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连续第十一年聚焦“三农”,突出以改革创新的思路解决“三农”发展中的重大问题,部署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三农”工作的八项重点任务。随后,全区农村牧区工作会议强调,要牢固树立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落实“8337”发展思路、统筹城乡区域发展、改变农村牧区面貌等角度,深刻认识“三农三牧”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进一步增强做好“三农三牧”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
推进现代农业建设,顺应了我国经济发展的趋势,符合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规律,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产业基础。本刊就全区农牧业经济发展情况采访了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厅厅长郭建。
稳中有进 农牧业经济发展持续向好
谈到2013年,郭厅长表示,可以用“稳中有进”来形容全年的农牧业经济发展。他说,2013年,全区各级农牧业部门认真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各项惠农惠牧政策,深入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以“科学发展农牧业,更好服务农牧民”为宗旨,围绕“一个屏障,一个基地”的战略目标(建成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重要的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真抓实干,求真务实,各项工作成绩斐然,全区农牧业经济呈现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局面。他用一组数据来说明这些成绩。
粮食生产实现“十连丰”。我区是国家粮食主产区,近年来通过粮食总产达到554.6亿斤,居全国第10位,再创历史新高;比上年增产48.9亿斤,增幅达到9.7%,粮食增量和增幅均居全国第1位。
畜牧业发展实现“九连稳”。牧业年度牲畜存栏连续9年稳定在1亿头只以上,达到1.18亿头只。羊存栏首次突破9000万只大关,达到9024.7万只。肉类、牛奶、禽蛋、水产品产量稳定增长。
草原生态保护建设成效显著。2013年草原建设总规模达到5307万亩,连续5年稳定在5000万亩以上;牧草长势总体上好于往年,全区草原植被平均盖度达到44.1%,比上年提高了1个百分点。
农牧业产业化经营扎实推进。乳、肉、绒产业优势明显,粮油、菜薯产业稳中有升,饲草料、特色新兴产业稳步发展。2013年农畜产品加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农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1981家,比上年增加了132家,实现销售收入3455.6亿元,增长14.5%,农畜产品加工率达到56.1%。新认定187家自治区级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目前总数达到556家;新增1个农畜产品中国驰名商标,达到了46个。
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保持较高水平。2013年蔬菜抽检合格率为97.7%,畜产品、水产品抽检合格率保持在99%以上,生鲜乳三聚氰胺监测合格率为100%,饲料抽检合格率达到95%。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零疫情。没有发生重大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和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
农牧业经营体制创新进一步深化。全区11321个嘎查村按期完成了“三资”清理登记工作;在21个旗县建立了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机构;在两个旗县4个乡镇开展了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试点工作。土地草牧场承包经营权流转进一步规范,去年流转面积分别达到2060万亩和6321万亩,分别增长23%和11%。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快速发展,截至目前,各类农牧民合作社达到3.3万家,增长49%。垦区经济改革进一步深化,全年完成生产总值138亿元,同比增长13.3%。
农牧业科技水平进一步提升。全区农机总动力达到3379万千瓦,同比增长3%,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5.7%,增长了2.5个百分点;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完成1805万亩,比上年增加125万亩。506.5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带动粮食增产18亿斤,带动效果明显。通过万名科技人员下基层和“阳光工程”培训累计完成农牧民科技培训与服务427万人次。
农牧民收入持续增长。2013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8500元以上,增长近13%,连续3年超过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幅。
