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脑脱离肉身还能生存吗?

来源 :奥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m1209xm10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育体外脑细胞
  如果我们的脑部出现局部病变或损伤,可以用一些健康的脑细胞或组织来代替病变部位,我们就能重新变得健康。脑病患者所需的健康脑细胞只能在人体外,通过人工培育出来。早在2004年,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的科学家朱剑虹等人,就成功在体外培植出全球首批人类脑细胞。
  朱剑虹是在治疗一名眼睛被筷子插伤的患者时,突然萌生利用患者的脑细胞进行研究的想法。当时,他为病者拔除筷子,筷子上粘满脑细胞。朱剑虹就利用培养基将这些脑细胞培植起来。朱剑虹试验了多种培养媒介及生长素,证实其做法可行。两个月后,他成功培植出数百万个脑细胞。
  朱剑虹将培育出的脑细胞移植给一名头部严重受伤的病人。他先在病人的头骨上钻出数个小孔,然后在受伤部位移植脑细胞。手术后进行的多次脑部扫描,显示新移植的脑细胞能进一步生长,并与病人本身没受损的脑细胞联合发挥作用。后来,这位已经因病瘫痪的患者,重新获得了行走能力。
  带人脑细胞的老鼠
  现在,科学家常利用干细胞技术来培育脑细胞。美国研究人员弗雷德·盖奇等人就在14天大的小鼠胚胎脑中注入约10万个人脑胚胎干细胞,培育出带人脑细胞的小鼠。
  这些小鼠出生时大脑中大约有0.1%的人脑细胞,这种微量细胞远不能让小鼠拥有人类思想。然而,由于涉及干细胞及克隆技术,这项工作再次引发了人类对人兽细胞混合的伦理争议,人们担心,如果你让它们过于人性化,你就越过了某些边界,但这次研究远未触及这些边界。
  豌豆大小的迷你人脑
  除了可以培育部分脑细胞,科学家还可以培育出完全不依赖肉身的独立人脑。如今,奥地利科学家已经在这项研究中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他们已经培育出豌豆大小的迷你人脑。
  奥地利科学家玛德琳·兰开斯特等人选取人类胚胎干细胞,将其培育成神经外胚层,再放入特制的凝胶中,引导组织进一步生长。最后,科学家把含有脑组织的凝胶转移到一个旋转的生物反应器中,为它提供氧气和养料,并促进吸收。
  15~20天后,反应器中的脑细胞团就已成型。20~30天后,部分细胞团长成不同的大脑区域,包括大脑皮层、视网膜和早期海马区等。2个月后,它长到直径4毫米大小,达到9个星期胎儿大脑的生长水平。由于没有血液供应,其内部无法吸收氯气和养料,因而没有进一步生长。这个迷你人脑在实验室里的存活时间超过了10个月。
  不过,这个人工培育的大脑不能思考,也没有高级认知能力。迷你人脑有助于更好地了解人类大脑发育过程,也有助于确定精神分裂症等疾病的发病机制。但是,培育完整且发育完全的人脑未来很可能会被各国的法律所禁止。因为如果不加以限制,培育的人脑很可能被移植到智能机器人的金属躯壳内。这种具备人类意识的智能机器人究竟算人还是算机器,很难界定,也很难约束其行为。他们很容易被犯罪团伙、恐怖分子和军队所控制和利用。
其他文献
上了初三,便忙了起来,课程占据了我的周末。当我踏上归家的路时,已是晚上8点了。那个夜晚天空像是被洒上了黑色的染料,没有星星,月色在云层中隐去了光辉。道路上车水马龙,但在我的眼中,一切都失去了颜色,像一张张黑白的照片。  终于到家了。我家住得高,面对这长长的楼梯,我真不想上去。无奈,只好迈出脚步,一阶……两阶,一层……两层。我路过一扇扇门,都冰冷地紧闭着,严严实实的,不透出一丝光亮,仿佛与世隔绝。 
从1418年葡萄牙王子恩里克的船队出航开始,先是1493年哥伦布受西班牙国王的派遣,携带着给印度君主和中国皇帝的国书扬帆大西洋,最终在70天后到达了美洲(只是那时他以为自己到了印度);后是麦哲伦历时3年,以损失船队的五分之四、最终只有18人返航的情况下回到西班牙,完成了首次环球航行。这些航海家用生命、木船和布帆改变了人类历史。  大航海时代的探险家  唐·阿方索·恩里克  航海大发现奠基人恩里克王
