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职业学校里,语文作为一门基础课,往往不为学生所重视,并且那种传统的“师传生受”的陈腐教育方式也日渐为学生所厌弃。以下是我根据多年的教学体验,这里谈谈自己的真实感受。
一、明确学习语文的重要意义,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语文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语文是学习其他各门学科的基础”。这就清楚地说明:语文是基础工具,语文学科则是基础工具性的基础学科,在众多基础学科当中,语文学科是“基础的基础”。在职业技术学校,语文这一作用尤为突出,具体表现在与专业课的关系上。一个专业理论知识学科好的学生,必然是听、说、读、写能力较强的学生,一个读写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差的学生是不可能学好专业、写出科学严密的实验报告和学术论文来的。只有让学生明确了这一点,才能引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为学好专业课打好基础。
二、选择运用新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凡是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就力求认识它,占有它。”一个好的教师是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促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的发展。在语文教学上,我主要进行了以下尝试:
1.巧妙导入新课,诱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如在学《春》这篇文章时,我首先放录音,让学生倾听他们所熟知的《春天在哪里》这首歌,我发现同学们的注意力都很集中,有的学生甚至小声哼唱起来。此时,我抓住这个机会,让学生考虑:春天都在哪里呢?这时,同学们跃跃欲试,有的学生说:“在田野上。”有的说:“在群山中。”还有的说:“我们的脸上,在我们的心里,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这样把学生的情感就调动起来,使他们在没学“春”这篇课文之前,就已经步入了春的意境,陶醉于春的气息中。俗话说得好,“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2.及时鼓励,坚定学生自信心
大家都知道,鼓励对每一位学生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教师不能一味地表扬优等生而忽视对差等生的能力的培养,对差等生应多诱导少责难,多鼓励少贬斥,不用言辞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如,在学《水调歌头·游泳》一文时,我提问:这篇文章写的是1956年五六月间,毛泽东同志在武汉视察,曾三次游过长江后的感受。那么作者在写长江大桥雄伟壮阔时,是从哪里入手开始写的呢?请找出关键性的词语。这时我发现那些学习差的学生的表情是想回答,可又不敢举手,我就用信任的目光看了看他们,他们真的缓慢地举起了手,其中的一个学生回答:“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我说:“你答得很对,那么,你再补充一下。”他说:“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我及时表扬:“答得不错,那你能用几个词语形容一下吗?”只见他毫不犹豫地答出来:“‘起’、‘飞’等。”我及时引导:“风樯动,龟蛇静”是从哪两个方面写的?他说:“动、静两个方面。”这时,全班同学立即报以热烈的掌声,我也笑了。这样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为差等生对知识的掌握创立了情景,所以说教师在课堂上要给所有的学生同样的热情。
3.促进学生课堂主体地位,调动其主动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亲身参与掌握知识情感乃是唤起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条件。”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让学生亲身参与并且主动地学习呢?根据上海特级教师钱梦龙老师的经验,必须以训练为主线,按照学生思维发展规律组织教学过程,尤其是职业技术学校,要让学生在教学中多进行动口、动手、动脑的学习实践。围绕这一中心,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了训练:
(1)加强课前预习
预习是学生在课前进行的自学活动,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老师要事先列好预习提纲进行指导,使学生的预习有计划、有方向、有目标,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文。这样,预习的效果就会大大提高,学习兴趣也会增强。
(2)策划课文朗读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说得好:“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所以说,朗读在课堂教学中是重要的一环。我在策划课文朗读时,或进行教师和录音示范朗读,或让学生自读。朗读促使学生去用心领会和把握文章的感情内涵和思想意蕴,既增强了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又调节了师生情绪,活跃了课堂气氛,诱发了学生阅读求知的欲望。
三、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得有一桶水。”优秀的语文教师要想使自己的课有吸引力和感染力,除了精通本专业知识外,而且还要必须广闻博采其他领域的知识,同时还要讲究教学语言的艺术性,要形象生动,幽默诙谐,富有启发性。这样,讲起课来才能滔滔不绝妙趣横生,才能深深地感染学生的情绪,增强其学习兴趣。
