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而新课引入是教学过程不可忽视的环节。引入在课堂教学中能起到组织教学,吸引注意,激发兴趣,启迪思维,促进课堂教学,实现最佳学习状态的积极作用。因此一堂课引入的成败将直接影响着整堂课的效果,能否在一开始上课便将学生课前分散的注意力即刻转移到课堂上,并使学生处于积极状态,这是上好课的前提。那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如何引入呢?本文将从初中数学新课引入应遵循的原则和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数学教学;新课引入;教学效果
新课程改革明确地提出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发展的需要,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站在教学第一线的我们,必须认真学习,钻研新课标,积极改变教育观念、教学方式,认真落实每一个教学环节。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生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而新课引入是教学过程不可忽视的环节。所谓引入是指在新的教学内容的讲授开始时教师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教学行为方式。无论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习题课,都有一个如何引入的问题。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过程开始的引入环节就象整台戏的序幕,如果设计和安排得体,就能牵引整个教学过程,收到先声夺人、一举成功的奇效。
一、新课引入的原则
1.新课引入要有利于使学生知道所要讲的内容,并要与教学活动保持一致。数学教学就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体验开始,从直观的和容易引起想象的问题出发,让数学背景包含在学生熟悉的事物和具体情景之中,并与学生已经了解或学习过的数学知识相关联,这样才能使数学课程更具有现实性。
2.新课引入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心理状态,结合数学的学科特点,引入要有趣味性,这是吸引学生注意的关键,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学生没有学习愿望的话,我们所有的想法、方案和设想将化为灰烬”。各种历史典故,名人轶事,问题悬念,日常生活中的事物都可以成为沟通教师和学生之间感情交流的媒介,成为引出新课的导线,当然有趣味并非为了引起笑声和耗费精力,趣味性应该使课堂上学生掌握所学材料的认识积极化。
3.课引入要有启发性,这就要求教师采用启发诱导的方法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尽快地把与本节课教学无关的活动和想法尽快放弃,集中到本节课要讲的内容上来。新课引入的好坏在某种程度上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败,所以数学课的引入一定要注意选材的直观性、通俗性、新旧知识的衔接性等,同时又要注意作为引入内容的新颖性、探索性,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才能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教材的内容,培养学生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新课引入的方法
1.趣题引入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一切人才成长的起点,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在新课引入中若能用带有趣味性的问题引入,定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对本节所授内容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对落实教学目的将起一定的保证作用。如讲八年级上册“蚂蚁怎样走最近”,可以利用课本给出的问题:如图,有一个圆柱,它的高等于12厘米,底面半径等于3厘米。在圆柱下底面的A点有一只蚂蚁,它想吃到上底面上和A点相对的B点处的食物,沿圆柱侧面爬行的最短路程是多少?学生们开始交流讨论,猜测不已,并且尝试着在自制的圆柱侧面上寻找最短路线……这样,学生在一种十分感兴趣的氛围中进行探究新知,在此过程中,教师也自然引导学生将空间想象、动手操作和思考结合起来。
2.动手实践法。《新课标》中提出给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知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初中学生的认识心理特点向我们展示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就是在数学教学中,努力实现智力操作和动手操作有机结合。如在初学平面几何知识时,一开始将接触很多概念,若单纯讲授新课,大多是枯躁的说教,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荡然无存,注意力也难以集中,假如能创造机会让学生动一动手,量一量,剪一剪,折一折,比一比,则效果大为好转。如讲定理:“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时,让每个学生剪一个三角形纸片,通过折叠找出每条边的垂直平分线,观察这三条垂直平分线,然后再用尺规作出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让学生比较发现结论。这也为理论上证明这一定理,如何添辅助线埋下伏笔。动手式的“课题引入”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学生学会分析问题,探索规律,达到发展智力的目的。
3.巧设悬念法。设计一种学生急于解决但运用已有数学知识方法又无法解决的问题,形成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巧设悬念引入新课。如在“方程”一课教学中,笔者先和学生做一个游戏:请同学们想一个数不要说出来,把这个数除以2再减去3,然后把运算的结果说出来,就可以猜出你所想的那个数是几。利用这个游戏引入新课,可以引起学生強烈的学习兴趣,激起他们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求知欲望,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温故知新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新课内容若与已知知识联系密切,就可以从复习已有的知识出发,以旧引新、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引入新课。如在讲“正数和负数”一课时,笔者通过与学生一问一答的对话中,复习了小学已经学习过的各种类型的数,并且指出整数和分数都是由实际的需要产生的,那么有了这些数是否就能满足实际的需要呢?然后出示温度计,自然地引出了零以下的数。这种引入的方法从已学习过的知识出发,通过对比等手法,层层设问,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天地,就容易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5.类比引入法。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紧扣新课与旧知识的联系,引入新课,使知识正迁移,将会使学生感到自然亲切。如在讲“相似三角形性质”时,可以从全等三角形性质为例类比,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对应线段、对应周长相等,那么相似三角形的这几组量怎么样?又如讲“不等式的性质”时,可以类比等式的性质,在讲“分式”时可以类比“分数”,这种运用类比,并引导学生去大胆而又合理地猜想,就很容易使学生发现并掌握新的知识。
新课引入这一教学环节,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好的引入不仅可以使学生很自然的进入最佳学习状态,而且学生的学习方式开始逐步多样化,乐于探究、主动参与、勤于动手等。因此,为了取得课堂教学的成功,我们必须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研究探索适应新教材的教学方法,以满足和适应新课改不断深入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朱家生,施珏《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技能训练》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07.
