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非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SSQWYSD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贵有自知之明,自知贵在知己之非。尺有短长人有善恶,观照当下人心,利己自私者眾多。自然环境的恶化、社会人心的浮躁、重利轻义的物化,处处印证人类处于转型的裂变之中,而一切善念的转化都源自知非之心。不惑之年,人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越来越明白己非。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能内观己非,是弃恶从善的开始。凡利于众生的即善,凡利于自己的即恶,我们几十年的人生似乎都活在自己的圆圈之中,从未想过太多自己利益之外的空气、水、粮食、草木和阳光,它们的慈悲和恩德,让我深知自己的贪欲和过错。
  照镜子是认识自己、了解是非的开始。一个人来到人世间是要利益大众的,但却没想到自己做了很多的恶,犯了很多的错。不珍惜粮食、不爱惜物命、不孝敬父母、不爱护家人,占有更多财货、贪图更多享受、口食太多生命、制造更多垃圾,想来自己真的是罪过滔天。人要深入观照己非,要深刻检讨自己。想起过往人生,总是活得肤浅,总是得过且过,总是悠悠放任,总是遮遮掩掩,到如今才发觉自己造恶千端,积重难返。佛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人只有不断反省己过,才能痛改前非。
  未先行善先行改过,过有千端惟心所造。我们一切的祸福都是善恶的结果,要想安身立命,一定要洗刷自己的罪过,从心忏悔。人生的无常境遇,虽然更多是自己不可思议的苦难,但它的来临都是我们自私自利的结果。不要沉迷在肤浅的抱怨中,更不要继续南辕北辙的行走人生,迷途知返才是真君子。无论做学问、做官、做商、做事、做人,还是为父、为母、为子、为己,都需要在当下人类前行的十字路口,放下面具、放下套子、放下私心,从知己、知非、知命开始。誓愿:过由心造,亦由心改,如斩毒树,直断其根。
其他文献
“婴香,角沉三两末之,丁香四钱末之,龙脑七钱别研,麝香三钱别研,治弓甲香壹钱末之,右都研匀。入牙消半两,再研匀。入炼蜜六两,和匀。荫一月取出,丸作鸡头大。略记得如此,候检得册子,或不同,别录去。”  ◎角沉,角沉三两末之  “如牛角黑者,名角沉。”是海南岛所产沉香(或称沉水香)中最好一种。沉香作为香方中使用数量最多者,是香方中的君药。  据《本草衍义》记载:“沉香,岭南诸郡悉有之,旁海诸州尤多。今
期刊
两千年前的一天,荒凉的戈壁滩上有一群人坐在骆驼上风尘仆仆地在赶路,你若问他从哪儿来往哪儿去,他必定睁大那圆溜溜的眼睛,说,你闻闻看,那空气中顺着热气飘散出来的,是来自西域的甘松、苏合。  送给谁?  顺着丝绸之路往前走,看,那尽头就是长安。那人说完蒙上遮挡风尘的面纱,只露出一双眼睛,眼睛里好像还泛着光泽,如这空气中飘散的味道。  历史洗去铅华,看大国之崛起衰落,熟读历史的人翻开枕边的典籍,大多也不
期刊
苏绣,简单说来就是苏州的地方刺绣,它最初起源于苏州吴县一带,如今已遍及常州、无锡、扬州、宿迁等地。  苏绣产生的时间,最早说是春秋时代。据西汉刘向《说苑》记载,春秋吴国贵族“绣饰华丽”,日常衣物甚至陈设饰品都用丝绣点缀。迄今为止,苏绣可以看到的历史大约在1100年,南宋以后数百年,苏绣进入鼎盛,无数的苏绣名家如群星璀璨,金淑芳、凌杼、薛素素、沈寿……每个名字都是苏绣的一段历史、一段传奇。  民国时
