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师对我可好了
他——语、数、英三科成绩加起来不到一百分。三年级了,即使只有10个字的句子也不能流畅地读出来。但是,我从来没有因为他给班级拉成绩而批评过他。我最看重的是学生是否有认真的态度和努力的程度。他尽力地学了,我尽力地教了,这就可以了。
有一日,遇见了他的妈妈,她见到我格外热情,亲亲热热地和我聊起来,说我对他的儿子可好可好了……看家长那喜悦的神情,我知道她不是在随随便便地顺情说好听的,而是出于真心。我一边微笑着听着,一边在脑海里快速地搜索着对孩子好的证据。难道是指每天午休时间我都把他留在教室里,给他听写,辅导他改错题;还是指我从未因为他糟糕的成绩而责备过他呢?……“老师还让他发本呢!别提我儿子多高兴啦……”听到这里,我才明白过来,闹了半天,孩子眼中所谓的“好”原来指的就是让他发本啊。这算什么好呢,真是可笑。可仔细想想,若是从孩子的角度出发,也自有一番道理:孩子们都喜欢发本,以前的老师肯定没让他做过这种事吧。尽管,他也曾高举着小手和其他同学一样争取发本的机会,但是老师却从来不肯相信他一次。发一回本,就成了他美好的愿望。而我,就是帮助他实现愿望的人,他怎能不认为我对他好呢!
然而,面对孩子对我的喜爱和家长的感激,我却感到汗颜。因为,那是我不经意间做的。我深知孩子们喜欢发本,所以没有设置固定人员,而是作为一种奖励,谁表现好,就让谁发。那天,放学的时间到了,作业本却还没有发,为了节约时间,我赶紧抱起本分成几摞匆匆忙忙地扔到坐在第一位的学生桌上,请他们快速分发。因为太着急,我也没看清是谁,“啪”的一声,一摞作业本就扔到了他的面前(他就坐在第一位)。当时,我心里也认为他发不好,可是看到他喜出望外的表情,甚至眼里都冒出光芒,我也就没好意思再要回来,硬着头皮让他去发。
如果不是偶遇家长,经她提起,这件对我来说微不足道的小事,便会悄无声息地消失在脑海里,不会留下一丝一毫的痕迹。而就是这么一件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事情,却成为一个孩子生命中难以抹去的记忆。
不经意间,我带给这个孩子无比的快乐,焉知我不经意间,不曾伤害过一个幼小的心灵?作为老师,我们一定要慎言慎行。因为,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或许会有那么一颗心灵,由于我们不经意的言行,或是欣喜,或是悲伤。
我恨死你了
他叫林傲,一个高个子的男孩儿,有着白皙而细腻的肌肤,笑起来还有一丝腼腆。可他的字却写得如同一团乱麻,“字如其人”放在他的身上就是谬论。
我想了许多办法来帮助他改掉书写潦草的坏毛病:和他讲养成良好书写习惯的重要性;手把手地教他写;写得不好擦掉重写;他有写得相对来说好一点的时候,我就大力表扬;甚至有时不惜甘冒天下之大不韪而动用一点小小的武力……但都收效甚微。整整一个学期过去了,他依然故我。我也是黔驴技穷,内心的失败感不言而喻。无数次地想过就此放弃,但“于心不忍”四个字总会浮现在脑际。
新学期开始了,课间,我判着第一次语文作业,看着学生们那工整漂亮的书写,一股喜悦从心底袅袅升起。突然,那熟悉的潦草不堪的字迹闯入眼帘,顷刻之间,驱散了心头所有的欢喜,我不禁脱口而出:“林傲,我恨死你了!”那声音尖锐而响亮。那一刻,教室里所有的学生都吃惊地看着我,仿佛空气都已经凝固。而林傲也抬起头惊讶地看着我,那表情充满了疑惑。“你的字,我一个也看不清。”我解释道,语气缓和了许多。因为,我有一丝担忧,害怕在大庭广众之下,这么尖利的话语会刺伤他的自尊心。“你再写成这样,我就不给你判了。”我看着他,眼里带着三分无奈,三分嗔怪,四分微笑。他的脸唰地红了,又露出了那腼腆的笑容。看到他没有因此而受伤,我也就放心了,继续判着作业。
可第二天,我发现他的作业居然工整了许多。难道我昨天的话他听进去了?我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他,希望他能坚持下去。一连数日,他的作业都格外整洁。我真的很高兴,在他身上所下的工夫,终于看到成效了,真是谢天谢地!偶尔,我能看到作业有擦过重写的痕迹——擦过的都是潦草的书写,重写的都是工整的字迹。每当看到这一幕,我心里都会涌起一丝感动。我知道,这个孩子一定是一时控制不住自己老毛病又犯了,但想到老师的“恨”,又主动地擦去,用心地重新写上去。每每这时,在发作业时,我都会找一个时机,走到他身边,俯下身去对他轻柔地说:“谢谢你写得这么工整,让老师看得很清楚。”我们相视一笑,又见那腼腆的笑容。
就这样,两年过去了,他的字总是写得非常工整。虽然和其他同学相比,不算漂亮,但已经是他最好的书写水平。这就已经够了。做最精彩的自己,就是人生最大的成功,不是吗?
