辈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还要千方百计地再冲刺成为“公家人”,吃“公家饭”,做领工资的人,这些只能在城市办到,城市于是变成一种地位、一种位置、也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郝建家在通过自身的小心和努力获取了这个象征之后,他基本上已经满足,想的是如何在岗位上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而王仕兵看中的是钱,在经济大潮中他的观念发生了一些改变,那就是由农民而军官,由军官之后他又忽然发现,似乎能真正让自己改变的唯有金钱,钱可以真实地改变自己的处境和地位,于是他在军官的位置上继续、向自己心中的最高处审视着。白妍妍也是一个带有普通意义的人,她的追求也是不回农村,因为现实中的城乡差别依然巨大,而且还有着人格的落差。他们三个人身份的置换,表现出的是追求权力、金钱和人生富裕,实际是取掉了人性的朴实、不平和忍耐,从贫穷到富裕将人性中的朴实变为机智,把忍耐变为无情的竞争,对于不平却认同。这是人格的变化,也是城乡的变化和贫富的深层次变化。
小说中,我看到的是立体的军人形象,军人作为人,有和正常人一样的欲望,然而作为区别于普通人的一个团体,他们又有着普通人不能及的品质。小说中郝建家和战友们在施工时候的牺牲精神,战友之间无私的关爱之情,甚至在大街上为了曾经“收拾”过自己的班长大打出手的那些“损害”军人形象的文字,让人更加喜爱这些有血、有肉、有情义的军中男儿。
一个人,优点再优,缺点其实就是这个人的高度,所以人的缺点才决定这个人的命运,王仕兵因为贪污改变了人生,在这钱和权力的背后是人性的缺点和弱点。
郝建家的命运是坎坷的,却又是这个平凡的世界中每一个人都有的坎坷经历,坎坷不同,喜乐忧思亦不同。郝建家在走出农村的时候是循规蹈矩的,重义气的,不喜欢张扬自己的,因此性格内敛而且宽容忍耐,保持着一个人应该有的良知,尽量做到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但是毕竟他生活在一个世俗的环境中,于是他没有维系住本来想维系住的东西。生活中许多的磕磕绊绊总不能让人宁静,这其实就是生活,也是我们所有人所处的所有的地方的真实生活,哪怕在最为淳朴洁净的军营。但是毕竟普通人应该有的善良,甚至是小农意识包括土气都组成了当代军人活生生的素质。一切源于真实!
读《大钟无声》,我有一种感觉,觉得中国的战士骨子里有中国农民的质朴,而中国农民骨子里传承的是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无论是在繁华都市,还是在野山荒村,甚至在军营战场,都在用一种文化的力量规定自己的行为秩序,传统文化在给人以信念以力量的同时,也在禁锢着人的思想,伤害着人的身心。主人公郝建家因为传统文化而质朴,王仕兵、白妍妍因为传统文化而疯狂,还有许多人因为传统的东西而做自己也许不想做的事情。小说揭示了一种现象,强者在弱者的面前是胜利的感觉,是战斗之后的胜利的感觉,是优越的感觉是伟大的感觉,强者以伟大的感觉扶助弱者,显示了一种超然,似乎这才是人生的一种快乐,小说的深刻性其实就在这里。
《大钟无声》的魅力不仅在于顺畅、平易,还在于朴实、扎实、真实、忠实!这正是《大钟无声》的底色和亮色。平实普通在有些时候似乎是一种陌生,然而人们期待的其实就是这种陌生的新鲜和真实——真实其实就是无上的美丽!人生其实就是大钟,《大钟无声》原汁原味地再现了西部村落,西部民众和军营乃至大中国的凡人凡兵,凡事凡思,小而见大,因凡见伟,因平见奇。
这本小说的寓言意义是十分深刻的!