一、明确学习语文的重要意义,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语文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语文是学习其他各门学科的基础”。这就清楚地说明:语文是基础工具,语文学科则是基础工具性的基础学科,在众多基础学科当中,语文学科是“基础的基础”。在职业技术学校,语文这一作用尤为突出,具体表现在与专业课的关系上。一个专业理论知识学科好的学生,必然是听、说、读、写能力较强的学生,一个读写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差的学生是不可能学好专业、写出科学严密的实验报告和学术论文来的。只有让学生明确了这一点,才能引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为学好专业课打好基础。
二、选择运用新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凡是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就力求认识它,占有它。”一个好的教师是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促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的发展。在语文教学上,我主要进行了以下尝试:
1.巧妙导入新课,诱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如在学《春》这篇文章时,我首先放录音,让学生倾听他们所熟知的《春天在哪里》这首歌,我发现同学们的注意力都很集中,有的学生甚至小声哼唱起来。此时,我抓住这个机会,让学生考虑:春天都在哪里呢?这时,同学们跃跃欲试,有的学生说:“在田野上。”有的说:“在群山中。”还有的说:“我们的脸上,在我们的心里,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这样把学生的情感就调动起来,使他们在没学“春”这篇课文之前,就已经步入了春的意境,陶醉于春的气息中。俗话说得好,“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2.及时鼓励,坚定学生自信心
大家都知道,鼓励对每一位学生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教师不能一味地表扬优等生而忽视对差等生的能力的培养,对差等生应多诱导少责难,多鼓励少贬斥,不用言辞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如,在学《水调歌头·游泳》一文时,我提问:这篇文章写的是1956年五六月间,毛泽东同志在武汉视察,曾三次游过长江后的感受。那么作者在写长江大桥雄伟壮阔时,是从哪里入手开始写的呢?请找出关键性的词语。这时我发现那些学习差的学生的表情是想回答,可又不敢举手,我就用信任的目光看了看他们,他们真的缓慢地举起了手,其中的一个学生回答:“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我说:“你答得很对,那么,你再补充一下。”他说:“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我及时表扬:“答得不错,那你能用几个词语形容一下吗?”只见他毫不犹豫地答出来:“‘起’、‘飞’等。”我及时引导:“风樯动,龟蛇静”是从哪两个方面写的?他说:“动、静两个方面。”这时,全班同学立即报以热烈的掌声,我也笑了。这样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为差等生对知识的掌握创立了情景,所以说教师在课堂上要给所有的学生同样的热情。
3.促进学生课堂主体地位,调动其主动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亲身参与掌握知识情感乃是唤起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条件。”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让学生亲身参与并且主动地学习呢?根据上海特级教师钱梦龙老师的经验,必须以训练为主线,按照学生思维发展规律组织教学过程,尤其是职业技术学校,要让学生在教学中多进行动口、动手、动脑的学习实践。围绕这一中心,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了训练:
(1)加强课前预习
预习是学生在课前进行的自学活动,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老师要事先列好预习提纲进行指导,使学生的预习有计划、有方向、有目标,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文。这样,预习的效果就会大大提高,学习兴趣也会增强。
(2)策划课文朗读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说得好:“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所以说,朗读在课堂教学中是重要的一环。我在策划课文朗读时,或进行教师和录音示范朗读,或让学生自读。朗读促使学生去用心领会和把握文章的感情内涵和思想意蕴,既增强了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又调节了师生情绪,活跃了课堂气氛,诱发了学生阅读求知的欲望。
三、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得有一桶水。”优秀的语文教师要想使自己的课有吸引力和感染力,除了精通本专业知识外,而且还要必须广闻博采其他领域的知识,同时还要讲究教学语言的艺术性,要形象生动,幽默诙谐,富有启发性。这样,讲起课来才能滔滔不绝妙趣横生,才能深深地感染学生的情绪,增强其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