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的女儿妙乐曾习惯性地抱怨:“没人陪我玩儿。”从某种意义上讲,抱怨对孩子本人并不是一件特别烦恼的事情,不会导致更严重的问题,但是它却让家中其他人或是孩子的朋友们感到不胜其烦。所以,孩子抱怨不是病,但确实得治。
什么是习惯性抱怨
习惯性抱怨,一般而言,不是某个单独的请求,而是用抱怨的口气一次又一次重复同样的请求,无论父母拒绝了多少次。在孩子学龄前和上学早期,你会最常听到孩子的抱怨。孩子在一个下雨的日子里不断像唱歌似地抱怨:“没什么事情可做啊。”或者当父母已经说了几次不可以时,孩子还是抱怨说:“我为什么不能看完这个节目再睡?”“为什么我不能每天吃一个冰激凌?”“我为什么不能和××玩?”“为什么你不能再多给我讲一个故事呢?”大部分这类请求都是很正常的,是许多孩子都想要的东西或想从事的活动,特别之处在于抱怨者不肯接受否定的回答,他们表现出对于自己所要求的特权或财物怀有如此不顾一切的需要。
父母要怎么做
如果孩子有这种习惯性抱怨的问题,我们能做些什么呢?首先,你必須确定是不是自己的某些态度导致了孩子的抱怨。“你使用的某些表达方式可能让孩子觉得模棱两可、犹豫不决、唯命是从或是心存内疚,混合着你作为一个受害者的不可避免的烦躁易怒情绪。这是最难的一步,因为父母通常对自己的唯命是从相当缺乏了解,处于相当无意识的状态。”
妙乐抱怨“没人陪我玩儿”,是我的内疚感一直在作祟。在她两岁半的时候,我曾经把她送到我姨妈家三个半月。
对此,我一直对妙乐怀有愧意,觉得应该时刻陪在她身边。所以,当她的要求触及到这一领域的时候,我虽然显得很愤怒很不耐烦,但是内心却是无条件接受的。就好像我就应该受到惩罚,我就应该无条件地满足她的任何需求。如果我们经过观察或者反思确认了,是因为自己犹豫不决的态度让孩子没完没了,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地在那儿抱怨磨叽个不停,而不是孩子天生就是这样让人讨厌,那么,只需要两三个有效的招数,或许就能把这经常在耳边嗡嗡的“苍蝇”赶走。
当孩子要求给他多读或多讲一个故事时
方法 你觉得自己已经讲了半天有些疲倦了,那就欣然而坚定地对孩子说:“我现在累了,我想去读我自己的书了,你可以自己看图画书。”毕竟是你掌握着局面的控制权,如果你对自己的权利确信无疑,那么你的孩子很快就会认识到乞求是徒劳的。
这件事还有一个前提,就是在讲故事前,要跟孩子约定好,讲几个故事。做了这个约定,如果孩子再耍赖,再抱怨,爸妈也是有依据拒绝的。
有时候妙乐想让我多讲一个故事的时候,我就会说:“我们已经说好了讲3个就睡觉,现在已经讲完3个了,要说话算话。”她要是说:“求求你了,再讲一个嘛!”那么我就会用坚决的态度回应:“如果说话不算数,那么以后就不再有睡前故事了。你自己选择,是以后每天都有故事听,还是今天再听一个就永远没有故事听。”于是,她撅了撅嘴,说:“那好吧。”收拾绘本,上床睡觉。
孩子抱怨没有什么事情可做时
方法 聪明的做法是不要被卷进去为他提供各种可能的建议,孩子在这种情绪下会轻蔑地把你的建议一一否定,更聪明的做法是,不要在这个时候长篇大论地发泄对孩子被宠坏的愤怒和不满,这只不过是承认了自己的挫败感。你可以把这个责任抛回给孩子,而不要让自己陷入徒劳的争执之中,你可以说:“好吧,我还有好多工作要做,如果有时间的话,做完工作之后我还有许多有意思的事情要做呢。”
妙乐经常抱怨的就是:“没意思!没人陪我玩儿!没什么好玩儿的!”因为家里就我们三口人,没有数量充分的“战士”能轮流陪她玩儿。而当我和她爸爸都累了或者同时在忙自己的事儿的时候,她就会开始抱怨起来。我也尝试着说:“妈妈忙着呢,忙完了陪你玩儿,你先自己干点儿什么。”于是,她真的趴在床上眼泪汪汪地等我好几十分钟。中间不停地问我:“妈妈你忙完了没?妈妈你忙完了没?”烦得我要发疯。
于是,我又调整了一下策略。我给她几个选项,让她选择一个游戏内容,比如看书、画画、玩芭比、搭积木……然后再跟她预约一个时间。她现在还看不懂时钟,我就告诉她,大针指示到数字几,我就忙好了,能和她一起玩儿。这样,她就暂时停止唠叨了。
正在经受一个见啥抱怨啥的孩子的折磨时
方法 制定出尽可能多的规则以覆盖所有孩子通常会提出的请求,然后下定决心坚决执行。比如:睡觉时间始终固定,无论有什么样的借口都不能改变;规定只能看某个电视节目;邀请朋友来家里吃饭或是和朋友晚上出去玩都必须按计划执行;在日常超市购物过程中,不能买特殊的食物、饮料或是玩具。重点是:必须坚决执行!
