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小学教学活动呈现出了新特征,作为小学班主任,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授,还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就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应用展开分析。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小学班主任工作;应用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小学班主任肩负的一项重要任务,学生心理素质的养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学校因素、家庭因素、学生自身因素、社会因素等等,班主任是直接对小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人员,其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对于学生心理素质的养成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在小学课堂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新时期下对班主任提出的新要求,作为小学班主任,要积极适应自己角色的变化,将班级管理、教师角色与心理健康医生角色融合起来,从心理学角度出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小学生塑造出完美的人格。
一、现阶段小学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的常见问题
目前,很多小学班主任对心理健康教育缺乏正确的认识,他们仅仅是单一执行领导安排的各项工作,没有根据小学阶段孩子的心理特点来开展健康教育。并且,有相当一部分班主任还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他们没有接受过系统、全面的心理教育指导,影响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成效。即使部分学校成立了专门的部门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但是也缺乏专业技术过硬的教师,导致心理健康教育形同虚设。
二、小学班主任如何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1.在课堂上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课堂是小学生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作为班主任,在日常教学中,要调动各类心理因素,优化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提高学生的参与主动性,让他们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可以接受到系统、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实现学生心理素质的有效提升。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要具有整体性、广泛性的特征,要注意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是面向全体孩子,并不是针对部分存在心理缺陷的孩子。作为班主任,对于每一个孩子,都要做到一视同仁,不管他们学习成绩如何,不管他们是调皮捣蛋还是聪明听话,都要同等对待,否则很容易影响孩子们的心理健康。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既要关注情感和兴趣因素,也要关注其中的个性和意志成分,心理健康教育与知识的传授不同,是隐性的,需要潜移默化地进行,将心理因素内化为学生的心理结构。
2.在活动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阶段的孩子,不喜欢说教性的教育活動,他们渴望能够积极地参与各类活动、游戏,作为班主任,需要尽可能地满足孩子们的心理诉求,引导他们在活动中进行感受和体会,认识自己周围的世界,获取必备的心理体验。在节假日,可以举行一些有针对性的活动,予以学生参与的机会,让他们在活动中循序渐进地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实现寓教于乐的目的。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还要抓住问题的教育契机,开展直观的心理教育活动,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质量。
3.利用家庭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仅仅凭借班主任的一己之力,是很难获取理想的教学效果的,班主任要积极与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为学生营造出平等、民主、和睦的家庭氛围,让家长充分尊重学生,鼓励孩子与其他的同伴交往,尽可能地为他们创设出交往的途径,避免孩子产生自卑、胆怯、孤独的心理,更不能随意地责骂、体罚孩子,也不能过度地溺爱,对于孩子身上的固化思维,要正确地引导,实事求是,不能要求过高,对于孩子取得的点滴进步,应该及时进行鼓励和肯定,强化孩子们的自信心。在学习方面,要劳逸结合、张弛有度,避免孩子用脑过度,这种家校联合的方式对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4.注重班级的班风建设
学生的意识与情感都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对于班风也有着直接的影响,在班风建设方面,需要以学生为中心,建立良好的心理标准,构建出科学的制度,定期组织班会,鼓励学生表达出自己的意见。良好的班风可以为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更好的环境,循序渐进地转化学生,此外,还要让学生知道,班级就是自己的家,教师可以予以自己的关爱,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学会感恩,在将来也会主动地回报国家和社会。为此,班主任要加强学习,掌握关于心理测试、心理辅导、心理健康、心理咨询等方面的知识,加强学习,探索积极的教育方式,实现班级管理与教学的有效结合,创新教育模式、教育方法和教育内容。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小学班主任应切实担负起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职责,从小学班主任教育工作和小学生心理特点出发,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大力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特别是要在了解学生心理需求、融入班级管理、关注学生心理变化、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四个方面狠下工夫,确保心理健康教育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1]张云鑫.浅谈参加“2010年‘知行中国’小学班主任教师培训项目”学习感想:网络学习,大势所趋[J].新课程学习(上),2011(1).
[2]刘晓京.小学班主任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探微[J].中小学电教(下),2010(6).
