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书摘是文摘的一种,是继报摘、刊摘之后出现的一种摘录图书精华、提供快速阅读的文体,具有“可读、可用、可存”的发布价值、广阔的媒体市场和阅读空间。
书摘的出现,是为受众找书读,为了及时有效地缓解一部分受众因图书出版周期长、运输迟缓而出现的阅读饥饿,通过书摘编辑的提炼、精选,将受欢迎的十多万、二三十万字的图书浓缩成数千字的书摘,满足一种阅读企求。后来,图书的供应在时间上和数量上都出现了供大于求的状态,受众面对众多的图书信息也会遇到不知从何下手、如何开卷的选择难题。书摘编辑在发现了受众的这种阅读迷茫时,本着使受众花较少的时间获得一本书的精华和在茫茫书海中重新发现阅读的乐趣的原则,以一种代读、选读的方式从书海中寻找与时尚热点匹配、能够引起阅读热情、富有生活情趣的内容进行摘录,使受众获得阅读享受,也为出版社的品牌营销、图书销售起到了难以替代的宣传推广作用。
如果将书摘的个性作个比喻,可与吃饭同论:饿了的时候,书摘提供的是让人有吃;想吃的时候,书摘提供的是如何快吃;吃食多了的时候,书摘提供的是如何吃好……这种递进式的变化已经使书摘编辑进入讲究配菜、讲究营养、讲究特色的色香味形等全方位统筹的状态,而且,还得讲究开胃小吃、冷菜、热炒、煲汤、甜点、水果、酒水的全席奉献。这个时候,单纯的书摘报纸、书摘杂志等纸质媒体已经不够、不全了。
受众的阅读方式和习惯,因为科技的进步、传播媒体的日新月异而变得多样化、个性化,书摘发布的媒体也随之不断延伸,从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到有声读物、网络、手机,逐步“进化”。
而今,在提升书摘内容的综合性、实践性和创新性的基础上,面对媒体共存及受众闲暇有限、碎片阅读的态势,书摘必须在内容上讲究多元化,在发布上追求个性化,在形式上依赖数字化。唯有这样,才能使书摘继续成为受众喜闻乐见的文体。
一 闲暇有限——书摘内容的多元化
现代社会的竞争格局早已使受众把所剩不多的闲暇时间较多地用于解除疲劳、开心、消遣,企求释放压力,达到身心的愉悦。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讲求实效。这种社会价值导向、文化心理也反映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影响着受过中等以上教育程度的受众的阅读行为和阅读方式。在精神层面,寻求阅读的享乐化,对文化消遣性、娱乐性的需求极大地增强,从而激发了传统纸质媒体(报纸杂志)的变革,成为媒体拓展版面内容、增加活力的一个抓手。报纸的扩版潮和专刊、周末版大战,文摘类杂志的出现及广播电台、电视台娱乐休闲服务类栏目的纷纷开办,生活时尚理财类书籍的走俏,都是媒体适应这种思潮的体现。阅读变为享乐是受众精神消费的本质改变,是信息社会的消费特征。生活节奏加快,闲暇方式多元,受众利用闲暇时间阅读、上网、聊天、读碟,利用手机随时随地看资讯,使用手机报、电子书等已成为常见的伴随性行为,阅读有效地填补了年轻上班族上下班途中的闲暇时间,也增添了老年人颐养天年的乐趣,这些行为构成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如今,受众的阅读方式与20世纪80年代所追求的精神阅读相比已经发生了截然不同的变化。受众需求的分化与多元,使阅读心理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以休闲和消遣为主体的阅读心态,影响着受众对书摘内容的选择,人物、纪实、事件、励志等书摘受到欢迎,理财、养生、烹饪、护肤、时尚等生活实用类书摘更是受到追捧。
面对不太多的闲暇时光,而且是被各种娱乐形式,包括阅读、看电影、看电视、外出旅游、打牌下棋、上网聊天等等,多元瓜分的闲暇,书摘内容的多元化就是明智之举。如何使受众在时尚和个人兴趣的前提下从“阅读”到“悦读”甚至跨界“越读”,就成为包括书摘编辑在内的书摘内容提供者的选择导向,这种导向的主体表现就是针对闲暇有限而提供多元化的书摘内容,以契合不同的阅读群体。
二 碎片阅读——书摘发布的个性化
