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3783(2008)-4-0080-02
【摘 要】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的用药情况。方法 对174例冠心病病人临床用药进行分析。结果 给药途径及给药次数也对用药结果有影响,据报道,口服心得安1日1次1日3次疗效好;消心痛、心痛定舌下含化,可避免首过效应,药理作用强而迅速。目前,经皮肤吸收新剂型——硝酸脂类护心贴片会给冠心病提供更多更好的治疗方式。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即冠心病,临床表现为心绞痛、心肌梗死、心率失常、心衰等;目前仍是发病率、死亡率较高的疾病。治疗药品较多,近年来新药频出,药物间相互配伍是否合理,自然提到议事日程上,本组从为数不多的病历,对冠心病的用药情况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2年1月~2007年1月住院冠心病患者174例,男118例,平均年龄63岁,其中心率失常84例,占48.3%,心衰46例,占26.4%,心绞痛32例,占18.4%,其他类型12例,占6.9%。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脑血栓、肺气肿等疾病的156例,占89.7%。
1.2 用药情况 使用硝酸脂类、钙离子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及其他中成药的注射剂;其中钙离了拮抗剂使用占50.9%。住院期间使用单味药6例,口服用药2~18种,注射用药最多达12种。
1.3 本组病例年龄在60岁以上占82.7%,但用药中考虑老年病人的生理特点等甚少,用药类型及剂量几乎与年轻人一样,这样不太合理。由于机体随着年龄增大,体内主要自由基清除剂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降低,氧自由基数量增多,细胞正常生理活性受到损害,导致肝、肾、脑组织功能逐步减退,从而影响了药动学参数的变化,使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都受到影响[1]。故对老年病人用药一定要考虑其颁分布容积与年龄增长的线性关系,提示我们应按年龄特点酌情减少剂量[2]。
1.4 联合用药的目的 在于增强疗效,减少毒副作用,为达到此目的,临床用药应从单品种、小剂量开始,若控制不佳或效果不明显时,可合并用药:对并发症较多的病人,也应有主次之分,否则不但得不到预期效果,反而因用药品种过多造成不必要的毒副作用[3]。多种药物治疗使药物相互作用机遇增多,且各种药物的组成、剂量固定,药源性疾病发生率也增高。有资料显示,使用1~5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6%,使用6种或6
种以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8.4%。这表明使用一、二种药物治疗疾病的观点不仅在理论上成立,在实践中也得到证实,而且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1.5 人体药物代谢的差距 这种差距很大,有时差别可达到10~40倍,有些病人对药物作用反应迟缓,代谢慢,血药浓度高,长期给药可致积蓄中毒;部分病人对药物作用表现为高敏性,应用常规剂量即出现毒副作用,故对此类病人应采用个体化给药方案,进行治疗药物监测,科学的监测药物在体内的代谢、排泄情况,使药物的使用达到最适宜的剂量、最佳的疗效、最小的副作用,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2 讨论
治疗冠心病,尤其是心率失常型和心绞痛型,多以β-受体阻滞剂与硝酸脂类联合作用,几乎成为常规治疗方案确实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在应用中,β-受体阻滞剂不良反应屡屡发生。如:长期使用突然停药可产生“反跳现象”;早期心衰病人易诱发严重心力衰竭。无论如何给药,一般剂量就会引起心功能抑制等不良反应。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用于冠心病的治疗,二药联用或硝酸脂类型配伍使用具有不同特色,钙拮抗剂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合用,扩张血管作用相加,并可减少钙拮抗剂的副作用,使心率减慢[4];钙拮抗剂与硝酸脂类药物合用,其抗心绞痛使用相加。不难看出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在临床使用越来越普遍,对冠心病的治疗不仅限于扩张血管改善心肌缺血,还应通过减弱心肌兴奋收缩偶联,同时使心肌细胞浆内钙离子浓度下降,肌凝蛋白、ATP酶活性降低,供给能量减少,心肌耗氧量随之降低,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主要是防治并发症及缩小梗死面积,溶栓疗法可迅速恢复梗死区的血流灌注,但在应用时有出血的不良反应,以及低血压和过敏反应,临床应用时应充分重视。目前常用的溶栓剂有尿激酶、链激酶,另外小剂量的阿司匹林还可作为溶栓疗法的辅助治疗。
给药途径及给药次数也对用药结果有影响,据报道,口服心得安1日1次1日3次疗效好;消心痛、心痛定舌下含化,可避免首过效应,药理作用强而迅速。目前,经皮肤吸收新剂型——硝酸脂类护心贴片会给冠心病提供更多更好的治疗方式[5]。
参考文献:
[1] 何国新,符婵,戴德战.治疗心肌肥厚药物的进展.中国新药杂志,2001,10(8):576.
[2] 严宝霞.β肾上腺受体阻滞剂对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现代作用.中国药学杂志,2002,37(5):385.
[3] 社金山,血管紧张素转换霉抑制剂的心血管血流保护作用.天津药学,2001,13(1):3.
[4] 吴楠,宫本源,杨惠芬.尿激酶、链激酶溶栓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凝血纤溶活性的影响.中国急救医学,2001,21(6):353.
