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位品德老师,如果能够恰当地使用“新素材”,就能使我们的课堂呈现别样的精彩和活力,促使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为他们成长为具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價值。在教学中若能运用接近学生生活的“新素材”,既能有助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注意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又有助于学生走进自己的生活,激励自己养成积极向上的态度,达到明理导行的目的。所谓“新素材”,指的是从现实生活中搜集到的、大家乐于探讨的、近几年才出现或流行的新名词、新事件、新人物和新事物等。教师要想上好品德课,需要合理运用拓展性课程资源。“新素材”也是拓展性课程资源,它们不仅可以牢牢地吸引住学生们课堂上的注意力,而且可以唤醒学生去体验自己的生活。教师们在备课时,应细细地思考,精心设计,力争使“新素材”资源发挥最大的功效,使这些“新素材”资源更好地为教材的主题服务,切实做到为品德教学“添砖加瓦”。
一、导入“新素材”:激发求知欲望
教学情境是指在具体场合下学生的情绪、思维等与学生的群体氛围。刚开始上课,不少学生的情绪、思维还停留在课间十分钟的游戏活动或休息状态中。为了让学生能全身心地投入将要学习的课程内容当中,教师不妨采用创设情境的方法来导入整堂课的教学。在导入中,笔者运用了最近流行的一首老少喜欢的歌曲,这是一首广场舞曲,经常在广场上播放着,孩子们听着熟悉的音乐,自然十分认真,也很感兴趣。音乐把学生还停留在课间的意识很快地拉进了课堂。孩子们兴趣高涨,积极性很高。
有个老师参加“一课一名师”赛课,教学一年级的《兴趣与坚持》这一课时,课前导入就以孩子们喜欢的木头人的游戏开始,选取了筷子兄弟演唱的一首歌曲《小苹果》,当音乐想起,孩子们就开心地动起来,个个都非常自信、大胆地跳起舞来。音乐一停,学生马上不动。反复几次,引出课题:坚持。
二、了解“新素材”:提高生活认识
纵观目前小学生生活的圈子还很大程度上禁锢于家庭、学校两点一线之间。可以想象小学生对我们社会的认识是非常有限的。特别在小学阶段,我们应适当地渗透一些社会各方面的知识。了解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学生来说是十分必要的。“新素材”能够帮助学生更形象地认识社会,了解社会,走近社会。
如在执教二年级下册的《美好的家园》这一课时,我们发现虽然很多的同学明白环境的重要性,但也只是停在表面。如对水的认识。学生们只知道水很重要,但对我国的缺水情况和水被污染的情况一无所知。课前,我让学生们采访父母或其他人了解缺水情况;课上,我向学生们出示浙江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提出的“五水共治”内容和效果图展示。学生们纷纷举手发言,牢记五水的内容。大家都意识到水的重要,明白保护水资源的迫切。“五水共治”这一“新素材”的加入,让孩子们关注社会生活中发生的热点,提高了他们对社会的认识,增强了环保意识。
三、对话“新素材”:促进强烈共鸣
名人效应能激发孩子们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然而,教材中的人物离孩子们太远,孩子们走不进去,对人物不感兴趣。如能在教学中加入身边的名人,听一听他们的故事,孩子们会倍感亲切。
在教学《了不起的家乡人》这课时,笔者用阿里巴巴的掌门人马云、游泳冠军孙杨代替了书中离我们遥远的孔子、蔡伦等。然而这些都是杭州人,杭州离我们还是有点距离的,这时笔者又引出了中国女足国家队的队长吴海燕。笔者播放吴海燕和学校足球队员踢球的录像,播放采访录像。在录像中,吴海燕介绍了自己也是建德人,讲述了自己踢足球的经历。吴海燕这一“新素材”加入,让学生与之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他们励志要刻苦学习,学有所成。
四、拓展“新素材”:引发现实关注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要积极主动地运用课程资源,我们需要把“新素材”运用到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去。在教学时,一件件科技发展的产物,吸引着孩子们的眼光,震撼着孩子们的心灵,激发孩子们奋发向上的思想,为孩子们形成健康的人格作铺垫。“新素材”带着创新和发展走进课堂,让课堂更富有时代气息。
笔者在参加培训时,听过学军小学陈跃老师的《劳动需要知识》的课。那堂课上,老师询问学生,跟过去相比,劳动发生了什么变化?大家就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当学生讲到农民需要知识时,老师出示了新型收割机收割稻谷的视频,收割机收割稻谷的方便和快捷令在场的师生们惊叹不已。接着,学生们又说到医学需要新知识。一位学生拿着自己和家长做的PPT上台展示: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机是怎么做手术的,有哪些作用。听了这位同学的介绍,不仅台上的学生为此惊叹,连台下听课的老师都在感叹科技发展的神奇。上课老师趁机采访这位展示的学生,是不是每位医生都会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机?学生回答:医生只有经过特殊的培训才会用手术机,医院里也只有很少人才会用。了解了达芬奇机的安全、精确、快速,孩子们纷纷赞叹知识改变了生命。
品德教材内容侧重于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作为一位品德老师,如果能够恰当地使用“新素材”,就能使我们的课堂呈现别样的精彩和活力,促使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为他们成长为具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李红,浙江省建德市新安江第二小学,教师】
