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民群众对于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逐渐提升,因此,各个职业院校也更加注重对于学生的技能教育,让学生能通过教学活动获取到更加适合社会发展的岗位。因此,职业院校也就会通过开展职业技能社会化培训的方式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促使学生进步。基于此,文章阐述职业技能社会化培训概念,分析当前职业教学中产生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对职业技能社会化培训工作的实践工作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职业院校;技能社会化培训;模式;综合素养
前言
当前,在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我国产业结构也迎来了转型时期,各种基础设施建设逐渐向着智能化方向发展。因此,社会对于技术型人才的需求也逐渐提升了。但是,在实际职业院校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项目开发工作可能存在与社会脱节的问题。这一问题的产生可能会导致学生就业困难,还会导致社会人才缺失。为此,就需要积极开展职业技能社会化实践,促使学生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并且其自身素质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
1职业技能社会化培训概述
职业技能社会化培训是培训形式的一种,指的是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的一种方式[1]。这种培训方式摒弃了传统的枯燥培训方式,不仅仅是根据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教育。而是对社会以及公共意识形态进行再创造,满足学生的社会实践需求,能达到资源共享的目标。
2职业技能社会化培训中出现的问题
第一,各种技能等级证书的存在导致培训标准混乱,不能对学生进行公正性的评判。职业院校在带领学生进行考工的时候,能发现部分职业院校的教学内容与实际职业资格需求存在不相符现象,可能会对学生的考级工作造成阻碍。教学内容与考工内容不符合,使得学生在参与到考工过程中,还需要学习新课程,购买新教材等,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同时,学生还需要在考前参与到专项培訓工作中,导致大量的人力资源以及物力资源浪费。
第二,培训工作存在约束。院校在为学生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的过程中会受到各个因素的影响与制约。例如:师资力量、教学场地、教学内容、课程安排等都会对技能培训活动产生影响。对于院校来说,部分教师的专业技能教育水平存在问题,教师仍不能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及时进行思想观念的转变。部分学校也不能针对技能培训的实际情况对资源合理分配。此外,社会环境也会对职业院校的技能社会化培训工作产生影响。例如:社会就业等问题会对学生产生制约,使得学生很难进入到高端技能市场中,只能对规模较小的低端技术进行培训,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进一步提升。
第三,培训工种落后。在各种不同原因的制约下,高校对学生进行的职业技能培训工作较为单一,并且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各种工种将被社会淘汰,在这种背景下对学生开展培训工作会对社会人才供需关系产生不良影响,不利于学生形成与社会发展相契合的专业技能。
3职业技能社会化培训有效模式实践
(一)以就业为核心目标
职业院校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该在政府相关部门的指导下开展教育培训工作,同时还需要当前社会中的新建产业以及该产业对学生各项技能的需求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完善的劳务输出模式,积极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从而建立社会就业渠道,不断完善培训工作,达到提升学生就业率的作用。中职院校作为培训学生的定点机构,需要争取与第三方机构签订合同,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就业安置分配[2]。通过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培训,能及时的找到社会用工以及学生就业能力之间的契合点。尤其是在新项目建设竣工投产期间,能为企业输送更多的优质人才资源。这样不仅能及时转移剩余劳动力,还能保证技能培训工作与当前基建产业合理化对接,为提升基建项目开展质量以及效率奠定基础。
(二)建立校外实训基地
当前职业院校在建立实训基地的过程中可能会存在一定的问题,不能让培训工作与社会发展需求相符合,也就不能促使学生在毕业后较快的参与到社会实践中。为此,职业院校就需要以就业为导向,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职业技能进行核心培养,实现理论与技能的融合。在教学过程中,职业院校应该强调院校知识教育与实训基地之间的联系,通过二者之间的沟通,维护院校、企业、基地之间的关系,保证学生在掌握扎实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对于综合素质较高的学生,院校能将其送到顶岗培训基地中,让学生通过参与到实训中,逐渐成长成为较为优秀的员工。
(三)提升院校职业鉴定能力
不同专业的教育方向以及教学方式都是不同的,根据不同就业岗位的实际需求,能指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职业技能证书的考取,以此展示自己的专业素养以及专业能力,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奠定基础[3]。为此,专业院校就能根据职业鉴定所的要求,组织学生集体报名,并根据不同专业的需要为学生安排不同形式的理论知识培训以及专业技能培训。学生通过参与到有针对性的培训中,组织学生以考试的方式取得相应的成绩与证书,为学生今后的就业创造良好的条件。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社会产业形式不断发展的背景下,高校应该积极发挥自身优势,通过职业技能社会化培训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专业知识能力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学生在这一背景下能更好的参与到社会实践中,提升学生的就业优势,也能为社会发展创造更加坚实的人才基础。同时,教师还能通过线上线下教学方式相结合的方式弥补教学工作中的不足之处,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学资源,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明华,龚婷婷.新时代校本培训有效模式探究——以深圳市龙华区校本培训为例[J].新课程,2019,000(003):92-92.
[2]李胜青,薛凯恒.以拓展选修课为载体,提升中职生职业能力的模式探究——以河北城乡建设学校为例[J].读书文摘(中),2019,000(011):1-1.