我时常思考,是什么力量使他有巨大的转变呢?一句“我恨死你了”的背后究竟蕴藏着什么玄机?说真的,我说不清楚这里面的道理,也许是老师舍弃了那种正襟危坐的说教,也许是老师不经意间流露的情绪让学生感受到了老师的真心,从而触动了学生的内心,激起了他努力改正错误的愿望。
只要一心一意地为了学生的成长,只要心中时时刻刻都装着对学生的真爱,只要无论遭遇了多少挫败也依然不放弃努力前行,那么,也许在未来的某一个时刻,就会出现一个转机,甚至是一个奇迹!
这就是身教重于言教吧
那一日,我到一个名叫曹华丹的女生家去家访。这小女孩,不看学习是非常伶俐的,说话办事响叮当。她的妈妈经营着一家麻辣烫店,自然也是能说会道。在谈了孩子的一些事后,她妈妈话锋一转说起了我班的一个特殊的学生。他家境贫寒,母亲跑掉了,和父亲相依为命。因为“精神”有点问题,行为不正常,以前学生都称他为“傻子”。自从我接班以来,不允许班上任何人再叫他“傻子”。
“……我闺女说了,杨老师可有爱心了,还给他钱买饭呢!”她妈妈夸奖我。听到这,我快速地搜索着脑海中的记忆,哦,那已经是上学期的事了:一天中午放学,我像往常一样护送学生出学校,都快走出校门了,他突然大喊:“我的钱丢了,我没钱吃饭了!”“你再好好找找。”我急忙跑到他身边。“就在裤兜里的,现在没有了。”他把裤兜整个都掏出来了,真的不见了钱的踪影。我本想立刻给他五元钱,可是,真不巧,就今天,我出来的时候没有带钱包。怎么办?总不能让孩子饿肚子吧。看见前面已经有其他班主任送学生回来了,于是我向迎面走来的王老师借钱。更不巧,王老师没有零钱。我又向身边的陈老师借,还好,陈老师有。我接过钱,递给了他,并嘱咐:“好好拿着,别再弄丢了。明天也不用还给老师了,就当老师请客了。”他瞪大眼睛美滋滋地接过钱,用舌头舔着嘴唇,仿佛看见了用这钱买到的美食。
就是这么一件小事,我相信,每一个老师都会这么做的,无需向人提及,更无需炫耀。可是我没想到,孩子们却看在了眼里,回家说给父母听了。更没想到,家长也会记在心里,时间隔了这么久,一有机会还主动提起给予我“表扬”。
“前几天,我闺女说,数学课学习使用计算器,全班同学就他没有,让我再买一个,送给了他。”她妈妈接着说。“是啊,我想起来了,他是在用一个计算器,喜欢得不得了。原来是华丹给他的呀。哎呀,孩子做好事也不留名,真是好样的。从这件事,就能看出咱这个家教多好!”我从心底里赞赏这对母女。“哪里啊,这都是老师教育得好啊!老师有爱心,学生才能这样。”我知道这是恭维的话,但也有几分真心吧。
过后,我又仔细地咀嚼了这件事,说真的,我从未想到过老师的一个小小的善举能在学生的心目中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感染了学生,并影响了学生行为。想到这儿,一件往事又涌现在脑海:一次我发现这个特殊的孩子拿了同学们许多笔,足足有四五十支,我让学生们来认领,丢笔的学生好几十人,但只有两三个人认回了笔。“连自己的笔都不认得,你们真够可以的。”我不禁感叹。事后,有许多同学私下告诉我说,不是他们不认得自己的笔,而是想到他太可怜了,家里困难,不像他们要什么有什么,所以借此机会送给他。同学们的爱心多么令人感动!这么多的同学不约而同地做了同样的事情,一群多么可爱的孩子啊!现在想来,是不是和我对待他的方式也有直接的关系呢!
“桃李无言,下自成蹊。”这就是我们常常说的“身教重于言教”吧!
