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相府小姐的身份,在18岁那年出嫁时已离我而去了。嫁出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从此,我是被冠以夫姓的某氏,不再是父母爱娇的女儿了。别的女儿16岁就已出嫁,母亲不忍心让我离开,她深知一个姑娘成为妇人后的无奈和艰辛,一次次向夫家推迟着婚约。卫家虽然心里不满,然而惧于祖父陈廷敬的权高位重,也不敢说什么。
我一生的悲剧,就在于生为女身。识字起,就过目不忘,六岁时做的诗,让祖父喜出望外,说他们家出了一个“咏絮才”。
父亲一边心里得意,一边遗憾地在旁边说:“可惜不是男儿,不能像公子们一样早登进士,光耀门楣。”
祖父望着抱在膝上的我,忽又黯然。
“美丽聪颖,多才早慧,且生于富贵之家,完美者易为造物所忌啊。”
他担心我福祚浅薄,当即吩咐管家:
“去家庙里为静渊孙女点一盏长明灯,每月账房里领十斤香油供养。”这是我的堂哥们也没有的优待。
静渊这个名字,也是祖父起的,我原本叫静媛,祖父请算命先生排我的四柱,说命里缺水,火旺土燥,八字失衡,需用水来补。渊乃深水,取静水流深之意。
我自小是父亲陈豫朋的掌上明珠。垂髫之年时,春天,他与堂哥们去郊外游春,甚至让我女扮男妆随他一起出门。我手里握着一把野花,被他抱在怀里,同骑在那匹青骢马上,在风中忽而按辔缓缓前行,忽而扬鞭驰骋荡起一溜黄色烟尘。看到我一会儿咯咯笑,一会儿尖叫,他也高兴得哈哈大笑。
他说看着我,只觉得人世的烦恼,都消散了一半。母亲也因此多得了许多笑脸,他的姬妾们见到我,也格外亲热奉承。他特许我和哥哥们一起在书院读书,自由出入他的书房。但有一点是不肯妥协的,就是给我缠小脚时,对于我的任性抗拒和哭泣流泪,他毫不放松要求。他知道,为了女儿将来的婚姻幸福,有一对裹得尖俏美丽的小脚,胜过满腹诗书。
陈家的大宅院,是依山傍水而起的建筑群。背依樊山碧峰,前临樊溪清流,对面有西山岭为自然照壁,山环水绕,藏风聚气。那年风水先生站在城楼上捋着山羊胡子称赞说,靠山临水,不富即贵。我的曾祖父是富商,祖父是康熙帝的老师,我的父兄宗伯许多人都做了朝廷的高官。
但女流也不可小瞧。陈家的姑娘从小都读书识字,我的母亲是知书达礼的大家闺秀,优雅从容,能颂《离骚》,有诗才。她和我的姑姑们有时还燃香为时,结社赛诗。
这都是12岁前的旧事。12岁庆生之后,我就遵父命搬进了小姐院,那里有专门给女儿们建的绣楼。我长大的过程中,兄弟们都精进学业,开始报效朝廷,建功立业。唯有我,镇日里只能闷坐绣楼,逗逗笼中鹦鹉,与梁间燕子说话。无边的愁绪,只能付诸写诗填词来排遣。
陈宅庭院深深,路径纵横,青砖碧瓦的屋宇栉次鳞比,仿佛迷宫一样。而我住的院子,如果细心些,还是能很容易认出来。小姐院在内城的中心,别的房子屋脊都是像冠帽一样挺起,两角高挑,唯我的小楼,屋脊是低伏的,像卷起来的书页,也称“卷棚顶”。父亲说,男尊女卑,建筑上也要有区别。男人们知道这个,一看房顶,就知道是姑娘们居住的,走动之间,都会绕过这块地方。刚住进绣楼时,为了怕我寂寞,父亲还在小花园里,假山旁,安了一架秋千。花园里面花木扶疏,流水潺潺。我白天在楼上绣花,读书,弹琴。天气好时,去花园里看鱼,赏花,荡秋千。
我很胆大,蹴上秋千,在春风中让自己飞得老高,丫环们都吓得掩口惊叫。我喜欢这飞翔的感觉,素色的衣裙在风中飘起,像扑扑奋飞的翅膀,离天空越来越高,风呼呼在耳边穿过。有一回,我的鼻子尖甚至和一只燕子只差一尺远的距离。
“东山下林影,西阁日光残。脉脉春风里,幽花生暮寒。”
每当有好诗句写出,我就让丫环抄了给父亲看。他看完了再在纸上用红笔圈点,批注或改动。那是段好时光。祖父与父亲的官位一升再升,皇上很器重他们。虽然繁忙,但他们心情都很快乐,各自踌躇满志。唉,多么想像他们那样过自己的一生啊。有时望着楼头飞过的燕子,我特别羡慕它们那双能飞出重重屋宇的自由。
祖父除了给圣上讲经,还主持编纂《康熙字典》。每次回家见到我,他都会出几个生僻的字,来考我。也出题让我和有“神童”之称的弟弟陈师俭,当着他的面做诗。有时,做出好诗,他会击节称赞,顺便赏给我们一些扇子,笔墨纸张等东西。他说,我的句子清丽洒脱,有清照气,但又批评我不该小小年纪,多写愁绪,少喜态。
某日,祖父和康熙帝一起赋诗时,无意中吟出了我的伤春句。被皇上追问,祖父只好具实禀告。帝命将我写的诗拿来看,赞叹不止。让旁边的祖父内心得意满足又惴惴。后来,有同朝大臣提醒祖父说,皇帝既对令孙女如此爱悦,何不将她献与皇上做妃子。祖父自谦说不敢高攀,不敢妄想。其实心里挺害怕这样。他说宫中后妃成群,当今圣上又是不贪女色之铮铮汉子,宫中的寂寞春秋,对一个女孩儿来说,只是名声,绝非福气。况且我的天真和单纯,并不适合那里的复杂生活。还是与普通的王孙公子婚配,可以夫唱妇随到白头。