[3]何淼,史律,孙仁鹏,等.面向高技能竞赛的"赛教习"协同培养模式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20,969(11):52-55.
关键词:职业院校;技能社会化培训;模式;综合素养
前言
当前,在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我国产业结构也迎来了转型时期,各种基础设施建设逐渐向着智能化方向发展。因此,社会对于技术型人才的需求也逐渐提升了。但是,在实际职业院校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项目开发工作可能存在与社会脱节的问题。这一问题的产生可能会导致学生就业困难,还会导致社会人才缺失。为此,就需要积极开展职业技能社会化实践,促使学生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并且其自身素质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
1职业技能社会化培训概述
职业技能社会化培训是培训形式的一种,指的是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的一种方式[1]。这种培训方式摒弃了传统的枯燥培训方式,不仅仅是根据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教育。而是对社会以及公共意识形态进行再创造,满足学生的社会实践需求,能达到资源共享的目标。
2职业技能社会化培训中出现的问题
第一,各种技能等级证书的存在导致培训标准混乱,不能对学生进行公正性的评判。职业院校在带领学生进行考工的时候,能发现部分职业院校的教学内容与实际职业资格需求存在不相符现象,可能会对学生的考级工作造成阻碍。教学内容与考工内容不符合,使得学生在参与到考工过程中,还需要学习新课程,购买新教材等,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同时,学生还需要在考前参与到专项培訓工作中,导致大量的人力资源以及物力资源浪费。
第二,培训工作存在约束。院校在为学生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的过程中会受到各个因素的影响与制约。例如:师资力量、教学场地、教学内容、课程安排等都会对技能培训活动产生影响。对于院校来说,部分教师的专业技能教育水平存在问题,教师仍不能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及时进行思想观念的转变。部分学校也不能针对技能培训的实际情况对资源合理分配。此外,社会环境也会对职业院校的技能社会化培训工作产生影响。例如:社会就业等问题会对学生产生制约,使得学生很难进入到高端技能市场中,只能对规模较小的低端技术进行培训,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进一步提升。
第三,培训工种落后。在各种不同原因的制约下,高校对学生进行的职业技能培训工作较为单一,并且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各种工种将被社会淘汰,在这种背景下对学生开展培训工作会对社会人才供需关系产生不良影响,不利于学生形成与社会发展相契合的专业技能。
3职业技能社会化培训有效模式实践
(一)以就业为核心目标
职业院校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该在政府相关部门的指导下开展教育培训工作,同时还需要当前社会中的新建产业以及该产业对学生各项技能的需求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完善的劳务输出模式,积极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从而建立社会就业渠道,不断完善培训工作,达到提升学生就业率的作用。中职院校作为培训学生的定点机构,需要争取与第三方机构签订合同,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就业安置分配[2]。通过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培训,能及时的找到社会用工以及学生就业能力之间的契合点。尤其是在新项目建设竣工投产期间,能为企业输送更多的优质人才资源。这样不仅能及时转移剩余劳动力,还能保证技能培训工作与当前基建产业合理化对接,为提升基建项目开展质量以及效率奠定基础。
(二)建立校外实训基地
当前职业院校在建立实训基地的过程中可能会存在一定的问题,不能让培训工作与社会发展需求相符合,也就不能促使学生在毕业后较快的参与到社会实践中。为此,职业院校就需要以就业为导向,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职业技能进行核心培养,实现理论与技能的融合。在教学过程中,职业院校应该强调院校知识教育与实训基地之间的联系,通过二者之间的沟通,维护院校、企业、基地之间的关系,保证学生在掌握扎实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对于综合素质较高的学生,院校能将其送到顶岗培训基地中,让学生通过参与到实训中,逐渐成长成为较为优秀的员工。
(三)提升院校职业鉴定能力
不同专业的教育方向以及教学方式都是不同的,根据不同就业岗位的实际需求,能指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职业技能证书的考取,以此展示自己的专业素养以及专业能力,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奠定基础[3]。为此,专业院校就能根据职业鉴定所的要求,组织学生集体报名,并根据不同专业的需要为学生安排不同形式的理论知识培训以及专业技能培训。学生通过参与到有针对性的培训中,组织学生以考试的方式取得相应的成绩与证书,为学生今后的就业创造良好的条件。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社会产业形式不断发展的背景下,高校应该积极发挥自身优势,通过职业技能社会化培训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专业知识能力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学生在这一背景下能更好的参与到社会实践中,提升学生的就业优势,也能为社会发展创造更加坚实的人才基础。同时,教师还能通过线上线下教学方式相结合的方式弥补教学工作中的不足之处,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学资源,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明华,龚婷婷.新时代校本培训有效模式探究——以深圳市龙华区校本培训为例[J].新课程,2019,000(003):92-92.
[2]李胜青,薛凯恒.以拓展选修课为载体,提升中职生职业能力的模式探究——以河北城乡建设学校为例[J].读书文摘(中),2019,000(011):1-1.
[3]何淼,史律,孙仁鹏,等.面向高技能竞赛的"赛教习"协同培养模式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20,969(11):5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