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上半年全市经济运行持续恢复、韧性增强,呈现稳中加固、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主要目标任务实现了“时间过半、完成过半”。全市生产总值达到20102.5亿元,同比增长12.7%,两年平均增长4.8%,同比增速与全国持平。
7月27日下午,市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三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人民政府关于2021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为做好市人大常委会审议的准备工作,市人大财经委结合高端产业发展专项监督等工作,研究制定了经济运行分析工作方案,聚焦本市上半年经济运行和计划执行情况,贯彻落实“四大功能”战略布局,推动“三大先导产业、六大产业集群”发展等重点内容,赴有关政府部门、部分区、产业园区、企业实地调研,并组织召开了浦东、黄浦、徐汇等8个区的半年度经济运行分析座谈会。同时,市人大财经委还就当前经济发展形势、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内容,邀请部分专家和市人大代表进行座谈;召开上半年经济运行专题座谈会,听取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财政局、市统计局等政府部门工作汇报。
全国人大财经委高度关心上海经济社会发展情况,7月5日在沪召开天津、上海、江苏等11个省市的半年度经济运行分析片区会议,围绕当前经济发展形势、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挑战进行专题研究。市人大常委会领导高度重视经济运行分析工作,蒋卓庆主任、肖贵玉副主任出席部分会议,并对当前经济工作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
工业生产好于预期 主要行业保持增长
当前国内外市场需求逐步回暖,重点工业行业总体处在扩张上升期。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两年平均增长5.4%,高于疫情前增长水平;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8.8%,两年平均增长5.5%。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9.6%,两年平均增长12.3%,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为39.5%。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高端装备、汽车、机械、石化、钢铁等行业均保持两位数增长。
服务业继续稳定恢复 利用外资规模创新高
服务业保持稳定恢复态势。上半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3%,两年平均增长5.2%。现代服务业恢复较好,上半年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0%以上,两年平均增长10%以上。金融市场运行平稳,上半年金融市场交易总额同比增长9.2%。住宿餐饮等人员聚集型服务业基本恢复至疫情前水平。
国际资本和外资企业继续看好上海发展,上半年全市实到外资124.5亿美元,同比增长21.1%,两年平均增长13%。总部经济持续升级,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31家、外资研发中心12家,累计分别达到802家和493家。
“三驾马车”共同发力 助力经济稳定增长
工业、基础设施、房地产投资共同发力。上半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同比增长10.9%,两年平均增长8.8%,其中工业投资、城市基础设施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分别增长10.5%、11.2%、11.5%;重大项目加快推进,完成投资910.4亿元,同比增长15.2%,完成全年计划52.6%;民间投资增长18.5%,高于全社会投资增速7.6个百分点。
消费市场热点亮点涌现,“五五购物节” “六六夜生活节”等重大活动成效显著,线上消费、高端消费、节庆消费和重点商圈消费快速增长。上半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048.4亿元,同比增长30.3%,两年平均增长7.6%,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商品销售总额同比增长27%,两年平均增长6.8%;网络购物交易额增长17.8%,新增各类首店513家,首店数量和质量稳居全国首位。
在国内经济领先恢复、国内外需求回升、国外产需缺口大等多重因素推动下,上半年全市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9%,其中进口增长25.4%,出口增长9.6%;汽车、奢侈品等升级类消费品进口大幅增长34.8%,拉动全市进口增长7个百分点;铜矿砂、铁矿砂、铜材、塑料等大宗商品进口快速增长,合计拉动进口增长4.4个百分点。汽车、汽车零部件出口分别增长1.9倍和33.9%,合计拉动出口增长3个百分点。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 社会民生持续改善
财税收入增速稳步上升,上半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731.5亿元,同比增长20.2%。服务经济贡献作用凸显,第三产业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4.6%,对全市收入增长贡献率达97.4%。
居民收入稳定增长,上半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357元,同比增长10.3%,两年平均增长6.9%。居民消费价格保持平稳,上半年CPI同比上涨0.7%,猪肉、蔬菜等“菜篮子”价格指数持续回落。
迎难而上巩固成果 质量变革转型突破
当前国际形势中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世界经济复苏乏力。我国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新冠肺炎疫情“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任务艰巨,有效需求仍显疲弱,实体经济特别是民营和小微企业仍较困难,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問题仍然突出,给本市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的挑战。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市人大代表和专家们在充分肯定上半年工作成绩的同时,针对当前经济发展形势,提出了下一步工作的意见建议。