我的丈夫贡生卫封沛是沧州人氏,乃家父同僚世交的儿子。见过他的人都称赞说他英俊潇洒,又才学丰赡,与我天造地设。十三岁起坐在绣楼里,我就开始为自己准备嫁妆了。女儿家都是这样。在漫长的四季中,慢慢地绣着鸳鸯枕,红凌被,红襦袄和石榴裙。那是将幻想、相思和羞涩的喜悦,都融进了一针一线。
结婚时,嫁妆迤逦了一里地,各样箱笼物什,各色绸缎,器玩,引得嫂嫂们好不嫉妒。相府的千金出嫁,排场自是不同,那天皇上亲自赏赐的锦缎和首饰,由宫人礼盒捧着送到礼堂,给婆家挣足了面子。那天,鞭炮声欢快地响过,到处都是恭喜的笑语声。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时,天忽然阴了一下,一阵狂风卷进喜棚,竟然吹熄了一支大红喜烛。众人惊慌失声,但很快就又点燃了,仪式继续进行下去。变暗的天色下,唢呐吹得更响亮了。百鸟朝凤的曲子,直飞云霄。 花烛夜,解语花对连理枝,说不完的缱绻情深。今昔何昔,得此良人。虽是初见,却似已经相识很久了。
丈夫是家里最小的儿子。他胸有大志,一心向学,在国子监读书中,十分刻苦。这次奉命告假回来成婚,新婚的第二天晚上,就读书到三更才睡,以后几乎天天如此。我知道,公公这两年被接连贬官,颇有门第衰落之悲。相公是想通过自己的努力,重振家业。作为相府的快婿,他也颇有压力。我的叔伯兄弟们,多是中举做官的人,一家人红紫朱绯,十分威势,他这个女婿,不免心里多了自卑和急于出人头地的热望。红袖添香,夜深伴读,我也没有什么怨言。但没两天,我就因为婚礼的劳累和秋夜受了风寒病倒了,额头火烫,咳嗽不止。婆婆疼爱儿子,怕他也染上病,让他搬到自己上房的暖阁儿里去住。我的病好后,婆婆不言,相公便也不好意思搬过来。我们俩也就只能在每天早晚请安时见面。
半月之后,相公又回京城国子监里读书了。我们俩就此分开。
接下来的一两年中,我们俩也曾鸿雁往还,但都是害羞胆怯的人,信上也都是发乎情,止乎礼。有时候,也会随信附上几首诗,来表达内心的思念和忧伤。我怕自己分了他努力向学的心,虽然在夫家过着寂寞压抑的生活,却也并不吐露。有时娘家派人来接我回去小住。在父母面前,只是朝夕承欢,并不敢吐露内心的忧愁。
转眼将近两年。丈夫学业长进不少,殿式的期限近了。一家人暗暗欢喜,只盼功成名就,捷报传来。公婆的脸上早晚盈着笑意,我天天在阶前翘首相盼。谁知等来的竟是不幸的消息,他因长久用功,身体亏虚,在学中偶发旧恙,竟然殁去了。
我日夜悲泣,几天水米不进。大病一场后,等到了冬天,生活又回归了平静和旧日秩序,只是庭院更多了几许凄凉。我撕掉了旧日的诗稿,也扯断了窗前的瑶琴,每日清水洗面,再不碰脂粉,也懒得装饰。北地的寒风凛冽,卷着所剩无几的黄叶,早早地落下雪粒子,让日子益发难以将息。
我强忍忧伤,每日堂上伺候公婆。但公婆的脸却越来越冷。在他们眼中,我这个媳妇是不祥之物。当年嫌我八字纯阳,过于刚硬,曾经犹豫过这场婚事。但因贪图我们相府的门第,也就不计较什么,只是奉承欢喜。没想到真的克死了他们最珍爱的儿子。在悲伤中,所有的嫌恨,都加于我的身上,婆婆常指桑骂槐地羞辱我。我原来难以愈合的内心,一次次被撕开血淋淋的伤口。冬去春来,几个月后的一天,公婆郑重叫我前去。说我青春年少,耽误着不是个长久之计,我这样的相府千金,在这里过这种凄惶日子,他们于心不忍。身边又没有个一男半女,不必守节。愿意送我回娘家,让父母来安排我的未来。
嫌恶是真的。每当看到我,他们都会唤起他们思念儿子的悲伤,连连叹息。另外还有一半原因是因为不想养我这张吃饭的嘴,兄嫂们也不愿我将来分走那一部分家产。
这样,我客客气气地被送回了娘家。当年出嫁时艳阳高照,车水马龙,欢声笑语,多么热闹和排场。如今,却只是在有月亮的晚上,坐着一辆缓慢的马车,带着简单的包裹,拖着一条浓重的影子,孤独离开。上路不久,吱扭的车轮声中,听到卫府门口那儿传来放鞭炮的炸响声。他们前来驱除我留下的任何不吉利。
我以为会重新回到我的绣楼去。可是,没有。我已不是相府千金贵重的小姐,如今,只是落魄归来的乞食的嫠妇。亲人们看到我,又同情关怀,又多礼疏离。父亲将我安置在了远离小姐院的一座偏僻小楼里,他亲自为此楼取名“悟因”。
“女儿,此名乃‘悟却前因,万虑皆消’之意。你在这里修身养性,无事不要多出外走动,免招人闲话。”
父亲瘦了,头上也有了白发。弟弟的中举,也不曾让他开怀而笑。
母亲的细长的眉宇间也锁着凄凉。她是个有福气的女人,丈夫为朝中高官,儿子被人目为神童,后来又分别高中进士,举人。在娘家是娇贵的小姐,在婆家是取宠的贤太太,会生养的好媳妇。多年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现在女儿成了她的心病。
我悲伤地写道:悟却前因万虑消,今朝谁复计明朝?只怜欲遣愁无力,憔悴形容暗里凋。
