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川县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措施与成效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i4477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总结了陇川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分析和探讨了降低农药使用风险、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措施及取得的成效,并提出相关对策,以期为促进该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依据。
  关键词 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措施;成效;对策;云南陇川
  中图分类号 F7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7-0292-02
  民以食为天,农产品质量安全关系到人类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因而是现代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1]。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粮食、蔬菜、水果等农产品安全性要求越来越高。农药使用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本保障,也是农业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措施。然而,由于生产上农药的不科学使用,农药残留已成为我国农产品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给人们身体健康造成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1-2]。为了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维护公众健康,国务院2006年11月1日起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规范农产品质量监管,农产品质量安全有保障。为了让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风险评估和监督抽查有依据,国务院2012年6月13日出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管理办法》[2-4]。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主要是以投入品使用监管为主,从源头上净化食品安全,重点督导基地生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的重点是农残检测,降低农药使用风险技术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保障措施。
  陇川县地处北纬24°8′~24°39′,东经97°39′~98°17′,国土面积1 931 km2,全县人口17.3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3.98万人;境内有景颇、傣、阿昌、德昂、傈僳等5个世居少数民族。长期以来,陇川县一直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对农资经营户规范管理,以“农资经营示范店”、真假农资辨别挂图、农药安全科学使用技术培训、真假农资辨知识培训等让优质农资进村入户技术措施。经过多年的监管和整治,蔬菜农药残留综合超标水平逐年下降,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农产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关系着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降低农药使用风险、提高农药科学合理化管理水平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措施。近年来,陇川县结合当地农药使用风险实际及农产品质量安全,通过农资市场监管、农残检测、降低农药使用风险培训等绿色防控措施,降低了农药使用风险和取得了明显的成效。2010年陇川县被列为云南省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县。通过农药安全使用知识宣传培训和农药安全使用示范点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并于2011年被评为云南省降低农药使用风险示范县。
  1 陇川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
  陇川县属于云南省少数民族偏远边境地区之一,农产品质量具有良好的基础和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小。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支持下,陇川县于2011年完成实施“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与产品认证整体推进项目”,标志着陇川县农产品生产标准达到了无公害生产标准,投入品合理使用水平得到提高。陇川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以全面推进“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为切入点,从“农田到餐桌”整个生产过程进行控制,加快无公害农产品发展步伐,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全面发展,为陇川县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自2011年起,与上级监管部门鉴定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农残合格率90%以上,要求2015年农残合格率达到95%以上。在陇川县的带动下,德宏州也做出了重大举措“质量兴州”,要求全州所有市县到2015年农残检测合格率达到95%以上。
  2 提高农产品质量的主要措施与成效
  2.1 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
