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德育以人为本的三个基本内涵

来源 :高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g4995866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人为本,既是人性的内在体现,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要求;既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要义,也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以人为本的高校德育应包括学生主体性、情感关怀性和全面发展性三个基本内涵
  [关键词]高校德育以人为本学生主体性情感关怀性全面发展性
  [中图分类号]G622.0[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
  
  高校德育工作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艰巨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在新形势下高校德育工作面临着新的选择和考验,对高校德育工作者来说,应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育人为本,德育首位”,紧紧抓住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进一步革新高校德育中的德育内容、方法、途径。只有建立了新的德育格局,以改革求发展,研究新问题,探索新办法,建立起合理的德育工作结构,形成开放的德育体系,发挥整体优势,才能增强高校德育工作实效。而这一切成立的前提,是要弄清楚弄透彻高校德育的基本内涵,放在当前新形势下,以科学发展观为背景,就更涉及到如何贯彻以人为本的问题了。
  所谓“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根本、以人为中心,一切为了人、一切围绕人、一切服从人、一切服务人;在一切社会活动中,充分重视人的利益、人的权利、人的价值、人的作用。坚持以人为本,强调社会的一切发展既依赖于人的发展,又为了人的发展,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社会和人的发展的根本目标,把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归结于满足人的发展的需要,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一切发展的基础和目的。以人为本,既是人性的内在体现,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要求;既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要义,也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指导,同时也对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
  人类教育活动经历了从“神化”教育、“物化”教育向“人化”教育转变的历史进程。欧洲中世纪时代,神权统治一切,表现为“崇拜的教育”,文艺复兴后,尽管破除了神性对人性的压抑,人类又把自身“外化”为物,教育表现为“物化”。近代以来,随着现代化科技发展和人性觉醒,“人化”教育成为必然。特别是近几十年来,人们对社会理想主义、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教育思潮进行认真审视和深刻反思后,以主体性教育、科学教育、人文教育、创新教育、实践教育等一系列全新的素质教育理念使我国教育进入了与古代、近代教育明显不同的现代教育发展轨道。随着我们党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我国现代教育理念在新世纪新时期得到了更大的丰富和发展,以人为本逐渐成为我国新时期教育实践活动中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新理念。
  人是教育的中心,也是教育的目的;人是教育的基础,也是教育的根本。高校德育必须坚持以人为中心,这是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把以人为本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强调要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这为新时期的高校德育工作进行了科学定位 。一个时期来,德育理论界对以人为本的德育思想的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和研究,并且产生了一大批有价值的思想成果。笔者在广泛吸收当前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对高校德育进行了深入思考和研究,主张以人为本的高校德育应包括以下三个基本内涵。
  
  1 学生主体性
  
  中国教育思想里自古就有“教学相长”的说法,说明任何时候,任何教育,受教育对象的主动性都是很重要的。“道德教育的根本在于确立教育对象道德学习的主体地位。”坚持以人为中心,就是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要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高校德育的内容要贴近学生,要主动面对社会转型时期价值多元的现实,正视社会道德冲突,帮助学生辨别是非,解决道德困惑。高校德育要实现两个转变,一是实现由灌输式教育向民主式教育的转变。所谓民主式教育是指在德育过程中始终坚持民主作风、民主方法和民主意识。它要求正确处理好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关系,时刻尊重学生的人格权利、个性尊严和思想感情,让每一位学生都受到民主平等的对待,决不可居高临下板着面孔训人。“真正的道德教育是苏格拉底式。也就是说,它是对话式的反复辩论、反复比较和平衡,总是容有修正的,是采取一种不断接近的方式来达到一个比较确定的结论的。由于双方地位是平等的,所以它不是强制性的而是民主与开放的。由此决定了道德教育本身是充满人性的,而也只有充满人性的教育,才能引起学生内心的共呜,才能引起学生的独立思考,学生才真正能够得到发展。”今后高校德育的重点应从传授道德知识和灌输现存结论,转到让学生掌握思维方法,提高学生道德辨别力、判断力、选择力和创造力的教育上。二是实现是由模式化教育向个性化教育的转变。模式化德育是一种不顾教育对象的认识水平、反映特点和个性差异而千篇一律、千人一词的道德教育模式。而个性化德育强调对学生独立个性及其发展要求、发展条件的尊重,以相对成熟的个性作为实施德育的基础和对象,创造使学生有更多的选择和发展条件的育人环境,培养和挖掘学生的个性特质和个体潜能,使学生成为自我发展、自我创造、自主意识的高素质人才。个性化德育是高校德育人性化要求的最好体现,也是以人为本的高校德育的必然要求。
  