期刊
一般而言,皇帝御驾亲征,以万乘之重,驭百万之师,自然人心踊跃,争效死功,理应具有攻则必胜、战则必克的战斗力。  吊诡的是,隋炀帝三征高丽,不仅损兵折将,而且终因穷兵黩武引发内乱,以至于江山易主。唐太宗以盛世雄兵东征高丽,却坐困于“东瀛小夷”,不得已班师而还。而庸碌无为的唐高宗李治,竟然成功征服高丽,他恰恰没有御驾亲征。  英明之君,亲征而败;庸碌之主,放权反胜,这里面藏着什么玄机?让我们回放隋炀帝
期刊
菩萨保佑。无数人在说这句话。不知道菩萨有多难。不应该求的事情也求,她不是人,她只是你想象的一个神,她亦有她的难处。  朱天文说:菩萨除了不忍看,也是没有能力看,才低眉的。  而我知道,因为世间多纷难,再法力无边也无法一一尽数排解,所以必须懂得适度,莫妄求,回归本真。  记得阿成写过一段在云南的文字,真是回归了本真。他说,“在云南只能蹲在地上看蜥蜴,看了半天,蜥蜴的眼睛才眨一下。”  这句话我看了半
期刊
在很多传统戏曲和小说中,常见某位功臣或其后代在违法犯禁大祸临头的时候,拿出一块皇帝特赐的“免死金牌”,于是当场转危为安。那么,古代真有这种人间法宝吗?有,就是历史上的“丹书铁券”。  丹书铁券又名“誓书铁券”、“金书铁契”等,是帝王赐给功臣们世代保存,可以享受免罪特权的凭证,一般用铁板制成,以丹朱书写其上,故得此名。  据史料载,早在战国时期,就有书写丹书以赋特权的做法。《周礼·秋官·司约》有载“
期刊
禅语说:“贪观天上月,失却掌中珠。”  当我们把眼睛盯着天上的月亮的时候,就会丢失手中的珍珠。“当下”就是手中的珍珠。安住在当下,就是用一颗快乐的心,把你的兴趣,集中在当下,全心全意去体验它。  我们一直活得很匆忙,不管是吃饭、走路、睡觉,总是没有耐性,总是急着想赶赴下一个目标;我们总是无法专注于“当下”;我们总是想着明天的事,明年的事,甚至下半辈子的事。  有人说“我明年要赚得更多”,有人说“我
期刊
古人云:“欲知大道,必先知史。知之越多,爱之越深。”中国人对花的感情源于悠久的历史,深邃的文化。我国植花种草,赏花的历史,更是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诗经中有大量的人与花草的描写,在漫长的历史中,花草一直伴随着人们,上至达官贵胄,下至黎民百姓,花草是最平等的对待。因此,也出现了大量的诗词歌赋去吟哦,随着历史的变迁,花草也形势百出得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体现着人们的生活情趣和时代特色。插花随着时代的变迁
期刊
◎从形而上 由器而道  ——何谓花道之道  众所周知,古代文人以能“琴棋书画诗酒花”的诸般闲事为风雅,或者是把“琴棋书画”定为文人修养必须具备的四种才艺。尤其是到了宋代,在前人闲情文化的基础上,人们又把“点茶、插花、焚香和挂画”从诸般闲事中独立出来,将其格调抬高,汇总成“四般闲事”,作为道具装点在文人士大夫们的生活场景里。  实事求是的讲,花道一词在邻邦日本更为常见,我们中国的古人一直没有给插花这
期刊
◎中南禅茶  终南山自古产茶。《神农本草经》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民间相传神农氏正是在秦岭终南山发现茶之功用的。传说神农有特异功能,能看见药草在体内运行的情况。一日,神农吃茶后,发现茶水在体内运行,所到之处肠胃被清理的干干净净。于是,茶便被尊为药草之首,瑞草之魁。  “自古高僧爱斗茶”。西汉末年,佛教传入我国,由于教义和僧侣活动的需要,茶很快就与佛教结下不解之缘。禅茶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