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纪录片《台北故宫》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huanch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分析了纪录片《台北故宫》在政治课《文化生活》教学中的运用。作为一部优秀的文化纪录片,《台北故宫》可以为政治课教学增添亮色。
  关键词: 纪录片《台北故宫》 《文化生活》 高中政治课教学
  
  一次偶然的原因,我在网上看到由总导演周兵摄制的纪录片《台北故宫》,被它深深吸引。纪录片以轻柔的语调徐缓地介绍了台北故宫的各类馆藏文物和由这些迁台文物展开的种种命运故事,其中有很多内容可以成为高中政治课《文化生活》教学的优秀素材。《文化生活》是新课程高中思想政治课当中新增加的模块,文化的内容如何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有效衔接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的过程。我以为运用纪录片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不失为一个好途径。
  随着多媒体教学的发展,视频成为一种常见的辅助教学手段。作为视频教学范畴的纪录片,是以真人真事为创作素材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相对其他视频形式,它因真实性而显得可信度较高,又因艺术性而具有可看性。选择纪录片作为政治课的辅助教学,一方面可以体现政治课教学要求的准确性,另一方面可以因其艺术性冲淡了政治课教学的抽象性。
  一、选择纪录片《台北故宫》辅助教学的理由
  1.题材内容
  纪录片《台北故宫》就其题材内容而言,是属于文化纪录片,它分类介绍了台北故宫内的青铜器、瓷器、玉器、古代字画等馆藏文物,讲述了文物迁台期间的一些人文故事,同时也反映出一定时期台湾地区社会历史文化的一些特点。正如总导演周兵所说:“想通过《台北故宫》,把一九四八到二〇〇八年这六十年的台湾历史和台湾社会的一些信息呈现出来,比如五十、六十、七十、八十和九十年代台湾人的一些生活和文化性。”①可见,文化、生活是该纪录片要表达的主题。它的内容符合《文化生活》教学的要求,是很适合作为教学素材的。
  2.艺术风格
  與某些文化纪录片的庄重宏大相比,《台北故宫》则显得平实、具有亲和力,是一部“生活化的、亲切的纪录片”②。影片整体的叙事风格安静温婉,无论是介绍国宝文物的情况,还是叙述其间交错的一个个命运故事,传递出“优美、宁静、高远的人文精神”③。此外,它的主题曲采用了流行音乐的表达方式,整部纪录片的解说独辟蹊径地由女声担任,等等,这一切都使纪录片显得亲切温暖、打动人心。这种平实、亲切、生活化的艺术风格使文化对人产生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影响,也较好地体现了高中思想政治课“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④的课程设置的基本理念。
  3.文化背景
  祖国大陆和台湾有着共同深层的文化背景,选择《台北故宫》作为教学素材,一方面容易引起学生们的共鸣,激发他们强烈的爱国精神,达到政治课情感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台北故宫在继承和发展中华传统文化方面的理念和做法,引发思考。
  二、《台北故宫》中的片段与其相对应的教学知识点
  纪录片《台北故宫》共分为十二集,有青铜记忆、瓷中繁华、玉润华光、承古开今,等等。其中可以作为《文化生活》教学素材来运用的内容不少,试举几例加以说明。
  1.主题曲与《文化生活》相对应的第一单元知识点
  《台北故宫》创作的主题曲《爱延续》采用流行音乐的曲调,歌词浅白深情,背景画面淡雅蕴藉,充满醇厚的中国味,很有感染力。运用该主题曲可以辅助《文化生活》第一单元以下知识点的教学:(1)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2)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3)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4)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5)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6)文化塑造人生;(7)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观看主题曲片段之前,教师可结合教学的具体内容事先设计一些问题,如:(1)主题曲短片反映的文化现象是通过哪些形式表现出来?(2)从短片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文化是怎样影响我们每个人的?(3)喜欢《爱延续》这首歌吗?你认为取这一歌名的理由是什么?想表达什么主题?(4)如果该短片是一个旅游观光的宣传片,你觉得它能达到目的吗?……
  在设计问题时,要按照学生的实际,注意问题设置的开放性,使得学生回答起来有更大的发挥余地,从而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2.第五集和第六集的片段及其相对应的第二单元知识点