  2.1.1 产地及产品情况。陇川县有耕地面积32 723.52 hm2,根据陇川县申报无公害农产品基地总体规划,剔除不适宜区及已认定的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实际评价认定种植业产地26 202.46 hm2,粮经作物(水稻、玉米、蔬菜、西甜瓜等)产地11 487.8 hm2,茶叶生产基地1 606.67 hm2,甘蔗生产基地39 360 hm2,水产养殖基地面积1 033.33 hm2,畜禽(猪、牛)养殖基地包括5个规模化养殖厂申报5.2万头。
  2.1.2 制定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标准。积极推进标准化生产,重点推广农药安全使用、农药残留控制、病虫害生物防治、植保机械应用、平衡施肥、有机肥应用及地膜覆盖、塑盘营养袋育苗、沼肥综合利用等栽培技术。结合整体推进项目,陇川县统一制定了茶叶、甘蔗、粮经作物、蔬菜、水产、畜牧6个无公害产品生产技术标准。申报认证产地认定,引导农民群众科学利用投入品发展无公害农产品。
  2.2 申报绿色食品认证
  从2005年起,陇川县开始组织申报认证绿色食品1个,每年申报数量递增,到2012年已经申报了20个。申报产品分别是白砂糖、茶叶、精米、食用笋等20个产品,认定面积9 066.67 hm2。
  2.3 建立检验检测体系
  2007年,建立县级农残检验室,加强监测人员数量,定期组织技术培训和经验交流,派遣相关技术人员到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和云南农业大学进行专业学习和培训,从而提高检测能力和水平。2007—2012年开展了农产品农残检测工作,共检测蔬菜、水果品种逾80个、5 483个样品,其中合格样品5 127个,占93.5%,不合格样品356个,占6.5%。
  2.4 加强农资市场监管
  2.4.1 实施农药“登记管理年”和“市场监管年”活动。陇川县通过强化农药登记管理和市场监管,农药品种结构明显优化,市场秩序明显好转,农产品质量安全得到提高。2003年以来,农业部会同有关部门全面禁止了甲胺磷等5种高毒农药的生产、经营和使用,完善了登记管理制度,相继开展了农药登记管理年和市场监管年活动。对陇川县农资市场全面实施6项新规,基本解决了农药名称乱、农民选药难的问题,农药品名逐步规范。针对陇川县农药市场经营状况,陇川县植保部门组织农资经营户集中学习了农业部2007年制定的《农药登记资料规定》《农药标签和说明书管理办法》等6项农药管理新规定。农民购药过程中看不懂、问不明、选不准的问题得到较好解决。   2.4.2 对高毒农药的替代。开展高毒农药替代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通过落实甲胺磷等高毒农药禁用规定,实施高毒农药替代试验示范推广,成功地替代了一批高毒、剧毒农药产品,利用噻虫嗪、氯虫苯甲酰胺成功替代特丁磷、氧化乐果等高毒农药。2008—2012年替代面积为45 533.3 hm2。
  2.4.3 强化市场监管。通过加强市场管理,遏制了制假售假多、经营秩序乱的势头,农药质量合格率逐步提升。2007年标签抽查合格率占90%,不合格率占10%,标签合格率比2006年提高14个百分点,不合格率降低22个百分点。2008年标签抽查合格率占92%,标签合格率比2007年提高2个百分点。2009年标签抽查合格率95%,不合格率5%,2010年标签抽查合格率95%,确保了陇川县优质农资率。
  2.4.4 加强宣传和培训。利用病虫害防治技术培训会逢会必讲农药安全知识,改善了用药水平低、农残隐患多的状况,安全用药水平逐步提升。2008年以来,共培训从业人员1 080人,专题培训28场次。农药安全知识培训及科学合理农药技术培训625场次43 750人次。近年来,没有发生因农药残留引发的重大农产品安全事件,提升社会公众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信心。
  3 对策
  2007年以来,陇川县根据当地作物病虫害的发生及农药使用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家相关高毒农药的替代、农药登记资料规定等相关管理规定,积极组织和开展农药登记管理年和农药市场监管年活动及降低农药使用风险方面的活动,同时还需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3.1 坚持制度建设和体制机制创新
  坚持制度建设和体制机制创新是做好农药管理,降低农药风险,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础。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品种多乱杂、一药多名等问题,农业部门顶着巨大压力、克服重重困难,从完善农药登记制度入手,颁布实施了农药管理6项新规,有效解决了农药临时登记过多等长期困扰农药管理工作的难题,有力地推动了农药行业的健康发展。牢固树立全国一盘棋思想,努力形成农药管理工作的合力。同时,农药管理工作涉及面广、技术性强,必须加强协调、密切沟通、形成合力,建立农药管理的协作机制。
  3.2 绿色防控
  绿色防控是持续控制病虫灾害、保障农业生产安全的重要手段[5]。目前我国防治农作物病虫害主要依赖化学防治措施,在控制病虫危害损失的同时,也带来了病虫抗药性上升和病虫暴发几率增加等问题。通过推广应用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科学用药等绿色防控技术,不仅有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降低病虫害暴发几率,实现病虫害的可持续控制,而且有利于减轻病虫危害损失,保障粮食丰收和主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5]。
  3.3 加强宣传引导
  加强宣传和引导,树立通过绿色防控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意识。通过宣传引导,营造社会公众、广大农民和农药企业理解、支持农药管理工作的良好氛围,确保有效降低农药使用风险,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4 结语
  通过农资市场监管、农残检测、降低农药使用风险培训等降低农药使用风险技术的绿色防控技术的示范推广,有效替代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降低生产过程中的病虫害防控作业风险,避免人畜中毒,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有效措施。同时,还显著减少农药及其废弃物造成的面源污染,有助于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应利用绿色防控示范及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全面推广科学用药技术。举办科学用药技术示范田,主推高效、低毒、低残留、环境友好型农药,优化集成农药的轮换使用、交替使用、精准使用和安全使用等配套技术,加强农药抗药性监测与治理,普及规范使用农药的知识,严格遵守农药安全使用间隔期。通过降低农药使用风险一系列保障措施的实施,最大限度降低农药使用造成的负面影响。
  5 参考文献
  [1] 颜景辰,颜廷武.加强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对策建议[J].政策研究,2004(7):25-29.