坚持高质量发展。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巩固好疫情防控成果,继续推进“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扎实推动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要把更多精力放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上来,进一步细化年度经济发展目标,学习借鉴兄弟省市推动产业经济发展的好经验和好做法,扎实有效推进各项工作。要发挥好国内大循环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作用,畅通国内经济大循环,切实推动经济发展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全市各方要统一认识、提高站位,拿出切实有效的支持措施,全力打响“上海制造”品牌,努力推动实体经济健康稳定发展。要继续引导金融向实体经济让利,推动融资难融资贵等顽疾得到有效改善。要贯彻落实好《上海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推动供应链金融、融资担保等各项政策,帮助中小企业渡难关、谋发展。要高度关注大宗商品和国际物流价格上涨,“订单减、回款难、资金紧”,部分行业缺芯等问题给制造业带来的冲击,建议政府部门出台相应政策支持实体经济渡过难关。
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要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布局一批国家级实验室和研究中心,加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进一步提升本市产业核心竞争力。要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重点领域,实施重大产业创新专项,深化“揭榜挂帅”机制,推动一批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增强核心技术供给能力。要完善科技人才激励机制、科技评价机制、试错容错纠错机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推动数字化转型。要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围绕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放大数字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助力创新型经济、服务型经济、开放型经济、总部型经济、流量型经济发展。要推动人工智能、5G、大数据、工业互联网、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在制造业领域的全面渗透和高效应用,推动园区、企业数字化转型,打造智慧园区和智能示范工厂。要加快推进面向产业的数字新基建,打造丰富应用场景,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支撑。
7月27日下午,市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三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人民政府关于2021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为做好市人大常委会审议的准备工作,市人大财经委结合高端产业发展专项监督等工作,研究制定了经济运行分析工作方案,聚焦本市上半年经济运行和计划执行情况,贯彻落实“四大功能”战略布局,推动“三大先导产业、六大产业集群”发展等重点内容,赴有关政府部门、部分区、产业园区、企业实地调研,并组织召开了浦东、黄浦、徐汇等8个区的半年度经济运行分析座谈会。同时,市人大财经委还就当前经济发展形势、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内容,邀请部分专家和市人大代表进行座谈;召开上半年经济运行专题座谈会,听取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财政局、市统计局等政府部门工作汇报。
全国人大财经委高度关心上海经济社会发展情况,7月5日在沪召开天津、上海、江苏等11个省市的半年度经济运行分析片区会议,围绕当前经济发展形势、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挑战进行专题研究。市人大常委会领导高度重视经济运行分析工作,蒋卓庆主任、肖贵玉副主任出席部分会议,并对当前经济工作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
工业生产好于预期 主要行业保持增长
当前国内外市场需求逐步回暖,重点工业行业总体处在扩张上升期。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两年平均增长5.4%,高于疫情前增长水平;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8.8%,两年平均增长5.5%。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9.6%,两年平均增长12.3%,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为39.5%。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高端装备、汽车、机械、石化、钢铁等行业均保持两位数增长。
服务业继续稳定恢复 利用外资规模创新高
服务业保持稳定恢复态势。上半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3%,两年平均增长5.2%。现代服务业恢复较好,上半年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0%以上,两年平均增长10%以上。金融市场运行平稳,上半年金融市场交易总额同比增长9.2%。住宿餐饮等人员聚集型服务业基本恢复至疫情前水平。
国际资本和外资企业继续看好上海发展,上半年全市实到外资124.5亿美元,同比增长21.1%,两年平均增长13%。总部经济持续升级,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31家、外资研发中心12家,累计分别达到802家和493家。