  第五集有一片段是讲述珐琅彩瓷的内容,源于国外的珐琅彩技术,在我国清代被出神入化地加以学习吸收,从而制造出精美绝伦的珐琅彩瓷。该片段可以成为第二单元“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文化创新”等知识的教学素材,如:(1)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2)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3)把握好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关系等。同时纪录片第六集在展示台北故宫的镇馆之宝——“翠玉白菜”时,手法非常有创意:一只螽斯飞呀飞,到了一株大白菜的菜叶上,停住了,变成了国宝“翠玉白菜”的一个小部分。这种部分动态化的演示方式,使得一个原本静态的文物作品充满了动感和灵气。这一片段可以从文化创新手段的角度来说明“文化形式、传播手段等创新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这一知识点,问题可设计为:你觉得纪录片呈现“翠玉白菜”的手法有什么独特之处?你认为“翠玉白菜”被称为台北故宫镇馆之宝的原因是什么?经过思考并发言,学生对如何进行文化创新会有更进一步的感悟。
  当然,以上片段同样可以用作第三单元“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内容的教学素材,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灵活加以应用。
  事实上,在整部纪录片当中,用来进行“文化创新”教学的素材并非仅仅是以上所举的这些,还有一些片段也非常不错,比如第十二集承古开今中的片段,讲述了台北故宫在继承和发展馆藏文化方面所采取的一些做法:拍摄相关的影视作品,制作动画片《国宝总动员》,还曾邀请国外著名设计师结合馆藏国宝,设计一系列生活用品,有印着怀素《自叙帖》的手提袋、有珐琅彩工艺的茶杯垫等,这些做法很好地反映了台北故宫博物院让文化走进生活的理念。该片段的教学,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让学生思考台北故宫“这些做法对于我们继承和发展中华传统文化有什么启示或值得借鉴的地方?”来完成“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这些内容的教学。
  3.第三集和第六集的片段与其相对应的第三单元知识点
  第三集青铜记忆片段较具体地介绍了毛公鼎、散氏盘等台北故宫馆藏的国宝文物,同时讲述了中国文明的开始,特别是关于“乡”(繁体)的描述很是生动有趣。这一片段相对应的第三单元知识点有:(1)文字是文明的载体,汉字文化内涵丰富,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基本特征和有力见证……
  另外,第六集片段中关于《富春山居图》的介绍则可以用来进行第三单元“我们的民族精神”部分的教学。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描绘了中国南部富春江沿岸的风光,纪录片特别提到了它的收藏现状:由于历史的流转分为两段的《富春山居图》,其中一段现藏于台北故宫,又称为无用师卷,另一段则存于浙江省博物馆,被称为剩山图。这一片段教师可自行扩充资料,如:2010年3月温家宝总理曾在“两会”新闻记者会上,表示希望《富春山居图》能早日合璧。然后设计提问:“你觉得分隔两岸的《富春山居图》有一天能合璧吗?”“什么时候会合二为一呢?”“你的依据是什么?”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完成了对爱国主义精神的自我教育,也自然地达成了思想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接着教师可以进一步拓展资料:2011年6月1日至2011年9月25日,浙江省博物馆和台北故宫博物院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联合主办“山水合璧—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特展”。就此材料进一步提问:“你认为《富春山居图》此次在台北合璧展出有什么意义吗?”“请你猜测《富春山居图》什么时候会在大陆合璧展出?”最后教师点题:《富春山居图》台北“合璧”象征着分隔两岸的文物实现了“团聚”,是团结统一的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分隔两岸的故宫文物还有“三希堂”法书、《四库全书》等,教师均可以补充资料进行中华民族精神方面的教学。
  由于纪录片包含的信息十分丰富,在运用纪录片进行辅助教学的时候,教师要进行合理截取、形成片段,不让过多的信息量影响课堂整体教学计划;在设置问题时,注意把握教学重点;播放纪录片的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形成喧宾夺主的印象。
  三、从《台北故宫》中,体会深沉的爱国情怀
  纪录片《台北故宫》在讲述国宝文物外,其中与国宝迁徙相伴随的命运故事所蕴含的深沉情感,同样深深打动观众的心灵,教师不妨和学生们一起来感受。
  1.为了将张大千的七十八幅敦煌临摹壁画装上已超载的飞机,时任国民政府教育部部长的杭立武,从飞机上卸下了自己的行李,其中包括他毕生积蓄的二十多两黄金,唯一条件却是:将敦煌临摹壁画捐给故宫博物院。
  2.台北故宫博物院首任院长蒋复璁,正是六十多年前离开北京负责押运故宫文物的人,他曾留下遗愿,希望赴台文物能早日回归大陆。
  3.台北故宫第二任院长秦孝仪生前曾主张把装载文物赴台的木箱子都完整地保留下来,希望这些文物将来回大陆时,再放回这些木箱子,原封不动地送回来。
  4.故宫博物院元老之一的那志良刚到台湾时还一直劝说大家不要买木质家具,以免回北京时扔了可惜……
  在觀看这些片段后,教师可以组织以下活动,如:
  即兴评论:在课堂上让学生对纪录片所叙述的故事片段发表自己的感想和看法。
  写观后感:也可以课后布置学生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写一写观后感,字数不必限制,以时下流行的“微博”形式也很不错。当然也可以布置学生课后查阅收集相关资料来丰富完善纪录片中的故事片段,成为研究性学习的素材来源。
  总之,《台北故宫》是一部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纪录片,如果我们在《文化生活》课中能恰当地加以运用,相信就会给我们的教学增添不少色彩。
  
  注释:
  ①②③李培《一部纪录片,掀开台北故宫的面纱》[N].南方日报,2009,2,9.