父亲来看望我时,看到案上的诗句,叹了口气说:
“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佛经有言,前世有罪过今生才生为女子。女儿可以持咒念佛,修得来生好姻缘。”
冷雨敲窗的夜晚,读朱淑贞的《断肠集》,悲不自胜,整夜哀泣辗转。
“花飞絮舞又春残,最是愁人不忍看。整日掩扉成独坐,一炉香篆一蒲团。”
我明白,从此,我是被禁锢在这里了。这里没有花,蝴蝶蜜蜂也不来,只有老旧的线装书和干燥无味的日子。
这是座每天很晚太阳才照进窗子的旧房子。我在这略显黯沉的光线下,读书,写诗,来抒发内心忧闷。
我想如果是男人,我亦可骑马乘轿,在人世间做一番大事业。而从现在的每一天,我也看到了自己的后半生。万物更生的春天,只有我在渐渐死去,无边的愁绪像游丝一样飘浮无着,像流水一样流向天涯。我想念小姐院里的花开明媚,蝶飞蜂舞的热闹景象,想念我的秋千架。姐妹们正衣袂飘飘地磴着秋千欢笑吧?可是,我的青春就要永远被埋藏在这座孤独的小楼里了。
有时,我也想念丈夫。只是他的面影好像越来越模糊。不经意的时候,他似乎就那样眉目俊朗地在我面前微笑着。认真想的时候,却想不起他的眼睛,鼻子,究竟是什么样的。我每日念经,为他回向,希望怀才不遇的他,终能释然功名利禄,永往西方净土。
每日里写诗抒怀。渐渐诗稿越积越多,我将它们整理到一起,命名为《悟因楼存草》。父亲为了我高兴,特意命子弟将它们抄写出来。我的一些诗稿也因此被传抄出去,在亲友与科考文人间流传。甚至还有人读了诗,跑到相府门前,想找机会见上一面。但相府厚重的高墙横在那里,不过乘兴而来,遗憾而去。
有一天,丫环给我送来一柄折扇。打开一看,上面画着一株柳,树下青石上一张琴,两只比翼双飞的燕子正在天上飞。笔意简淡传神,似有清风徐来。背面还有一首诗,“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时未遇兮无所将,何悟今兮升斯堂!”我看了,心里怦然一动,脸红了一下,将扇子合了起来。 刘生是湖州人氏,新中的举人,父亲是明末东林党人,他本人除了写得一手好字,还为人洒脱有义气,在士林中颇有名望。
这是后来弟弟告诉我的。刘生是弟弟陈师俭的同学,他让其传话,问我是否有意与他缔结婚约。他的内室亡故已有经年,无人主中馈之事。看了我的诗稿,他赞叹世间还有这样的女子,十分倾慕。愿意与我诗书唱和,在烟雨江南共度未来的岁月。
弟弟十分佩服刘生为人,认为他为文多才气,做人有气节,行止有风度,家世清白富足,与我一切相当。
刘生的名气我也早有耳闻。书房里他的三卷文集我也拜读过,倘若能与这样的人结缡,夫唱妇随,也是人生幸事。就回复说:
“我被卫家驱逐,沦落到这种地步,还敢有拣择吗?但凭父母做主。”
刘生听了很高兴,传口信说,自己要京城等待铨选,少则三月,多则半年,回来后,就请媒人来提亲。
家父陈豫朋与刘生之父也是旧交,想来这件事也不会不成。回到娘家这一年多,我终日临风落泪,对月伤怀,只觉人生无味,万念皆灰。父亲拿蔡文姬给我做榜样,说我可以将心思放在读书做学问上,来排遣寂寞。他可曾想到,文姬曾出嫁三次,学问虽让人羡,她并不是一个孤独的人。
还是弟弟体恤,怜惜我。像冰雪中的寒梅,开出了冷香的花朵。已经是夏天了,我的心也温暖活泼起来。刘生在长安,不时也有书信带给我。他的文笔洒脱多情,我一读再读,藏在怀袖中,直到磨得纸都破了。
我也有书笺与他:
“人倚雕阑竹倚衣,女桑遥听子规啼。陌头杨柳休攀折,系住春光不许归。”
“远游那可了,坐惜红颜老。花开隔岸林,目断江南草。”
“凭几修书寄便鸿,词笺恨短意无穷。离怀正值深秋月,红叶青镫烟雨中。”
秋深了。秋风入户但觉凉,寒花风中吐幽香。刘生不久就要归来。我心情大好,两颊也红润起来。
那一天,我刚写了一首《秋夜寄外》:
“一片长安月,清光两地盈。悬知千里客,不尽故乡情。窗竹写秋影,村碪捣夜声。空闺愁不寐,自语对镫檠。”
正自沉吟推敲,父亲母亲来了。父亲看了条案上笔墨未干的诗句,皱了皱眉头。劝谕我说:
“女儿不必非要写这苦情之诗,还需将心思放下,一心念佛悟道,保养身体,方是怡养之福。古人说,女子无才便是德。为父有时也想,倘若你是个不识字的女子,或许会更快乐些。”
“父亲,你素日敬佩蔡姬、易安的才华,恨不能使我像她们那样才倾千古,今日倒又后悔让女儿识字了。”
“识字做诗虽解寂寞,但也引人惆怅,还是别常呆在屋子,多下楼散散步,去园子里看看花才好。”母亲体恤地捏捏我的袖子,看穿得薄不薄。
“近日閒心少,都缘愁病多。案头疏笔砚,窗下废吟哦。露滴阶苔润,风吹塞雁过。悠然清兴远,散步向庭阿。”我吟道。
“其实,女儿的诗句,并不比她蔡姬、易安二人差呵。”父亲踱着步子,看着壁上我新写的条幅。“难道真的是红颜薄命,女儿的命运,竟是比她们还苦。”
“她二人都曾再嫁,女儿为何一定要老死闺阁?”