改革创新扎实推进农牧业经济发展
在谈到2014年农牧业经济工作的思路和工作要点时,郭厅长说,要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自治区党委九届十次全委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关于“三农三牧”工作的重要部署,以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为统领,以发展现代农牧业为方向,以建设我国重要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和建成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为目标,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努力实现农牧业增产、农牧民增收、农村牧区稳定。力争2014年,粮食产量力争保持在550亿斤以上;牲畜总头数稳定在1.1亿头只以上,肉类产量增长2%以上;草原植被平均盖度达到45%左右,增加1个百分点;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
当然,这些不光是数字上的增长,也是农牧业经济发展的目标,更是农村牧区实实在在的发展。显然,这些背后,还需要扎实的基础工作。在这方面,郭厅长介绍了2014年农牧业经济工作的重点:即以建设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和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为总纲,重点做好七方面工作。
毫不松懈抓好粮食生产。在稳定农作物总播面积和粮食播种面积的前提下,依靠科技提高单产,增加总产。在不发生大的自然灾害情况下,确保总产稳定在去年的规模上。
牢固树立抗灾夺丰收思想,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实施好国家和自治区节水增粮工程、百亿斤粮食增产工程、标准粮田、旱作农业、植保工程等农业重点项目。重点推广以喷滴灌为主的高效节水种植技术,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继续开展粮油糖高产高效创建活动,带动粮食大面积稳产增产,带动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农作物覆盖率达到74%以上。
稳定发展蔬菜生产。以国家和自治区蔬菜标准园建设为重点,力争今年全区新增设施蔬菜面积20万亩,总规模达到220万亩以上,在设施蔬菜重点发展区,建设一批蔬菜绿色高效标准化示范园,不断提升我区蔬菜自给能力。
积极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努力提高畜牧业比重。充分发挥农牧结合的双重优势,做优做强草原畜牧业,做大做强农区畜牧业。
着力抓好肉牛肉羊生产。抓住牛羊肉市场需求旺盛的有利时机,发挥农区饲草、秸秆和粮食丰富的优势,科学优化生产布局,通过大力发展肉牛肉羊养殖,来实现秸秆和粮食的过腹转化增值。全力抓好畜牧业“双百千万高产创建工程”,通过选育提高和杂交改良,推进单产水平的提高,进而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引导鼓励工商企业、社会资本大力发展肉牛肉羊育肥,推动做大肉牛肉羊育肥规模,做强育肥基地。
大力推进奶源基地建设。推进中小养殖户的规模化改造;鼓励乳品企业和社会资本开展奶源基地建设,引导乳品加工企业把奶源基地作为企业的“第一车间”,推进自控奶源基地建设。
大力发展建设养畜。大力发展牧区生态家庭牧场建设和农区标准化规模养殖,在农区和牧区各扶持500个生态家庭牧场和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带动新建规模养殖场5000个。
加快推进现代渔业建设,大力推进水产健康养殖。加大沿黄河及西辽河流域等宜渔低洼盐碱荒地开发力度,保障水产品安全有效供给;加强渔政执法,强化渔政管理;加大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力度。
加快农牧业科技创新与推广。要抓种源建设。进一步强化种子监管,建立种子质量倒查机制,确保种子质量安全;抓好高产优质新品种的试验、示范推广,使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加快推进制种育种基地建设,着力抓好在海南、云南繁基地建设。规范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继续深化种畜场改制,采取引入社会资本、融资上市等方式,推动牛羊种畜生产市场化。
切实提高农牧业机械化水平。开展大宗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集成、示范与推广,继续狠抓玉米、马铃薯等主要作物机收作业。扩大农机购置补贴面,鼓励种养大户和农牧业机械合作社购置大中型农牧业机具,推动农牧机市场化和产业化发展。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机械深松整地作业,创新以农机大户、合作社为主体的推广模式,实现深松整地、保护性耕作技术规模化应用。
大力推进农牧业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信息化对农牧业现代化建设的助推作用,抓紧完善农牧业信息服务体系,以内蒙古农牧业信息网、“12316”三农服务热线为依托,为农牧民提供全方位信息服务。加强农畜产品产地市场建设,大力发展农畜产品电子商务。做好设施农业物联网、数字化养殖等技术的应用推广工作。
