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医德意识是通过医德教育形成的医学生内在道德品质所表现出的对自身所信仰的医学道德情感的追求。在医学生医德意识形成的过程中,如何更好地确定医德意识的目标,准确把握医德意识形成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对于医德意识教育是至关重要的。
一、医德意识教育的内涵
医学职业道德是从事医务工作的人们必须遵循的道德原则、规范、要求的总和。与其他类型的道德不同,它可以直接参与到、渗透到医学科学中对医学科学的发展变化起到推动或制约的作用,它包含了医德认知、医德情感、医德信念等诸多范畴。
医德意识,是医务人员在已经形成的医德认识、医德情感和医德信念的基础上,其内心逐步养成的一种实践医德义务的真诚信仰、强烈责任感和执着追求。诚然,在医务人员医德品质中,知、情、意、信、行诸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但就医德意识的特性而言,它却始终居于核心地位,起着主导作用。
医德意识具有强烈的信念色彩,作为医务人员发自于内心,潜意识的对医德义务的真诚信仰和主动实践,以及本身所表现出的强烈的责任感,医德意识使医务工作者对自己所认同的医德基本原则、规范和范畴有深刻和牢固的认识与理解,并确信它是正确的。在信奉它时,虔诚不疑,恪守不渝;在实践它时,持之以恒,矢志不移;在医务行为上,主动自觉,言行一致;在捍卫它时,不遗余力。
医德意识教育正是要通过制定合理的医德目标,通过切实有效的途径,对医学生进行不断的医德养成教育,道德意识熏陶,使医学生达到培养目标的重要方法,因此探讨医德意识的目标和途径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二、医德意识教育培养的目标
通过对医德意识的内涵和特点的分析,医德意识对于医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的认识,可以看到,同道德的范畴一样,医德意识涉及品质的内化和形成,它是内心的信念,理想的追求,是不可量化的指标。因此,要把握好医德意识教育培养的尺度,就必须为医德意识教育培养确立明确的目标,研究主要通过哪些途径对医学生的医德意识进行培养和熏陶。
医德意识教育培养不同于医德规范、范畴、道德要求等基本理论体系的教授,而在于对个体品质内化的养成,也就是使先进的医学道德意识渗透为医学生道德品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不断学习强化,使其融化为其不断增长的内心信念,使医学生医学职业道德保持长久,并能够不断更新激励完善自我的内在品质。换言之,使医德意识成为医务工作者一生医德信念和高尚医德风格的动力源泉。
医德意识教育培养的目标也正是要通过各种医德教育和医德素质的养成,以及在医学实践中的医德熏陶,不断加强形成和固化医学生的医德观念,使良好的医德行为习惯、医德心理态势、医德价值判断标准成为其自觉的医德意识,成为其思想行为的惯性,成为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医德意识教育培养的主要途径
医德意识培养的过程是把以“以人为本”理念为核心的社会主义医德基本原则、规范和范畴的要求通过理论教育、行为实践和自我修养、自我评价途径,经过医学生的自我意识,转化为个人的医德行为和习惯的过程。坚定的医德意识,需要医学院校的教与学双方共同艰苦的努力才能达到。
首先理论学习是强化医学生医德意识的重要途径。包括军队医学院校在内,现在绝大多数医学院校通过开设医学伦理学必修课的形式,已经把医德教育纳入了医学教育的整体布局之中,但在如何从更深的情感层次上,帮助医学生确立医德意识方面还存在不足。要注意克服课堂上医德理论讲得头头是道,现实生活中有悖医德的现象却屡屡发生的现象。要通过充分的理论讲述使学员掌握丰富的医德知识,通过说理,达到使学员对医德理论正确性、可信性的认识,为学员把医德理论内化为医德行为和习惯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通过知理,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通过明理,确立正确的医德价值观念。
其次医德实践是强化医德意识的必要途径。在认真学习医德理论的基础上,医德意识的培养还必须经过大量艰苦的医德实践。如果脱离了丰富、生动、具体的医德实践,医德意识的培养就成为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所以,必须做到知行统一,即把道德意识的形成过程和医德实践过程有机结合起来。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尤尼斯曾经提出日常道德的理论:“道德是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的,并不自觉地在生活中自然流露的情感和品质;所谓道德的标准并不是经过道德推理判断其正确后的行为,而是由生活情境自发地表现出的道德行动。” 由此可见,医学实践对医德意识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诚然,我们这里研究的医学生的医德实践与医务人员的医德实践有着差异性,也正因为如此,医学生医德意识因其可塑性强,尚在成长期的特点,医德实践就显得更加重要。医学生要努力做到知行统一,通过参加普通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临床课、见习课和实习课等各个阶段的医德实践,参加适合医学院校实际情况、有利于医德意识培养的各项实践活动,从点滴做起,坚持不懈,日积月累,这样就能在医德实践中逐渐增强医德意识的形成。
第三道德观念内省是提高医德意识境界的特殊途径。道德品质内化形成,内心的自我反省是永远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不断的内省,使道德得以不断完善,医德意识使然。再好的医德理论要变成医学生的医德行为和习惯,也必须经过其自我意识的内容提化过程,没有这个内化,是不可能形成坚定的医德意识的和高尚的医德境界的。因此,无论是医德理论学习,还是进行医德实践,医学生都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时时处处严于律已、勇于剖析、勤于自省、善于慎独,经常的、认真的检点自己,通过不断地自我修养逐步形成坚定正确的医德意识