在本文中,我所提及的都是一些特殊问题,是关于某些长期、持续爱抱怨的孩子,这样的孩子让自己和他们的父母都不好过。那是一种过分要求和权力游戏的模式,这种模式是历经几个星期几个月完全形成的,也需要有相当长的时间才能成功克服。
什么是习惯性抱怨
习惯性抱怨,一般而言,不是某个单独的请求,而是用抱怨的口气一次又一次重复同样的请求,无论父母拒绝了多少次。在孩子学龄前和上学早期,你会最常听到孩子的抱怨。孩子在一个下雨的日子里不断像唱歌似地抱怨:“没什么事情可做啊。”或者当父母已经说了几次不可以时,孩子还是抱怨说:“我为什么不能看完这个节目再睡?”“为什么我不能每天吃一个冰激凌?”“我为什么不能和××玩?”“为什么你不能再多给我讲一个故事呢?”大部分这类请求都是很正常的,是许多孩子都想要的东西或想从事的活动,特别之处在于抱怨者不肯接受否定的回答,他们表现出对于自己所要求的特权或财物怀有如此不顾一切的需要。
父母要怎么做
如果孩子有这种习惯性抱怨的问题,我们能做些什么呢?首先,你必須确定是不是自己的某些态度导致了孩子的抱怨。“你使用的某些表达方式可能让孩子觉得模棱两可、犹豫不决、唯命是从或是心存内疚,混合着你作为一个受害者的不可避免的烦躁易怒情绪。这是最难的一步,因为父母通常对自己的唯命是从相当缺乏了解,处于相当无意识的状态。”
妙乐抱怨“没人陪我玩儿”,是我的内疚感一直在作祟。在她两岁半的时候,我曾经把她送到我姨妈家三个半月。
对此,我一直对妙乐怀有愧意,觉得应该时刻陪在她身边。所以,当她的要求触及到这一领域的时候,我虽然显得很愤怒很不耐烦,但是内心却是无条件接受的。就好像我就应该受到惩罚,我就应该无条件地满足她的任何需求。如果我们经过观察或者反思确认了,是因为自己犹豫不决的态度让孩子没完没了,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地在那儿抱怨磨叽个不停,而不是孩子天生就是这样让人讨厌,那么,只需要两三个有效的招数,或许就能把这经常在耳边嗡嗡的“苍蝇”赶走。
当孩子要求给他多读或多讲一个故事时
方法 你觉得自己已经讲了半天有些疲倦了,那就欣然而坚定地对孩子说:“我现在累了,我想去读我自己的书了,你可以自己看图画书。”毕竟是你掌握着局面的控制权,如果你对自己的权利确信无疑,那么你的孩子很快就会认识到乞求是徒劳的。
这件事还有一个前提,就是在讲故事前,要跟孩子约定好,讲几个故事。做了这个约定,如果孩子再耍赖,再抱怨,爸妈也是有依据拒绝的。
有时候妙乐想让我多讲一个故事的时候,我就会说:“我们已经说好了讲3个就睡觉,现在已经讲完3个了,要说话算话。”她要是说:“求求你了,再讲一个嘛!”那么我就会用坚决的态度回应:“如果说话不算数,那么以后就不再有睡前故事了。你自己选择,是以后每天都有故事听,还是今天再听一个就永远没有故事听。”于是,她撅了撅嘴,说:“那好吧。”收拾绘本,上床睡觉。
孩子抱怨没有什么事情可做时
方法 聪明的做法是不要被卷进去为他提供各种可能的建议,孩子在这种情绪下会轻蔑地把你的建议一一否定,更聪明的做法是,不要在这个时候长篇大论地发泄对孩子被宠坏的愤怒和不满,这只不过是承认了自己的挫败感。你可以把这个责任抛回给孩子,而不要让自己陷入徒劳的争执之中,你可以说:“好吧,我还有好多工作要做,如果有时间的话,做完工作之后我还有许多有意思的事情要做呢。”
妙乐经常抱怨的就是:“没意思!没人陪我玩儿!没什么好玩儿的!”因为家里就我们三口人,没有数量充分的“战士”能轮流陪她玩儿。而当我和她爸爸都累了或者同时在忙自己的事儿的时候,她就会开始抱怨起来。我也尝试着说:“妈妈忙着呢,忙完了陪你玩儿,你先自己干点儿什么。”于是,她真的趴在床上眼泪汪汪地等我好几十分钟。中间不停地问我:“妈妈你忙完了没?妈妈你忙完了没?”烦得我要发疯。
于是,我又调整了一下策略。我给她几个选项,让她选择一个游戏内容,比如看书、画画、玩芭比、搭积木……然后再跟她预约一个时间。她现在还看不懂时钟,我就告诉她,大针指示到数字几,我就忙好了,能和她一起玩儿。这样,她就暂时停止唠叨了。
正在经受一个见啥抱怨啥的孩子的折磨时
方法 制定出尽可能多的规则以覆盖所有孩子通常会提出的请求,然后下定决心坚决执行。比如:睡觉时间始终固定,无论有什么样的借口都不能改变;规定只能看某个电视节目;邀请朋友来家里吃饭或是和朋友晚上出去玩都必须按计划执行;在日常超市购物过程中,不能买特殊的食物、饮料或是玩具。重点是:必须坚决执行!
在本文中,我所提及的都是一些特殊问题,是关于某些长期、持续爱抱怨的孩子,这样的孩子让自己和他们的父母都不好过。那是一种过分要求和权力游戏的模式,这种模式是历经几个星期几个月完全形成的,也需要有相当长的时间才能成功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