抓好农牧业科技创新与推广。不断深化农牧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继续加大现代农牧业产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力度,创新成果转化机制,发展农牧业科技成果托管中心和交易市场。采取多种方式,引导和支持农牧业科研机构与企业与农牧业技术推广机构联合研发。加大农牧业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全面提高农牧业科技贡献率。
开展万名科技人员下基层服务活动,选取1000个农牧民专业合作社、10000户种养大户进行点对点服务,解决生产中的实际困难;通过“阳光工程”培训、田间学校、12316三农热线等形式,继续开展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训,全年完成农牧民培训400万人次以上。
切实加强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大力开展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创建,稳步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力争到2017年无公害标准认证的产地面积达到2600万亩,无公害标准养殖达到2500万头只。
积极对农牧民开展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推行生产全程监控和质量安全追溯,健全农牧业投入品质量监测制度。
加强重大动物疫情防控,强化动物疫情监测和预警预报,严防小反刍兽疫等外来动物疫情传入。加强饲料质量安全监管,加大对违禁添加使用“瘦肉精”、三聚氰胺等行为的查处和打击力度,确保农畜产品生产环节安全可靠。监督环节要切实强化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监管。
深化专项整治和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积极推进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和追溯体系建设,加强例行监测、监督抽查、风险评估和检打联动,始终保持高压态势。
加强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和兽药质量监管,强化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和流通环节监管,严格落实报批报检制度,确保不发生重大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和建设。进一步落实和完善草原保护制度。强化草原执法监督检查,加大对基本草原保护、划定等依法贯彻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全面推进半农半牧区的基本草原划定工作,确立基本草原保护红线,像保护基本农田一样依法保护基本草原。
落实好草原补奖机制各项政策。2014年是草原补奖机制实施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总结草原补奖政策实施成效,制定下一个五年实施方案的关键之年。要积极探索禁牧草原恢复后科学合理适度利用机制,出台具有前瞻性和指导性的实施意见。
实施好草原生态重点工程项目。继续做好退牧还草、京津风沙源治理和高产优质苜蓿示范建设项目的组织实施工作。加强项目组织领导、监督检查和管理工作,搞好技术支撑,确保工程项目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全年草原建设总规模要保持在5000万亩以上。
加强人工草地建设,推动草产业发展。严格按照自治区的统一部署和规划要求,以牧草良种补贴政策为引导,草原重点生态工程建设为抓手,大力发展人工草地建设,提高优良牧草生产集约化、组织化、规模化程度,推动草产业发展,提高饲草料供给能力。
扎实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加强产业化园区和基地建设。以七大主导产业为重点,落实国家和自治区扶持龙头企业政策,大力招商引资,积极推动企业重组联合,打造一批精深加工能力强、规模集约度高、辐射带动面广的农牧业产业化示范园区,培育销售收入在10亿元、100亿元规模级的龙头企业,推动农牧业产业化集群、集聚发展。
完善企业和农牧户的利益联结机制。积极探索龙头企业+基地+农牧户,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牧户等多种形式,建设标准化原材料生产基地。鼓励龙头企业采取保底收购、股份分红、利润返还等形式,将加工、销售环节的部分收益让利给农牧户,使农牧民和企业成为利益共同体。
强化品牌培育,采取民办公助形式,以企业为主体,引入专业机构,开展我区绿色农畜产品品牌培育工程。充分利用国内外重要展会平台以及各类媒体,展示我区农牧业优势品牌,提高企业和品牌的知名度。
发展农畜产品产地初加工和休闲农牧业。积极组织落实好农业部农产品产地初加工项目,增加马铃薯、蔬菜贮存能力。大力发展休闲农牧业,通过示范创建带动,打造一批特色鲜明、风情浓郁的休闲农牧业产品。加快振兴羊绒产业。通过产业化示范园区建设、羊绒收储等具体措施,重塑我区羊绒产业的重要地位。
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牧业。开展农牧业清洁生产技术示范。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安全用药、旱作节水等适用技术,继续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引导企业开展秸秆固化、直燃发电、沼气等能源化综合利用。
加快推进农牧业面源污染治理。组织开展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工作,开展重金属污染修复治理试点建设、试验研究;建立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档案,完成样品库、数据库、资料室“两库一室”建设。