  ④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1:2.
  
  参考文献:
  [1]李培.一部纪录片,掀开台北故宫的面纱[N].南方日报,2009.2.9网易转载.
  [2]郑晓芬,崔酣.纪录片《中国》在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实例分析[J].电影文学,2009,16.
其他文献
摘 要: 《瓦尔登湖》是一本宁静、恬淡、充满智慧的书,它不只讲述人生的哲理,更展示了丰富的动物、植物、地理、历史等知识,对它的欣赏需要从多个角度全面展开。本文从美学艺术的角度,体会人与自然间的和谐之美,感悟在平凡与简单之中生活的意义和趣味所在,探索书中折射的理性之光。  关键词: 《瓦尔登湖》 美学 生态和谐 理性    一、作品综述  十九世纪的美国文学巨匠亨利·戴维·梭罗于1845—1847年
下雨的日子正倚窗边凝视,接到临时调课通知后已经来不及备课了,只好拿着语文书茫然地走进教室。今天该教学第六组综合性实践学习“轻叩诗歌大门”。为了争取时间,快速在脑中形成一个粗略教学框架,我让学生先读读书中的诗句,自己也忙打开课本诵读起来。伴着窗外的雨声读着读着,诵着诵着,灵感突然来了,这不是一组描写自然景物的诗词吗?而且里面都有雨。对,以雨为线,以情渲染,就这样开始我们的诗歌之旅吧。  新课程理念认
摘 要: 音乐课作为中学审美教育的重要科目,在当今素质教育中凸显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新课程改革后初中音乐课的创新教学理念及实践方法,并对音乐课的情境创新教学进行了初步的探究。  关键词: 音乐课教学 新课程改革 创新    新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当今的中学音乐课,无论是从音乐教育的理念还是教材的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均作了全方位的改革。它在音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教师应改变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我就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些探讨。  一、营造和谐课堂,创造自主学习氛围  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促进师生双方交往互动,能唤醒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把学生真正转变成为学习的主人。营造宽松
摘 要: 随着教学改革和新课标实施的不断深入,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逐渐成为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根据民办高校非英语专业英语阅读教学面临的实际情况,提出可运用隐性分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并对隐性分层教学的实施步骤进行了详细探讨。  关键词: 民办高校非英语专业 大学英语阅读教学 培养策略 隐性分层 教学模式    1.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意义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全面深入,对语篇
摘 要: 真实性听力教学的两个重要构成因素: 一是真实性的听力材料,二是真实性的听力任务活动。听力材料的真实性和听力活动的真实性能够体现学习者的真实性。学习者参与听力材料的收集和听力活动任务的设计对其听力水平的提高至关重要。  关键词: 真实性听力活动 任务设计 听力水平    一、引言  听力教学长期以来一直关注学习者的听力策略研究,对于听力材料的研究还限于听力材料的真实性上,对于真实性的听力任
音乐教育除了非常注重道德和社会目的外,还必须把美的东西作为自己的目的来探求,把人教育成美和善的,这是哲学家柏拉图的名言。确实,音乐课凭借其厚重的历史、真挚的情感、深邃的思想,滋润着学生们稚嫩的心田。在学校教学中,它应有着“美丽”的地位,音乐教育者应将追寻着这份美丽作为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怎样才能把一节音乐课上得“美丽”?我认为要把课上到学生们的心里,让学生的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内心流淌出真挚
摘 要: “过渡”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手段,其具体运用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本文就导入过渡法、细节过渡法、悬念过渡法的运用加以浅析,并试图通过多样的“过渡”法将教学内容巧妙地串联起来,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高中历史教学 导入 “过渡”法    辞海对于“过渡”一词的解释是:“事物由一个阶段或一种状态逐渐发展变化而转入另一个阶段或另一种状态。”这一解释形象地表达出过渡有
摘 要: 吉首大学精品课程《体育心理学》建设过程中存在着教师投入精力不足、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水平有限、学校精品课程运行保障制度不健全和教学资源难以及时更新和维护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自上而下更新观念,采用有效激励措施调动教师参与精品课程建设的积极性,并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运行管理保障制度。  关键词: 高校精品课程建设 困境 运行保障 《体育心理学》    自2003年教育部启动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以
摘 要: 《林中小溪》一文写的是前苏联作家普里什文在一条林中小溪的岸边走过时的所见所闻。文章通篇写景,却不单单写景,还在字里行间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只有充满挑战的人生才是真正意义的人生,如果太顺利,没有太大的波澜,生活将是无趣的,人生将是无益的。所以,乐观地看待困难,困难带给你的便不再仅仅是悲伤与沮丧,而是一种人生宝贵的财富。  关键词: 普里什文 散文《林中小溪》 哲理    前苏联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