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外阅读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切实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突破口,也是学生成长的“加速器”。
那么如何运用新课程的理念来指导课外名著阅读,提高阅读的质量呢?
一、激发学生自主意识,帮助学生挖掘课外名著阅读资源。
学校的图书室是开展课外阅读的物质基础,是学生看书的主要阅读园地。圖书室不仅仅是用来借书的,更应该是用来品书的。我们应积极利用学校图书室,开发现有资源,推荐名着、时文美文。
课外阅读是学生们求知、启智的重要平台。当前,不少中小学生阅读追求猎奇,沉醉于小说和漫画的故事情节里,课外阅读更是以娱乐、消遣类和休闲类读物为主。因此,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学会确立合理的课外阅读取向,提高他们的阅读质量,不能让“轻阅读”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主流,更不能滥读一些腐蚀学生思想的低级趣味的劣质书。前苏联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曾经说过:“儿童阅读在孩子生活中起着重大的作用。童年读的书几乎可以记一辈子,影响孩子进一步的发展。”好书可以影响学生的一辈子,坏书也会引人误入歧途。可见读书,读好书是多么的重要。可现实生活中学生并没有那么多好书,也不明确哪些书适合自己。
首先是引导学生去读原着。因势利导读长篇名着阅读,可以通过精彩片段赏析强化学生阅读兴趣。有时运用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阅读名着的愿望。有些课文是长篇名着的节选,学这些课文时,可以引导学生去阅读原着。
利用校园网、广播室、黑板报开辟《好书推荐》栏目,《语文课程标准》对课外阅读提出,每周每月由家长、学生或老师向同学们推荐精品少儿读物。这些图书有散文、杂文、诗歌、科普读物、名人传记等传统精品,如《科学博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国四大名着、《名人传》等;也可以是热销图书等。
其次是进行比较阅读。比较阅读就是“从课内文章出发,从某个角度出发,进行扩展比较式阅读,为课文找到有关比读的其他文章;就是由此及彼,触类旁通,找到主题上、题材上、写法上、内容上、语言表达上具有相同相异特点的课外材料,在课堂或课外与课文联系在一起读,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有规律的语言现象中理解语言、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我的做法是为课文找“朋友”,有时候是教师找,复印下来与课文比较阅读;有时候要求学生自己去找,把学生带到阅览室,每位学生自主为教材找到一位“朋友”,并在小组中说出找到这位“朋友”的理由。让学生主动寻找,能培养学生略读、精读的能力;能训练学生求同思维、求异思维。
二、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帮助学生确定课外名著阅读目标。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认为教师应在学生心灵中激起求知欲望和点燃热爱知识的火花。这“欲望”和“火花”就是学习兴趣与动机的激发。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它是学生个体在主观上对学习产生的一种愿望。
确立阅读目标,要切实可行。首先让学生明确《课程标准》对课外阅读的要求,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其次由教师推荐值得阅读的书目;再次由全体学生推荐值得阅读的书目;最后由每一位学生自主选择、确定自己的课外阅读书目。每一位学生确定了阅读书目以后,必须制订一份阅读计划。保证每天至少应有1个小时时间进行课外自由阅读。这样既可以降低学生阅读名着的心理压力,又可以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利用环境激励策略,创设课外阅读的氛围,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环境的熏陶具有滴水穿石的力量。师生合力打造的“阅读文化”,能对阅读活动的推进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阅读文化”包括一种客观的物质环境,也包括一种内在的心理环境。
“阅读文化”的打造可以从氛围营造、环境布置、活动开展等各个层面进行。如师生共同在班级建立“小书屋”;辑录一些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张贴上墙;设立集体的阅读记录单,及时将学生的集体阅读内容、阅读成果反映出来。如:学古诗时教学“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使学生明白读书是写作的基础,多读书,读好书,写作也就不难了。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使学生明白多读书能使我们足不出户就了解大千世界。学“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明白书在人类的进步乃至社会的进步中所起的作用;学习“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让学生明白由于自己的见解不同,对作者笔下的人物也会有不同的了解。学习“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让他们明白只有不怕艰苦、认真努力的人才能攀登知识的高峰。将这些名人名家名言有关读书的话作为标语,贴在教室里。
师生结成书友,进行合作阅读,定期交流阅读情况,对师生双方的阅读都能产生激励和督促作用。课外阅读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自主阅读。因此,应有别于规定教材的学习,教师应给学生以宽松的没有心理压力的环境,如不对课外阅读提出高要求,阅读地点、阅读时的坐姿、座位的选择等组织纪律方面可以灵活机动些,让学生在身心轻松的状态下全心感受阅读的乐趣。
课外阅读,是一个长期的学习过程,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的有效指导学生终身受益。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阅读情况,收集材料、汇总信息,结合课堂教学使课外延伸阅读反馈于日常教学,应用于写作,才能真正实现课外阅读的目的。
那么如何运用新课程的理念来指导课外名著阅读,提高阅读的质量呢?