网络使资讯的传播速度加快,导致信息过剩、人心浮躁、注意力分散,为碎片化阅读创造了条件。如今,现代化传播工具与人们形影不离,受众只有借助电脑、手机、WiFi等工具才能跟外界进行交流。大众-小众-分众的变迁,已经成为当今媒体必须应对的受众现状。在受众、媒体集体碎片化的时代,手机却在快节奏中找到了契合点。旅途中、等待中、会议中,这些看起来零碎的时间如果用来阅读,随身携带的手机就是最好的伴随性阅读载体与传播平台。受众接触媒体已成为一种在比较放松的半休息状态下寻求精神归属感的选择。按2010中国移动阅读产业论坛发布的数据,95%的手机上网用户愿意用碎片时间进行碎片阅读。阅读方式本身随媒体的变化而变化,当下,媒体和受众的高度碎片化,造成受众的碎片阅读,各类媒体越发向细分化方向拓展,为个性化的书摘发布提供了便利。
受众阅读行为的多样性、碎片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大趋势,网络带来的信息碎片化,使人们的信息安全感减低,加之海量信息带来的阅读疲劳感,由此产生对经过专业梳理的信息的需求。在一切都碎片化的时代,书摘必须找到一个让受众进入阅读的兴趣点,吸引受众的眼球,可通过有趣的标题、新颖的内容和版式、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图片等,为不同的目标受众量身定制个性化的书摘。书摘发布必须针对新兴媒体阅读越来越碎片化的特点进行尝试,以应变不断变化的受众群体。
现在,“80后”、“90后”人群已经习惯数字阅读,尤其在碎片化阅读的当今,数字阅读渐成阅读新潮,跨界阅读变得更容易,电子书、iPad、3G手机等便携设备让数字阅读成为年轻人追逐的阅读时尚,并能满足不同受众的阅读需求。
处于碎片阅读的大势中,书摘发布的个性化除了要跟紧网上阅读、手机阅读人群的需求,在市场中获取新的阅读份额,还得在报刊甚至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中强化书摘发布的个性化。例如:地铁报《I时代报》的书摘与《新民晚报》的书摘无论从字数、连载时间还是内容都应有所差异。《I时代报》的受众较多的是随看随弃,因此,短小、一次性刊出、结合当时的热门话题选择书摘内容并进行发布,可能更加有效。《新民晚报》因为受众固定而且有闲,书摘则可以固定版面,长篇连载与每天整版摘录并举,话题性内容要求不大。
身处碎片阅读之中,选择可能引起受众阅读兴趣和符合阅读时间、地点的书摘内容,选择不同的媒体发布,赋予阅读更多的快感,才能使书摘这种文体得以持久受人关注、喜欢。
三 媒体共存——书摘形式的数字化
进入21世纪,新兴媒体不断涌现,使书摘发布在获得新的载体的同时,也被提出了新的要求。
新技术推动了新兴媒体的产生,从而导致信息传播方式和阅读习惯的 根本改变,包括注意力经济的转变。市场的变化使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由对立到竞争,最终寻求互补发展。奥运会期间,传统媒体、新兴媒体在演进中竞争共存。“来自央视CTR的数据显示:奥运期间高达96.8%的观众通过电视收看奥运赛事,广播17.7%、网络14.8%、公交移动电视6.8%、手机电视1.9%……”上班族在电脑上看奥运会,路途中用手机看,回家再翻翻报纸,事后再从杂志和图书中更多了解其中的背景、过程等等。新兴媒体改变了媒体的生态环境,也使受众得以从不同的媒体获得不同的信息需求。
如今,我们正处于多媒体时代,从原来信息资源短缺到现在的信息泛滥,单一的传统媒体形式已经无法承载现代的传播任务。面对阅读载体的分化和网络传播的加速,书摘发布为了生存乃至寻求发展,就必须面对网络、手机实现数字化转型,寻求不同媒体之间的互补,从而使书摘发布能够变身。重视网站建设开发,增强内容资源整合能力,搭建更大的传播平台,已经成为专业书摘报刊的生存共识。
书摘从单一传播通道向报纸的网络版、杂志的电子版及开通微博、博客发布,从报刊、广播固定传播载体到互联网、手机新兴媒体的共存,从周刊、半月刊、旬刊、月刊等固定时间传播,演变到网络、手机的即时化、多功能方向传播,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传播学者麦克卢汉认为,一种新兴的媒体总是要依赖旧的媒体来提供内容的。现在,在网上传播的必然是在其他媒体上发布的内容,随着互联网对各种内容的大量需求,这种相互需要的关系为媒体问的“双赢”或“多赢”构筑了基础。
