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育的关键能力,也是奠定学生数学发展的基础。小学数学教育工作的开展,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利用各种社会、生活、信息资源,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保证计算的效率和正确率。本文以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学生计算能力提升为研究对象,探究其提升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能力;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数学是最为基础的一门教学课程,不管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今后的学习以及生产实践中,数学都有着非常广泛的运用。而计算教学作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切数学实践活动的核心,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计算能力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就现阶段小学生计算能力具备的现状来看,仍然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亟需解决,这就需要教师应积极地进行计算教学的优化,以此实现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有效提升。
一、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促进数学的广泛应用
计算是数学学习中非常重要的工具之一,同时也是学生认识世界、解决问题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日常生活的买菜、学生数学问题的解答以及各个领域的科学研究都离不开计算。由此可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计算能力的培养,不仅能使学生具备基本的计算技能,实现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同时也有效地促进了数学知识在学生日常生活中、在今后的学习及发展中的应用。
(二)有助于学生建立数学思维模式
数学是一门具有高度抽象性和严谨性的教学课程,学生在对其进行学习与应用的过程中,就需要自身具备较高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而计算作为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及运用的重要工具、手段,是培养学生建立数学思维的重要方式。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对学生进行计算能力的培养,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建立起严谨的数学思维模式,提升其数学思维能力。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基于生活情境培养学生计算能力
陶行知指出,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要让儿童深入到生活当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提高探索和学习能力。教师可以利用生活场景的创设,帮助学生深入思索,按照一定的步骤尝试性运算,提炼运算方法,总结运算法则,提高计算能力。比如在小学乘法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课本中的场景图片,并且演绎出来,通过表演,理解乘法的具体含义。还可以引入生活中的购物场景,通过视频动画、交互式白板与学生互动,更加详细地向学生展示乘法的应用以及具体内涵,以3.5×3为例,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试着猜一猜最终的得数为多少,鼓励学生将自己猜到的答案分享给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在学生猜想完成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想办法验证自己的猜想。此时,便可以借助于生活场景,进行课程导入。
设置问题1:你去超时买记录本,每本3.5元,你买一本多少钱?两本呢?三本呢?(学生思考)设置问题2:你是怎么计算的?3本除了加法也可以使用乘法,应该怎么表示?(小组讨论)设置问题3:用加法计算和用乘法计算结果是一样的吗?有什么区别?学生带着这几个问题,分为不同的小组进行表演,以纸条代替货币,进行交易。除了深化学生关于乘法的认知之外,还可以培养学生对乘法的迁移应用。在课堂的最后,教师还应当向学生阐述这道题目的变化规律,让学生分析一个因数缩小10倍,另一个因数不变或者是一个因数扩大10倍,另一个因数不变的情况下,计算结果会出现何种不同。
(二)基于数学算理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对小学生而言,提高计算效率和准确率的最重要的手段就是让其掌握算理。对此,教师可以采取多元化的策略,让学生深入地学习算理,掌握算理,并熟记于心。比如在学习小数乘法分配律的时候,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观察并尝试计算诸如:0.62×201之类的题目,随后让学生思考,在进行整数乘法计算的时候,分配律是什么样的,这一个式子是否可以进行不同的转化,转化为0.62х(200+1)?为什么不能转化为0.62х200+1或者是0.65х1+200?出现错误的原因是什么?让学生通过小组交流,明白0.62х200+0.62х1是200个0.62加上1个0.62,一共是201个0.62,与0.62x201是相吻合的。而0.62х200+2是200个0.62与2的和,0.6,2×2+200是2个0.62与200的和,这是有着巨大的区别的。为了更加详细地让学生理解记忆,教师可以通过算理比喻的方法,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0.62х201=0.62х200+0.62х1我爱爸爸和妈妈=我爱爸爸+我爱妈妈如此将算理与生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提高学生对乘法分配率的理解。
(三)基于手段创新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而言,不仅需要让学生学会计算,还需要让学生将计算知识灵活地应用于各种场景当中。对此,教师必须在计算形式讲解、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进行拓展。在计算形式讲解上,教师可以通过各类计算之间的灵活转换,教给学生不同的计算方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计算习惯,进行选择。例如在小学数学加减法运算中,有着大量的移多补少的案例,像497+96=497+100-4等,这种移多补少,也可以将其延伸到乘除法当中,像8.4÷0.125就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商不变的性质,将8.4和0.125两边同时乘以8,然后转化为67.2÷1进行口算,也可以将其转化为8.4х8进行笔算。在教学内容上,教师要以现有的数学课本为基础,进行综合性拓展。比如在学习两位数的加减法时,教师除了要给学生讲解课本知识外,还可以以此为基础,向学生讲述如何進行加减法的运算速度最快。以27+58为例,口算时可以让学生先计算27+50=77,此时,需要记住的就只有一个数77,再来计算77+8=85或者是先算个位上的7+8=15,把5写在和的个位上,记住向十位进了1,再算十位上的2+5=7,7+1=8,把8写在和的十位上,如此,有效提高计算效率。
结语
综上所述,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最为核心的素质能力之一,计算能力的培养不仅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数学综合素质能力的全面发展。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应充分重视对学生进行计算能力的培养,并通过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多元化计算训练的开展等方式,来有效地促进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与提升,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生活以及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傅凌云.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对策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10):74-75.