  [2] 鄢敦望.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703-15706.
  [3] 李宏,李世鑫.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监管制度探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2,51(5):1045-1048.
  [4] 杜国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立法研究[J].河北法学,2008,26(9):107-111.
  [5] 王永和,姜永仙,段凤萍.陇川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促进甘蔗生产的重要作用[J].热带农业科技,2010,33(1):30-33.
其他文献
摘要 茶树病虫害防治是茶学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从教学重点、知识内化式教学方法及实验课程方面进行探索改革,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内化知识的应用创新。  关键词 茶树病虫害防治;教学改革;教学重点;教学方法;实验课程;青岛农业大学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9-0340-01  茶树病虫害防治学是茶学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是培养高级茶学专业人
摘要 通过对代半夏在太谷地区引种的生长周期,出苗、抽薹、开花时间,播种深度,收获测产等观测研究,发现代半夏在太谷县的适宜播种时间为7月3日,出苗时间为7月13日,抽薹、开花时间主要集中在7月24—30日,播种深度为9 cm,能收到较高产量,研究结果表明代半夏在太谷县能够很好地生长发育。  关键词 代半夏;引种;驯化;山西太谷  中图分类号 S56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
摘要 半农半牧区旗县的肉牛产业化推进方式,不同于纯农区或纯牧区,具有其自身的规律性,并形成了与其生态、社会与经济特征相适应的特有模式。以内蒙古20个半农半牧旗县的肉牛产业经营状况为参照体系,利用Delphi法取得的数据,构建了一个适宜于内蒙古半农半牧区肉牛产业化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包括4个方面和11个指标。进一步以太仆寺旗为实证评价对象,运用灰色聚类原理,建立了三角隶属函数评估灰色模型。
摘要 针对水稻收割机零部件设计过程复杂、工作量大且容易出错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CATIA的水稻收割机零部件参数化设计方法。该方法以CATIA为开发平台,基于参数化设计思想,利用二次开发方式实现水稻收割机零部件参数化设计,对于提高水稻收割机零部件设计的效率,缩短设计周期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水稻收割机;零部件;参数化设计;二次开发;CATIA  中图分类号 S22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
摘要 分析奉节县康乐镇基层农技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为农业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基层农技推广;问题;对策;重庆奉节;康乐镇  中图分类号 S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6-0300-01  一直以来,现代农业发展都离不开农业技术推广这一有效动力。在农机推广人员的不懈努力下,新技术、新品种以及试验示范都取得了较显著的发展成效。但是社会
摘要 山地公园是指拥有高低起伏的地形、丰富的植被,以自然风光为主的公园,通常具有改善生态环境、美化城市、游览观赏、休憩娱乐、科普教育等功能。以太平山公园为例,通过对生态山地公园规划设计方案与建设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着重介绍了山地公园景观规划与植物配置,提出山地公园的规划建设不同于其他城市公园的规划,应当以山地资源保护为前提,适度建设最基本、最简单的公园设施,并追求设施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减少对自然景
摘要 阐述了我国桑树育种研究概况,并从育种方法和品种等方面进行了桑树育种发展方向的探讨,以期为桑树育种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桑树育种;研究概况;育种方法;品种;发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 S888.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5-0289-01  桑树优良品种是重要的蚕业生产资料,桑叶产量及其品质与养蚕收成、经济效益密切相关,是夺取蚕茧丰收、增加蚕业经济效益的物
摘要 2010—2012年,厦门市种子管理站与农友种苗(中国)有限公司合作,在厦门、漳州、福州等地进行多年多点试验,总结出了小番茄新品种金玲珑的特征特性及适宜当地种植的栽培技术,包括土壤选择、播种育苗、整地、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等方面内容,以为广大果农提供参考。  关键词 番茄;金玲珑;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641.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
摘要 农作物秸秆与规模养殖企业的畜禽粪便是农村主要的面污染源,加强农作物废弃物综合利用,一方面可以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另一方面又可以变废为宝,发展农村生态循环经济。通过调研,分析泰兴市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利用对策。  关键词 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现状;问题;对策;江苏泰兴  中图分类号 S216.2;F30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
摘要 根据菏泽市气象信息员队伍建设实际情况,对菏泽市气象信息员队伍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发展对策,以为气象信息的传播和农村防灾减灾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气象信息员;队伍建设;问题;对策;山东菏泽  中图分类号 P4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4-0328-02  菏泽市位于山东省的西南部,黄河下游南岸,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全市总面积为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