在信息化、网络化浪潮下,数字化资源的需求已经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而新兴媒体运营商也在找寻内容的吸引力,尤其是优质的内容,书摘是其寻找的内容之一。各大网站的读书频道可以直接从图书编辑手中获得书摘的及时上传。新浪读书的书摘内容以搬来为主要发布形式。蜘蛛网等报刊网络发行机构正在积极向上游寻找内容支撑。专业网站龙源网的杂志电子版发行模式已经为纸质媒体开辟了一个新的市场,“内容主导网络”已成为专业网站的发展思路。
传统书摘是报刊+网络版、广播电视+有声版,如今的书摘发布还可与多媒体合作。书摘与广播、电视互补形成电台、电视台的“读书时间”,与网络联合形成线上线下的书摘阅读,完成从纸质到电子形式的载体转换。传统媒体与手机运营商合作,作为内容提供商,按不同受众的个性需求进行个性化服务,根据手机多媒体的特性,提供文字、图像、声音等不同形式的跨媒体服务功能,就能在多媒体背景下开发更多的受众。书摘发布媒体自制网站,开辟书摘发布平台可获取受众。杂志社、图书出版社网站提供书摘内容,利用细分化的内容也可吸引具有共同阅读兴趣爱好的受众。建立包含时尚、旅游、科技、军事、人物、纪实、社会、小说、漫画等栏目的书摘平台,对传统的书摘内容发布进行再包装和营销,提供更多快速、方便的数字阅读。
在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都面临着发展的瓶颈。一方面,新兴媒体在内容为王理念的指导下,需要更能吸引眼球的资源,需要借鉴传统媒体的信息内容赢得受众;另一方面,传统媒体也在竞争中努力开拓多种渠道,发展自己,找到自己的位置和潜力,吸引受众,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开拓新的书摘发布渠道,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运用新兴媒体传播技术而获得新的发展机遇。
随着媒体传播环境的变化,传统媒体拥有多年采编经验和操作经验的编辑队伍,使跨区域、跨媒体书摘编辑联动,互荐好书,重建内容资源成为可能。2011年,《中外书摘》杂志选摘文章被《读者》《作家文摘》《扬子晚报》《解放日报》《报刊文摘》《新民晚报》《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等报刊转摘超过40篇。
《中外书摘》杂志作为书摘发布的专业媒体正在逐渐融入多媒体发展,开通的新浪博客访问量已超百万,杂志电子版上传易文网,建立网站作为书摘发布专业平台……目前正在逐步实施把网站做成一个跨平台的社区。
针对不同受众的需求,对信息进行加工、整理、筛选,提供受众需要的系列信息,突破信息的同质化,开发专用的、有差别的信息,有针对性地提供个性化服务,是书摘发布数字化的突破口。
随着媒体共存,专业书摘发布应以数字化向多种媒体同时发布,不同的书摘内容发布选择不同媒体形态,即多种媒体共用一个发布平台,根据各自的受众需求“按需提供”、量身定制个性化的书摘内容,细分传播空间与目标受众,使之成为随时随地随意随心的“悦读”,这就是“内容为王”的生存之道。
结语
媒体的发展,阅读方式的嬗变,折射出时代在发展进程中的变迁,闲暇有限使书摘内容必须多元化,碎片阅读使书摘发布呈现个性化,媒体共存使书摘形式数字化,这已经构成书摘媒体的基本形态。新兴媒体的各种传播功能越来越受到欢迎,传统媒体的地位已在消解。近十几年来媒体变革的周期越来越短,出现的媒体形态越来越多。特别是数字阅读带给受众全新、便捷、高效的阅读体验。新旧媒体的共存已经成为一种态势。而今,受众只要想获得信息,便可自由地选择任何一个最适合自己所处位置与需求的媒体来满足。
书摘作为文摘的一种,从报纸、杂志等媒体开始传播,而今面对图书、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手机等多种媒体共存共荣的态势,书摘编辑、书摘报刊唯有不断探索求变,做好内容,在阅读大趋势中寻求内容的精当、形式的改变,搭上数字化的平台,发现书摘发布的新空间,才能为社会的发展、教育的普及和幸福指数的提升作出贡献。