父亲扭头看看我,半晌才说:
“我们陈家赫赫威名,以三辈无犯法之男,五世无再醮之女而感到自豪,这名声怎么能毁在你手里呢?你的堂嫂也年轻守寡,并无怨言。倘若你有非分之想,让她怎么看?”
“父亲不心疼我孤苦伶仃吗?”
“我岂能不心疼?祖宗的规矩却是不能改的。你死了心吧。”他变了脸色,怒气冲冲地背着手走了。
我扯着母亲袖子哭泣。母亲为我擦掉眼泪,安慰我说:
“你父不过嘴硬,私下里我们也商量过此事。还待慢慢来议。”
我方内心稍解忧愁。
刘生回来了。几天后,他就托媒人来陈家提亲。而父亲爱女心切,又喜刘生青年才俊,推托了一下,竟然默许了。消息传来,我喜极欲泣。但母亲说,这件事还需祖父来做主。现在他老人家在京中处理事务,尚未归家。等回来了,再禀告请求。
祖父自小最疼我,什么好吃的好玩的,都会想到我。我被婆家赶回来后,他亲自提出要将自己读书体憩的悟因小楼腾出来给我居住。他一定会同意的吧。
那段等待的日子,我一半焦虑一半喜悦,白天也吃不下饭,晚上也睡不好觉,起来徘徊看月亮,竟着了风寒。那日刘生来书院拜访师俭,趁机隔窗来见。人多嘴杂,不宜久留。我们俩没有说话,只默默相看良久,就分开了。
这含情脉脉的凝视里,千眼万语都已说遍,我一时精神大好,病也好起来了。
祖父回来了,深夜,他的车马仪仗辘辘穿过深深的宅院,在秋夜的凉风中,传出很远,许多窗口点起了灯,也惊醒了刚进入睡梦中的我。我忐忑不安,忽悲忽喜,辗转难眠,披衣坐了一夜。第二天很早,我就去请安。走在一条通往花园的小道上时,与父亲的小妾相遇。得到消息,昨晚父亲对于我再嫁刘生的请求,被祖父严厉拒绝了。祖父发怒说,名声,相府的名声,比天都大。决不能为了我而让它坏掉。他还为父亲的轻率而拍了桌子。
如同晴天霹雳,回身走在来时路上,我魂魄俱失,五内欲裂。祖父恚怒的面容,和众人兴灾乐祸的神情,在我的眼中狞厉起来,走到门口的时候,觉得急怒攻心,嗓中甜腥,“咳”了一声,手帕里有一块血渍。
冬天来了。我在寒风中迅速萎顿下去。
寡嫂以陪护之名搬来和我住在一起,实际是监管我生活中的一切。刘生的书信我再也收不到了,听说,他失望之余,离开了北方,回江南去了。
得到消息的那天,我没吃没喝地睁着眼躺了几个时辰,趁人都不在的时候,将三尺白绫悬在房粱上。
“午日今犹昔,慈颜复见难。柳花初着雨,血泪已流干。”
我留下的血书。父亲读后,涕泪交流,捶胸顿足,懊悔不迭。
但我自杀的消息,是被禁止宣扬的,对外,他们说我因忧郁而病死。现在,我成了一个游荡的孤魂野鬼,祖坟也进不了,夫家也不能去,只是一丘孤坟,远远葬在樊山向阳背风的一面坡下。清明时节,父亲上过祖坟后,带了仆人也这里祭我。除了烧纸钱,还烧了一首前夜里想念我写的诗:“文超李清照,貌似汉王嫱,艺赛蔡文姬,愧无文君量。”
他难道也希望过女儿活着的时候,能像卓文君一样,与刘生私奔?不是谁都有这个勇气和福气的。文君的父亲是开明的富商,而我的家庭,则是铜墙铁壁的权贵,我知道,我的死去,对谁都是最好的选择。死去成为鬼魂,让我多了比凡人更多的灵性。我分明看到,每当想起我,谈到我,亲人短暂的伤怀里,分明还包含着如释重负和庆幸。我这样不祥的女子,呆在家里,终是皇城相府的一块心病。倘若时日久长,做出越礼之事,岂不坏了几世清誉。“以礼自恃,清风高节,尤富贵家闺中所难,固巾帼高士也。”我死了,他们千秋万秋的好名声也保住了。这是他们在我死后对我一生的评价,一座言语上的贞节牌坊。听起来可真好听。
我一生的悲剧,就在于生为女身。识字起,就过目不忘,六岁时做的诗,让祖父喜出望外,说他们家出了一个“咏絮才”。
父亲一边心里得意,一边遗憾地在旁边说:“可惜不是男儿,不能像公子们一样早登进士,光耀门楣。”
祖父望着抱在膝上的我,忽又黯然。
“美丽聪颖,多才早慧,且生于富贵之家,完美者易为造物所忌啊。”
他担心我福祚浅薄,当即吩咐管家:
“去家庙里为静渊孙女点一盏长明灯,每月账房里领十斤香油供养。”这是我的堂哥们也没有的优待。
静渊这个名字,也是祖父起的,我原本叫静媛,祖父请算命先生排我的四柱,说命里缺水,火旺土燥,八字失衡,需用水来补。渊乃深水,取静水流深之意。
我自小是父亲陈豫朋的掌上明珠。垂髫之年时,春天,他与堂哥们去郊外游春,甚至让我女扮男妆随他一起出门。我手里握着一把野花,被他抱在怀里,同骑在那匹青骢马上,在风中忽而按辔缓缓前行,忽而扬鞭驰骋荡起一溜黄色烟尘。看到我一会儿咯咯笑,一会儿尖叫,他也高兴得哈哈大笑。
