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在校园里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上度过的,我们的教育目标和教学任务也主要是在这一个个短短的40分钟内完成的。因而,“上课”是成了学生主要的学习生活方式。而我们当今的课堂教学中,“无效教学”和“低效教学”常常伴随着这些朝气蓬勃的孩子们。这无疑是对孩子青春的浪费,对孩子生命的摧残。我们应将高效教学作为我们课堂教学的基本期望和底线要求。那么,高效教学应该从何处下手呢?
一、质疑——点亮高效教学之灯
作为教师,课堂上的主要责任是激发学生产生疑问,产生问题。
案例《小珊迪》(王菘舟执教)
(在课开始)
师: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个《三次逃票》故事。(缓慢而低沉)在德国,有一位中国留学生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了。毕业以后,他去德国的大公司寻找工作。第一家公司拒绝了他,第二家公司拒绝了他,第三家公司还是拒绝了他。他一连找了20多家大公司,结果没有一家肯接收他。他想:凭自己的博士文凭和优异成绩,找一家公司应该没什么问题吧。但是,谁也没想到,他找的一家小公司还是拒绝了他。
师:同学们你们猜猜看,为什么德国那么多家公司都会拒绝这位中国留学生呢?
生:德国公司的经理看不起中国人。
生:大概是这位留学生专业不对口吧?
生:留学生要价太高。
……
师(继续讲述):这位中国留学生愤怒了!他对那家小公司的老板说:“请您告诉我,你们为什么要拒绝我?”那位老板说:“对不起,先生。我们从网上找到了一份关于您的记录。记录显示,您在德国留学期间乘坐公共汽车,曾经逃过三次票。”中国留学生吃惊地说:“逃三次票算得了什么?难道我的博士文凭还抵不过三次逃票吗?”德国老板郑重地说:“是的!先生。我们知道您不缺文凭、不缺知识、不缺能力,但我们认为您缺了一样东西!正是您缺的这样东西,让我们德国人不敢聘用您。”
师:同学们,听了这个真实的故事有些什么想法?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师:同学们,我们这位中国留学生缺文凭吗?不!缺知识吗?不!缺能力吗?也不!那他到底缺了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到《小珊迪》这篇课文去寻找答案吧。
……
孩子们都爱听故事,特级教师王菘舟巧妙的利用了学生的这个心理。激发他们自主地去文中寻找答案。其实,文中小珊迪身上存在的优秀品质,正是这们中国留学生所缺少的。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解开了自己心中的疑问,从而使学生学习更加“高效”。
二、体验——品味高效教学之乐
“生活的外延有多宽,语文学习的外延就有多宽”,如果高效教学从学生体验最深处下手,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案例《赶海》(苏教版第6册)
师:谁来把(第二自然段)第1句读一读,要读得有趣些。
师:(生读后)他读得怎么样?
生:我觉得他读得挺流利的,但不够有趣。
生:他“闹”字没有读出感情来。
师:你听得真专心,大家把“闹”字圈出来,想想看,脑子里有没有“闹”的场景?
师:我请一位同学和我一起演一演这个“闹”字。
(师扮舅舅,坐在椅子上看书,外甥女缠着舅舅带她去赶海。)
舅舅:今天不行,舅舅要看书,准备明天考试呢。
外甥女:(撅着小嘴)不嘛不嘛,我就要去。
舅舅:不要闹,过了明天再说。
外甥女:(拽着舅舅的手不放)我现在就要去。
(一屁股坐在地上耍赖)
舅舅:好好好,你真会缠,舅舅答应你。
接着,老师引导学生集体评议,体会“闹”字的含义。
师:看了刚才的表演,你们有没有体会出“闹”字的含义?
生:我看出来了,那个外甥女一心想去赶海,不达目的不罢休。
生:说明“我”的心情很着急,想早一点去赶海。
生:我体会出赶海很有意思,要不,外甥女不会死搅蛮缠的。
生::从这个“闹”字看出“我”对大海很向往。
生:赶海太有趣了,“我”恨不得舅舅马上带“我”来到海边。
师:大家谈了这么多感受,说明对“闹”字体会比较深了。这回,你能不能把这种趣味读出来?(请几个学生读)
生:我感觉他们将“闹”读活了。
生:他们读得好极了!