[2]赵春玲.浅析小学数学教学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J].科技创新导报,2015,12(03):131+133.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能力;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数学是最为基础的一门教学课程,不管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今后的学习以及生产实践中,数学都有着非常广泛的运用。而计算教学作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切数学实践活动的核心,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计算能力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就现阶段小学生计算能力具备的现状来看,仍然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亟需解决,这就需要教师应积极地进行计算教学的优化,以此实现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有效提升。
一、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促进数学的广泛应用
计算是数学学习中非常重要的工具之一,同时也是学生认识世界、解决问题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日常生活的买菜、学生数学问题的解答以及各个领域的科学研究都离不开计算。由此可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计算能力的培养,不仅能使学生具备基本的计算技能,实现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同时也有效地促进了数学知识在学生日常生活中、在今后的学习及发展中的应用。
(二)有助于学生建立数学思维模式
数学是一门具有高度抽象性和严谨性的教学课程,学生在对其进行学习与应用的过程中,就需要自身具备较高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而计算作为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及运用的重要工具、手段,是培养学生建立数学思维的重要方式。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对学生进行计算能力的培养,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建立起严谨的数学思维模式,提升其数学思维能力。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基于生活情境培养学生计算能力
陶行知指出,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要让儿童深入到生活当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提高探索和学习能力。教师可以利用生活场景的创设,帮助学生深入思索,按照一定的步骤尝试性运算,提炼运算方法,总结运算法则,提高计算能力。比如在小学乘法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课本中的场景图片,并且演绎出来,通过表演,理解乘法的具体含义。还可以引入生活中的购物场景,通过视频动画、交互式白板与学生互动,更加详细地向学生展示乘法的应用以及具体内涵,以3.5×3为例,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试着猜一猜最终的得数为多少,鼓励学生将自己猜到的答案分享给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在学生猜想完成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想办法验证自己的猜想。此时,便可以借助于生活场景,进行课程导入。
设置问题1:你去超时买记录本,每本3.5元,你买一本多少钱?两本呢?三本呢?(学生思考)设置问题2:你是怎么计算的?3本除了加法也可以使用乘法,应该怎么表示?(小组讨论)设置问题3:用加法计算和用乘法计算结果是一样的吗?有什么区别?学生带着这几个问题,分为不同的小组进行表演,以纸条代替货币,进行交易。除了深化学生关于乘法的认知之外,还可以培养学生对乘法的迁移应用。在课堂的最后,教师还应当向学生阐述这道题目的变化规律,让学生分析一个因数缩小10倍,另一个因数不变或者是一个因数扩大10倍,另一个因数不变的情况下,计算结果会出现何种不同。
(二)基于数学算理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对小学生而言,提高计算效率和准确率的最重要的手段就是让其掌握算理。对此,教师可以采取多元化的策略,让学生深入地学习算理,掌握算理,并熟记于心。比如在学习小数乘法分配律的时候,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观察并尝试计算诸如:0.62×201之类的题目,随后让学生思考,在进行整数乘法计算的时候,分配律是什么样的,这一个式子是否可以进行不同的转化,转化为0.62х(200+1)?为什么不能转化为0.62х200+1或者是0.65х1+200?出现错误的原因是什么?让学生通过小组交流,明白0.62х200+0.62х1是200个0.62加上1个0.62,一共是201个0.62,与0.62x201是相吻合的。而0.62х200+2是200个0.62与2的和,0.6,2×2+200是2个0.62与200的和,这是有着巨大的区别的。为了更加详细地让学生理解记忆,教师可以通过算理比喻的方法,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0.62х201=0.62х200+0.62х1我爱爸爸和妈妈=我爱爸爸+我爱妈妈如此将算理与生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提高学生对乘法分配率的理解。
(三)基于手段创新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而言,不仅需要让学生学会计算,还需要让学生将计算知识灵活地应用于各种场景当中。对此,教师必须在计算形式讲解、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进行拓展。在计算形式讲解上,教师可以通过各类计算之间的灵活转换,教给学生不同的计算方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计算习惯,进行选择。例如在小学数学加减法运算中,有着大量的移多补少的案例,像497+96=497+100-4等,这种移多补少,也可以将其延伸到乘除法当中,像8.4÷0.125就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商不变的性质,将8.4和0.125两边同时乘以8,然后转化为67.2÷1进行口算,也可以将其转化为8.4х8进行笔算。在教学内容上,教师要以现有的数学课本为基础,进行综合性拓展。比如在学习两位数的加减法时,教师除了要给学生讲解课本知识外,还可以以此为基础,向学生讲述如何進行加减法的运算速度最快。以27+58为例,口算时可以让学生先计算27+50=77,此时,需要记住的就只有一个数77,再来计算77+8=85或者是先算个位上的7+8=15,把5写在和的个位上,记住向十位进了1,再算十位上的2+5=7,7+1=8,把8写在和的十位上,如此,有效提高计算效率。
结语
综上所述,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最为核心的素质能力之一,计算能力的培养不仅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数学综合素质能力的全面发展。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应充分重视对学生进行计算能力的培养,并通过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多元化计算训练的开展等方式,来有效地促进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与提升,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生活以及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傅凌云.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对策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10):74-75.
[2]赵春玲.浅析小学数学教学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J].科技创新导报,2015,12(03):131+133.