他说看着我,只觉得人世的烦恼,都消散了一半。母亲也因此多得了许多笑脸,他的姬妾们见到我,也格外亲热奉承。他特许我和哥哥们一起在书院读书,自由出入他的书房。但有一点是不肯妥协的,就是给我缠小脚时,对于我的任性抗拒和哭泣流泪,他毫不放松要求。他知道,为了女儿将来的婚姻幸福,有一对裹得尖俏美丽的小脚,胜过满腹诗书。
陈家的大宅院,是依山傍水而起的建筑群。背依樊山碧峰,前临樊溪清流,对面有西山岭为自然照壁,山环水绕,藏风聚气。那年风水先生站在城楼上捋着山羊胡子称赞说,靠山临水,不富即贵。我的曾祖父是富商,祖父是康熙帝的老师,我的父兄宗伯许多人都做了朝廷的高官。
但女流也不可小瞧。陈家的姑娘从小都读书识字,我的母亲是知书达礼的大家闺秀,优雅从容,能颂《离骚》,有诗才。她和我的姑姑们有时还燃香为时,结社赛诗。
这都是12岁前的旧事。12岁庆生之后,我就遵父命搬进了小姐院,那里有专门给女儿们建的绣楼。我长大的过程中,兄弟们都精进学业,开始报效朝廷,建功立业。唯有我,镇日里只能闷坐绣楼,逗逗笼中鹦鹉,与梁间燕子说话。无边的愁绪,只能付诸写诗填词来排遣。
陈宅庭院深深,路径纵横,青砖碧瓦的屋宇栉次鳞比,仿佛迷宫一样。而我住的院子,如果细心些,还是能很容易认出来。小姐院在内城的中心,别的房子屋脊都是像冠帽一样挺起,两角高挑,唯我的小楼,屋脊是低伏的,像卷起来的书页,也称“卷棚顶”。父亲说,男尊女卑,建筑上也要有区别。男人们知道这个,一看房顶,就知道是姑娘们居住的,走动之间,都会绕过这块地方。刚住进绣楼时,为了怕我寂寞,父亲还在小花园里,假山旁,安了一架秋千。花园里面花木扶疏,流水潺潺。我白天在楼上绣花,读书,弹琴。天气好时,去花园里看鱼,赏花,荡秋千。
我很胆大,蹴上秋千,在春风中让自己飞得老高,丫环们都吓得掩口惊叫。我喜欢这飞翔的感觉,素色的衣裙在风中飘起,像扑扑奋飞的翅膀,离天空越来越高,风呼呼在耳边穿过。有一回,我的鼻子尖甚至和一只燕子只差一尺远的距离。
“东山下林影,西阁日光残。脉脉春风里,幽花生暮寒。”
每当有好诗句写出,我就让丫环抄了给父亲看。他看完了再在纸上用红笔圈点,批注或改动。那是段好时光。祖父与父亲的官位一升再升,皇上很器重他们。虽然繁忙,但他们心情都很快乐,各自踌躇满志。唉,多么想像他们那样过自己的一生啊。有时望着楼头飞过的燕子,我特别羡慕它们那双能飞出重重屋宇的自由。
祖父除了给圣上讲经,还主持编纂《康熙字典》。每次回家见到我,他都会出几个生僻的字,来考我。也出题让我和有“神童”之称的弟弟陈师俭,当着他的面做诗。有时,做出好诗,他会击节称赞,顺便赏给我们一些扇子,笔墨纸张等东西。他说,我的句子清丽洒脱,有清照气,但又批评我不该小小年纪,多写愁绪,少喜态。
某日,祖父和康熙帝一起赋诗时,无意中吟出了我的伤春句。被皇上追问,祖父只好具实禀告。帝命将我写的诗拿来看,赞叹不止。让旁边的祖父内心得意满足又惴惴。后来,有同朝大臣提醒祖父说,皇帝既对令孙女如此爱悦,何不将她献与皇上做妃子。祖父自谦说不敢高攀,不敢妄想。其实心里挺害怕这样。他说宫中后妃成群,当今圣上又是不贪女色之铮铮汉子,宫中的寂寞春秋,对一个女孩儿来说,只是名声,绝非福气。况且我的天真和单纯,并不适合那里的复杂生活。还是与普通的王孙公子婚配,可以夫唱妇随到白头。
我的丈夫贡生卫封沛是沧州人氏,乃家父同僚世交的儿子。见过他的人都称赞说他英俊潇洒,又才学丰赡,与我天造地设。十三岁起坐在绣楼里,我就开始为自己准备嫁妆了。女儿家都是这样。在漫长的四季中,慢慢地绣着鸳鸯枕,红凌被,红襦袄和石榴裙。那是将幻想、相思和羞涩的喜悦,都融进了一针一线。
结婚时,嫁妆迤逦了一里地,各样箱笼物什,各色绸缎,器玩,引得嫂嫂们好不嫉妒。相府的千金出嫁,排场自是不同,那天皇上亲自赏赐的锦缎和首饰,由宫人礼盒捧着送到礼堂,给婆家挣足了面子。那天,鞭炮声欢快地响过,到处都是恭喜的笑语声。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时,天忽然阴了一下,一阵狂风卷进喜棚,竟然吹熄了一支大红喜烛。众人惊慌失声,但很快就又点燃了,仪式继续进行下去。变暗的天色下,唢呐吹得更响亮了。百鸟朝凤的曲子,直飞云霄。 花烛夜,解语花对连理枝,说不完的缱绻情深。今昔何昔,得此良人。虽是初见,却似已经相识很久了。