[2]张仁贤,卜振强《掀起课堂小高潮的技巧》世界知识出版社.2014.08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数学教学;新课引入;教学效果
新课程改革明确地提出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发展的需要,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站在教学第一线的我们,必须认真学习,钻研新课标,积极改变教育观念、教学方式,认真落实每一个教学环节。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生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而新课引入是教学过程不可忽视的环节。所谓引入是指在新的教学内容的讲授开始时教师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教学行为方式。无论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习题课,都有一个如何引入的问题。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过程开始的引入环节就象整台戏的序幕,如果设计和安排得体,就能牵引整个教学过程,收到先声夺人、一举成功的奇效。
一、新课引入的原则
1.新课引入要有利于使学生知道所要讲的内容,并要与教学活动保持一致。数学教学就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体验开始,从直观的和容易引起想象的问题出发,让数学背景包含在学生熟悉的事物和具体情景之中,并与学生已经了解或学习过的数学知识相关联,这样才能使数学课程更具有现实性。
2.新课引入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心理状态,结合数学的学科特点,引入要有趣味性,这是吸引学生注意的关键,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学生没有学习愿望的话,我们所有的想法、方案和设想将化为灰烬”。各种历史典故,名人轶事,问题悬念,日常生活中的事物都可以成为沟通教师和学生之间感情交流的媒介,成为引出新课的导线,当然有趣味并非为了引起笑声和耗费精力,趣味性应该使课堂上学生掌握所学材料的认识积极化。
3.课引入要有启发性,这就要求教师采用启发诱导的方法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尽快地把与本节课教学无关的活动和想法尽快放弃,集中到本节课要讲的内容上来。新课引入的好坏在某种程度上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败,所以数学课的引入一定要注意选材的直观性、通俗性、新旧知识的衔接性等,同时又要注意作为引入内容的新颖性、探索性,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才能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教材的内容,培养学生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新课引入的方法
1.趣题引入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一切人才成长的起点,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在新课引入中若能用带有趣味性的问题引入,定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对本节所授内容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对落实教学目的将起一定的保证作用。如讲八年级上册“蚂蚁怎样走最近”,可以利用课本给出的问题:如图,有一个圆柱,它的高等于12厘米,底面半径等于3厘米。在圆柱下底面的A点有一只蚂蚁,它想吃到上底面上和A点相对的B点处的食物,沿圆柱侧面爬行的最短路程是多少?学生们开始交流讨论,猜测不已,并且尝试着在自制的圆柱侧面上寻找最短路线……这样,学生在一种十分感兴趣的氛围中进行探究新知,在此过程中,教师也自然引导学生将空间想象、动手操作和思考结合起来。
2.动手实践法。《新课标》中提出给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知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初中学生的认识心理特点向我们展示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就是在数学教学中,努力实现智力操作和动手操作有机结合。如在初学平面几何知识时,一开始将接触很多概念,若单纯讲授新课,大多是枯躁的说教,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荡然无存,注意力也难以集中,假如能创造机会让学生动一动手,量一量,剪一剪,折一折,比一比,则效果大为好转。如讲定理:“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时,让每个学生剪一个三角形纸片,通过折叠找出每条边的垂直平分线,观察这三条垂直平分线,然后再用尺规作出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让学生比较发现结论。这也为理论上证明这一定理,如何添辅助线埋下伏笔。动手式的“课题引入”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学生学会分析问题,探索规律,达到发展智力的目的。
3.巧设悬念法。设计一种学生急于解决但运用已有数学知识方法又无法解决的问题,形成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巧设悬念引入新课。如在“方程”一课教学中,笔者先和学生做一个游戏:请同学们想一个数不要说出来,把这个数除以2再减去3,然后把运算的结果说出来,就可以猜出你所想的那个数是几。利用这个游戏引入新课,可以引起学生強烈的学习兴趣,激起他们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求知欲望,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温故知新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新课内容若与已知知识联系密切,就可以从复习已有的知识出发,以旧引新、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引入新课。如在讲“正数和负数”一课时,笔者通过与学生一问一答的对话中,复习了小学已经学习过的各种类型的数,并且指出整数和分数都是由实际的需要产生的,那么有了这些数是否就能满足实际的需要呢?然后出示温度计,自然地引出了零以下的数。这种引入的方法从已学习过的知识出发,通过对比等手法,层层设问,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天地,就容易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5.类比引入法。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紧扣新课与旧知识的联系,引入新课,使知识正迁移,将会使学生感到自然亲切。如在讲“相似三角形性质”时,可以从全等三角形性质为例类比,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对应线段、对应周长相等,那么相似三角形的这几组量怎么样?又如讲“不等式的性质”时,可以类比等式的性质,在讲“分式”时可以类比“分数”,这种运用类比,并引导学生去大胆而又合理地猜想,就很容易使学生发现并掌握新的知识。
新课引入这一教学环节,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好的引入不仅可以使学生很自然的进入最佳学习状态,而且学生的学习方式开始逐步多样化,乐于探究、主动参与、勤于动手等。因此,为了取得课堂教学的成功,我们必须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研究探索适应新教材的教学方法,以满足和适应新课改不断深入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朱家生,施珏《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技能训练》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07.
[2]张仁贤,卜振强《掀起课堂小高潮的技巧》世界知识出版社.201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