一、激发学生自主意识,帮助学生挖掘课外名著阅读资源。
学校的图书室是开展课外阅读的物质基础,是学生看书的主要阅读园地。圖书室不仅仅是用来借书的,更应该是用来品书的。我们应积极利用学校图书室,开发现有资源,推荐名着、时文美文。
课外阅读是学生们求知、启智的重要平台。当前,不少中小学生阅读追求猎奇,沉醉于小说和漫画的故事情节里,课外阅读更是以娱乐、消遣类和休闲类读物为主。因此,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学会确立合理的课外阅读取向,提高他们的阅读质量,不能让“轻阅读”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主流,更不能滥读一些腐蚀学生思想的低级趣味的劣质书。前苏联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曾经说过:“儿童阅读在孩子生活中起着重大的作用。童年读的书几乎可以记一辈子,影响孩子进一步的发展。”好书可以影响学生的一辈子,坏书也会引人误入歧途。可见读书,读好书是多么的重要。可现实生活中学生并没有那么多好书,也不明确哪些书适合自己。
首先是引导学生去读原着。因势利导读长篇名着阅读,可以通过精彩片段赏析强化学生阅读兴趣。有时运用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阅读名着的愿望。有些课文是长篇名着的节选,学这些课文时,可以引导学生去阅读原着。
利用校园网、广播室、黑板报开辟《好书推荐》栏目,《语文课程标准》对课外阅读提出,每周每月由家长、学生或老师向同学们推荐精品少儿读物。这些图书有散文、杂文、诗歌、科普读物、名人传记等传统精品,如《科学博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国四大名着、《名人传》等;也可以是热销图书等。
其次是进行比较阅读。比较阅读就是“从课内文章出发,从某个角度出发,进行扩展比较式阅读,为课文找到有关比读的其他文章;就是由此及彼,触类旁通,找到主题上、题材上、写法上、内容上、语言表达上具有相同相异特点的课外材料,在课堂或课外与课文联系在一起读,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有规律的语言现象中理解语言、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我的做法是为课文找“朋友”,有时候是教师找,复印下来与课文比较阅读;有时候要求学生自己去找,把学生带到阅览室,每位学生自主为教材找到一位“朋友”,并在小组中说出找到这位“朋友”的理由。让学生主动寻找,能培养学生略读、精读的能力;能训练学生求同思维、求异思维。
二、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帮助学生确定课外名著阅读目标。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认为教师应在学生心灵中激起求知欲望和点燃热爱知识的火花。这“欲望”和“火花”就是学习兴趣与动机的激发。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它是学生个体在主观上对学习产生的一种愿望。
确立阅读目标,要切实可行。首先让学生明确《课程标准》对课外阅读的要求,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其次由教师推荐值得阅读的书目;再次由全体学生推荐值得阅读的书目;最后由每一位学生自主选择、确定自己的课外阅读书目。每一位学生确定了阅读书目以后,必须制订一份阅读计划。保证每天至少应有1个小时时间进行课外自由阅读。这样既可以降低学生阅读名着的心理压力,又可以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利用环境激励策略,创设课外阅读的氛围,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环境的熏陶具有滴水穿石的力量。师生合力打造的“阅读文化”,能对阅读活动的推进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阅读文化”包括一种客观的物质环境,也包括一种内在的心理环境。
“阅读文化”的打造可以从氛围营造、环境布置、活动开展等各个层面进行。如师生共同在班级建立“小书屋”;辑录一些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张贴上墙;设立集体的阅读记录单,及时将学生的集体阅读内容、阅读成果反映出来。如:学古诗时教学“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使学生明白读书是写作的基础,多读书,读好书,写作也就不难了。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使学生明白多读书能使我们足不出户就了解大千世界。学“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明白书在人类的进步乃至社会的进步中所起的作用;学习“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让学生明白由于自己的见解不同,对作者笔下的人物也会有不同的了解。学习“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让他们明白只有不怕艰苦、认真努力的人才能攀登知识的高峰。将这些名人名家名言有关读书的话作为标语,贴在教室里。
师生结成书友,进行合作阅读,定期交流阅读情况,对师生双方的阅读都能产生激励和督促作用。课外阅读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自主阅读。因此,应有别于规定教材的学习,教师应给学生以宽松的没有心理压力的环境,如不对课外阅读提出高要求,阅读地点、阅读时的坐姿、座位的选择等组织纪律方面可以灵活机动些,让学生在身心轻松的状态下全心感受阅读的乐趣。
课外阅读,是一个长期的学习过程,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的有效指导学生终身受益。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阅读情况,收集材料、汇总信息,结合课堂教学使课外延伸阅读反馈于日常教学,应用于写作,才能真正实现课外阅读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