丈夫是家里最小的儿子。他胸有大志,一心向学,在国子监读书中,十分刻苦。这次奉命告假回来成婚,新婚的第二天晚上,就读书到三更才睡,以后几乎天天如此。我知道,公公这两年被接连贬官,颇有门第衰落之悲。相公是想通过自己的努力,重振家业。作为相府的快婿,他也颇有压力。我的叔伯兄弟们,多是中举做官的人,一家人红紫朱绯,十分威势,他这个女婿,不免心里多了自卑和急于出人头地的热望。红袖添香,夜深伴读,我也没有什么怨言。但没两天,我就因为婚礼的劳累和秋夜受了风寒病倒了,额头火烫,咳嗽不止。婆婆疼爱儿子,怕他也染上病,让他搬到自己上房的暖阁儿里去住。我的病好后,婆婆不言,相公便也不好意思搬过来。我们俩也就只能在每天早晚请安时见面。
半月之后,相公又回京城国子监里读书了。我们俩就此分开。
接下来的一两年中,我们俩也曾鸿雁往还,但都是害羞胆怯的人,信上也都是发乎情,止乎礼。有时候,也会随信附上几首诗,来表达内心的思念和忧伤。我怕自己分了他努力向学的心,虽然在夫家过着寂寞压抑的生活,却也并不吐露。有时娘家派人来接我回去小住。在父母面前,只是朝夕承欢,并不敢吐露内心的忧愁。
转眼将近两年。丈夫学业长进不少,殿式的期限近了。一家人暗暗欢喜,只盼功成名就,捷报传来。公婆的脸上早晚盈着笑意,我天天在阶前翘首相盼。谁知等来的竟是不幸的消息,他因长久用功,身体亏虚,在学中偶发旧恙,竟然殁去了。
我日夜悲泣,几天水米不进。大病一场后,等到了冬天,生活又回归了平静和旧日秩序,只是庭院更多了几许凄凉。我撕掉了旧日的诗稿,也扯断了窗前的瑶琴,每日清水洗面,再不碰脂粉,也懒得装饰。北地的寒风凛冽,卷着所剩无几的黄叶,早早地落下雪粒子,让日子益发难以将息。
我强忍忧伤,每日堂上伺候公婆。但公婆的脸却越来越冷。在他们眼中,我这个媳妇是不祥之物。当年嫌我八字纯阳,过于刚硬,曾经犹豫过这场婚事。但因贪图我们相府的门第,也就不计较什么,只是奉承欢喜。没想到真的克死了他们最珍爱的儿子。在悲伤中,所有的嫌恨,都加于我的身上,婆婆常指桑骂槐地羞辱我。我原来难以愈合的内心,一次次被撕开血淋淋的伤口。冬去春来,几个月后的一天,公婆郑重叫我前去。说我青春年少,耽误着不是个长久之计,我这样的相府千金,在这里过这种凄惶日子,他们于心不忍。身边又没有个一男半女,不必守节。愿意送我回娘家,让父母来安排我的未来。
嫌恶是真的。每当看到我,他们都会唤起他们思念儿子的悲伤,连连叹息。另外还有一半原因是因为不想养我这张吃饭的嘴,兄嫂们也不愿我将来分走那一部分家产。
这样,我客客气气地被送回了娘家。当年出嫁时艳阳高照,车水马龙,欢声笑语,多么热闹和排场。如今,却只是在有月亮的晚上,坐着一辆缓慢的马车,带着简单的包裹,拖着一条浓重的影子,孤独离开。上路不久,吱扭的车轮声中,听到卫府门口那儿传来放鞭炮的炸响声。他们前来驱除我留下的任何不吉利。
我以为会重新回到我的绣楼去。可是,没有。我已不是相府千金贵重的小姐,如今,只是落魄归来的乞食的嫠妇。亲人们看到我,又同情关怀,又多礼疏离。父亲将我安置在了远离小姐院的一座偏僻小楼里,他亲自为此楼取名“悟因”。
“女儿,此名乃‘悟却前因,万虑皆消’之意。你在这里修身养性,无事不要多出外走动,免招人闲话。”
父亲瘦了,头上也有了白发。弟弟的中举,也不曾让他开怀而笑。
母亲的细长的眉宇间也锁着凄凉。她是个有福气的女人,丈夫为朝中高官,儿子被人目为神童,后来又分别高中进士,举人。在娘家是娇贵的小姐,在婆家是取宠的贤太太,会生养的好媳妇。多年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现在女儿成了她的心病。
我悲伤地写道:悟却前因万虑消,今朝谁复计明朝?只怜欲遣愁无力,憔悴形容暗里凋。
父亲来看望我时,看到案上的诗句,叹了口气说:
“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佛经有言,前世有罪过今生才生为女子。女儿可以持咒念佛,修得来生好姻缘。”
冷雨敲窗的夜晚,读朱淑贞的《断肠集》,悲不自胜,整夜哀泣辗转。
“花飞絮舞又春残,最是愁人不忍看。整日掩扉成独坐,一炉香篆一蒲团。”
我明白,从此,我是被禁锢在这里了。这里没有花,蝴蝶蜜蜂也不来,只有老旧的线装书和干燥无味的日子。