参考文献
[1]《医学伦理学》天津科技出版社 2004年版 第56页
一、医德意识教育的内涵
医学职业道德是从事医务工作的人们必须遵循的道德原则、规范、要求的总和。与其他类型的道德不同,它可以直接参与到、渗透到医学科学中对医学科学的发展变化起到推动或制约的作用,它包含了医德认知、医德情感、医德信念等诸多范畴。
医德意识,是医务人员在已经形成的医德认识、医德情感和医德信念的基础上,其内心逐步养成的一种实践医德义务的真诚信仰、强烈责任感和执着追求。诚然,在医务人员医德品质中,知、情、意、信、行诸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但就医德意识的特性而言,它却始终居于核心地位,起着主导作用。
医德意识具有强烈的信念色彩,作为医务人员发自于内心,潜意识的对医德义务的真诚信仰和主动实践,以及本身所表现出的强烈的责任感,医德意识使医务工作者对自己所认同的医德基本原则、规范和范畴有深刻和牢固的认识与理解,并确信它是正确的。在信奉它时,虔诚不疑,恪守不渝;在实践它时,持之以恒,矢志不移;在医务行为上,主动自觉,言行一致;在捍卫它时,不遗余力。
医德意识教育正是要通过制定合理的医德目标,通过切实有效的途径,对医学生进行不断的医德养成教育,道德意识熏陶,使医学生达到培养目标的重要方法,因此探讨医德意识的目标和途径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二、医德意识教育培养的目标
通过对医德意识的内涵和特点的分析,医德意识对于医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的认识,可以看到,同道德的范畴一样,医德意识涉及品质的内化和形成,它是内心的信念,理想的追求,是不可量化的指标。因此,要把握好医德意识教育培养的尺度,就必须为医德意识教育培养确立明确的目标,研究主要通过哪些途径对医学生的医德意识进行培养和熏陶。
医德意识教育培养不同于医德规范、范畴、道德要求等基本理论体系的教授,而在于对个体品质内化的养成,也就是使先进的医学道德意识渗透为医学生道德品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不断学习强化,使其融化为其不断增长的内心信念,使医学生医学职业道德保持长久,并能够不断更新激励完善自我的内在品质。换言之,使医德意识成为医务工作者一生医德信念和高尚医德风格的动力源泉。
医德意识教育培养的目标也正是要通过各种医德教育和医德素质的养成,以及在医学实践中的医德熏陶,不断加强形成和固化医学生的医德观念,使良好的医德行为习惯、医德心理态势、医德价值判断标准成为其自觉的医德意识,成为其思想行为的惯性,成为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医德意识教育培养的主要途径
医德意识培养的过程是把以“以人为本”理念为核心的社会主义医德基本原则、规范和范畴的要求通过理论教育、行为实践和自我修养、自我评价途径,经过医学生的自我意识,转化为个人的医德行为和习惯的过程。坚定的医德意识,需要医学院校的教与学双方共同艰苦的努力才能达到。
首先理论学习是强化医学生医德意识的重要途径。包括军队医学院校在内,现在绝大多数医学院校通过开设医学伦理学必修课的形式,已经把医德教育纳入了医学教育的整体布局之中,但在如何从更深的情感层次上,帮助医学生确立医德意识方面还存在不足。要注意克服课堂上医德理论讲得头头是道,现实生活中有悖医德的现象却屡屡发生的现象。要通过充分的理论讲述使学员掌握丰富的医德知识,通过说理,达到使学员对医德理论正确性、可信性的认识,为学员把医德理论内化为医德行为和习惯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通过知理,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通过明理,确立正确的医德价值观念。
其次医德实践是强化医德意识的必要途径。在认真学习医德理论的基础上,医德意识的培养还必须经过大量艰苦的医德实践。如果脱离了丰富、生动、具体的医德实践,医德意识的培养就成为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所以,必须做到知行统一,即把道德意识的形成过程和医德实践过程有机结合起来。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尤尼斯曾经提出日常道德的理论:“道德是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的,并不自觉地在生活中自然流露的情感和品质;所谓道德的标准并不是经过道德推理判断其正确后的行为,而是由生活情境自发地表现出的道德行动。” 由此可见,医学实践对医德意识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诚然,我们这里研究的医学生的医德实践与医务人员的医德实践有着差异性,也正因为如此,医学生医德意识因其可塑性强,尚在成长期的特点,医德实践就显得更加重要。医学生要努力做到知行统一,通过参加普通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临床课、见习课和实习课等各个阶段的医德实践,参加适合医学院校实际情况、有利于医德意识培养的各项实践活动,从点滴做起,坚持不懈,日积月累,这样就能在医德实践中逐渐增强医德意识的形成。
第三道德观念内省是提高医德意识境界的特殊途径。道德品质内化形成,内心的自我反省是永远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不断的内省,使道德得以不断完善,医德意识使然。再好的医德理论要变成医学生的医德行为和习惯,也必须经过其自我意识的内容提化过程,没有这个内化,是不可能形成坚定的医德意识的和高尚的医德境界的。因此,无论是医德理论学习,还是进行医德实践,医学生都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时时处处严于律已、勇于剖析、勤于自省、善于慎独,经常的、认真的检点自己,通过不断地自我修养逐步形成坚定正确的医德意识
参考文献
[1]《医学伦理学》天津科技出版社 2004年版 第5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