(作者单位:上海人民出版社)
书摘的出现,是为受众找书读,为了及时有效地缓解一部分受众因图书出版周期长、运输迟缓而出现的阅读饥饿,通过书摘编辑的提炼、精选,将受欢迎的十多万、二三十万字的图书浓缩成数千字的书摘,满足一种阅读企求。后来,图书的供应在时间上和数量上都出现了供大于求的状态,受众面对众多的图书信息也会遇到不知从何下手、如何开卷的选择难题。书摘编辑在发现了受众的这种阅读迷茫时,本着使受众花较少的时间获得一本书的精华和在茫茫书海中重新发现阅读的乐趣的原则,以一种代读、选读的方式从书海中寻找与时尚热点匹配、能够引起阅读热情、富有生活情趣的内容进行摘录,使受众获得阅读享受,也为出版社的品牌营销、图书销售起到了难以替代的宣传推广作用。
如果将书摘的个性作个比喻,可与吃饭同论:饿了的时候,书摘提供的是让人有吃;想吃的时候,书摘提供的是如何快吃;吃食多了的时候,书摘提供的是如何吃好……这种递进式的变化已经使书摘编辑进入讲究配菜、讲究营养、讲究特色的色香味形等全方位统筹的状态,而且,还得讲究开胃小吃、冷菜、热炒、煲汤、甜点、水果、酒水的全席奉献。这个时候,单纯的书摘报纸、书摘杂志等纸质媒体已经不够、不全了。
受众的阅读方式和习惯,因为科技的进步、传播媒体的日新月异而变得多样化、个性化,书摘发布的媒体也随之不断延伸,从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到有声读物、网络、手机,逐步“进化”。
而今,在提升书摘内容的综合性、实践性和创新性的基础上,面对媒体共存及受众闲暇有限、碎片阅读的态势,书摘必须在内容上讲究多元化,在发布上追求个性化,在形式上依赖数字化。唯有这样,才能使书摘继续成为受众喜闻乐见的文体。
一 闲暇有限——书摘内容的多元化
现代社会的竞争格局早已使受众把所剩不多的闲暇时间较多地用于解除疲劳、开心、消遣,企求释放压力,达到身心的愉悦。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讲求实效。这种社会价值导向、文化心理也反映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影响着受过中等以上教育程度的受众的阅读行为和阅读方式。在精神层面,寻求阅读的享乐化,对文化消遣性、娱乐性的需求极大地增强,从而激发了传统纸质媒体(报纸杂志)的变革,成为媒体拓展版面内容、增加活力的一个抓手。报纸的扩版潮和专刊、周末版大战,文摘类杂志的出现及广播电台、电视台娱乐休闲服务类栏目的纷纷开办,生活时尚理财类书籍的走俏,都是媒体适应这种思潮的体现。阅读变为享乐是受众精神消费的本质改变,是信息社会的消费特征。生活节奏加快,闲暇方式多元,受众利用闲暇时间阅读、上网、聊天、读碟,利用手机随时随地看资讯,使用手机报、电子书等已成为常见的伴随性行为,阅读有效地填补了年轻上班族上下班途中的闲暇时间,也增添了老年人颐养天年的乐趣,这些行为构成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如今,受众的阅读方式与20世纪80年代所追求的精神阅读相比已经发生了截然不同的变化。受众需求的分化与多元,使阅读心理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以休闲和消遣为主体的阅读心态,影响着受众对书摘内容的选择,人物、纪实、事件、励志等书摘受到欢迎,理财、养生、烹饪、护肤、时尚等生活实用类书摘更是受到追捧。
面对不太多的闲暇时光,而且是被各种娱乐形式,包括阅读、看电影、看电视、外出旅游、打牌下棋、上网聊天等等,多元瓜分的闲暇,书摘内容的多元化就是明智之举。如何使受众在时尚和个人兴趣的前提下从“阅读”到“悦读”甚至跨界“越读”,就成为包括书摘编辑在内的书摘内容提供者的选择导向,这种导向的主体表现就是针对闲暇有限而提供多元化的书摘内容,以契合不同的阅读群体。
二 碎片阅读——书摘发布的个性化