这是座每天很晚太阳才照进窗子的旧房子。我在这略显黯沉的光线下,读书,写诗,来抒发内心忧闷。
我想如果是男人,我亦可骑马乘轿,在人世间做一番大事业。而从现在的每一天,我也看到了自己的后半生。万物更生的春天,只有我在渐渐死去,无边的愁绪像游丝一样飘浮无着,像流水一样流向天涯。我想念小姐院里的花开明媚,蝶飞蜂舞的热闹景象,想念我的秋千架。姐妹们正衣袂飘飘地磴着秋千欢笑吧?可是,我的青春就要永远被埋藏在这座孤独的小楼里了。
有时,我也想念丈夫。只是他的面影好像越来越模糊。不经意的时候,他似乎就那样眉目俊朗地在我面前微笑着。认真想的时候,却想不起他的眼睛,鼻子,究竟是什么样的。我每日念经,为他回向,希望怀才不遇的他,终能释然功名利禄,永往西方净土。
每日里写诗抒怀。渐渐诗稿越积越多,我将它们整理到一起,命名为《悟因楼存草》。父亲为了我高兴,特意命子弟将它们抄写出来。我的一些诗稿也因此被传抄出去,在亲友与科考文人间流传。甚至还有人读了诗,跑到相府门前,想找机会见上一面。但相府厚重的高墙横在那里,不过乘兴而来,遗憾而去。
有一天,丫环给我送来一柄折扇。打开一看,上面画着一株柳,树下青石上一张琴,两只比翼双飞的燕子正在天上飞。笔意简淡传神,似有清风徐来。背面还有一首诗,“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时未遇兮无所将,何悟今兮升斯堂!”我看了,心里怦然一动,脸红了一下,将扇子合了起来。 刘生是湖州人氏,新中的举人,父亲是明末东林党人,他本人除了写得一手好字,还为人洒脱有义气,在士林中颇有名望。
这是后来弟弟告诉我的。刘生是弟弟陈师俭的同学,他让其传话,问我是否有意与他缔结婚约。他的内室亡故已有经年,无人主中馈之事。看了我的诗稿,他赞叹世间还有这样的女子,十分倾慕。愿意与我诗书唱和,在烟雨江南共度未来的岁月。
弟弟十分佩服刘生为人,认为他为文多才气,做人有气节,行止有风度,家世清白富足,与我一切相当。
刘生的名气我也早有耳闻。书房里他的三卷文集我也拜读过,倘若能与这样的人结缡,夫唱妇随,也是人生幸事。就回复说:
“我被卫家驱逐,沦落到这种地步,还敢有拣择吗?但凭父母做主。”
刘生听了很高兴,传口信说,自己要京城等待铨选,少则三月,多则半年,回来后,就请媒人来提亲。
家父陈豫朋与刘生之父也是旧交,想来这件事也不会不成。回到娘家这一年多,我终日临风落泪,对月伤怀,只觉人生无味,万念皆灰。父亲拿蔡文姬给我做榜样,说我可以将心思放在读书做学问上,来排遣寂寞。他可曾想到,文姬曾出嫁三次,学问虽让人羡,她并不是一个孤独的人。
还是弟弟体恤,怜惜我。像冰雪中的寒梅,开出了冷香的花朵。已经是夏天了,我的心也温暖活泼起来。刘生在长安,不时也有书信带给我。他的文笔洒脱多情,我一读再读,藏在怀袖中,直到磨得纸都破了。
我也有书笺与他:
“人倚雕阑竹倚衣,女桑遥听子规啼。陌头杨柳休攀折,系住春光不许归。”
“远游那可了,坐惜红颜老。花开隔岸林,目断江南草。”
“凭几修书寄便鸿,词笺恨短意无穷。离怀正值深秋月,红叶青镫烟雨中。”
秋深了。秋风入户但觉凉,寒花风中吐幽香。刘生不久就要归来。我心情大好,两颊也红润起来。
那一天,我刚写了一首《秋夜寄外》:
“一片长安月,清光两地盈。悬知千里客,不尽故乡情。窗竹写秋影,村碪捣夜声。空闺愁不寐,自语对镫檠。”
正自沉吟推敲,父亲母亲来了。父亲看了条案上笔墨未干的诗句,皱了皱眉头。劝谕我说:
“女儿不必非要写这苦情之诗,还需将心思放下,一心念佛悟道,保养身体,方是怡养之福。古人说,女子无才便是德。为父有时也想,倘若你是个不识字的女子,或许会更快乐些。”
“父亲,你素日敬佩蔡姬、易安的才华,恨不能使我像她们那样才倾千古,今日倒又后悔让女儿识字了。”
“识字做诗虽解寂寞,但也引人惆怅,还是别常呆在屋子,多下楼散散步,去园子里看看花才好。”母亲体恤地捏捏我的袖子,看穿得薄不薄。
“近日閒心少,都缘愁病多。案头疏笔砚,窗下废吟哦。露滴阶苔润,风吹塞雁过。悠然清兴远,散步向庭阿。”我吟道。
“其实,女儿的诗句,并不比她蔡姬、易安二人差呵。”父亲踱着步子,看着壁上我新写的条幅。“难道真的是红颜薄命,女儿的命运,竟是比她们还苦。”
“她二人都曾再嫁,女儿为何一定要老死闺阁?”
