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德治国”是我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精华,也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政治文化传统。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以德治国”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政治文化的重要内容,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1 为人民服务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政治文化的内核
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深刻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运动。”‘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这不仅是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宗旨,同时也是对无产阶级人生观的高度概括。十月革命前的1905年,列宁在谈到无产阶级文学为谁服务时指出:“它不是为饱食终日的贵妇人服务,不是为百无聊赖、胖的发愁的‘一万个上层分子’服务,而是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为这些国家的精华、国家的力量、国家的未来服务。”这是从文艺这个侧面提出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把马克思列宁理论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列主义,同时也发展和丰富了马列主义人生观。毛泽东把无产阶级的革命人生观精辟地概括成“为人民服务”。他说:“全心全意地为人民眼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邓小平同志始终尊重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伟大实践,总是满腔热情地鼓励和支持人民群众在实践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教育和引导群众前进。他认为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中体现,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来进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江泽民同志在“三个代表”思想中所提出的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他的论述中,发展先进的生产力和文化,只是“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而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才是最终的目的。从这一点说,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三个代表的核心”,也是“德”的根本原则。新时期,胡锦涛同志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为人民服务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为人民服务思想是对这一理论的系统地创造地运用。为人民服务思想是以德治国的重要内容,体现了我国政治文化的根本准则,是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核心,是马克思主义政治文化的内核。
2 爱国主义思想贯穿马克思主义政治文化的始终
1918年11月,列宁在《皮梯利姆·索罗金的宝贵自供》中说:“爱国主义是由千百年来各自的祖国彼此隔离而形成的一种深厚的感情”。这是关于爱国主义的经典定义。
毛泽东是一位具有崇高精神和高尚人格的杰出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爱国主义既是毛泽东强调的一项政治原则,也是一项重要的道德规范。他批判地继承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爱国主义的思想传统,把马克思列宁的爱国主义思想与中国当时实际相结合,逐渐形成并不断发展和丰富了符合中国国情的爱国主义思想。邓小平爱国主义思想的许多内涵,是对毛泽东爱国主义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他们所表现出的炽热的爱国情感,不屈的凛然正气,坚强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是极为相似甚至完全一致的。邓小平同志的爱国主义思想,不仅仅是一种朴素的爱国热情,而是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为指导,从历史经验、现实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出发,使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相统一,以爱国主义为精神动力,以社会主义为政治方向,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振兴中华的宏韬大略。江泽民爱国主义思想来源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直接脉承于邓小平同志有关爱国主义教育的论述,是对邓小平爱国主义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他认为,爱国主义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从本质上是一致的,中国共产党人是最坚定、最彻底的爱国主义者,他们身上体现的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的升华和最高风范。同时,江泽民同志也非常重视爱国主义教育,认为爱国主义是增强民族凝聚力、动员和鼓舞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也是振兴民族精神的内在动力,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胡锦涛倡导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其中首要的一条就是“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这是对爱国主义思想准确通俗的表达,是对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爱国主义思想的传承,是对马克思主义爱国思想的通俗概括。爱国主义作为民族精神的核心,最大限度地凝聚和动员全民族的力量,为振兴中华而奋斗。
爱国主义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是一种崇高的道德规范。它是民族的灵魂、感情的纽带和团结的基础,能形成一个民族国家的巨大凝聚力和向心力,成为推动一个民族历史发展的重要因素,甚至起着决定一个国家前途和命运的作用。三代领导核心的爱国主义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的爱国主义理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他们的思想会继续传承下去。因此,可以说爱国主义思想贯穿于马克思主义政治文化的始终。
3 集体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没有集体主义就没有共产主义,共产主义必然意味着集体主义,这是马克思的一贯思想。马克思认为,在人类的发展过程中,不论作为一种普通的道德范畴、社会价值观念,还是一种社会调节系统,集体主义都是最早产生的。马克思所要建立的集体是“真实的集体”、“在真实的集体的条件下,各个个人在自己的联合中并通过这种联合获得自由”,是“在控制了自己的生存条件和社会全体成员的生存条件的革命无产者的集体。”“在这个集体中,个人是作为个人参加的,它是个人的这样一种联合(自然是以当时已经发达的生产力为基础的),这种联合把个人的自由发展和运动的条件置于他们的控制之下。”也就是说马克思所要建立的是无产阶级性质的革命集体,强调消灭私有制、个性和能力体系的全面发展,最终实现人的彻底解放。