网络使资讯的传播速度加快,导致信息过剩、人心浮躁、注意力分散,为碎片化阅读创造了条件。如今,现代化传播工具与人们形影不离,受众只有借助电脑、手机、WiFi等工具才能跟外界进行交流。大众-小众-分众的变迁,已经成为当今媒体必须应对的受众现状。在受众、媒体集体碎片化的时代,手机却在快节奏中找到了契合点。旅途中、等待中、会议中,这些看起来零碎的时间如果用来阅读,随身携带的手机就是最好的伴随性阅读载体与传播平台。受众接触媒体已成为一种在比较放松的半休息状态下寻求精神归属感的选择。按2010中国移动阅读产业论坛发布的数据,95%的手机上网用户愿意用碎片时间进行碎片阅读。阅读方式本身随媒体的变化而变化,当下,媒体和受众的高度碎片化,造成受众的碎片阅读,各类媒体越发向细分化方向拓展,为个性化的书摘发布提供了便利。
受众阅读行为的多样性、碎片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大趋势,网络带来的信息碎片化,使人们的信息安全感减低,加之海量信息带来的阅读疲劳感,由此产生对经过专业梳理的信息的需求。在一切都碎片化的时代,书摘必须找到一个让受众进入阅读的兴趣点,吸引受众的眼球,可通过有趣的标题、新颖的内容和版式、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图片等,为不同的目标受众量身定制个性化的书摘。书摘发布必须针对新兴媒体阅读越来越碎片化的特点进行尝试,以应变不断变化的受众群体。
现在,“80后”、“90后”人群已经习惯数字阅读,尤其在碎片化阅读的当今,数字阅读渐成阅读新潮,跨界阅读变得更容易,电子书、iPad、3G手机等便携设备让数字阅读成为年轻人追逐的阅读时尚,并能满足不同受众的阅读需求。
处于碎片阅读的大势中,书摘发布的个性化除了要跟紧网上阅读、手机阅读人群的需求,在市场中获取新的阅读份额,还得在报刊甚至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中强化书摘发布的个性化。例如:地铁报《I时代报》的书摘与《新民晚报》的书摘无论从字数、连载时间还是内容都应有所差异。《I时代报》的受众较多的是随看随弃,因此,短小、一次性刊出、结合当时的热门话题选择书摘内容并进行发布,可能更加有效。《新民晚报》因为受众固定而且有闲,书摘则可以固定版面,长篇连载与每天整版摘录并举,话题性内容要求不大。
身处碎片阅读之中,选择可能引起受众阅读兴趣和符合阅读时间、地点的书摘内容,选择不同的媒体发布,赋予阅读更多的快感,才能使书摘这种文体得以持久受人关注、喜欢。
三 媒体共存——书摘形式的数字化
进入21世纪,新兴媒体不断涌现,使书摘发布在获得新的载体的同时,也被提出了新的要求。
新技术推动了新兴媒体的产生,从而导致信息传播方式和阅读习惯的 根本改变,包括注意力经济的转变。市场的变化使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由对立到竞争,最终寻求互补发展。奥运会期间,传统媒体、新兴媒体在演进中竞争共存。“来自央视CTR的数据显示:奥运期间高达96.8%的观众通过电视收看奥运赛事,广播17.7%、网络14.8%、公交移动电视6.8%、手机电视1.9%……”上班族在电脑上看奥运会,路途中用手机看,回家再翻翻报纸,事后再从杂志和图书中更多了解其中的背景、过程等等。新兴媒体改变了媒体的生态环境,也使受众得以从不同的媒体获得不同的信息需求。
如今,我们正处于多媒体时代,从原来信息资源短缺到现在的信息泛滥,单一的传统媒体形式已经无法承载现代的传播任务。面对阅读载体的分化和网络传播的加速,书摘发布为了生存乃至寻求发展,就必须面对网络、手机实现数字化转型,寻求不同媒体之间的互补,从而使书摘发布能够变身。重视网站建设开发,增强内容资源整合能力,搭建更大的传播平台,已经成为专业书摘报刊的生存共识。
书摘从单一传播通道向报纸的网络版、杂志的电子版及开通微博、博客发布,从报刊、广播固定传播载体到互联网、手机新兴媒体的共存,从周刊、半月刊、旬刊、月刊等固定时间传播,演变到网络、手机的即时化、多功能方向传播,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传播学者麦克卢汉认为,一种新兴的媒体总是要依赖旧的媒体来提供内容的。现在,在网上传播的必然是在其他媒体上发布的内容,随着互联网对各种内容的大量需求,这种相互需要的关系为媒体问的“双赢”或“多赢”构筑了基础。