[3]刘学.农村小学班主任对留守儿童的心理教育探析[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7(3).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小学班主任工作;应用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小学班主任肩负的一项重要任务,学生心理素质的养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学校因素、家庭因素、学生自身因素、社会因素等等,班主任是直接对小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人员,其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对于学生心理素质的养成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在小学课堂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新时期下对班主任提出的新要求,作为小学班主任,要积极适应自己角色的变化,将班级管理、教师角色与心理健康医生角色融合起来,从心理学角度出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小学生塑造出完美的人格。
一、现阶段小学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的常见问题
目前,很多小学班主任对心理健康教育缺乏正确的认识,他们仅仅是单一执行领导安排的各项工作,没有根据小学阶段孩子的心理特点来开展健康教育。并且,有相当一部分班主任还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他们没有接受过系统、全面的心理教育指导,影响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成效。即使部分学校成立了专门的部门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但是也缺乏专业技术过硬的教师,导致心理健康教育形同虚设。
二、小学班主任如何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1.在课堂上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课堂是小学生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作为班主任,在日常教学中,要调动各类心理因素,优化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提高学生的参与主动性,让他们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可以接受到系统、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实现学生心理素质的有效提升。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要具有整体性、广泛性的特征,要注意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是面向全体孩子,并不是针对部分存在心理缺陷的孩子。作为班主任,对于每一个孩子,都要做到一视同仁,不管他们学习成绩如何,不管他们是调皮捣蛋还是聪明听话,都要同等对待,否则很容易影响孩子们的心理健康。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既要关注情感和兴趣因素,也要关注其中的个性和意志成分,心理健康教育与知识的传授不同,是隐性的,需要潜移默化地进行,将心理因素内化为学生的心理结构。
2.在活动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阶段的孩子,不喜欢说教性的教育活動,他们渴望能够积极地参与各类活动、游戏,作为班主任,需要尽可能地满足孩子们的心理诉求,引导他们在活动中进行感受和体会,认识自己周围的世界,获取必备的心理体验。在节假日,可以举行一些有针对性的活动,予以学生参与的机会,让他们在活动中循序渐进地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实现寓教于乐的目的。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还要抓住问题的教育契机,开展直观的心理教育活动,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质量。
3.利用家庭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仅仅凭借班主任的一己之力,是很难获取理想的教学效果的,班主任要积极与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为学生营造出平等、民主、和睦的家庭氛围,让家长充分尊重学生,鼓励孩子与其他的同伴交往,尽可能地为他们创设出交往的途径,避免孩子产生自卑、胆怯、孤独的心理,更不能随意地责骂、体罚孩子,也不能过度地溺爱,对于孩子身上的固化思维,要正确地引导,实事求是,不能要求过高,对于孩子取得的点滴进步,应该及时进行鼓励和肯定,强化孩子们的自信心。在学习方面,要劳逸结合、张弛有度,避免孩子用脑过度,这种家校联合的方式对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4.注重班级的班风建设
学生的意识与情感都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对于班风也有着直接的影响,在班风建设方面,需要以学生为中心,建立良好的心理标准,构建出科学的制度,定期组织班会,鼓励学生表达出自己的意见。良好的班风可以为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更好的环境,循序渐进地转化学生,此外,还要让学生知道,班级就是自己的家,教师可以予以自己的关爱,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学会感恩,在将来也会主动地回报国家和社会。为此,班主任要加强学习,掌握关于心理测试、心理辅导、心理健康、心理咨询等方面的知识,加强学习,探索积极的教育方式,实现班级管理与教学的有效结合,创新教育模式、教育方法和教育内容。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小学班主任应切实担负起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职责,从小学班主任教育工作和小学生心理特点出发,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大力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特别是要在了解学生心理需求、融入班级管理、关注学生心理变化、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四个方面狠下工夫,确保心理健康教育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1]张云鑫.浅谈参加“2010年‘知行中国’小学班主任教师培训项目”学习感想:网络学习,大势所趋[J].新课程学习(上),2011(1).
[2]刘晓京.小学班主任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探微[J].中小学电教(下),2010(6).
[3]刘学.农村小学班主任对留守儿童的心理教育探析[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