毛泽东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继承和发展了关于集体主义的思想。首先,集体主义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其次,毛泽东深刻揭示了集体主义的本质内涵是为人民服务。再次,毛泽东全面阐述了集体主义的基本原则。邓小平作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始终把集体主义作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面旗帜。邓小平集体主义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现实感,体现出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兼顾、精神鼓励与物质 利益并重、长远目标与具体途径统一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重视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肯定人民群众追求正当的个人利益的合理性,是集体主义道德的应有之义。二是按照统筹兼顾原则,把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结合起来,是集体主义道德的重要内容。三是发扬乐于奉献、大公无私、自我牺牲精神是集体主义道德的高尚境界。四是反对极端个人主义、小团体主义、地方保护主义等消极腐朽思想,是集体主义道德的本质要求。五是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道德所追求的最终价值目标。可见,邓小平的集体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关于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4 共同理想信念寓于马克思主义政治文化之中
理想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奋勇前进的精神动力。邓小平指出,要有远大的理想,才能永远保持前进的勇气和方向。“我们一定要经常教育我们的人民,尤其是我们的青年,要有理想。”江泽民指出,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胡锦涛认为:“理想信念,是一个政党治国理政的旗帜,是一个民族奋力前行的向导。”他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了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生的深刻变化,不可避免会出现社会意识的多样化。这就更加需要一个能够代表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社会各个阶层广泛认可和接受的共同理想,才能有效凝聚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这个共同理想,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摆脱贫穷落后,走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个共同理想,既实在具体,又鼓舞人心,既是对中国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也是中国人民利益和愿望的根本实现,是号召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旗帜。这个共同理想,把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目标、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与个人的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各个阶层、各个群体的共同愿望有机结合在一起,具有令人信服的必然性、广泛性和包容性,具有强大的感召力、亲和力和凝聚力,使人们为之共同奋斗。对中国共产党人来说,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这个理想并没有随着时代的改变而改变,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同现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统一的。我们现在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努力,就是为将来实现共产主义最高理想而奋斗。
1 为人民服务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政治文化的内核
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深刻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运动。”‘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这不仅是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宗旨,同时也是对无产阶级人生观的高度概括。十月革命前的1905年,列宁在谈到无产阶级文学为谁服务时指出:“它不是为饱食终日的贵妇人服务,不是为百无聊赖、胖的发愁的‘一万个上层分子’服务,而是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为这些国家的精华、国家的力量、国家的未来服务。”这是从文艺这个侧面提出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把马克思列宁理论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列主义,同时也发展和丰富了马列主义人生观。毛泽东把无产阶级的革命人生观精辟地概括成“为人民服务”。他说:“全心全意地为人民眼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邓小平同志始终尊重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伟大实践,总是满腔热情地鼓励和支持人民群众在实践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教育和引导群众前进。他认为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中体现,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来进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江泽民同志在“三个代表”思想中所提出的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他的论述中,发展先进的生产力和文化,只是“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而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才是最终的目的。从这一点说,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三个代表的核心”,也是“德”的根本原则。新时期,胡锦涛同志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为人民服务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为人民服务思想是对这一理论的系统地创造地运用。为人民服务思想是以德治国的重要内容,体现了我国政治文化的根本准则,是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核心,是马克思主义政治文化的内核。
2 爱国主义思想贯穿马克思主义政治文化的始终
1918年11月,列宁在《皮梯利姆·索罗金的宝贵自供》中说:“爱国主义是由千百年来各自的祖国彼此隔离而形成的一种深厚的感情”。这是关于爱国主义的经典定义。