有时,师者一句话语就是一种巨大的影响;一个行为就是一种无形的教育。有时,教育就在不经意间,你没有觉察,但是,它却真实地存在。
(作者单位:辽宁葫芦岛绥中县实验小学)
他——语、数、英三科成绩加起来不到一百分。三年级了,即使只有10个字的句子也不能流畅地读出来。但是,我从来没有因为他给班级拉成绩而批评过他。我最看重的是学生是否有认真的态度和努力的程度。他尽力地学了,我尽力地教了,这就可以了。
有一日,遇见了他的妈妈,她见到我格外热情,亲亲热热地和我聊起来,说我对他的儿子可好可好了……看家长那喜悦的神情,我知道她不是在随随便便地顺情说好听的,而是出于真心。我一边微笑着听着,一边在脑海里快速地搜索着对孩子好的证据。难道是指每天午休时间我都把他留在教室里,给他听写,辅导他改错题;还是指我从未因为他糟糕的成绩而责备过他呢?……“老师还让他发本呢!别提我儿子多高兴啦……”听到这里,我才明白过来,闹了半天,孩子眼中所谓的“好”原来指的就是让他发本啊。这算什么好呢,真是可笑。可仔细想想,若是从孩子的角度出发,也自有一番道理:孩子们都喜欢发本,以前的老师肯定没让他做过这种事吧。尽管,他也曾高举着小手和其他同学一样争取发本的机会,但是老师却从来不肯相信他一次。发一回本,就成了他美好的愿望。而我,就是帮助他实现愿望的人,他怎能不认为我对他好呢!
然而,面对孩子对我的喜爱和家长的感激,我却感到汗颜。因为,那是我不经意间做的。我深知孩子们喜欢发本,所以没有设置固定人员,而是作为一种奖励,谁表现好,就让谁发。那天,放学的时间到了,作业本却还没有发,为了节约时间,我赶紧抱起本分成几摞匆匆忙忙地扔到坐在第一位的学生桌上,请他们快速分发。因为太着急,我也没看清是谁,“啪”的一声,一摞作业本就扔到了他的面前(他就坐在第一位)。当时,我心里也认为他发不好,可是看到他喜出望外的表情,甚至眼里都冒出光芒,我也就没好意思再要回来,硬着头皮让他去发。
如果不是偶遇家长,经她提起,这件对我来说微不足道的小事,便会悄无声息地消失在脑海里,不会留下一丝一毫的痕迹。而就是这么一件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事情,却成为一个孩子生命中难以抹去的记忆。
不经意间,我带给这个孩子无比的快乐,焉知我不经意间,不曾伤害过一个幼小的心灵?作为老师,我们一定要慎言慎行。因为,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或许会有那么一颗心灵,由于我们不经意的言行,或是欣喜,或是悲伤。
我恨死你了
他叫林傲,一个高个子的男孩儿,有着白皙而细腻的肌肤,笑起来还有一丝腼腆。可他的字却写得如同一团乱麻,“字如其人”放在他的身上就是谬论。
我想了许多办法来帮助他改掉书写潦草的坏毛病:和他讲养成良好书写习惯的重要性;手把手地教他写;写得不好擦掉重写;他有写得相对来说好一点的时候,我就大力表扬;甚至有时不惜甘冒天下之大不韪而动用一点小小的武力……但都收效甚微。整整一个学期过去了,他依然故我。我也是黔驴技穷,内心的失败感不言而喻。无数次地想过就此放弃,但“于心不忍”四个字总会浮现在脑际。
新学期开始了,课间,我判着第一次语文作业,看着学生们那工整漂亮的书写,一股喜悦从心底袅袅升起。突然,那熟悉的潦草不堪的字迹闯入眼帘,顷刻之间,驱散了心头所有的欢喜,我不禁脱口而出:“林傲,我恨死你了!”那声音尖锐而响亮。那一刻,教室里所有的学生都吃惊地看着我,仿佛空气都已经凝固。而林傲也抬起头惊讶地看着我,那表情充满了疑惑。“你的字,我一个也看不清。”我解释道,语气缓和了许多。因为,我有一丝担忧,害怕在大庭广众之下,这么尖利的话语会刺伤他的自尊心。“你再写成这样,我就不给你判了。”我看着他,眼里带着三分无奈,三分嗔怪,四分微笑。他的脸唰地红了,又露出了那腼腆的笑容。看到他没有因此而受伤,我也就放心了,继续判着作业。
可第二天,我发现他的作业居然工整了许多。难道我昨天的话他听进去了?我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他,希望他能坚持下去。一连数日,他的作业都格外整洁。我真的很高兴,在他身上所下的工夫,终于看到成效了,真是谢天谢地!偶尔,我能看到作业有擦过重写的痕迹——擦过的都是潦草的书写,重写的都是工整的字迹。每当看到这一幕,我心里都会涌起一丝感动。我知道,这个孩子一定是一时控制不住自己老毛病又犯了,但想到老师的“恨”,又主动地擦去,用心地重新写上去。每每这时,在发作业时,我都会找一个时机,走到他身边,俯下身去对他轻柔地说:“谢谢你写得这么工整,让老师看得很清楚。”我们相视一笑,又见那腼腆的笑容。
就这样,两年过去了,他的字总是写得非常工整。虽然和其他同学相比,不算漂亮,但已经是他最好的书写水平。这就已经够了。做最精彩的自己,就是人生最大的成功,不是吗?