[5] 马岩敏.冠心病病人87例用药分析.现代医药卫生,2002,18(12)10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3783(2008)-4-0080-02
【摘 要】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的用药情况。方法 对174例冠心病病人临床用药进行分析。结果 给药途径及给药次数也对用药结果有影响,据报道,口服心得安1日1次1日3次疗效好;消心痛、心痛定舌下含化,可避免首过效应,药理作用强而迅速。目前,经皮肤吸收新剂型——硝酸脂类护心贴片会给冠心病提供更多更好的治疗方式。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即冠心病,临床表现为心绞痛、心肌梗死、心率失常、心衰等;目前仍是发病率、死亡率较高的疾病。治疗药品较多,近年来新药频出,药物间相互配伍是否合理,自然提到议事日程上,本组从为数不多的病历,对冠心病的用药情况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2年1月~2007年1月住院冠心病患者174例,男118例,平均年龄63岁,其中心率失常84例,占48.3%,心衰46例,占26.4%,心绞痛32例,占18.4%,其他类型12例,占6.9%。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脑血栓、肺气肿等疾病的156例,占89.7%。
1.2 用药情况 使用硝酸脂类、钙离子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及其他中成药的注射剂;其中钙离了拮抗剂使用占50.9%。住院期间使用单味药6例,口服用药2~18种,注射用药最多达12种。
1.3 本组病例年龄在60岁以上占82.7%,但用药中考虑老年病人的生理特点等甚少,用药类型及剂量几乎与年轻人一样,这样不太合理。由于机体随着年龄增大,体内主要自由基清除剂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降低,氧自由基数量增多,细胞正常生理活性受到损害,导致肝、肾、脑组织功能逐步减退,从而影响了药动学参数的变化,使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都受到影响[1]。故对老年病人用药一定要考虑其颁分布容积与年龄增长的线性关系,提示我们应按年龄特点酌情减少剂量[2]。
1.4 联合用药的目的 在于增强疗效,减少毒副作用,为达到此目的,临床用药应从单品种、小剂量开始,若控制不佳或效果不明显时,可合并用药:对并发症较多的病人,也应有主次之分,否则不但得不到预期效果,反而因用药品种过多造成不必要的毒副作用[3]。多种药物治疗使药物相互作用机遇增多,且各种药物的组成、剂量固定,药源性疾病发生率也增高。有资料显示,使用1~5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6%,使用6种或6
种以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8.4%。这表明使用一、二种药物治疗疾病的观点不仅在理论上成立,在实践中也得到证实,而且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1.5 人体药物代谢的差距 这种差距很大,有时差别可达到10~40倍,有些病人对药物作用反应迟缓,代谢慢,血药浓度高,长期给药可致积蓄中毒;部分病人对药物作用表现为高敏性,应用常规剂量即出现毒副作用,故对此类病人应采用个体化给药方案,进行治疗药物监测,科学的监测药物在体内的代谢、排泄情况,使药物的使用达到最适宜的剂量、最佳的疗效、最小的副作用,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2 讨论
治疗冠心病,尤其是心率失常型和心绞痛型,多以β-受体阻滞剂与硝酸脂类联合作用,几乎成为常规治疗方案确实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在应用中,β-受体阻滞剂不良反应屡屡发生。如:长期使用突然停药可产生“反跳现象”;早期心衰病人易诱发严重心力衰竭。无论如何给药,一般剂量就会引起心功能抑制等不良反应。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用于冠心病的治疗,二药联用或硝酸脂类型配伍使用具有不同特色,钙拮抗剂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合用,扩张血管作用相加,并可减少钙拮抗剂的副作用,使心率减慢[4];钙拮抗剂与硝酸脂类药物合用,其抗心绞痛使用相加。不难看出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在临床使用越来越普遍,对冠心病的治疗不仅限于扩张血管改善心肌缺血,还应通过减弱心肌兴奋收缩偶联,同时使心肌细胞浆内钙离子浓度下降,肌凝蛋白、ATP酶活性降低,供给能量减少,心肌耗氧量随之降低,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主要是防治并发症及缩小梗死面积,溶栓疗法可迅速恢复梗死区的血流灌注,但在应用时有出血的不良反应,以及低血压和过敏反应,临床应用时应充分重视。目前常用的溶栓剂有尿激酶、链激酶,另外小剂量的阿司匹林还可作为溶栓疗法的辅助治疗。
给药途径及给药次数也对用药结果有影响,据报道,口服心得安1日1次1日3次疗效好;消心痛、心痛定舌下含化,可避免首过效应,药理作用强而迅速。目前,经皮肤吸收新剂型——硝酸脂类护心贴片会给冠心病提供更多更好的治疗方式[5]。
参考文献:
[1] 何国新,符婵,戴德战.治疗心肌肥厚药物的进展.中国新药杂志,2001,10(8):576.
[2] 严宝霞.β肾上腺受体阻滞剂对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现代作用.中国药学杂志,2002,37(5):385.
[3] 社金山,血管紧张素转换霉抑制剂的心血管血流保护作用.天津药学,2001,13(1):3.
[4] 吴楠,宫本源,杨惠芬.尿激酶、链激酶溶栓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凝血纤溶活性的影响.中国急救医学,2001,21(6):353.
[5] 马岩敏.冠心病病人87例用药分析.现代医药卫生,2002,18(12)1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