毛泽东是一位具有崇高精神和高尚人格的杰出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爱国主义既是毛泽东强调的一项政治原则,也是一项重要的道德规范。他批判地继承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爱国主义的思想传统,把马克思列宁的爱国主义思想与中国当时实际相结合,逐渐形成并不断发展和丰富了符合中国国情的爱国主义思想。邓小平爱国主义思想的许多内涵,是对毛泽东爱国主义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他们所表现出的炽热的爱国情感,不屈的凛然正气,坚强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是极为相似甚至完全一致的。邓小平同志的爱国主义思想,不仅仅是一种朴素的爱国热情,而是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为指导,从历史经验、现实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出发,使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相统一,以爱国主义为精神动力,以社会主义为政治方向,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振兴中华的宏韬大略。江泽民爱国主义思想来源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直接脉承于邓小平同志有关爱国主义教育的论述,是对邓小平爱国主义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他认为,爱国主义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从本质上是一致的,中国共产党人是最坚定、最彻底的爱国主义者,他们身上体现的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的升华和最高风范。同时,江泽民同志也非常重视爱国主义教育,认为爱国主义是增强民族凝聚力、动员和鼓舞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也是振兴民族精神的内在动力,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胡锦涛倡导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其中首要的一条就是“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这是对爱国主义思想准确通俗的表达,是对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爱国主义思想的传承,是对马克思主义爱国思想的通俗概括。爱国主义作为民族精神的核心,最大限度地凝聚和动员全民族的力量,为振兴中华而奋斗。
爱国主义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是一种崇高的道德规范。它是民族的灵魂、感情的纽带和团结的基础,能形成一个民族国家的巨大凝聚力和向心力,成为推动一个民族历史发展的重要因素,甚至起着决定一个国家前途和命运的作用。三代领导核心的爱国主义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的爱国主义理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他们的思想会继续传承下去。因此,可以说爱国主义思想贯穿于马克思主义政治文化的始终。
3 集体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没有集体主义就没有共产主义,共产主义必然意味着集体主义,这是马克思的一贯思想。马克思认为,在人类的发展过程中,不论作为一种普通的道德范畴、社会价值观念,还是一种社会调节系统,集体主义都是最早产生的。马克思所要建立的集体是“真实的集体”、“在真实的集体的条件下,各个个人在自己的联合中并通过这种联合获得自由”,是“在控制了自己的生存条件和社会全体成员的生存条件的革命无产者的集体。”“在这个集体中,个人是作为个人参加的,它是个人的这样一种联合(自然是以当时已经发达的生产力为基础的),这种联合把个人的自由发展和运动的条件置于他们的控制之下。”也就是说马克思所要建立的是无产阶级性质的革命集体,强调消灭私有制、个性和能力体系的全面发展,最终实现人的彻底解放。
毛泽东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继承和发展了关于集体主义的思想。首先,集体主义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其次,毛泽东深刻揭示了集体主义的本质内涵是为人民服务。再次,毛泽东全面阐述了集体主义的基本原则。邓小平作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始终把集体主义作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面旗帜。邓小平集体主义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现实感,体现出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兼顾、精神鼓励与物质 利益并重、长远目标与具体途径统一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重视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肯定人民群众追求正当的个人利益的合理性,是集体主义道德的应有之义。二是按照统筹兼顾原则,把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结合起来,是集体主义道德的重要内容。三是发扬乐于奉献、大公无私、自我牺牲精神是集体主义道德的高尚境界。四是反对极端个人主义、小团体主义、地方保护主义等消极腐朽思想,是集体主义道德的本质要求。五是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道德所追求的最终价值目标。可见,邓小平的集体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关于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4 共同理想信念寓于马克思主义政治文化之中
理想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奋勇前进的精神动力。邓小平指出,要有远大的理想,才能永远保持前进的勇气和方向。“我们一定要经常教育我们的人民,尤其是我们的青年,要有理想。”江泽民指出,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胡锦涛认为:“理想信念,是一个政党治国理政的旗帜,是一个民族奋力前行的向导。”他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了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生的深刻变化,不可避免会出现社会意识的多样化。这就更加需要一个能够代表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社会各个阶层广泛认可和接受的共同理想,才能有效凝聚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这个共同理想,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摆脱贫穷落后,走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个共同理想,既实在具体,又鼓舞人心,既是对中国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也是中国人民利益和愿望的根本实现,是号召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旗帜。这个共同理想,把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目标、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与个人的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各个阶层、各个群体的共同愿望有机结合在一起,具有令人信服的必然性、广泛性和包容性,具有强大的感召力、亲和力和凝聚力,使人们为之共同奋斗。对中国共产党人来说,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这个理想并没有随着时代的改变而改变,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同现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统一的。我们现在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努力,就是为将来实现共产主义最高理想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