小说写的是一部当代青年学生和士兵的心路历程。在当代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当市场经济如同潮水迎面而来的时候,人们无法回避面临的众多选择,选择是一个机遇,选择势必要思想裂变,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要有抛弃,有争取。地处黄土高原沟壑区腹地的山坡上,从祖先传承下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自然经济方式,让新一代子孙感到不适,他们需要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是固守农村还是离开故土,是墨守千年的祖训还是改变落后的面貌,这是摆在他们面前的选择。小说主要人物郝建家和王仕兵是选择由农民而军人,从农村到城市,同样小说的主角白妍妍亦选择的是从农村到城市,置换身份。而师范毕业的于世堂选择的却是依然回农村去真实平淡地活着。
这四个普通的农村青年,抱着一腔热血,都想要做出不同于祖先的业绩。普通人的生存环境常常是由贫穷构成,而贫穷给人性塑造一种朴实、不平和忍耐。郝建家、王仕兵要从一个农村青年千方百计地去当兵,让部队提供自己一个不同于祖辈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还要千方百计地再冲刺成为“公家人”,吃“公家饭”,做领工资的人,这些只能在城市办到,城市于是变成一种地位、一种位置、也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郝建家在通过自身的小心和努力获取了这个象征之后,他基本上已经满足,想的是如何在岗位上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而王仕兵看中的是钱,在经济大潮中他的观念发生了一些改变,那就是由农民而军官,由军官之后他又忽然发现,似乎能真正让自己改变的唯有金钱,钱可以真实地改变自己的处境和地位,于是他在军官的位置上继续、向自己心中的最高处审视着。白妍妍也是一个带有普通意义的人,她的追求也是不回农村,因为现实中的城乡差别依然巨大,而且还有着人格的落差。他们三个人身份的置换,表现出的是追求权力、金钱和人生富裕,实际是取掉了人性的朴实、不平和忍耐,从贫穷到富裕将人性中的朴实变为机智,把忍耐变为无情的竞争,对于不平却认同。这是人格的变化,也是城乡的变化和贫富的深层次变化。
小说中,我看到的是立体的军人形象,军人作为人,有和正常人一样的欲望,然而作为区别于普通人的一个团体,他们又有着普通人不能及的品质。小说中郝建家和战友们在施工时候的牺牲精神,战友之间无私的关爱之情,甚至在大街上为了曾经“收拾”过自己的班长大打出手的那些“损害”军人形象的文字,让人更加喜爱这些有血、有肉、有情义的军中男儿。
一个人,优点再优,缺点其实就是这个人的高度,所以人的缺点才决定这个人的命运,王仕兵因为贪污改变了人生,在这钱和权力的背后是人性的缺点和弱点。
郝建家的命运是坎坷的,却又是这个平凡的世界中每一个人都有的坎坷经历,坎坷不同,喜乐忧思亦不同。郝建家在走出农村的时候是循规蹈矩的,重义气的,不喜欢张扬自己的,因此性格内敛而且宽容忍耐,保持着一个人应该有的良知,尽量做到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但是毕竟他生活在一个世俗的环境中,于是他没有维系住本来想维系住的东西。生活中许多的磕磕绊绊总不能让人宁静,这其实就是生活,也是我们所有人所处的所有的地方的真实生活,哪怕在最为淳朴洁净的军营。但是毕竟普通人应该有的善良,甚至是小农意识包括土气都组成了当代军人活生生的素质。一切源于真实!
读《大钟无声》,我有一种感觉,觉得中国的战士骨子里有中国农民的质朴,而中国农民骨子里传承的是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无论是在繁华都市,还是在野山荒村,甚至在军营战场,都在用一种文化的力量规定自己的行为秩序,传统文化在给人以信念以力量的同时,也在禁锢着人的思想,伤害着人的身心。主人公郝建家因为传统文化而质朴,王仕兵、白妍妍因为传统文化而疯狂,还有许多人因为传统的东西而做自己也许不想做的事情。小说揭示了一种现象,强者在弱者的面前是胜利的感觉,是战斗之后的胜利的感觉,是优越的感觉是伟大的感觉,强者以伟大的感觉扶助弱者,显示了一种超然,似乎这才是人生的一种快乐,小说的深刻性其实就在这里。
《大钟无声》的魅力不仅在于顺畅、平易,还在于朴实、扎实、真实、忠实!这正是《大钟无声》的底色和亮色。平实普通在有些时候似乎是一种陌生,然而人们期待的其实就是这种陌生的新鲜和真实——真实其实就是无上的美丽!人生其实就是大钟,《大钟无声》原汁原味地再现了西部村落,西部民众和军营乃至大中国的凡人凡兵,凡事凡思,小而见大,因凡见伟,因平见奇。
这本小说的寓言意义是十分深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