师:让我们一起读,一边回想刚才“闹”的场景,一边把“我”急切地心情和撒娇的语气读出来。
在这个教学片断中,表演前学生对“闹”字缺少理解与感悟,对文章的理解是浮浅的,表面的。教者通过情境再现,师生共同表演体验。何为“闹”,如何“闹”,怎样“闹”。学生通过体验感受到“闹”字的内涵。披文入情,自然地读出了情感,读出了童趣。
其实,教学有没高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怎么样。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一个好的课堂是一股灵性涌动的春水,学生涵咏其间,收获的是语言和精神的同构共生,享受的是人文诗化的课堂生活。
让我们共同树立“高效教学”理念,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让每位家长都收获希望。
一、质疑——点亮高效教学之灯
作为教师,课堂上的主要责任是激发学生产生疑问,产生问题。
案例《小珊迪》(王菘舟执教)
(在课开始)
师: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个《三次逃票》故事。(缓慢而低沉)在德国,有一位中国留学生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了。毕业以后,他去德国的大公司寻找工作。第一家公司拒绝了他,第二家公司拒绝了他,第三家公司还是拒绝了他。他一连找了20多家大公司,结果没有一家肯接收他。他想:凭自己的博士文凭和优异成绩,找一家公司应该没什么问题吧。但是,谁也没想到,他找的一家小公司还是拒绝了他。
师:同学们你们猜猜看,为什么德国那么多家公司都会拒绝这位中国留学生呢?
生:德国公司的经理看不起中国人。
生:大概是这位留学生专业不对口吧?
生:留学生要价太高。
……
师(继续讲述):这位中国留学生愤怒了!他对那家小公司的老板说:“请您告诉我,你们为什么要拒绝我?”那位老板说:“对不起,先生。我们从网上找到了一份关于您的记录。记录显示,您在德国留学期间乘坐公共汽车,曾经逃过三次票。”中国留学生吃惊地说:“逃三次票算得了什么?难道我的博士文凭还抵不过三次逃票吗?”德国老板郑重地说:“是的!先生。我们知道您不缺文凭、不缺知识、不缺能力,但我们认为您缺了一样东西!正是您缺的这样东西,让我们德国人不敢聘用您。”
师:同学们,听了这个真实的故事有些什么想法?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师:同学们,我们这位中国留学生缺文凭吗?不!缺知识吗?不!缺能力吗?也不!那他到底缺了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到《小珊迪》这篇课文去寻找答案吧。
……
孩子们都爱听故事,特级教师王菘舟巧妙的利用了学生的这个心理。激发他们自主地去文中寻找答案。其实,文中小珊迪身上存在的优秀品质,正是这们中国留学生所缺少的。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解开了自己心中的疑问,从而使学生学习更加“高效”。
二、体验——品味高效教学之乐
“生活的外延有多宽,语文学习的外延就有多宽”,如果高效教学从学生体验最深处下手,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案例《赶海》(苏教版第6册)
师:谁来把(第二自然段)第1句读一读,要读得有趣些。
师:(生读后)他读得怎么样?
生:我觉得他读得挺流利的,但不够有趣。
生:他“闹”字没有读出感情来。
师:你听得真专心,大家把“闹”字圈出来,想想看,脑子里有没有“闹”的场景?
师:我请一位同学和我一起演一演这个“闹”字。
(师扮舅舅,坐在椅子上看书,外甥女缠着舅舅带她去赶海。)
舅舅:今天不行,舅舅要看书,准备明天考试呢。
外甥女:(撅着小嘴)不嘛不嘛,我就要去。
舅舅:不要闹,过了明天再说。
外甥女:(拽着舅舅的手不放)我现在就要去。
(一屁股坐在地上耍赖)
舅舅:好好好,你真会缠,舅舅答应你。
接着,老师引导学生集体评议,体会“闹”字的含义。
师:看了刚才的表演,你们有没有体会出“闹”字的含义?
生:我看出来了,那个外甥女一心想去赶海,不达目的不罢休。
生:说明“我”的心情很着急,想早一点去赶海。
生:我体会出赶海很有意思,要不,外甥女不会死搅蛮缠的。
生::从这个“闹”字看出“我”对大海很向往。
生:赶海太有趣了,“我”恨不得舅舅马上带“我”来到海边。
师:大家谈了这么多感受,说明对“闹”字体会比较深了。这回,你能不能把这种趣味读出来?(请几个学生读)
生:我感觉他们将“闹”读活了。
生:他们读得好极了!
师:让我们一起读,一边回想刚才“闹”的场景,一边把“我”急切地心情和撒娇的语气读出来。
在这个教学片断中,表演前学生对“闹”字缺少理解与感悟,对文章的理解是浮浅的,表面的。教者通过情境再现,师生共同表演体验。何为“闹”,如何“闹”,怎样“闹”。学生通过体验感受到“闹”字的内涵。披文入情,自然地读出了情感,读出了童趣。
其实,教学有没高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怎么样。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一个好的课堂是一股灵性涌动的春水,学生涵咏其间,收获的是语言和精神的同构共生,享受的是人文诗化的课堂生活。
让我们共同树立“高效教学”理念,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让每位家长都收获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