你喜欢得到他人的赞扬和仰慕,但你有时对自己身上的一些小毛病比较在意。有时也会怀疑自己是否在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情。你喜欢接触新鲜事物,喜欢迎接各种挑战,不喜欢生活在条条框框的限制下。你喜欢独立思考,不轻信别人的观点。你有时表现地很外向,待人和善,乐于与他人交往;有时你则会很内向,做事谨慎保守。有时你脑中会冒出一些很有意思,但不太靠谱的新奇想法。  OK,怎么样,说得像你吗?这是1948年,美国心
上万“阴兵”藏身密林  鬼崽岭祭祀遗址位于湖南永州道县祥霖铺镇田广洞村,这是一个有着700多年历史的村落。当地的村民介绍,“古树下面就是鬼崽岭”——2008年的大冰灾几乎压垮了方圆五百米内山岭上所有的树,偏偏那几棵古树岿然未动,当地人眼睛闪烁,“那是因为树下有数千‘鬼崽崽’庇护古树……”  行至密林,数千石俑突然成片出现,大大小小、林林总总。这样的场景令人震惊,每一块看上去很普通的石块其实都是一尊
每个时代人们都会对未来充满憧憬,百年前的明信片里人们已经开始对21世纪人类的生活展开了充满科幻的描绘。而今在当时也许被认为近乎疯狂的想法,大多已经成为了现实。
安德鲁·梅依进入一个奇特的地下王国,寻找独一无二的雕塑群——全是用自然地盐岩雕刻而成的。  当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有上千处奇特的世界遗产;可是1978年遗产名录启动时,遗产仅有12处。令人惊奇的是最初的遗产中有两处相隔仅仅10千米多一点。一处是克拉科夫——中世纪欧洲最富有的城市之一;另外一处是维耶里奇卡的大型盐矿。这两处如此邻近,并非偶然,原先属于克拉夫公爵财产的盐矿是拉科夫财富的主要源头。  
1、鳄鱼对微小的振动非常敏感,这有助于它将猎物定位。  2、鸭嘴兽是唯一具有电感知能力的哺乳动物,它使用位于其细长而扁平的嘴上的传感器探测到由浑水中的猎物所发射出的电脉冲。  3、研究人员发现,电磁学会帮助红色木蚂蚁及时感知到即将来临的地震。终有一天,这样的动物会成为地质灾害探测系统的组成部分。  4、大象对振动也很灵敏,它们使用由其鼻子和脚产生的震动来进行相互交流。  5、星鼻鼹鼠具有22个微小
美的风景,似乎总在远方。  ——题记  读《响水在溪》用了两天的时间,于是,在我匆忙的间刻中,便有了一段属于自己心灵的乡愿。时间很紧,笔短情长,作者笔下的一山一水,一朝一夕,让流年的回忆填满了乡情。读此书时恰逢春日,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那一片充盈的绿意。  在徐迅老师很多篇章中,我无数次听到了“绿色”的声音,森林中、树丛间、月光下,就连一缕乡村的炊烟袅袅处,都纷扬着一抹喜悦的绿色,是如此的从容和洒脱
摘要:“教学模式”是实现“高效课堂”的主要手段,而“高效课堂”是应试教育的产物,未来教育需要“智慧课堂”,构建“目标可达、思维可视、技能可练”的“三可”课堂模型是实现智慧课堂的重要思路,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构建以“文本内容学习”与“语文技能训练”相结合的阅读教学课堂模型更符合语文教学的规律。  关键词:教学模式;课堂模型;目标可达;思维可视;技能可练  一、 从“教学模式”走向“课堂模型”  课堂按
编者按:写作教学一直被师生们视为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无数优秀的语文人为之倾注了辛勤的汗水,也取得了可供借鉴的经验。江门市蓬江区中学语文教研员周华章老师及其团队,坚持过程化训练优化写作教学探索,从最初的孤军奋战,到后来的团队协作和区域推广,业已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本报予以专版推介。他们主张应基于课标要求和学情实际,在现行统编语文教材基础上,从宏观视域构建适合初中学段的写作训练序列,从中观层面规范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