  2 情感关怀性
  
  德育是做人的工作的,人是有理性,也是有感情的,人的感情决定着思考的方向。只有以情感人,才能以理服人。德育要重视情感因素,从思想认识到理想信念、道德人格、伦理规范都应当融入情感。进入新世纪,我国的社会转型和高校教育体制的变化,使当代大学生的内心世界变得越来越复杂而深刻,其内心的价值冲突和情感的苦恼与困惑不断出现。这就要求教育者从心灵深处贴近学生,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并与之进行情感上的交流,使其能“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我们的德育活动才可能真正从实效上取得突破。现代个体道德发生学理论告诉我们,一个人对思想信息的接受,是以情绪的活动为初始线索,一个人对道德价值观的培养是以情感体验为重要方式的,一个人思想行为的产生,是受情感的引发和调节的。情感不仅成为生命需要最重要的标志,而且只有当情感本身得到发展提升,人的思想品质、道德修养的提高才有最基础的保证。美好人生常常是为爱所唤起,爱是教育的核心,情是教育的生命。人间之爱,师生情怀,要把它熔铸在日常的德育活动之中,使学生培养善德,锻炼善行,常怀善心,产生更高品位的心理需求,成为更高尚的价值观念。
  现代社会教育的方法手段确实大有改进,但无论多么先进的教育手段,都不能取代面对面的德育工作,无论现代传媒多么发达,都不能忽视人和人之间的感情交流、融合;无论各项制度多么完善,都不能代替道德关怀的巨大作用。“爱”是“以人为本”的德育思想的最高体现。所以,笔者认为,高校工作者在高校德育工作中,要关心人、体贴人、帮助人,要充满人情味。
  
  3 全面发展性
  
  马克思主义理想中的全面发展的人是指包括精神和身体、个性和社会性等各方面素质得到普遍、充分和自由的发展的人。其内涵如后:首先,人的体力与智力得到充分和自由的发展和运用,这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其次,人的道德品质和道德情操的发展,这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同时,人的全面发展也包含了每个人的富有个性特点的发展,个性自由全面的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灵魂。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整个人类社会全面发展的总趋势和总目标,也是教育活动的总目标。教育的本性就是育人,就是提高人的素质,就是促进人的发展。虽然在现代社会发展的条件下,教育只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途径之一,但却是一个最为重要的途径。人的全面发展,需要以个体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为基础。人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以及身体健康素质等。“把一个人的体力、智力、情绪、伦理各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使他成为一个完善的人,这就是对教育基本目的的一个广义的界说。”人类发展的目的在于使自己日臻完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塑造自己至善至美的品格。赫尔巴特曾说过,教育的唯一工作和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道德这一概念之中,道德被普遍地认为是人类最高的追求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教育的最终目的,即培养完善的人。”教育的概念,首先就是道德教育的概念,教育事业首先意味着道德养成的事业。“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中国的教育传统一直以造就“君子”理想人格为目的。今天,我国许多教育家呼吁大学教育要回归到人的教育,要用人类积累起来的具有永恒价值的文化成果灌注于人的心灵,以培养人的德性,促进人的发展。就个体而言,一个人只有在美好的道德人格、优良的意志品质和崇高的道德理想的支配下,才会去努力地挖掘自我潜能,不断地提高自我素质,充分地完善自我个性,从而有效地促进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高校以培养“四有” 新人为主要任务,是人的全面发展的主要提升者和促进者。高校德育应是一种铸造人文精神的教育,是一种人性、人格教育,它以人的心性完善为最高目标,使学生的灵魂得以净化,情感得以陶冶,品格得以完善,心智得以充实,培养健全的人格,从而使人的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因此,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高校德育的最高目标,既是道德教育的内在必然要求,也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 檀传宝.《仰教育与道德教育》[J].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6月第1版.
  [2] 王啸、鲁洁.《走向科学化与人性化的整合》[J].中国教育学刊,1999年6月.
  [3] 《礼记·学记》之《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95页,礼记·卷十八》
其他文献
社会经济不断高速发展,用人单位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变得越来越严格,因此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要满足用人需求,紧跟时代的脚步.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是高职院校的必修课,在新课改的影
篮球是中职学校体育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让中职学生的日常训练更加高效,教练员一定要对训练过程进行有效控制.篮球技术训练需要有效控制的内容有运球技术、双手胸前传球
通过信息化手段让学生掌握直线方程几种形式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掌握各种形式之间的转化.借助“几何画板”探索一次函数的图像与直线的关系,并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灵活
本文用机械系统动力学原理分析了几个在运动机构调试中常见的问题,借助Matlab软件研究这些运动机构的动态特性,再现其“怪现象”;并指出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I
目的:GRIM-19(干扰素/维甲酸联合应用诱导细胞凋亡相关基因)是GRIMs(genesassociated with retinoid interferon induced mortality)家族成员之一,属于IFN/RA诱导的细胞凋亡调节
期刊
期刊
叶圣陶先生指出:“养成自改作文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古人云:“三分文章七分改”,好的素材,只有通过具体的语言表达,并通过反复的精心修改,才能成为一篇好文章.培养学生
[摘要]良好的国民素质是 21 世纪的中国繁荣发展的基本保证,素质教育也成为当前教育领域议论最多的一个话题。本文从人文精神的内涵入手,指出人文精神的重建是当前高等教育的重要课题;指出高校教师担负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任务;提出了在专业课教学中如何渗透人文精神教育,加强对大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方法与途径。  [关键词]专业课教学;人文精神;渗透;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4.21[文献标识号]:A
人工智能的发展带动了很多领域的改革和发展,人工智能翻译的产生和发展成为语言服务企业的转型契机.人工智能翻译需要较高的技术支持,也需要投入大量的研发成本,但人工智能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