采访最后,郭厅长对全区农牧业经济发展表示了更大的决心。他说,大力发展现代农牧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意义重大、任务艰巨。全区农业系统将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工作部署,坚定信心,努力工作,为实现农牧业现代化做出新的贡献。
推进现代农业建设,顺应了我国经济发展的趋势,符合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规律,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产业基础。本刊就全区农牧业经济发展情况采访了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厅厅长郭建。
稳中有进 农牧业经济发展持续向好
谈到2013年,郭厅长表示,可以用“稳中有进”来形容全年的农牧业经济发展。他说,2013年,全区各级农牧业部门认真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各项惠农惠牧政策,深入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以“科学发展农牧业,更好服务农牧民”为宗旨,围绕“一个屏障,一个基地”的战略目标(建成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重要的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真抓实干,求真务实,各项工作成绩斐然,全区农牧业经济呈现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局面。他用一组数据来说明这些成绩。
粮食生产实现“十连丰”。我区是国家粮食主产区,近年来通过粮食总产达到554.6亿斤,居全国第10位,再创历史新高;比上年增产48.9亿斤,增幅达到9.7%,粮食增量和增幅均居全国第1位。
畜牧业发展实现“九连稳”。牧业年度牲畜存栏连续9年稳定在1亿头只以上,达到1.18亿头只。羊存栏首次突破9000万只大关,达到9024.7万只。肉类、牛奶、禽蛋、水产品产量稳定增长。
草原生态保护建设成效显著。2013年草原建设总规模达到5307万亩,连续5年稳定在5000万亩以上;牧草长势总体上好于往年,全区草原植被平均盖度达到44.1%,比上年提高了1个百分点。
农牧业产业化经营扎实推进。乳、肉、绒产业优势明显,粮油、菜薯产业稳中有升,饲草料、特色新兴产业稳步发展。2013年农畜产品加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农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1981家,比上年增加了132家,实现销售收入3455.6亿元,增长14.5%,农畜产品加工率达到56.1%。新认定187家自治区级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目前总数达到556家;新增1个农畜产品中国驰名商标,达到了46个。
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保持较高水平。2013年蔬菜抽检合格率为97.7%,畜产品、水产品抽检合格率保持在99%以上,生鲜乳三聚氰胺监测合格率为100%,饲料抽检合格率达到95%。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零疫情。没有发生重大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和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
农牧业经营体制创新进一步深化。全区11321个嘎查村按期完成了“三资”清理登记工作;在21个旗县建立了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机构;在两个旗县4个乡镇开展了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试点工作。土地草牧场承包经营权流转进一步规范,去年流转面积分别达到2060万亩和6321万亩,分别增长23%和11%。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快速发展,截至目前,各类农牧民合作社达到3.3万家,增长49%。垦区经济改革进一步深化,全年完成生产总值138亿元,同比增长13.3%。
农牧业科技水平进一步提升。全区农机总动力达到3379万千瓦,同比增长3%,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5.7%,增长了2.5个百分点;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完成1805万亩,比上年增加125万亩。506.5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带动粮食增产18亿斤,带动效果明显。通过万名科技人员下基层和“阳光工程”培训累计完成农牧民科技培训与服务427万人次。
农牧民收入持续增长。2013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8500元以上,增长近13%,连续3年超过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幅。
改革创新扎实推进农牧业经济发展