在信息化、网络化浪潮下,数字化资源的需求已经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而新兴媒体运营商也在找寻内容的吸引力,尤其是优质的内容,书摘是其寻找的内容之一。各大网站的读书频道可以直接从图书编辑手中获得书摘的及时上传。新浪读书的书摘内容以搬来为主要发布形式。蜘蛛网等报刊网络发行机构正在积极向上游寻找内容支撑。专业网站龙源网的杂志电子版发行模式已经为纸质媒体开辟了一个新的市场,“内容主导网络”已成为专业网站的发展思路。
传统书摘是报刊+网络版、广播电视+有声版,如今的书摘发布还可与多媒体合作。书摘与广播、电视互补形成电台、电视台的“读书时间”,与网络联合形成线上线下的书摘阅读,完成从纸质到电子形式的载体转换。传统媒体与手机运营商合作,作为内容提供商,按不同受众的个性需求进行个性化服务,根据手机多媒体的特性,提供文字、图像、声音等不同形式的跨媒体服务功能,就能在多媒体背景下开发更多的受众。书摘发布媒体自制网站,开辟书摘发布平台可获取受众。杂志社、图书出版社网站提供书摘内容,利用细分化的内容也可吸引具有共同阅读兴趣爱好的受众。建立包含时尚、旅游、科技、军事、人物、纪实、社会、小说、漫画等栏目的书摘平台,对传统的书摘内容发布进行再包装和营销,提供更多快速、方便的数字阅读。
在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都面临着发展的瓶颈。一方面,新兴媒体在内容为王理念的指导下,需要更能吸引眼球的资源,需要借鉴传统媒体的信息内容赢得受众;另一方面,传统媒体也在竞争中努力开拓多种渠道,发展自己,找到自己的位置和潜力,吸引受众,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开拓新的书摘发布渠道,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运用新兴媒体传播技术而获得新的发展机遇。
随着媒体传播环境的变化,传统媒体拥有多年采编经验和操作经验的编辑队伍,使跨区域、跨媒体书摘编辑联动,互荐好书,重建内容资源成为可能。2011年,《中外书摘》杂志选摘文章被《读者》《作家文摘》《扬子晚报》《解放日报》《报刊文摘》《新民晚报》《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等报刊转摘超过40篇。
《中外书摘》杂志作为书摘发布的专业媒体正在逐渐融入多媒体发展,开通的新浪博客访问量已超百万,杂志电子版上传易文网,建立网站作为书摘发布专业平台……目前正在逐步实施把网站做成一个跨平台的社区。
针对不同受众的需求,对信息进行加工、整理、筛选,提供受众需要的系列信息,突破信息的同质化,开发专用的、有差别的信息,有针对性地提供个性化服务,是书摘发布数字化的突破口。
随着媒体共存,专业书摘发布应以数字化向多种媒体同时发布,不同的书摘内容发布选择不同媒体形态,即多种媒体共用一个发布平台,根据各自的受众需求“按需提供”、量身定制个性化的书摘内容,细分传播空间与目标受众,使之成为随时随地随意随心的“悦读”,这就是“内容为王”的生存之道。
结语
媒体的发展,阅读方式的嬗变,折射出时代在发展进程中的变迁,闲暇有限使书摘内容必须多元化,碎片阅读使书摘发布呈现个性化,媒体共存使书摘形式数字化,这已经构成书摘媒体的基本形态。新兴媒体的各种传播功能越来越受到欢迎,传统媒体的地位已在消解。近十几年来媒体变革的周期越来越短,出现的媒体形态越来越多。特别是数字阅读带给受众全新、便捷、高效的阅读体验。新旧媒体的共存已经成为一种态势。而今,受众只要想获得信息,便可自由地选择任何一个最适合自己所处位置与需求的媒体来满足。
书摘作为文摘的一种,从报纸、杂志等媒体开始传播,而今面对图书、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手机等多种媒体共存共荣的态势,书摘编辑、书摘报刊唯有不断探索求变,做好内容,在阅读大趋势中寻求内容的精当、形式的改变,搭上数字化的平台,发现书摘发布的新空间,才能为社会的发展、教育的普及和幸福指数的提升作出贡献。
(作者单位:上海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