责任编辑︱黄蜀红
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價值。在教学中若能运用接近学生生活的“新素材”,既能有助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注意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又有助于学生走进自己的生活,激励自己养成积极向上的态度,达到明理导行的目的。所谓“新素材”,指的是从现实生活中搜集到的、大家乐于探讨的、近几年才出现或流行的新名词、新事件、新人物和新事物等。教师要想上好品德课,需要合理运用拓展性课程资源。“新素材”也是拓展性课程资源,它们不仅可以牢牢地吸引住学生们课堂上的注意力,而且可以唤醒学生去体验自己的生活。教师们在备课时,应细细地思考,精心设计,力争使“新素材”资源发挥最大的功效,使这些“新素材”资源更好地为教材的主题服务,切实做到为品德教学“添砖加瓦”。
一、导入“新素材”:激发求知欲望
教学情境是指在具体场合下学生的情绪、思维等与学生的群体氛围。刚开始上课,不少学生的情绪、思维还停留在课间十分钟的游戏活动或休息状态中。为了让学生能全身心地投入将要学习的课程内容当中,教师不妨采用创设情境的方法来导入整堂课的教学。在导入中,笔者运用了最近流行的一首老少喜欢的歌曲,这是一首广场舞曲,经常在广场上播放着,孩子们听着熟悉的音乐,自然十分认真,也很感兴趣。音乐把学生还停留在课间的意识很快地拉进了课堂。孩子们兴趣高涨,积极性很高。
有个老师参加“一课一名师”赛课,教学一年级的《兴趣与坚持》这一课时,课前导入就以孩子们喜欢的木头人的游戏开始,选取了筷子兄弟演唱的一首歌曲《小苹果》,当音乐想起,孩子们就开心地动起来,个个都非常自信、大胆地跳起舞来。音乐一停,学生马上不动。反复几次,引出课题:坚持。
二、了解“新素材”:提高生活认识
纵观目前小学生生活的圈子还很大程度上禁锢于家庭、学校两点一线之间。可以想象小学生对我们社会的认识是非常有限的。特别在小学阶段,我们应适当地渗透一些社会各方面的知识。了解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学生来说是十分必要的。“新素材”能够帮助学生更形象地认识社会,了解社会,走近社会。
如在执教二年级下册的《美好的家园》这一课时,我们发现虽然很多的同学明白环境的重要性,但也只是停在表面。如对水的认识。学生们只知道水很重要,但对我国的缺水情况和水被污染的情况一无所知。课前,我让学生们采访父母或其他人了解缺水情况;课上,我向学生们出示浙江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提出的“五水共治”内容和效果图展示。学生们纷纷举手发言,牢记五水的内容。大家都意识到水的重要,明白保护水资源的迫切。“五水共治”这一“新素材”的加入,让孩子们关注社会生活中发生的热点,提高了他们对社会的认识,增强了环保意识。
三、对话“新素材”:促进强烈共鸣
名人效应能激发孩子们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然而,教材中的人物离孩子们太远,孩子们走不进去,对人物不感兴趣。如能在教学中加入身边的名人,听一听他们的故事,孩子们会倍感亲切。
在教学《了不起的家乡人》这课时,笔者用阿里巴巴的掌门人马云、游泳冠军孙杨代替了书中离我们遥远的孔子、蔡伦等。然而这些都是杭州人,杭州离我们还是有点距离的,这时笔者又引出了中国女足国家队的队长吴海燕。笔者播放吴海燕和学校足球队员踢球的录像,播放采访录像。在录像中,吴海燕介绍了自己也是建德人,讲述了自己踢足球的经历。吴海燕这一“新素材”加入,让学生与之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他们励志要刻苦学习,学有所成。
四、拓展“新素材”:引发现实关注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要积极主动地运用课程资源,我们需要把“新素材”运用到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去。在教学时,一件件科技发展的产物,吸引着孩子们的眼光,震撼着孩子们的心灵,激发孩子们奋发向上的思想,为孩子们形成健康的人格作铺垫。“新素材”带着创新和发展走进课堂,让课堂更富有时代气息。
笔者在参加培训时,听过学军小学陈跃老师的《劳动需要知识》的课。那堂课上,老师询问学生,跟过去相比,劳动发生了什么变化?大家就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当学生讲到农民需要知识时,老师出示了新型收割机收割稻谷的视频,收割机收割稻谷的方便和快捷令在场的师生们惊叹不已。接着,学生们又说到医学需要新知识。一位学生拿着自己和家长做的PPT上台展示: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机是怎么做手术的,有哪些作用。听了这位同学的介绍,不仅台上的学生为此惊叹,连台下听课的老师都在感叹科技发展的神奇。上课老师趁机采访这位展示的学生,是不是每位医生都会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机?学生回答:医生只有经过特殊的培训才会用手术机,医院里也只有很少人才会用。了解了达芬奇机的安全、精确、快速,孩子们纷纷赞叹知识改变了生命。
品德教材内容侧重于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作为一位品德老师,如果能够恰当地使用“新素材”,就能使我们的课堂呈现别样的精彩和活力,促使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为他们成长为具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李红,浙江省建德市新安江第二小学,教师】
责任编辑︱黄蜀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