在谈到2014年农牧业经济工作的思路和工作要点时,郭厅长说,要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自治区党委九届十次全委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关于“三农三牧”工作的重要部署,以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为统领,以发展现代农牧业为方向,以建设我国重要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和建成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为目标,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努力实现农牧业增产、农牧民增收、农村牧区稳定。力争2014年,粮食产量力争保持在550亿斤以上;牲畜总头数稳定在1.1亿头只以上,肉类产量增长2%以上;草原植被平均盖度达到45%左右,增加1个百分点;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
当然,这些不光是数字上的增长,也是农牧业经济发展的目标,更是农村牧区实实在在的发展。显然,这些背后,还需要扎实的基础工作。在这方面,郭厅长介绍了2014年农牧业经济工作的重点:即以建设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和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为总纲,重点做好七方面工作。
毫不松懈抓好粮食生产。在稳定农作物总播面积和粮食播种面积的前提下,依靠科技提高单产,增加总产。在不发生大的自然灾害情况下,确保总产稳定在去年的规模上。
牢固树立抗灾夺丰收思想,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实施好国家和自治区节水增粮工程、百亿斤粮食增产工程、标准粮田、旱作农业、植保工程等农业重点项目。重点推广以喷滴灌为主的高效节水种植技术,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继续开展粮油糖高产高效创建活动,带动粮食大面积稳产增产,带动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农作物覆盖率达到74%以上。
稳定发展蔬菜生产。以国家和自治区蔬菜标准园建设为重点,力争今年全区新增设施蔬菜面积20万亩,总规模达到220万亩以上,在设施蔬菜重点发展区,建设一批蔬菜绿色高效标准化示范园,不断提升我区蔬菜自给能力。
积极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努力提高畜牧业比重。充分发挥农牧结合的双重优势,做优做强草原畜牧业,做大做强农区畜牧业。
着力抓好肉牛肉羊生产。抓住牛羊肉市场需求旺盛的有利时机,发挥农区饲草、秸秆和粮食丰富的优势,科学优化生产布局,通过大力发展肉牛肉羊养殖,来实现秸秆和粮食的过腹转化增值。全力抓好畜牧业“双百千万高产创建工程”,通过选育提高和杂交改良,推进单产水平的提高,进而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引导鼓励工商企业、社会资本大力发展肉牛肉羊育肥,推动做大肉牛肉羊育肥规模,做强育肥基地。
大力推进奶源基地建设。推进中小养殖户的规模化改造;鼓励乳品企业和社会资本开展奶源基地建设,引导乳品加工企业把奶源基地作为企业的“第一车间”,推进自控奶源基地建设。
大力发展建设养畜。大力发展牧区生态家庭牧场建设和农区标准化规模养殖,在农区和牧区各扶持500个生态家庭牧场和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带动新建规模养殖场5000个。
加快推进现代渔业建设,大力推进水产健康养殖。加大沿黄河及西辽河流域等宜渔低洼盐碱荒地开发力度,保障水产品安全有效供给;加强渔政执法,强化渔政管理;加大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力度。
加快农牧业科技创新与推广。要抓种源建设。进一步强化种子监管,建立种子质量倒查机制,确保种子质量安全;抓好高产优质新品种的试验、示范推广,使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加快推进制种育种基地建设,着力抓好在海南、云南繁基地建设。规范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继续深化种畜场改制,采取引入社会资本、融资上市等方式,推动牛羊种畜生产市场化。
切实提高农牧业机械化水平。开展大宗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集成、示范与推广,继续狠抓玉米、马铃薯等主要作物机收作业。扩大农机购置补贴面,鼓励种养大户和农牧业机械合作社购置大中型农牧业机具,推动农牧机市场化和产业化发展。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机械深松整地作业,创新以农机大户、合作社为主体的推广模式,实现深松整地、保护性耕作技术规模化应用。
大力推进农牧业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信息化对农牧业现代化建设的助推作用,抓紧完善农牧业信息服务体系,以内蒙古农牧业信息网、“12316”三农服务热线为依托,为农牧民提供全方位信息服务。加强农畜产品产地市场建设,大力发展农畜产品电子商务。做好设施农业物联网、数字化养殖等技术的应用推广工作。
抓好农牧业科技创新与推广。不断深化农牧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继续加大现代农牧业产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力度,创新成果转化机制,发展农牧业科技成果托管中心和交易市场。采取多种方式,引导和支持农牧业科研机构与企业与农牧业技术推广机构联合研发。加大农牧业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全面提高农牧业科技贡献率。