父亲扭头看看我,半晌才说:
“我们陈家赫赫威名,以三辈无犯法之男,五世无再醮之女而感到自豪,这名声怎么能毁在你手里呢?你的堂嫂也年轻守寡,并无怨言。倘若你有非分之想,让她怎么看?”
“父亲不心疼我孤苦伶仃吗?”
“我岂能不心疼?祖宗的规矩却是不能改的。你死了心吧。”他变了脸色,怒气冲冲地背着手走了。
我扯着母亲袖子哭泣。母亲为我擦掉眼泪,安慰我说:
“你父不过嘴硬,私下里我们也商量过此事。还待慢慢来议。”
我方内心稍解忧愁。
刘生回来了。几天后,他就托媒人来陈家提亲。而父亲爱女心切,又喜刘生青年才俊,推托了一下,竟然默许了。消息传来,我喜极欲泣。但母亲说,这件事还需祖父来做主。现在他老人家在京中处理事务,尚未归家。等回来了,再禀告请求。
祖父自小最疼我,什么好吃的好玩的,都会想到我。我被婆家赶回来后,他亲自提出要将自己读书体憩的悟因小楼腾出来给我居住。他一定会同意的吧。
那段等待的日子,我一半焦虑一半喜悦,白天也吃不下饭,晚上也睡不好觉,起来徘徊看月亮,竟着了风寒。那日刘生来书院拜访师俭,趁机隔窗来见。人多嘴杂,不宜久留。我们俩没有说话,只默默相看良久,就分开了。
这含情脉脉的凝视里,千眼万语都已说遍,我一时精神大好,病也好起来了。
祖父回来了,深夜,他的车马仪仗辘辘穿过深深的宅院,在秋夜的凉风中,传出很远,许多窗口点起了灯,也惊醒了刚进入睡梦中的我。我忐忑不安,忽悲忽喜,辗转难眠,披衣坐了一夜。第二天很早,我就去请安。走在一条通往花园的小道上时,与父亲的小妾相遇。得到消息,昨晚父亲对于我再嫁刘生的请求,被祖父严厉拒绝了。祖父发怒说,名声,相府的名声,比天都大。决不能为了我而让它坏掉。他还为父亲的轻率而拍了桌子。
如同晴天霹雳,回身走在来时路上,我魂魄俱失,五内欲裂。祖父恚怒的面容,和众人兴灾乐祸的神情,在我的眼中狞厉起来,走到门口的时候,觉得急怒攻心,嗓中甜腥,“咳”了一声,手帕里有一块血渍。
冬天来了。我在寒风中迅速萎顿下去。
寡嫂以陪护之名搬来和我住在一起,实际是监管我生活中的一切。刘生的书信我再也收不到了,听说,他失望之余,离开了北方,回江南去了。
得到消息的那天,我没吃没喝地睁着眼躺了几个时辰,趁人都不在的时候,将三尺白绫悬在房粱上。
“午日今犹昔,慈颜复见难。柳花初着雨,血泪已流干。”
我留下的血书。父亲读后,涕泪交流,捶胸顿足,懊悔不迭。
但我自杀的消息,是被禁止宣扬的,对外,他们说我因忧郁而病死。现在,我成了一个游荡的孤魂野鬼,祖坟也进不了,夫家也不能去,只是一丘孤坟,远远葬在樊山向阳背风的一面坡下。清明时节,父亲上过祖坟后,带了仆人也这里祭我。除了烧纸钱,还烧了一首前夜里想念我写的诗:“文超李清照,貌似汉王嫱,艺赛蔡文姬,愧无文君量。”
他难道也希望过女儿活着的时候,能像卓文君一样,与刘生私奔?不是谁都有这个勇气和福气的。文君的父亲是开明的富商,而我的家庭,则是铜墙铁壁的权贵,我知道,我的死去,对谁都是最好的选择。死去成为鬼魂,让我多了比凡人更多的灵性。我分明看到,每当想起我,谈到我,亲人短暂的伤怀里,分明还包含着如释重负和庆幸。我这样不祥的女子,呆在家里,终是皇城相府的一块心病。倘若时日久长,做出越礼之事,岂不坏了几世清誉。“以礼自恃,清风高节,尤富贵家闺中所难,固巾帼高士也。”我死了,他们千秋万秋的好名声也保住了。这是他们在我死后对我一生的评价,一座言语上的贞节牌坊。听起来可真好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