我时常思考,是什么力量使他有巨大的转变呢?一句“我恨死你了”的背后究竟蕴藏着什么玄机?说真的,我说不清楚这里面的道理,也许是老师舍弃了那种正襟危坐的说教,也许是老师不经意间流露的情绪让学生感受到了老师的真心,从而触动了学生的内心,激起了他努力改正错误的愿望。
只要一心一意地为了学生的成长,只要心中时时刻刻都装着对学生的真爱,只要无论遭遇了多少挫败也依然不放弃努力前行,那么,也许在未来的某一个时刻,就会出现一个转机,甚至是一个奇迹!
这就是身教重于言教吧
那一日,我到一个名叫曹华丹的女生家去家访。这小女孩,不看学习是非常伶俐的,说话办事响叮当。她的妈妈经营着一家麻辣烫店,自然也是能说会道。在谈了孩子的一些事后,她妈妈话锋一转说起了我班的一个特殊的学生。他家境贫寒,母亲跑掉了,和父亲相依为命。因为“精神”有点问题,行为不正常,以前学生都称他为“傻子”。自从我接班以来,不允许班上任何人再叫他“傻子”。
“……我闺女说了,杨老师可有爱心了,还给他钱买饭呢!”她妈妈夸奖我。听到这,我快速地搜索着脑海中的记忆,哦,那已经是上学期的事了:一天中午放学,我像往常一样护送学生出学校,都快走出校门了,他突然大喊:“我的钱丢了,我没钱吃饭了!”“你再好好找找。”我急忙跑到他身边。“就在裤兜里的,现在没有了。”他把裤兜整个都掏出来了,真的不见了钱的踪影。我本想立刻给他五元钱,可是,真不巧,就今天,我出来的时候没有带钱包。怎么办?总不能让孩子饿肚子吧。看见前面已经有其他班主任送学生回来了,于是我向迎面走来的王老师借钱。更不巧,王老师没有零钱。我又向身边的陈老师借,还好,陈老师有。我接过钱,递给了他,并嘱咐:“好好拿着,别再弄丢了。明天也不用还给老师了,就当老师请客了。”他瞪大眼睛美滋滋地接过钱,用舌头舔着嘴唇,仿佛看见了用这钱买到的美食。
就是这么一件小事,我相信,每一个老师都会这么做的,无需向人提及,更无需炫耀。可是我没想到,孩子们却看在了眼里,回家说给父母听了。更没想到,家长也会记在心里,时间隔了这么久,一有机会还主动提起给予我“表扬”。
“前几天,我闺女说,数学课学习使用计算器,全班同学就他没有,让我再买一个,送给了他。”她妈妈接着说。“是啊,我想起来了,他是在用一个计算器,喜欢得不得了。原来是华丹给他的呀。哎呀,孩子做好事也不留名,真是好样的。从这件事,就能看出咱这个家教多好!”我从心底里赞赏这对母女。“哪里啊,这都是老师教育得好啊!老师有爱心,学生才能这样。”我知道这是恭维的话,但也有几分真心吧。
过后,我又仔细地咀嚼了这件事,说真的,我从未想到过老师的一个小小的善举能在学生的心目中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感染了学生,并影响了学生行为。想到这儿,一件往事又涌现在脑海:一次我发现这个特殊的孩子拿了同学们许多笔,足足有四五十支,我让学生们来认领,丢笔的学生好几十人,但只有两三个人认回了笔。“连自己的笔都不认得,你们真够可以的。”我不禁感叹。事后,有许多同学私下告诉我说,不是他们不认得自己的笔,而是想到他太可怜了,家里困难,不像他们要什么有什么,所以借此机会送给他。同学们的爱心多么令人感动!这么多的同学不约而同地做了同样的事情,一群多么可爱的孩子啊!现在想来,是不是和我对待他的方式也有直接的关系呢!
“桃李无言,下自成蹊。”这就是我们常常说的“身教重于言教”吧!
有时,师者一句话语就是一种巨大的影响;一个行为就是一种无形的教育。有时,教育就在不经意间,你没有觉察,但是,它却真实地存在。
(作者单位:辽宁葫芦岛绥中县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