开展万名科技人员下基层服务活动,选取1000个农牧民专业合作社、10000户种养大户进行点对点服务,解决生产中的实际困难;通过“阳光工程”培训、田间学校、12316三农热线等形式,继续开展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训,全年完成农牧民培训400万人次以上。
切实加强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大力开展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创建,稳步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力争到2017年无公害标准认证的产地面积达到2600万亩,无公害标准养殖达到2500万头只。
积极对农牧民开展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推行生产全程监控和质量安全追溯,健全农牧业投入品质量监测制度。
加强重大动物疫情防控,强化动物疫情监测和预警预报,严防小反刍兽疫等外来动物疫情传入。加强饲料质量安全监管,加大对违禁添加使用“瘦肉精”、三聚氰胺等行为的查处和打击力度,确保农畜产品生产环节安全可靠。监督环节要切实强化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监管。
深化专项整治和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积极推进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和追溯体系建设,加强例行监测、监督抽查、风险评估和检打联动,始终保持高压态势。
加强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和兽药质量监管,强化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和流通环节监管,严格落实报批报检制度,确保不发生重大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和建设。进一步落实和完善草原保护制度。强化草原执法监督检查,加大对基本草原保护、划定等依法贯彻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全面推进半农半牧区的基本草原划定工作,确立基本草原保护红线,像保护基本农田一样依法保护基本草原。
落实好草原补奖机制各项政策。2014年是草原补奖机制实施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总结草原补奖政策实施成效,制定下一个五年实施方案的关键之年。要积极探索禁牧草原恢复后科学合理适度利用机制,出台具有前瞻性和指导性的实施意见。
实施好草原生态重点工程项目。继续做好退牧还草、京津风沙源治理和高产优质苜蓿示范建设项目的组织实施工作。加强项目组织领导、监督检查和管理工作,搞好技术支撑,确保工程项目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全年草原建设总规模要保持在5000万亩以上。
加强人工草地建设,推动草产业发展。严格按照自治区的统一部署和规划要求,以牧草良种补贴政策为引导,草原重点生态工程建设为抓手,大力发展人工草地建设,提高优良牧草生产集约化、组织化、规模化程度,推动草产业发展,提高饲草料供给能力。
扎实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加强产业化园区和基地建设。以七大主导产业为重点,落实国家和自治区扶持龙头企业政策,大力招商引资,积极推动企业重组联合,打造一批精深加工能力强、规模集约度高、辐射带动面广的农牧业产业化示范园区,培育销售收入在10亿元、100亿元规模级的龙头企业,推动农牧业产业化集群、集聚发展。
完善企业和农牧户的利益联结机制。积极探索龙头企业+基地+农牧户,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牧户等多种形式,建设标准化原材料生产基地。鼓励龙头企业采取保底收购、股份分红、利润返还等形式,将加工、销售环节的部分收益让利给农牧户,使农牧民和企业成为利益共同体。
强化品牌培育,采取民办公助形式,以企业为主体,引入专业机构,开展我区绿色农畜产品品牌培育工程。充分利用国内外重要展会平台以及各类媒体,展示我区农牧业优势品牌,提高企业和品牌的知名度。
发展农畜产品产地初加工和休闲农牧业。积极组织落实好农业部农产品产地初加工项目,增加马铃薯、蔬菜贮存能力。大力发展休闲农牧业,通过示范创建带动,打造一批特色鲜明、风情浓郁的休闲农牧业产品。加快振兴羊绒产业。通过产业化示范园区建设、羊绒收储等具体措施,重塑我区羊绒产业的重要地位。
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牧业。开展农牧业清洁生产技术示范。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安全用药、旱作节水等适用技术,继续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引导企业开展秸秆固化、直燃发电、沼气等能源化综合利用。
加快推进农牧业面源污染治理。组织开展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工作,开展重金属污染修复治理试点建设、试验研究;建立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档案,完成样品库、数据库、资料室“两库一室”建设。
采访最后,郭厅长对全区农牧业经济发展表示了更大的决心。他说,大力发展现代农牧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意义重大、任务艰巨。全区农业系统将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工作部署,坚定信心,努力工作,为实现农牧业现代化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