“三驾马车”共同发力 助力经济稳定增长
工业、基础设施、房地产投资共同发力。上半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同比增长10.9%,两年平均增长8.8%,其中工业投资、城市基础设施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分别增长10.5%、11.2%、11.5%;重大项目加快推进,完成投资910.4亿元,同比增长15.2%,完成全年计划52.6%;民间投资增长18.5%,高于全社会投资增速7.6个百分点。
消费市场热点亮点涌现,“五五购物节” “六六夜生活节”等重大活动成效显著,线上消费、高端消费、节庆消费和重点商圈消费快速增长。上半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048.4亿元,同比增长30.3%,两年平均增长7.6%,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商品销售总额同比增长27%,两年平均增长6.8%;网络购物交易额增长17.8%,新增各类首店513家,首店数量和质量稳居全国首位。
在国内经济领先恢复、国内外需求回升、国外产需缺口大等多重因素推动下,上半年全市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9%,其中进口增长25.4%,出口增长9.6%;汽车、奢侈品等升级类消费品进口大幅增长34.8%,拉动全市进口增长7个百分点;铜矿砂、铁矿砂、铜材、塑料等大宗商品进口快速增长,合计拉动进口增长4.4个百分点。汽车、汽车零部件出口分别增长1.9倍和33.9%,合计拉动出口增长3个百分点。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 社会民生持续改善
财税收入增速稳步上升,上半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731.5亿元,同比增长20.2%。服务经济贡献作用凸显,第三产业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4.6%,对全市收入增长贡献率达97.4%。
居民收入稳定增长,上半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357元,同比增长10.3%,两年平均增长6.9%。居民消费价格保持平稳,上半年CPI同比上涨0.7%,猪肉、蔬菜等“菜篮子”价格指数持续回落。
迎难而上巩固成果 质量变革转型突破
当前国际形势中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世界经济复苏乏力。我国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新冠肺炎疫情“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任务艰巨,有效需求仍显疲弱,实体经济特别是民营和小微企业仍较困难,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問题仍然突出,给本市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的挑战。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市人大代表和专家们在充分肯定上半年工作成绩的同时,针对当前经济发展形势,提出了下一步工作的意见建议。
坚持高质量发展。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巩固好疫情防控成果,继续推进“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扎实推动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要把更多精力放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上来,进一步细化年度经济发展目标,学习借鉴兄弟省市推动产业经济发展的好经验和好做法,扎实有效推进各项工作。要发挥好国内大循环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作用,畅通国内经济大循环,切实推动经济发展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全市各方要统一认识、提高站位,拿出切实有效的支持措施,全力打响“上海制造”品牌,努力推动实体经济健康稳定发展。要继续引导金融向实体经济让利,推动融资难融资贵等顽疾得到有效改善。要贯彻落实好《上海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推动供应链金融、融资担保等各项政策,帮助中小企业渡难关、谋发展。要高度关注大宗商品和国际物流价格上涨,“订单减、回款难、资金紧”,部分行业缺芯等问题给制造业带来的冲击,建议政府部门出台相应政策支持实体经济渡过难关。
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要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布局一批国家级实验室和研究中心,加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进一步提升本市产业核心竞争力。要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重点领域,实施重大产业创新专项,深化“揭榜挂帅”机制,推动一批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增强核心技术供给能力。要完善科技人才激励机制、科技评价机制、试错容错纠错机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推动数字化转型。要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围绕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放大数字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助力创新型经济、服务型经济、开放型经济、总部型经济、流量型经济发展。要推动人工智能、5G、大数据、工业互联网、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在制造业领域的全面渗透和高效应用,推动园区、企业数字化转型,打造智慧园区和智能示范工厂。要加快推进面向产业的数字新基建,打造丰富应用场景,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